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红绳欲结此生缘 ...

  •   过了年十五,春|色日渐浓了。巷子里横斜的梨树,已抽了新芽,那弯弯曲曲的树干子仿佛盘着的黑龙。树枝上还积着昨夜的残雪,乍一看,仿佛缀着一朵朵白花,若不是屋檐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子,几乎叫人疑心已到了春天。
      常三领着云林进了天桥附近的一处小院子,还没踏入门内,就听到里面传来一声怒叱:“都给我站好了!谁再给我弯腿,我就把这竹签子扎在他的膝盖弯上!”
      云林身子一抖,不敢有所动静。他一边偷眼打量着院子,一边静静等着常三发话。
      这么一打量,便见那院子里站着好几个孩子,有高有矮,正踩着跷,扶着墙走动。有几个孩子的小腿早已抖动如筛,却始终一弯也不敢弯,咬着牙继续走。
      院中站着个汉子,正铁青着脸,眼中仿佛有骇人的青光射出来。他见有一个孩子走得缓了些,便拿起手中的藤条抽了过去,冷冷地道:“站直了!把腿腰给我挺直!这点苦都受不得,将来怎么上台!”
      那孩子被这么一吓,本就摇摇晃晃的身子仿佛一根突然松了的弦,整个人朝前一扑,重重地砸在了泥石地上。
      “啪——”一声脆响,汉子手中的藤条毫不留情地抽在了那孩子的背上。
      “呜呜——娘、娘我要回家呀——”那孩子把心一横,竟是哭叫起来,小手捶着地,模样好不凄惨。周围的孩子本是屏息看着,此刻被那哭声一勾,也觉得眼睛发酸,都低低啜泣起来。
      “妈的。”那汉子面色一寒,怒从心来,毫不留情地抽着那孩子,边抽边骂:“妈的!谁再哭,就和他一样!都不想练了是不是?当初说好了,拜入戏园,八年为期,死病不理。想逃?你倒是再试试!”
      常三看不过眼,犹豫了一下,上前叫道:“宋师父。”
      宋师父扭过身子,见是常三,便收敛了几分怒意。目光移到云林的身上,他仔细地将云林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鼻子轻轻一哼,眼中露出几分满意之色,道:“就是他?长得倒是不错,我便收下了。”
      常三忙点了点头,伸手一推云林,道:“还不快给师父磕头。”
      沈云林被这么一推,一时没有站稳,跪在了地上。他把牙一咬,“咚咚咚”地就朝着宋师父磕了三个响头。
      “跟我来。”宋先生转过身子,向堂屋走去,周围站着的孩子皆是静立一旁,不敢吭气儿。
      在这样奇异的注目之下,沈云林迈入了北屋。只见灰墙之上挂着一溜儿有些斑驳褪色的旧画像。堂中摆着一张八角矮桌,上面点着两根香烛,此刻望去烟雾袅袅,带着种说不出的神圣意味。
      “这是咱这一行的老祖宗。想吃这一口饭,就诚心拜拜吧。”宋先生低声说着,递给沈云林三炷香。
      沈云林跪在红色的蒲团上,瞧着那袅袅烟雾,感到整个人仿佛失去了重力一般,如坠云端。
      他隐约知道,打从今日起,他就和以前不同了。
      云林咬着唇,将那香火举到头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
      香有三根,愿么,也有三个。
      一愿小晴平平安安。
      二愿小晴能重见光明。
      三愿自己……能成“角儿”!
      宋先生趁着云林闭目磕头,自身后拿来了一张纸。
      云林睁开了眼,跪着看向地面上铺开的黄纸。宋先生道:“这是画押书,你若是决意拜师,就在下面摁个手印。”说罢指着那黄纸黑字,念道:“今决意投入宋海云名下为徒,以八年为期,期间若有病死之事,自由天命,概不负责。学徒期间所获钱银均由师父取用,若私下出逃,则由师父和保人出面寻回……现立此字据,学满方能归家。”
      微一沉吟,宋海云道:“你的情况,我也听说了。这么着吧,你日后学徒期间所获的钱银,可自己取用两分。”
      常三一喜,便替云林谢过了宋海云。他低声对云林道:“这可是你的福气!好好学着,早日得了踏台毯的机会,你妹妹可不就有银子治病了么?”
      沈云林微微握拳,他知道的,自己和小晴都需要银钱!何况,纵然这一条路会无比艰险,也远胜过无路可走。
      在宋海云和常三的注视下,沈云林伸出了食指,沾了点印泥,在那黄纸之上印下了一个圆点。
      宋海云点点头,转头看向常三,道:“还请常先生一同做个见证。”
      常三也不推辞,同样沾了些印泥,在那黄纸上印了下去。
      一大一小,两个红泥点子,此刻在那昏暗的光下,倒像是两滴鲜红的血,瞧着很是渗人。
      拜师已成,宋海云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模样。他看着常三道:“这孩子家里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常三点点头,道:“是还有些要交代的,我明日再送他来。”
      领着云林出了门,常三叹了口气,道:“云林,进了这个门,可就由不得自个儿了。你今日回去,将要交代的都同你妹妹说了吧,日后若是想回去看她,恐怕没那么容易。”
      常三又叮嘱了云林一番,直到走上了天桥,两人才分开。
      云林朝“家”走去。说是家,其实也不然。不过是个南来北往三教九流杂居的小院子,一方小院,倒像是一个小小的天地,什么样的人都有,跟走马灯似的。今日来了明日走,谁又记得谁呢?
