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努力微笑 ...


  •   一夜寒雨,落尽槐花。
      甘泉一个人坐在槐花树底下的青石板凳上,发现校园里来来往往的人似乎都快乐喧闹着,身边季节气候环境的变化什么也没有影响到的样子。
      可能自己真是寂寞的吧,才会那么关注一些细枝末节的花开花落。甘泉想起春天时笔友信上形容的自己。当时寂寞的高三,真是无可奈何的。可是为什么都说是由你玩四年的大学,却一样让人觉得寂寞呢?

      甘泉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东和读大学,当然那是和父母共同商量了之后的结果。
      生命中第一次的郑重其事,也算是向现实低头了。
      甘泉想想其实父母也不容易:只有自己一个孩子,自己走远了似乎就剩下凄凉的两个老人;家中也并没有什么亲戚能帮忙以后的工作;还是留在东和机会更多些吧?
      工作,似乎从能上大学开始,大人们的目标又已经直指以后的就业了。而经验又说,本地的大学生总应该能得到比外省来的学生更多的机会。甘泉想想那也是实话。
      无忧无虑的日子真的是不能再返了。

      可是大学生活并不如当初想象中那么美好。
      诚然课业轻松--大一上基础课,也就是十几门功课,有几门还是考察课,属于写报告论文结课的那种,完全不用原来的题海战术;老师也都客客气气,不管你是否在课上发呆看闲书聊天传纸条;没课的时候赖在宿舍也没有人管,更不用说与原先严格的作息制度相反的宽松管理了。
      活动很多,一个宿舍、班级的、系里的、学生会、社团组织,从迎新开始到社团招募新人,学生会招揽干事,例行的各种比赛、竞赛,或者是生日小聚,无名牙祭等等,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一个寝室的人都很快的如鱼得水,甘泉发现是否真是因为一直在单纯的小乡村里,自己无论是思想上或者行动上都落后了别人一大截?

      还记得是刚报道的那个星期五晚上,院系学生会的人浩浩荡荡的前来每个宿舍嘘寒问暖。
      目标直指甘泉对面下铺的彭青羽:“听说你会钢琴,来参加校乐队吧?”
      “学生会的会刊需要找刻蜡纸的,你字写的漂亮,来加入吧?”
      “……”
      转头看到甘泉,寒暄了几句--真的是寒暄,总共问了姓名家乡而已。
      却又换了热络的语气对上甘泉旁边上铺的张艺芽:“听说你写文章得过奖啊,记者团正在找人,下周来参加报名吧,一定要你。”
      张艺芽长得美,于是又说:“有没有兴趣参加舞蹈队啊?”艺芽说不会跳舞,又赶紧的劝说:“没关系的,一学就会的,你那么聪明,没问题的。”
      一干人等走后,甘泉还是忍不住问了,怎么他们对我们的情况都那么了解啊?
      另一个上铺高慧给予了解释:“甘泉你没有填过毕业生登记表吗?那上面有一栏叫做特长与获奖情况。”
      甘泉恍然,可是当时老师说那都是考艺术类的学生应该填的啊。
      那时甘泉也不知道进学生会、社团有什么好处,只是觉得一个寝室的人大都有了这个那个的归处,就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似乎有些怪异。
      然而没有人邀请她,她也还没有毛遂自荐的意识,就只有游荡在了众多的社团组织之外。

      没有关系,甘泉还可以努力学习。
      一向认真的她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起来。
      早晨五点半的自习室是最安静适合学习的。甘泉在那里安了个小窝。
      六点去操场跑步打卡,然后再回自习室背单词。
      七点半去食堂吃早点准备上课。
      上大课的教室一定要占到第一排的位置好拼命记下老师的一言一行。
      十二点吃午饭。
      接着应该是午睡时间。可是甘泉一向没有午睡的习惯,那就去图书馆看书当作是休息一下。
      然后又是下午的课了。
      五点半晚饭时间。接着做清洁工作。
      七点开始上晚自习,十点半教学楼熄灯回寝室。
      洗漱一下,十一点上床睡觉。

      这样的严格当然有成效。第一次的考察课论文得了全班的最高分。第一次的课堂辩论大获全胜……成了老师第一个记住名字的学生。
      越发的爱上学习。课堂上和老师争论问题,下课后找教授解惑,图书馆的借书卡上写满了自己的名字。

