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投鼠忌器为儿孙 ...

  •   这边太后为永琪永瑢择选福晋已经到了人人心知肚明的程度,永琪却露出不愿娶妻的意思来了。听着小太监传来的消息,皇帝虽没有明说,居然也没有训斥五阿哥,似有纵容之意,这下太后可坐不住了。
      “皇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甄嬛醒来不久后就知道这一世里这个皇帝是她亲生的了。这样很好,有些事就可以给皇帝点脸子看看了,比如现在,太后的脸就板得有些难看。
      乾隆似乎并不以为意:“儿子初时也觉不妥,细问了永琪才明白他的心思。愉妃过世不足三载,依古理当为母守孝三年,是以永琪想待得孝期过后再行议婚。儿臣想着这也是他一片孝心,是以不忍深责。”
      乾隆的语气里居然有一丝得意,惊得甄嬛下巴都要掉下来了。这TMD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啊!就算民间为母守孝三年那也是为嫡母守孝,侧氏所出子女为生母守孝也不过一年孝期罢了,这不是孝心多少的问题,是对嫡母地位的挑战啊。虽然皇帝家后宫的妾氏比外面人家的尊贵,你也不能这么干啊。
      甄嬛忽然有点怀疑这一世永琪的智商,就算你心里真这么想的,也不能就这么说出来啊。这样你至皇后于何地,虽然大家都看出来你与皇后并不亲厚,你也不用这样打皇后的脸吧,何况皇后之前对愉妃也是不错的。
      再看乾隆一脸“我教育出个好孩子”的表情,甄嬛也开始怀疑这一世皇帝的智商。皇子的婚姻,不,不止是婚姻,有关皇子的一切都是有一定政治意义的。虽然乾隆现在还没显现出欲以永琪为储的意思,但是如果他默许永琪这样做了,那永琪也就很难再有问鼎的希望了。汉臣那里永琪的风评并不会因此变好,反而可能因此受累(不是可能,是一定);而满臣里头孝贤皇后和继后母族怎么可能眼看着这样一个把皇后尊严踩在脚下的皇子上位。就算你乾隆现在已经有了“乾坤独断”的苗头,背后给永琪下点绊子让他失了圣心还是可以的。
      其实甄嬛也是被上一世的记忆困住了思维,在她看来永琪必然是将来被皇帝看好的那一个,所以从现在起就必须为永琪铺平道路。于其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以“永琪将来会成为储君”这一命题为前提的,还不如说是以“事情应该和前世一样”这一命题为前提。可是她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这一世的很多事情已经和前世不一样了,皇后都可以不是前一世的青樱了,愉妃都可以死在乾隆十九年了,皇帝当然也不是前世的那个弘历了,永琪又凭什么一定是前世的那个永琪呢。
      当然,这一点甄嬛还是想通了的,不过不是现在,是在经历了许多甄嬛看来不可思议又荒唐无比的事情之后她才想明白的。
      眼前甄嬛又突然觉得不对,就算是明年指了婚,皇子的婚仪还是要准备很久的,也不可能马上拜堂。有问题,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不管永琪到底是出于什么心理,守孝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借口,甄嬛既然看到了这个借口可能带来的后果,就必须把危机掐灭在襁褓中:“这孩子真是糊涂!”
      乾隆被甄嬛突然提高的声音吓了一跳:“皇额娘,这是怎么了?”
