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物质意识假说 ...

  •   马哲是唯物论。其几个观点: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意识依赖于物质这个论断当初是背过的,现在改没改不知道。当初物质或者客观实在的概念有个说法叫做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现在有的地方还在用主观意识这个词,不过百科里没了。
      那么做个推理。从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开始,然后判断意识是不是物质的一种,显然是的。意识是物质的一种。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那么与物质相对立的活动的结果这个论断算什么?意识是物质的一种,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物质,那么主观能动性这种性质是怎么体现在意识这种物质上,而不能体现在其他物质上?如果按照定义,意识是一种思维活动,是对现实世界的镜像,然后进行分析云云。镜像,照相机摄影机都能做,那么就是分析归纳总结这种思维活动。这不属于镜像范畴,是一种主观运动。这种主观运动,谁支配?谁支持?谁受益?以人体做比喻,技术支持是神经系统,物质支持是人体各个方面,如果决策正确,受益者也是人体的物质方面。那么,谁做决策?谁来告诉我们“是”还是“不是”?经验?那为何总有叛逆者?物欲?那为何总有精神世界崇高的人?以及,最简单的一个问题,为何同卵双胞胎,完全源自一份DNA,最后相貌上也会略有差别,然后各有各的主观意识而不是完全相同?“谁”做下决定?这个押大小的过程,物质么?
      量子力学有个著名的实验,单个电子通过双缝干涉的双缝之后,受控于观测这一主观意识影响,会选择成为粒子状态或者波动状态。观测即为粒子态,不观测即为波动态。略读过一点量子力学的科普,个人以为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算不上唯物,但这种算不上唯物的理论,却已经衍生出了诸多证真的实验和应用。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笔者看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就是用来打破这句话的。
      坦率的说,笔者认为哲学跑不过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物理,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人文学科也未必跑得过。哲学是门总结的科学,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发展前景,然后等待其他学科验证。捧唯一真理,有些太过(1)。
      因此,我对物质意识关系的论述,只是一个根据经验总结的假说。因为,物质和意识,到底该由科学家们证明,他们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哲学家来论断是什么不是什么。更不是我这一个小小人物随口说出来就能是真的。
      以下为我的假说。首先引其来源,阳明心学(1)认为,知行合一。传习录中,记载知行合一的本质,知行本是一体。笔者这个假说,引申知行一体,物质和意识本是一体。
      定义一个范畴,此世界,所有的存在类型,统称为现象。不存在目前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现象是二维的,一个维度是物质,一个维度是意识。
      物质和意识,是现象的两种表征。同根同源,各自发展,又相互影响。
      坦率的说,现在我无法给出一个物质的明确定义。因为现在物理学界也没有明确定义。举例来说,质量有两种算法,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密度乘以体积,另外一种似乎是惯性乘以动量?两者完全相等。这两种算法,我觉得是在问物质的本质到底是微粒还是波。有意思的是,按照微粒来算和按照波来算,结果是等同的。
      也是只能给一个假说的定义。这个定义有个前提,意识处理的信息及处理过程皆为波动,推测意识本身是一种波动,人类的意识,是一种高阶的波动组合。这个前提也是假说(3)。不向外界传递并接受信息的状态,是现象的物质状态。向外界传递并接受信息的状态,是现象的意识状态。两种状态是共存的(4)。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第三章 物质意识假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