      当然没有时间在宿舍里和室友们相处。她起床时大家还在睡梦中,晚上只能朦胧听到她们卧谈几句就睡得不省人事,她们忙于各种得活动时,她背着大包往返与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
      于是发现在学习上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别处并不适用。
      也不是没有听过几句闲言闲语,说她清高的有,说她谄媚教授的也有,她一向用两只耳朵解决问题。

      打击却还是不期而至。
      那天她病了,腿软头晕,实在爬不动了,拉起床帘子,昏昏睡在上铺自己的小床上。
      朦朦胧胧听到了开门的声音,干渴的唇舌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这次的辩论比赛系里决定好参赛人选了吗?”
      “实践部部长是一定参加的,他是上届的最佳辩手。其他还没有定呢。”
      “哦,我听说有人大力推荐甘泉呢?”
      “是吗?她那么爱出风头,别是她毛遂自荐的吧?”
      一阵的嬉笑声。
      甘泉涨红了脸,想申辩自己根本没有出风头的念头,却觉得一阵寒热,只有更紧的裹进被子。
      “我就是不明白,那次的世界政治关系论文,明明我也是参考她的笔记写的,为什么她的得九十多,我的却只能是七十多呢。”
      “谁知道她有没有藏私呢。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两个人说着,不知收拾了什么,又锁了门去了。
      虽然是夏末的天气,甘泉还是觉得寒气从骨头里蔓延出来,濡湿了枕被。

      原以为只要自己认真努力,自然会有人看到,可是,结果却是什么呢?
      甘泉不由又想起那个麦当劳的午后,蒋新田微笑的问的那个问题--“一个人要取得别人的尊重或是信任靠的是什么?”
      难道不是有实力就会被承认吗?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有结果的,有些却是不由分说落到头上。
      才出来到超市补给日常用品,却在门口被发传单的少年拦住了。
      递过来的手捏着那张传单,探询又带着恳求的眼神,周围是一地被丢弃了传单,初秋的风卷出瑟瑟声响,甘泉不禁心中一软,接过了传单。
      原本是打算过几条街再找个垃圾箱扔了的,可是一瞥之下,却看到模糊的印刷品上的画面是个微笑着的缺了牙的老人。
      印刷质量的差也掩盖不住那朵微笑的温暖从纸上传递过来,甘泉决定去看看那个正在展览馆举行的青年摄影家联展。

      摄影展在东和展览馆的左侧一个不到三百平米的小厅里举行。甘泉看不出它规模影响如何,反正周末的人气倒还不错,让她觉得自己并不突兀。
      第一个就去找那张传单上的照片,发现那是一组八张的照片其中之一--
      缺了牙的老人穿着苗族的黑色布褂子,胸前挂着几串彩色的珠子,正坐在吊脚楼的前面晒着太阳。不知是否阳光太耀眼了,老人微眯起了眼睛,笑成了一朵菊花。
      还有一张是一片广阔的高原,后面是高高的蓝天和绵绵的白云,手捧哈达的少女站在最中央。黑色的上衣,从左肩到右侧腰畔斜系着宝蓝金花的锦缎,腰间扎着松花绿的纱巾。也许有淡淡的风吹过来,少女黑色的鬓发、腰间松花绿的纱巾、手中洁白的哈达都轻轻扬起,而那刹那,少女抿着的嘴角恰是一个淡淡的微笑。
      接着是一个雨夜,漆黑的巷道深处街灯罩出一方小小的天地。是一个蹲着的男孩的侧影。应该是很冷的天气吧,雨水与灯光的映射下,男孩子一手托着一只黄白相间的小猫,一手正轻柔的抚着小猫的绒毛。看不全男孩的面容,却能感觉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温暖。
      ……
      照的都是寻常景物,无论晴雨昼夜,却都透露着明亮的气息。甘泉完全被镜头画面温暖,慢慢移动着脚步,不时有参观者轻轻擦过身边,她都浑然未觉。
      “甘泉!”一个声音远远的传进耳膜。
      “甘泉!”又是一声,伴随着一只手掌轻轻搭上了甘泉的肩头。
      “啊。”感觉到了肩头手掌的重量,甘泉终于回过神来,“怎么是你!”
      “真巧。”又是蒋新田。
      “似乎每次看到你都是穿着黄色的衣服啊。”带着刚刚从摄影画面中转回来的思维习惯性的先关注到色彩。
      “嗯,是吗?”蒋新田低头看看自己,“你这么说,我倒不觉得啊。”
      这次是一件白衬衫套着一件柠檬黄的夹克,下面是姜黄色的粗布裤子。
      “你看到什么喜欢的吗?”蒋新田调过头问她。
      “那,”甘泉如实的表达感受,“温暖的照片。”
      “哦。”他顺着她指尖的指引,将目光投注到面前的照片,嘴角慢慢的弯上来。
      “谢谢夸奖啊。”终于忍不住伸手揉了揉甘泉的头发。虽然是看着粗粗卷卷蓬松的短发,却真的是想象中的柔软呢。
      “啊!”甘泉小小的惊呼出声,随着揉乱的头发,脸又不可遏制的热了起来。
      “好像一直忘了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蒋新田,天空杂志社的编外自由摄影师。”
      甘泉看看照片,再看看面前微笑的清俊男子,没想到这些温暖的照片出自他手。
      若说摄影师是通过镜头表达感情的话,那么蒋新田应该是个有着温暖内心的人啊。
      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仅仅见过三次,却能让自己放松的交谈的原因吧。

