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5、第五章 斗智斗勇鸿门宴 分封十八路诸侯(七) ...
一个月后,钟离昧与薄凉大婚。偌大的喜事终于让吵吵闹闹的诸侯暂时停歇下来,各诸侯随项羽入关,攻破咸阳已半月有余,然迟迟不得项羽分封之消息,都耐不住性子定要项羽早日主持分封大典,他们也好荣归故乡、扬眉吐气。婚礼当日,咸阳城内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家家户户都挂起红绸子来庆祝这段美满的婚姻。
“采薇姐姐,你快帮我看看这妆还需再补吗?”薄凉凑到采薇跟前,焦急地拉住她的手问个不停。采薇好笑地看着薄凉的样子,点着她的额头娇嗔地说着:“哟,这都是要做人家妻子的人了,怎么还上蹿下跳的,叫人家看见了,成什么样子?”“姐姐,你顾左右而言他,快告诉我这妆化得怎么样嘛!”
在一旁的忙活的秀兰也凑过来,“你采薇姐姐啊,是舍不得你走咯!这再美的妆、再美的人,也是要嫁给别人的。咦?薄凉,你的耳环怎么少了一只?”薄凉闻言,紧张地赶紧用手去摸,却发现耳坠子上整整齐齐的,根本就没有差,她猴急的样子落在众人的眼中,大家都捧着肚皮大笑起来,“人家说待嫁的女子总是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没想到我们的钟夫人却是等不及了,我看啊,是等不及要洞房了吧!”秀兰话音一落,又是一片调笑之声。
外边有喜娘传,说是新郎官儿到了,等着接新娘子呐!薄凉的脸顿时着急地飞上两朵红云,赖在采薇的怀里,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头回出嫁的女子啊,总是手忙脚乱的,脸皮子又薄,钟夫人你啊,待会儿就听着我喜娘的话,我让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马虎不得,大喜的日子,总不能出了差错才好。”喜娘甩着帕子,笑呵呵地看着娇羞的新娘子,拉过她,安静地等待着新郎的入内。
钟离昧亦是红袍绸缎,龙马精神,面上挡不住的喜色,在看到身着喜服的薄凉的那一刻,惊得立在原地,薄凉扭过头不去看他。眼看着钟离昧就要踏进房门,众人赶紧上去阻拦,怎么能这么便宜就让新郎官儿娶到新娘子呢?一蜂窝地都涌到门口,不让钟离昧进来。跟着钟离昧前来的还有项羽、龙且、季布、韩信、彭越等人,他们看到一大群女人围堵在门口,这打又打不得,都束手无策,便勾肩搭背地等着钟离昧先出出洋相再说。
带头阻拦的人是采薇,众人看见有上将军夫人撑腰,也便伸长了脖子,一副硬拼到底的气势,钟离昧赶紧求助于项羽,“上将军,你也不管管夫人,这婚姻大事岂可儿戏,若是耽误了吉时,恐怕也不好啊?”还不等项羽回答,钟离昧便将他推到采薇面前,想要借机冲散人墙,然后趁虚而入。
幸亏采薇早有防备,上前一步就挡住了跃跃欲试的钟离昧,“钟大哥什么时候也这样油腔滑调的了?既然钟大哥说婚姻大事岂可儿戏,我们到时定会让你迎娶到新娘子,只是这礼数万万不可废,先过了我们这一关再说!还有,今日婚礼新郎官最大,上将军就不要插手此事了。”采薇朝着野蛮人飞去一个眼神,他自然知晓这其中的礼数,看着她乐此不疲为她人作嫁衣裳的样子,倒是想起自己似乎还欠她一个圆满的婚礼,没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们仓促的完了婚,甚至不曾喝过交杯酒、行过夫妻礼,回到彭城之后,自己一定交还给她这世间最隆重的迎娶仪式。
采薇不知野蛮人在想些什么,只是让秀兰拿出预先准备的几个小问题,来考考这帮舞刀弄枪的将军们。秀兰清了清嗓音,大声地说道:“咱们按老规矩办事,随便出几个谜语,钟将军要全部猜对才算过关。请听第一题,‘仲尼日月也’,打成语一句。”女方都安静下来,等着男方的回答,他们几个脑袋凑在一起,思索答案到底是什么,过了一会儿,钟离昧信心满满地站了出来,大声说道:“乃是‘一孔之见’。”
采薇追问:“钟大哥为何认为是‘一孔之见’,就不怕答案错误,见不到新娘子吗?”钟离昧清音琅琅地分析道:“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孔子名丘、字仲尼,这‘仲尼’二字说的便是‘孔’字。至于‘日月’合起来便是‘明’字,这透过小孔看见光亮,可不就是‘一孔之见’吗?”
