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农神节(3) ...
-
一行四人又在街上采买了一些零碎的生活用品,给两个孩子一人买了一个糖葫芦,买了两包点心和糖便回了春意酒楼。
春意酒楼位置好,楼上观景绝佳的上好包房都被订满了,张掌柜很是赚了一笔,笑的牙不见眼的,连没工夫陪夫郎、照顾夫郎孩子的怨气也消弭了零星半点。看见秦牧“拖家带口”的过来不仅不责备,还满是笑意的拉着她道:“你倒是准备得齐全,竟然还买了点心,还是绿豆味的,正好,我夫郎就好这口,我夫郎和儿子也在上面,你这点心分一分给我呗,回头我给你钱,你送到我书房,就说是我买的,记得,一定要说是我亲自买的。”
秦牧点头应了,笑嘻嘻的一行人上去了。秦湘本来还是有点担心的,看张掌柜竟然这般随和不计较,这才宽了心。秦牧看秦湘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笑了笑,两孩子第一次来这种地方,很是新奇,不过却不敢像在街上一样没有规矩,老老实实的上楼,倒也显得有教养。
点心是秦牧安置好两个孩子后,跟秦湘一起去送的。一方面,她觉得说不定可以让哥哥多认识一个朋友,以后少些胡思乱想,心情开朗些;另一方面,她想着要带着哥哥避避嫌,才好让她多偷偷打量那夫郎几眼,她实在是好奇张掌柜那夫郎的模样和性格,竟然能在女尊世界里整出一个“夫奴”来。
开门的男子大约二十岁左右,叫张陈氏,长相只能算是清秀吧,只是给人一种很随和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他膝下只一子,今年六岁,生的粉粉嫩嫩的,扎两个冲天髻,很是惹人喜欢。那孩子听说还有两个小孩,直缠着他爹爹要跟过去。
三个孩子一人一个板凳的趴在窗户边看街景,两个男子扶着两个小的,最右边方小胖一个人趴着,方小胖七岁了,秦牧叮嘱她注意安全的一些话,便放心她一个人趴在那里。
两个男子聊得还算投契,都是性格温和之人,又有孩子这一个共同话题。
三个孩子叽叽喳喳的,没一会儿就聊上了,也丝毫不显得冷清。
倒是秦牧这个大女人被抛下了,不过夫郎间的谈话,她插不上嘴的,便认真做事,接着整理账簿,她计划着今天就把它们整理完了,顶多她加个班。
张陈氏很是喜欢秦湘这样温文尔雅的性子,而且从秦湘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秦湘还是个略有文采之人,一举一动尽显大家风范,丝毫没有乡村农夫甚至小镇夫郎的粗俗和小气。若不是事先知晓,他肯定会以为是某个大家公子。
看游行的时候,两个男子搭配着给孩子们讲一些农神的故事,给孩子们讲解农神像旁边每一个神的身份和法力,使得孩子们尽足了兴。
农神节的祭祀在县衙最近的一个农神庙里,几人虽然没去,但是也给孩子们讲了详细的内容。
看到哥哥终于露出了真诚舒心的笑容,秦牧很是欣慰。秦湘从回家的第一天到现在,这是他第一次露出这样没有负担的笑容。
果然,让两个有宝宝的夫郎聊聊天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看着几个孩子也是聊得火热朝天的、嘻嘻哈哈的,秦牧重又埋首工作,只嘴角多了抹会心的微笑。
时间一晃便已经接近午时。闹事的热度渐渐散去,接下来该是各个乡村欢腾了。
哥哥抱着宝宝坚持要回村里去,秦牧几番挽留,但是秦湘坚持说想给他买的几只鸡早点安个窝,宝宝也凑热闹要回去给小鸡喂食,秦牧无奈的看着这父子两,最后还是付了十文钱雇了一个驴车把他们送回去。张陈氏很是喜欢秦湘,还嘱咐他下次过来一定要去他家里坐坐找他接着聊。
镇上的夜市也很热乎,秦牧是酉时下班的,这时候街道上还是张灯结彩的,铺、肆喧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此时的天色虽不如之前的鲜亮,但也仅仅是有了“谢幕”的趋势。
秦牧心情很好的买了一斤绿豆酥带着,她看到今天宝宝和哥哥吃这个绿豆酥吃的挺多的,应该还算喜欢吧,也亏了布店老板说□□,不然今天她肯定买不了那些零碎的东西的。今天晚上祠堂祭祀的时候,村长该帮她宣布她“辞职”的消息了,秦牧到时候怎么说也应该亲自到场说一下的,而后村长起一个安抚众人情绪的作用,想着这些,秦牧便加快了步伐。
到家时院子里的门居然还开着,现在天已经微黑了,往常这个时候可是关着的,秦牧想着他们是不是忘记关门了,虽说从她醒过来到现在没听说村子里出过什么偷鸡摸狗的事情,但是以防万一还是需要的,说不定就来了个把外村的小偷。
一进到院子里,秦牧就发现院子里靠近菜园子多了一个竹篱笆,上面还盖着一个简易的棚子,旁边还蹲着一个小黑影。
宝宝撅着小屁股,探着身子看着鸡笼子,里面一个鸡窝已经用厚布料改善了,他小心地掀开一角津津有味地看着毛茸茸的小鸡仔。
秦牧加大脚步声,怕吓着宝宝:“宝宝,姑姑回来了,在看什么呢?”