      “怎么又发呆啦?”蒋新田看她若有所思的样子,打趣道:“被摄魂啦?”
      甘泉抬头对他微笑:“只是在想,你怎么能照出这样的照片来呢?”
      蒋新田抱起双臂,偏着脑袋,露出俏皮而又得意的神态:“借一句说法‘生活里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那么说来应该埋怨父母没有给自己一对好眼睛了。”甘泉学他偏偏脑袋。
      “不过有的时候,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是真的,耳朵所听到的也不一定是可信的。”
      “那还有什么可以相信?”
      “还记得上次让你想的那个问题吗?”蒋新田又提起甘泉久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
      “是啊,你想到了吗?”
      “我以为只要自己有实力,努力了一定会被别人认可。”甘泉说出自己的答案,“可是……”想到寝室里那两人的说话,不禁嗫嚅。
      “可是?”蒋新田看着甘泉慢慢低下去的脑袋,很想让她抬起头来,于是伸手又一次揉乱她的头发,希望能借着这样的动作默默的安慰一下她语声里的寂寥。
      “其实,自己的努力当然重要,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不是你付出就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任意的去伤害别人呢?”甘泉抬起头来,却是一副倔强的表情,“或者为了怕自己受伤害,就先去伤害别人呢?”
      “看来你似乎委屈了很久啊?”蒋新田认真的看看面前的女孩,想了想,对她说,“带你去个地方。”