采薇看了秀兰一眼,示意她继续说下。秀兰欣慰地说道:“恭喜新郎官答对了,下面请听第二题,‘西施脸上出天花’,打成语一句。”秀兰话音刚落,人群里便一阵骚动,“这个不用猜了,美人脸上长出天花来,可不就是‘美中不足’嘛!”秀兰看了钟离昧一眼,问他:“不知钟将军是否同意这个答案,若不更改的话,秀兰可要宣布答案啦!”钟离昧沉思半晌,用手摸着下巴良久,慎重地点了点脑袋,却看见秀兰一脸丧气的样子,以为是猜错了,正想脱口而出,让秀兰等一下,谁知秀兰冲着他大笑起来:“恭喜将军,又答对了。按风俗啊,事不过三,这最后一道题便由夫人来出。”
秀兰退居一边,众人的眼光便都集中在采薇一人身上,采薇昂首挺胸,拍了拍双手,走到钟离昧跟前,“这最后一题,可不简单哦?请听题,‘今日秋尽’,打一中药名。”众人皆噤声不语了,“夫人啊,这题目也太刁钻了吧!我们一帮大男人,怎么会知道这药材的名称。”说话的是龙且,他早就耐不住性子了,还是那一副老样子。钟离昧凑过脑袋,吩咐一士卒出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明堂。大家七嘴八舌的,也说不出个大概来。
半盏茶的时间过去了,喜娘见新郎官着实猜不上来,看着时辰也差不多了,便出来解围,“这拦轿门啊,就是图个喜庆,大家伙儿凑在一起熟络熟络,现在啊,时间也差不多了,夫人就快让新郎官儿进来吧!”“还是喜娘说的好,我们啊快点进去一睹新娘子的风采吧!”龙且嚷嚷着就往里面闯,女伴们识趣地退让到一边,给新郎留出一条宽敞的道儿来,而就在此时,门外响亮的声音传来,“今日秋尽,答案便是‘明日冬’!”
来人正是张良,自从那日鸿门宴之后,张良留在项羽身边当谋士,自己便再没跟他见过,采薇高兴地迎上去,“良大哥!”千言万语,就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而此时,众人正疑惑地看着他们二人,不知这上将军夫人是何时与这韩国的相国认识的。
采薇见此,赶紧宣布:“答对了!新郎官可以进去迎娶新娘了,自此后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外面的钟鼓之乐随之响起,薄凉有些不好意思地想往后退几步,却被身边的姐妹们一推,稳稳地落入钟离昧的怀里,二人却像是触了电一般,惊慌地跳脱开对方,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喜娘在一边提醒新娘子,“拜别父母。”于是,薄凉进入内室,拜别母亲,老夫人训诫新妇到夫家后,一定要恪守妇道,相夫教子,宜其家室,曰:“有幽室数辱之产,未谕于傅母之教,得执衣裳之事,敢不敬拜祝。”主持婚礼的祝答拜,老夫人受琮,取两只鞋给薄凉穿上,为她戴上发簪,穿好衣裳,再次训诫女儿说:“过去之后,好好侍奉你的舅姑,使得家室安宁,对待夫君一心一意,无生二心,勿因不遵守妇道而被遣送还家。”薄凉行跪拜大礼,哭哭啼啼地拜别母亲,由母亲亲自拉着她,将她交到夫君手上。然后夫行,女从。夫先升舆,执辔,女乃升舆。毂三转,然后夫下,先行。
这样的场景是如此熟悉,吕雉姐妹俩出嫁之时,也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办事的,当时,良大哥也陪在自己身边,采薇蹭过去,挪到张良身边后站稳,发现一时之间,竟不知怎样开口好,想起了韩姬,便问了韩姬之事,“良大哥有没有收到采薇的信函?交代良大哥你好好对待的韩姬的,她也是出生韩国贵族,只是命途多舛,几经流转,才回到故国。”
张良蠕动了一下嘴唇,牵扯起一丝笑意,“韩姬她很好,韩王知道亲人来归,以公主之礼相迎,日常起居也是合乎公主的礼仪。你……难道没有其他什么话要对我说吗?”采薇看着张良略带着怒意的眼睛,心虚地低下了头,“良大哥,我不是有心骗你的,当日情况紧急,我不得不这样做,后来阴差阳错,与良大哥生生错开,几年不得相见,这才不能亲口讲事实说与你听。”张良颇有深意地看了看采薇隆起的肚子,习惯性地搭上她的脉搏,“脉象平稳而有力,孩子很健康!”