“姑姑”还是这么热情,秦牧满意了,抄着小胳膊就把抱着自己腿的小个子捞了起来,“小鸡,看小鸡”
“妹妹回来了,饭菜才好没一会儿,刚好我们吃饭,我去盛饭”秦湘听到院子里的声音,从西屋里出来,他刚刚在整理今天买的东西。
吃完饭,秦湘没有着急着收拾碗筷,而是看着秦牧,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秦牧想了一番,秦湘能跟她聊的,应该不是自己的事情,毕竟他这么久都没说,明显是一副不打算说的态势,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想来他藏一辈子都是可能的。那在最近或者说今天发生的,关于她的大事,细细一捉摸也就明白了。
“哥哥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直说吧,我们都是一家人,没什么好忌讳的”
秦湘看她这幅满不在乎的表情,叹了口气,想来他还没开口,她也该知道是什么事情了。今天方族长在祠堂里宣布了秦牧的请辞,村里人反映不小,吃惊的、愤怒的、担忧的,也有不以为然的。族长连连安慰大家,至于听进去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许多人村里的集会一结束就跑来秦家,想跟秦牧在商量商量,还有人想劝服秦牧再次任教。得知秦牧要到大概戌时才能回来,又经秦湘的劝说,众乡亲们决定吃过饭了歇一会儿再过来。这也是秦牧一回来就发现门还开着的缘故。
秦牧简单跟她说了今天村民过来的人数、情绪和态度,还跟她分析了那些个村民有哪些个特点,平时性格和为人如何。
秦湘很认真地听秦湘讲完,而后真诚地朝他笑笑,“谢谢哥哥,我没事的。”
秦湘本是随心而为地搬出自己的见解想给妹妹一些帮助,这个妹妹虽然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他心里一直是那个不通人情世故的“书虫”,需要他照顾,需要他提点,需要他帮忙“应酬”的小妹妹,就像父亲对女儿一样,即使孩子再大,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
秦牧的一句话瞬间让秦湘回过神来,妹妹已经长大了,跟以前不一样了,他一下子说了这么多,妹妹该嫌他唠叨了,偏生他还没个自觉。
秦牧沉默不语,还有些懊恼的皱皱眉头。
“哥哥还能像以前一样提点我,真好,自从哥哥走后,我一直都是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出了一些事情也没有人帮我拿主意,现在又能有人关心我,感觉真好,哥哥,妹妹一直很想你~”秦牧能从秦湘的表情猜出来他大致在想什么,觉得他本来就有心结,平时就更要注意时时给他宽宽心,秦湘这是担心他收到大家的斥责,教她怎么应对呢,前世出了姥姥,没人对她这么真诚关心过来。
吃完晚饭没一会儿,村里有孩子在这儿上学的好几家家长都过来了,有的人家差点都要全家出动了。
话里话外都满是劝诫,甚至还有人蹬鼻子上脸地说她忘恩负义,说她能有今天都是村里乡亲们照顾的,现在让她教个书都不乐意,当然,这样的人家只有方钱一家,尤其是她家夫郎方于氏叫嚣得最凶。这方于氏是村里出了名的泼夫,他家方钱都怕他,说怕他是有点夸张的,毕竟这里是女尊社会,还是在农村地区,但方钱懒得理他倒是真的,平时要是吵得凶了,方钱也不是好相与的。但是今天场合不一样,所以方钱也没有吱声,只在看到秦牧眉头越皱越深时拉扯了方于氏一把,方于氏立马不吱声了。
大多数家长还是不敢得罪老师的,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是没有谁不希望老师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多指导一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趟过河的人悉心指导,肯定能过河更快一点。
秦牧等他们说完了,把自己对老族长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针对某些人的斥责,秦牧也很是理直气壮,现在哪个村请个夫子不要一两银子一年,这还是少的呢,可是她呢,一年半两银子不到,说是乡亲们照顾她,确实,乡亲们平时是照顾她的,但是她教书没有尽心尽力吗?两方是平等的雇佣关系。她也有自己的生活,有一份“孝心”,要完成母亲的遗愿,还有家人要养活,所以不得不找一份赚钱的工作,至少能让她参加两年后的科考,在村里赚的钱,别说赶考了,平时让这个书呆子养活自己都是凑活的。秦牧软硬兼施,众人最终是走了,但还有人让她再考虑考虑,秦牧满口称是,保证一定再考虑一番。
方老实是众人走后过来的,带着她家的小胖,小胖一进来就给秦牧跪下了,吭哧吭哧地磕了三个响头,方老实还在一边拦着秦牧不让她扶起小胖。
“谢谢秦夫子以前的教导,小胖以前调皮,惹秦夫子生气了,还望夫子大人不计小人过,以后如果夫子还有机会回来教我们,小胖一定好好学,不敢再给您捣乱了。”秦牧也不扶她了,摆摆手让她起来。
“秦妹子,看你每天去春意酒楼我就看出来了,你是不想再教书了,不教也好,教书终究是没个出路的,你还年轻,就是再考个十年八年的也不晚,这个小村子不适合你,你现在也有一家子要养,也是要结婚生子,以后你一定会大有前途的。”方老实拍拍秦牧的肩膀,语重心长。
前身毕竟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差点被拍了一个踉跄,她满脸黑线的揉揉自己的肩膀:“多谢方姐体谅,”方老实虽然人憨,但是心还算细,而且为人也本分,没有多少花花肠子。
“远大前程暂且不提,起码照顾好家里是应该首要做到的。毕竟这是我们女子的本分。小妹我不求富贵荣华,但是夫子也教导我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国为民,我好歹得先养活我自己一家,而后才能兼顾乡邻,也是我才疏学浅,没法‘达而兼济天下’。”
方老实直肠子的表示么事,赚钱养家就是女人的本分,是村里有些个自私自利的,而且毕竟乡下地方,不容易出才子和秀才,更不容易请到夫子,哪个父母不希望儿女成才呢,即使家里穷,也希望儿女能识几个字,多点出息,见怪莫怪。两人又天南海北的聊了一会儿,见天色不早了,方老实便携着女儿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