      推开了门,云林正好看见王婆婆将碗用力的朝李晴身前一推,教训道:“千万个道理,都不如吃饱肚子这个理。你也别嫌这饭菜难吃,只要能填饱肚子,吃什么不是吃?”
      云林仔细一瞅那破碗,里面只有小半碗稀粥,配着半个窝窝头。小晴惶然地端着碗,一口一口地咽着。
      “王婆。”
      “哎呀,云林怎么回来了呀——莫不是,没拜成师父?”王婆搓了搓手,站起了身,笑道:“你们先叙着,啊?”
      小晴抬起头,好似在寻找着云林。云林忙上前,捉着她的手,将饭碗一放,皱着眉道:“小晴,你就吃这个?”
      李晴听出了云林语气中的不悦,怯怯地点点头。云林用眼角余光望着那可以数得出米粒的稀粥,他分明记着,临走前已将身上全部的银钱都给了王婆了。
      “云林哥,你、你别气。”小晴虽目不能视,听力却比常人好些。她听着云林的吸气声,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了。
      云林只余苦笑。这年头,谁不是只为自个儿想,指望别人能好好对小晴,可不是痴人说梦么。这么一想,就觉得将小晴一人留下的自己,才是真的万恶不赦。
      天色有些暗了,细雪飘飘扬扬,似乎想把仅有的几丝春的气息都给收回去。春日迟迟不来,这日子也还得过下去。明知王婆有心克扣那银钱,却不能得罪她。
      云林叹了口气,摸了摸小晴的头,道:“小晴,我们不吃这个了。走,哥带你看庙会去。”
      “云林哥,我们去哪个庙会?”小晴自是高兴得很,拉着云林问道。
      云林低头沉思,北京的庙会,一年到头都有,大多是不定天数的。比如隆福寺,是每月逢九、逢十开庙。土地庙则是逢三。还有些是正月初一开庙,一开便开上半个月的。这般想着,云林忽然泛起了一种莫名的心思来。这念头一起,他脸有些热,竟有几分慌乱,不敢拿正眼去瞧李晴。好在李晴什么都看不到,也不追问,而是任由云林拉着。
      “咳,小晴,我们去东岳庙吧。”这话说完,云林只觉得纵使被冷风吹着,胸口那颗心也还是热了起来。
      “好呀。”
      出了朝阳门,约莫五里路,就到了东岳庙了。看到往来香客如织,云林将小晴的手握得紧了些,以免两人走散。
      小晴虽看不见,却喜欢这热闹的气氛。她拉着云林,问道:“云林哥,这么多人都是去庙里拜神仙的么?”
      云林本在想着心事,当下一愣,道:“这东岳庙供着东岳大帝,还有七十二阴司,唔,还有……”
      “还有什么呀?”小晴追问道。
      “咳,是保平安的神仙。小晴,我们也去拜一拜吧?”云林说完了这话,瞪着眼睛看着小晴,一时间,竟觉得有股奇异的热流,从两人双手相触的地方涌上了心头。
      “好呀。云林哥,我们走吧。”
      两人进了山门,穿过了瞻岱门,从门后的过道向上走去。过了瞻岱门,就来到了冥府七十二司。云林早就听闻这里有许多机括,若是不小心触碰到了,那些青脸小鬼便会高举着链子朝你扑来。
      这般想着,云林担心吓着小晴,便不在此过多的停留。
      穿过了七十二司,山路蓦地开阔起来。周围的香客也大多变成了年轻的男女。云林拉着小晴,在一处丹墙翠瓦的大殿前停了下来。门斗上方悬着块匾额,蓝底黄边,书着“喜神祠”三个大字。
      “小晴,这里有保平安的神仙,我们进去拜拜吧?”
      “嗯。”
      两人进了殿,云林瞧着大殿正中那一尊神像。只见一位白须老者,慈眉善目,一手握着本书簿,一手拿着个袋子,袋子里隐约露出几根赤色的线来。
      云林拉着小晴跪了下来,拜了三拜。
      “小晴,你别动。我去拿个东西。”云林一边叮嘱小晴,一边走上前去,从那袋子里拿走了一根红线。
      “云林哥,你拿了什么?”小晴扭过头,用手推了推云林。
      云林将那线递了过去,道:“给,是保平安的线。”
      “云林哥,怎么只有一根?要不、要不我们一人一半吧?”
      “别,千万别!……这线若是断了就不吉利了。小晴,你留……”云林话还没说完,就见李晴摸索着将线系在了自己的腕上。
      “云林哥,你系着这根线,可不许取下来呀。小晴要云林哥哥一辈子平平安安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