在远处看来,还以为张良拉着采薇的手在倾诉情思,项羽如临大敌,大踏步地走到张良面前,一把夺过采薇,宣誓性地将她揽在怀里,挑衅地看着张良,“还请军师自重,不知道还以为军师和夫人有什么牵扯不断的情缘。军师的名节是小,难道不管不顾采薇在外的名声吗?”
张良弯着腰朝着项羽行了一个大礼,“拜见上将军!只是某心中尚有疑问不得解,不知上将军愿否听某一言?”“军师请讲!”“上将军夫人长夫人短,似乎心中只有舍妹一人,但据某所知,舍妹怀孕之时,上将军耐不住寂寞,临幸了英布的女儿英莲,她现在也是身怀六甲,位居平妻之人,总想着这样的事情不可避免,但某素知舍妹心气儿高,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生性爱自由和平等,又怎能忍受其她女人的百般羞辱?上将军若是再做出有愧于舍妹之事,某身为采薇的兄长,定会带她逃离上将军管束的圈子,然后远走高飞!”
项羽有口也解释不清,正欲开口,采薇赶紧拉了拉他的袖口子,“野蛮人,良大哥他方才只是给我把了脉而已,不曾做出什么越礼之事,你又何必抓着不放呢?大家伙儿明里暗里都看着你们,今日可是我好姐妹的婚宴,千万不要扫了众人的兴致!”项羽这才作罢,赔礼道歉以后,跟个没事人一样,又乐呵呵地带着采薇给众人敬酒去了。
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咸阳宫后,整个广场都沸腾起来,纷纷将道旁的火堆点燃,众人围绕着烛火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由的笑容。采薇挽着野蛮人的胳膊,踏在蔓延的红毯上,激动万分,“野蛮人!你快看,那个人他居然在喷火啊!”
项羽拍打着采薇的小手,看她晶晶亮亮的眼眸子里都是笑意,心中也是为之一荡,侧过头咬着她的耳根子说:“这是吐火,传说此项神秘绝技源于商周时期的古西蜀,变脸者以魔术般的技法,瞬息间变化脸谱,更与吐火神功的诡异结合,以显示人物内心的急剧变化。”“哦,你如何知道的?一定率先都知道了,这些节目都是你安排的对吧!”采薇点着他的脑袋,好笑地看着他。
“这秦二世也是颇会享乐之人,没想到宫中竟收藏了这么多能人异士,趁此机会,让这些跟我入关的诸侯们开开眼界,岂不是美事一桩?”“哦,好啊,原来你是慷他人之慨!既然如此,今晚你哪儿也不许去,跟我讲讲这些‘百戏’!”说着,采薇蛮横地将野蛮人箍得更紧些,拉着他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高台上,一饱眼福。
“野蛮人,你看他手持长竿横冲直撞的,想要干什么?”“这便是‘寻橦’,你耐心看着,会很精彩。”“是吗?”采薇带头鼓起掌来,坐在下座的女眷们也纷纷拍手叫好。只见手持长竿之人将长竿小心翼翼地顶到头顶之上,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灵巧地像鸟儿一样飞翔起来,左回右转。口齿上亦如之,设车马,立木橦其上,长二丈,橦头安横木,两伎儿各坐一头,或鸟飞,或倒挂。
有诗云:“人间百戏皆可学,寻橦不比诸馀乐。重梳短髻下金钿,红帽青巾各一边。身轻足捷胜男子,绕竿四面争先缘。习多倚附欹竿滑,上下蹁跹皆著袜。翻身垂颈欲落地,却住把腰初似歇。大竿百夫擎不起,袅袅半在青云里。纤腰女儿不动容,戴行直舞一曲终。回头但觉人眼见,矜难恐畏天无风。险中更险何曾失,山鼠悬头猿挂膝。小垂一手当舞盘,斜惨双蛾看落日。斯须改变曲解新,贵欲欢他平地人。散时满面生颜色,行步依前无气力。”