      就这样,甘泉被他拉出了展览馆,坐上公共汽车,穿过了大半个城市,来到了郊外。
      从敞开的车窗里吹进来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气息,是甘泉熟悉的小乡村地方。
      下了车,又接着走路。路有一段是水泥铺的,有一段又是钢渣路,还有的地方仅仅是田间踩出来的土路。才下过雨的光景,饶是走惯了的甘泉也不由得庆幸自己穿的是球鞋仔裤。
      因为是初秋天气,两边的田野里面没有什么风景,有几处收割后的稻茬留在空旷的田地里,一撮一撮,颜色也变得灰暗苍黄;有几处也许等着下油菜的秧子,新犁过的田地,翻起一块一块的褐色泥土。偶尔有条小河梢,也只能看到岸边稀稀落落的芦苇半白了苇子。
      两边也有农家的房子。起的好的也有两三层,却也只是正面贴了马赛克的墙面,两侧只是水泥抹平罢了。阳台上晾着洗过的衣物默默的在秋风里翻飞。
      两人来到一处树篱围住的低矮院落,蒋新田拉住甘泉,示意停住:“就是这里了。”
      树篱是木槿树围就的,瘦瘦小小干瘪的木槿树,叶子也小小墨绿不见一点光泽,倒是有几朵淡粉色的槿花还顽强的开着,淡的几乎失去了血色的粉色在一片的浓墨中到也抢眼。
      里面的屋子自然一样的破敝。仿佛儿童用积木搭的、并不齐整的屋子歪歪扭扭的杵在那里,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轰的一声倒下。
      整面的墙是砖头垒就的,却有着无数透气的小眼,夏天也许能防暑降温,冬天是一定挡不了风寒的。
      木头的两扇门被秋风轻轻的吹动,发出“吱呀”“吱呀”的□□。
      蒋新田就在这样的门上敲了敲,甘泉听到一个暗哑的声音问“谁呀?”
      随着话音,门开了,是一个衣着同样破敝的老人,幸喜看着倒还精神。
      “刘大爷,是我,小蒋。”蒋新田拉着甘泉打招呼,“我带一个朋友来看您。”
      跨近门去,甘泉才发现里面同样不适合住人。地面高高低低的,没有铺水泥,因为踩的年头久了,有些地方已经被踩得光溜溜的。
      “来来来,你们坐啊。”老人扯过一条吱呀作响的板凳招呼他们,“我给你们倒杯水喝。”
      “大爷,您别忙乎了,我们就是来看看您最近过得怎么样。”
      “好好,我很好。”老人一个劲的点头,想起什么似的转到屋子的一个角落去,俯身从地上的一堆东西里扒出了什么捧了过来,“村里刚给我送来的新拔的萝卜,洗几个给你们尝尝。”
      “不用不用,大爷,”蒋新田推谢,“我们刚吃过饭来的。”
      “你不吃,小姑娘吃。”老人又往甘泉手里送过来。
      “我也不要,大爷,您留着自己吃吧。”
      “哎呀,好吃的,甜的很,小姑娘吃一个吧。”甘泉到底推辞不过,就拿了一个萝卜在手里。
      “大爷,上次听说你要修房子,怎么样啦?”
      “村里面说等过些时候,保根要起新房子了,到时让他们匀给我些水泥板子什么的,把房子修修整齐。”老人笑呵呵的。
      “到时候我一定要来帮个手。”
      ……
      默默的走在来时的路上,甘泉看着前面蒋新田的身影,想着刚才的震撼,原来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许多难以想象的别种生活。
      “有时候,对着日复一日似乎没有变化的生活而烦躁不安的时候,刘大爷是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的良药。”听到耳边蒋新田的声音,甘泉发现他已经放慢了脚步与她并行。
      “刘大爷今年八十四了。是我下乡采风的时候认识的。”他停了停,似乎在想着怎么措辞,“原来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早前打仗两个儿子都牺牲了。一个女儿嫁去了外省,断了音讯。他一个老人就这样在那破屋子里过了几十年。”
      “这样的日子,我看到他的时候他还是高高兴兴的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去附近的农场捡柴赤(赤豆的一种)、拾稻穗、捉桃胶(桃树树皮流出的汁液所成胶状物质)。”
      “可能在一些人的眼里,刘大爷的生活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可是你问刘大爷自己,他会笑着告诉你他过的很好。”
      “有时候,生活的美好与否还在于每个人自己的定义。”
      “所以要得到别人的尊敬与信任,还在于那个别人是否真正来认识你。”
      “对于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来说,他们固然没有什么损失,那么对于不被欣赏的对象,例如我们来说,也不应该有什么遗憾。”
      “那样不是孤芳自赏了吗?”甘泉仍然不能开解。
      “傻瓜,你是玛丽莲梦露吗?全世界的人都欣赏?”蒋新田笑起来。原先严肃的气氛一下子淡去不少,“一个人能有多大的肩膀啊?我们只要对喜欢我们的人负责就好了。”
      “可是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实在是太难了!”甘泉叹气。
      “怎么又给你绕回老话题啦?”蒋新田双手插在夹克口袋里,“看来我真的不是好老师啊,想开解你,好像没成功!”
      甘泉停下脚步,扬起头看看蒋新田,这一霎那,也许他只是无心的一句“想开解你”,听到耳朵里,接着传递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的,却是淡淡的温暖。
      原来幸福真的只是很简单的东西。就在在这个初秋的傍晚,这条乡村的小路上,这个只有三面之缘的男子的身边。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喜欢你的人的,不过要你自己慢慢体会。”
      “在那之前,让我们努力的对生活微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