随后,“弄丸”的俳优粉墨登场了,他们以掷丸上下挥舞为戏,此种技法早在战国时就已经流行。表演者快速地用两手将若干个丸铃连续抛接,一个在手,多个在空中跳跃翻滚,只见他上身微仰,右脚着地,左腿微跷,双臂似弓左右张开,左手握着即将抛起的弹丸,双眼全神贯注看着正在空中飞舞的弹丸,右手拟要接握空中下落之弹丸,动感十足、妙趣横生,似有亲临其境,浮想联翩的感觉,最多的俳优竟能连续抛接九个丸铃。又有抛接剑的,称为“跳剑”,技术高的可抛接七把剑。与此同时,表演“冲狭”的俳优以草为环,插刀四边,他们跃入其中,胸突刀上,如烟之飞。
还有表演“绳技”的,俗称走索,由西域传入。他们身穿轻便的衣装,脚蹬薄底快靴,扎上头巾,施施然上场,戏于殿前。以两大绳两柱头,相去数丈,两倡女对舞,行于绳上,相逢切肩而不倾。又有俳优者,只须一绳,长五十尺,如手指般粗细,抛向空中,竟可以凌空腾挪跳掷,只见他执着绳的一头,向空中抛掷,每抛二三尺,绳子竟悬空笔直地垂下,后来愈抛愈长,竟至一抛就过丈,绳子依然直立如有人在天上牵着一般。众人都惊奇不已,人人伸长脖颈仰首望天,恨不得整个人都腾飞上去看看那绳头到底何在。
后世有诗云:
公卿黠似双环女,权位危于百尺竿。
身在半天贪进步,脚离实地骇傍观。
愈悲登华高难下,载却寻橦险不安。
谁与贵人铭谇右,等闲记取退朝看。
“这个我知道!”采薇看见有人“吞刀”,惊喜地大叫起来,拍着野蛮人的肩头,得意洋洋地说:“这个啊,我之前跟随师父学习医术之时,师父便跟我说过。说这也被叫做‘硬气功’,是半真半假的幻术,其实呐,他们所用的刀确实是真的,刀身整个进入人的身体中也是真的,那为何吞刀入体内,他们还能毫发无伤呢?所谓熟能生巧是也,当人扬起头时,喉咙和胃能够形成一条直的通道,经过训练,是可以容纳一把刀而不被扎伤的。”
野蛮人宠溺地看着孩子般玩闹的采薇,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活蹦乱跳的,当心孩子,你要是喜欢看这些玩意儿,我们就带着他们回故乡去,天天表演给你看,好不好?”“你呢,不久就会分疆裂土,雄踞一方,日日都会有数不尽的事情来缠着你,可就是个大忙人了,带着他们回去,你是想把我困在你身边对不对?何必呢?等咱们回了家,就让他们出宫去吧,都说俳优是贵族圈养的金丝雀,他们该有自由的,不是吗?”“好,都听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快看,有人表演歌舞了。”
采薇抬头便看见一大块蓝色的绸缎铺天盖地地飞舞在广场中央,随后状似游鱼的舞女,身着紧身曲裾,摆动着双臂,轻柔地飞入绸缎之中,上下起伏,将鱼的灵动与轻巧表现地活灵活现。鱼舞的鼓点比较缓慢、轻盈,表演者只有一至二人,她们的身上套着鱼形道具,变换着鱼形手式,一手以手心盖于另一手的手背之上,大拇指伸展,或双手向外划圆、双臂在后摆动,动作柔和、细腻,灵巧而活泼,起伏、柔和的屈膝半脚掌碎步动作,小跳敏捷活泼。当身后的绸缎“风平浪静”,音乐舒缓流畅之时,她们的动作也显得轻柔舒适了,全脚或半脚掌屈膝碎步行走,没有起伏,双手和上身只向左右摆动。但表现鱼儿戏水或与急流搏斗时,常采用小跳、小蹦子、小翻身等跳跃性动作,形象生动逼真。
鱼舞的起源可溯到商周,当时山东沿海地区原始居民中有以鱼为图腾,称“鱼方”的氏族部落之国。鱼方氏族以渔猎为生,有定期举行祭祀鱼始祖的原始歌舞活动。西周初年因鱼族参加叛周的“武庚之乱”,而被毁社火国,但鱼族的图腾舞却仍然流传在民间今日的鱼舞,所需演技很高,道具造型精致并装置火炬,夜间表演时见光而不见人,犹在江河大海中嬉戏,观者也像身临其境;群鱼忽隐忽现从身边游过,忽上忽下穿梭而舞,欢腾的氛围和人们畅快的心理和谐一致。又有人持一种带柄的扇形小鼓“鞞鼓”而舞,舞女们双手持有双耳的鞞,大步腾跳,舞姿豪迈奔放,时而弄鼓击拍,合着乐曲,歌咏曼舞,舞姿雍容典雅,优美异常。
继之以“巴渝舞”,是古巴渝地区民间武舞。周初传入中原,被采用为军队乐舞。古城阆中,曾为巴子国国都,巴人与汉民族长期聚居,形成一种具有鲜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是阆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便是由巴人组成的“龙贲”军,执看挺仗,前歌后舞,“凌殷人倒戈”,从而取得胜利。前歌后舞,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山谷为之荡波。为了“耀武观兵”,朝廷接待“四夷使者”,便常常表演“巴渝舞”。
又有演“龙舞”者,身穿朱色衣裳,手拿红色绣带,随着高亢的鼓点旋转、腾飞、翻滚,动作幅度极大,宛若飞龙在天,做分合对决状,演绎飞龙、游龙、伏龙、潜龙、戏珠龙、出海龙等,千态万状、千变万化,巧妙奇幻,令人叹为观止。
采薇略有些倦怠地抬起头,看向广场中央,突然间周围的篝火为之一暗,所有人都笼罩在黑暗之中,唯有头顶的繁星闪闪烁烁。不知从哪儿来的光束,聚焦在中央,耳边有低沉浑厚的埙声响起,渐渐地,火把开始燃起,有四个身披兽皮的大汉肩扛着一巨型圆鼓而来,鼓上低伏着一朵“红莲”。鼓声越来越密集,那朵“红莲”长袖飘摇,渐渐地站起身来,跟着音乐之声,踏着节拍,欢快地跳跃起来,时而折腰而舞,时而回旋,或如波回,或如云动,或如虹飞,或如烟起,其美妙殆不可言。那扬举的长袖,飘曳的长裾,行曲的腰肢,婀娜的体态,飘若浮云,翩若惊鸿绕身若环,婀娜多姿,动容转曲,身若秋药披风,发若结旌,驰骋若惊,腰肢纤细,体态袅娜,舞袖流动起伏。
又有两行舞女手捧鲜花,飞扬着花瓣,翩翩起舞。领舞之人,飞跃下圆鼓,步态轻盈地走上前来,可不就是薄凉吗?只见她面若桃花,高束仙女髻,上儒下裙,长袖细腰,飘飘若仙。她不在洞房里,享受春宵一刻,跑到这里来献什么舞啊?她这样费尽心思地待钟离昧好,曾经说过只为他一人而舞,当时学这“盘古舞”时,她年纪尚小,却一直记在心里,要为钟离昧舞上一阕,现在她终于嫁与他为妻,心愿也算了结了。
采薇好笑地看着此时呆若木鸡的钟离昧,他刚刚还在为众宾客敬酒,现在看到恍若仙人的薄凉站在自己跟前倒是不知所措了。而此时,喝醉了酒的魏豹,站起身来,手中拿着酒樽,跌跌撞撞地走到薄凉跟前,大声喊着:“美人愿否给我魏豹一个面子,喝了我这杯中之酒?”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魏豹是真醉还是装醉,这明眼人都看得出她身上的红妆,乃是喜服,他竟还敢当众调戏?
采薇欲动身上前,组织魏豹无礼地对薄凉动手动脚,却被野蛮人一把拦住,“这是男人之间的事儿,你让钟离昧他自己解决,你若是插手,大家岂不是会笑钟离昧软弱?”采薇闻言,只好耐着性子,看钟离昧如何处理此事。
只见他飞身到魏豹跟前,挡住薄凉,然后接过魏豹手中的酒樽,一干二尽,“夫人她不胜酒力,便由我钟离昧代她满饮此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果有容人之量!大家伙儿见此赶紧打个圆场,又开始吵吵嚷嚷着起哄了,带着醉意的众宾客提点着,“钟将军,还不快些将美人抱到洞房里去,再晚些啊,恐怕就要被人抢走啦!”钟离昧将薄凉打横抱起,两人紧紧依偎着,在喜娘的簇拥下,走向新房。
采薇恋恋不舍地看着他们越走越远,试探性地看向野蛮人,拉着他的衣襟,表示自己有点累了,想先溜回去。项羽如何不知采薇的小心思,怕她又过去捣乱,便耐心地跟她说:“再等会儿,等看完角抵戏,我们便一起回去。”采薇憋着嘴,低声嘟囔着:“角抵戏是什么?我怎么从没看过,一定不是稀奇玩意儿。”虽有些不愿,但也不想扫了野蛮人的兴致,便埋在他怀里微眯着眼睛。
此时,耳边竟传来震天动地的虎啸之声,采薇警觉地将脖子伸长了,看到广场中央,有人身披虎皮,扮演老虎,另有一壮汉半裸着,穿着原始、粗陋的衣裳,正与虎相搏,二者追逐嬉戏,略有些呆笨而滑稽,采薇忍不住笑出声来,“这又是什么玩意儿?”
“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有故事又有生动的表演,很是稀奇。这个故事便叫《东海黄公》,说是东海人黄公,年轻时练过法术,能够抵御和制伏蛇、虎。他经常佩带赤金刀,用红绸束发,作起法来,能兴云雾,本领很大。可到了老年,气力衰疲,加上饮酒过度,法术失灵。几年前,东海出现白虎,黄公仍想拿赤金刀去镇服它,可是法术不起作用,反被白虎咬死了。关中一带的民众便根据这个故事编成节目来表演,后来秦二世便将它采入宫廷,作为角抵戏的一个节目。”
“哈哈,原来还有真人真事。只是这‘三人成虎’,千口传、万口编,到了关中百姓的嘴里,还不被改头换面成另一番模样?就算手无缚鸡之力,也能硬生生地编造出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来。”“就你最鬼灵精怪,好像什么事儿到了你口中就只能乖乖地返璞归真一样。”
“在说什么事儿呢?这么高兴,上将军有美人在怀,兄弟们都顾不上了,这大喜的日子,怎么能不痛饮几樽呢?”说话的原来是龙且,他潮红的脸就像染了胭脂一般,采薇识趣地从野蛮人怀里退出来,打趣地看着他:“哟,大司马的脸怎么比新娘子还红啊?”龙且大大咧咧地坐在地上,嫌弃地将采薇赶走,“走走走!咱们兄弟俩好好聚聚,女人家的,一边呆着去!”说着,龙且便拉过项羽一起昏天黑地地喝起酒来。
采薇摇摇脑袋,看着广场上东倒西歪的酒鬼们,心想人果然是贪图享乐和安逸的,他们现在全无防备,若是在战场上,有人偷袭,还不得全军覆没了?趁着夜还未深沉,采薇赶紧和秀兰一起将这烂摊子收拾干净,让他们各归各家,各找各妈。整理干净后,秀兰抱着已经睡熟的义儿跟采薇告辞,“这孩子今晚热闹的很,上蹿下跳的,好容易才给哄睡着了,外面天儿冷,再不回去,恐要着凉了,那我就先走了。”采薇摸摸义儿熟睡的小脸蛋,爱不释手,想着自己的孩子出世之后,会不会也是这么可爱,听秀兰如此说,便让她先走了。只是留在高台上的另两只醉鬼,现在正东倒西歪,都疯疯癫癫地说起胡话来了。
龙且还不消停,拉着项羽,直说要去闹洞房,采薇以为龙且那是羡慕钟离昧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而他自个儿还没寻觅到知己而心生捣蛋破坏的念头,便也由着他去了,他们兄弟俩勾肩搭背的,有一句没一句地唱着:“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不涉卬否,卬须我友。”“船夫频频招手催渡河的人们上船,大家都上船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还没上去。为什么我不上船呢?因为我要等待我的朋友啊,说好要和他一起的。”
“兄弟啊,我龙且对不住你,对不住你!”说着,龙且便像一座大山一样轰然倒塌,野蛮人顺带着也被拉倒在地上,他还宽慰着龙且:“没关系!没关系!天塌下来,我顶着,你垫着,咱们哥俩谁跟谁啊?来,来,再喝一樽!”说着,躺在地上的两个人,抱着两大壶陈年老酿又喝上了,采薇万分头疼地看着他们俩,真是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初春的晚上,天儿还是很凉的,他们吹着冷风,又喝醉了酒,明早上一起来,准会头疼欲裂,得想个办法把他们扛进屋子才好,刚叫侍女去找人来帮忙,不多久,浩浩荡荡的一群人便寻过来了。原来是英莲,她见侍女行色匆匆的样子,便将她拦住一问究竟,知道情况后,立马叫上了十几个大汉前来。
好容易将躺在地上烂醉的两个人分开,那几个大汉扛起他们就要走,却不知道送到哪儿去。“麻烦各位壮士将上将军送往西边偏殿吧!”“诺!”眼看着他们就要走,英莲不服气地叫住他们,“谁说让你们把上将军送到西边偏殿去了?你们是本夫人找来的人,就要听本夫人的话,现在把上将军送到北边的偏殿里去,还不快走!”“这……”他们左右为难,两边都是夫人,不知道该听谁的才好。
这时,项羽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空气中都是酒的气味,他像是清醒了过来,三拳两脚就将身下的壮汉打得趴下了,“咦?采薇,你怎么变做了两个?不管了,先带为夫回家!”说着,便朝着采薇的方向扑过去。采薇看着他踉跄的样子,也不管英莲如何想法,当务之急,是给野蛮人解酒才是,便匆匆忙忙地搀扶着他,往西边的偏殿走。与英莲擦肩而过的时候,采薇感到她身上明显的敌意,瞟了身后的龙且一眼,吩咐大汉们将龙且送回他居住的寝殿内。
此时,新房内,洞房花烛,春意融融。众礼节完毕后,一干人等尽数退下,只留下大眼瞪小眼的薄凉和钟离昧。红烛照耀下,二人的面上皆带有红晕,连唇畔都泛着光泽,如此秀色,怎叫人忍耐?钟离昧看着眼前对自己用情至深之人,心中万般感慨,如今连小丫头都长大成人了,她欲语还休,低声细语:“钟大哥,我为你宽衣吧!”钟离昧听着这柔媚的声音,心头似有千万只虫子在啃噬,情不自禁地将她秀气的小脸蛋捧在怀里,深深地吻下去,听着急促的心跳声,方才醒悟,原来这才是所谓的爱情。
关于“角抵戏”,秦二世时候便已出现咯,嗯,有些内容,栗子有些时间的改动。今天早上,古代文学老师正好上到元曲这一边,《东海黄公》是戏曲的始祖哦!只不过是汉武帝时期的事情了,“东海郡”的设立也是汉朝建立以后的事情了,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栗子将其放到这里来咯!嘿嘿。。
写到龙且和野蛮人醉酒戏的时候,突然觉得,好像有点腐啊!啊!啊!哈哈哈~野蛮人永远是我们采薇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5章 第五章 斗智斗勇鸿门宴 分封十八路诸侯(七)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