      “皇帝前朝臣子,可有为庶母丁忧三年而不为国效力的?永琪虽孝心可佳,毕竟年幼还是想得不够周全。”甄嬛也不多说,乾隆的智商虽然被她鄙视了,人话还是应该听得懂的。
      乾隆当然马上听懂了,嫡庶之别一直就是乾隆心里的一道阴影,他是一门心思想成先辈未成之功业的,这里面也包括一项,他的祖先们没有一个有机会以嫡出子承继大统的。所以他当初忙不迭地把永琏的名字放到正大光明匾的后头,结果永琏死了,换了永琮,结果永琮也死了。所以后来他虽然心里看重永琪,还是没有下决心把他的名字放正大光明匾后头。虽然他自己也是庶出,心理上对孝敬宪皇后也并不是十分尊敬,可是如果他属意的儿子居然在自己的默许下公然做出不敬嫡母的事情,他还是要膈应一下的。幸好永琪平时虽和坤宁宫并不亲近,却并没有什么不敬的言辞,以乾隆护短的性子也就顺着太后的话只觉得他还是年轻不懂事,看来还得让太傅多加教导。
      想到这里,乾隆又想到皇子们通常得到完婚后才能入朝历练,也许真的应该早点让永琪完婚,接触些外面的世界他才能更成熟,便对太后道:“皇额娘说的是,儿子也觉得永琪还是年轻不经事所以想得不周全,还是令他早些完婚多接触些人情事故得好。”
      甄嬛脸上的颜色这才好了一些:“孩子不懂事长辈就要多担待些。哀家看着皇后这几日精神也好些了,皇帝也多去看看她罢。再有忻嫔身子不便没有跟来,算算日子也差不多了,嘉贵妃的身子是主不了事的,宫中没个位份高的看着也不像话,不如就让令妃回去照看着吧。”
      乾隆毕竟是个护短的人,对他喜欢的人尤其如此。冰糖莲子的事情虽让乾隆对令妃生了一丝疑心,没几天之后终于还是去了延禧宫,看令妃温柔如水的样子,心里就自己替她找起理由来,说服自己说她不过出于孝心平时对太后关心得多罢了。这样一想着又觉得自己之前疑心令妃,心中有些愧疚,恩宠反倒更胜从前。是以令妃终于还是跟着圣驾一起到了圆明园,众人见她圣宠不衰,也只当她是因包衣出身才不得协理六宫。
      甄嬛却是对令妃多有不满的,这段时间皇后关起门来查人手,她也同样没闲着。忻嫔的事虽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是令妃做的,可那冬雪却果然是和令妃有些渊源的,再查下去居然各宫里都有些与令妃关系匪浅的人在。或有当初和令妃一同小选入宫的,或有些是受过令妃恩惠的。她虽不曾真的利用这些人做过什么不该做的事,可是这宫女太监里私下个个都夸令妃为人宽和,甚至把令妃看得比自己的主子还亲切,这本身就不是件好事。当年浣碧不就因为曹琴默施以小惠就差点害死甄嬛么。甄嬛依着自己几十年的经历,直觉得一个人在后宫的名声太好了,就一定有问题。宜修的狐狸尾巴没有露出来之前,不也是后宫人人称颂的贤后么,自己也曾经傻乎乎地为她当面顶撞华妃不是么。
      令妃如今没有孩子,她又和永琪走得这样近,一个庶母和成了年的皇子完全不知道避讳。据说不但是永琪的伴读,就是那个伴读的哥哥也同永琪十分亲厚。一个御前侍卫不在御前好好呆着,居然常跟在永琪后面逛御花园,就不怕冲撞了后宫的主子吗?这些都太不寻常了,难免让甄嬛怀疑是令妃蛊惑着永琪来打皇后的脸。
      只是甄嬛现在还不能提醒乾隆这些,在她心里永琪还是个玉瓶,就算不喜欢令妃她还是要投鼠忌器。若是提醒了乾隆皇子和庶母之间居然没个避讳,哪怕伤了令妃,永琪只怕名声也要不好。索性先把她打发回去一阵子,忻嫔生产正是个好借口,量她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做什么手脚。在则甄嬛知道忻嫔这胎生下来是个女儿,令妃就更没有再下手的必要了。
      乾隆没有说的是,他并不是真的智商不够用。永琪说那些话的时候,令妃“恰好”在御前伺候,正是因为她听了马上没口子称赞永琪纯孝,皇帝仁爱,直把他捧得飘飘然这才一时没有细想嫡庶之别。是以这时听到太后提起令妃,便有了一丝迁怒,立刻依了她的主意。

      解决了永琪的事,甄嬛就把乾隆打发去看皇后了。想来永琪这事儿皇帝开始并没有瞒着人,皇后迟早是要听到消息的,乾隆自己心里有数自然会安抚一番,她也就不再管了。她现在要管的是永琪,对甄嬛而言,永琪不仅仅是未来的储君,更是她前一世里为亲孙子永瑹的前程安排的保障。
      甄嬛并没有直接把永琪找来谈话,她知道令妃在永琪身上下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现在说他也未必听得进去,搞不好还会因此对自己这个祖母有什么不满。
      福家,该查查他们的底了,前一世她可从没听说过一个叫福伦的户部尚书。令妃的表姐?她一个包衣,怎么会有个表姐嫁进了满洲籍的人家,还是嫡妻。就算当年圣祖爷把曹寅的女儿指给了铁帽子王,那也是抬了旗的。令妃自己至令还没抬旗呢,更不要说这个表姐成亲那会儿令妃只怕连宫女都没当上呢。【1】
      只是要查这个福家,可不像查宫里的事情,甄嬛醒来后已经把慈宁宫整顿得很好,下面的人也都像上一世一样得力且口风紧了,这宫外面的她还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可用的人了。如今自然没有了当年的甄家,钮祜禄家她自己是陌生的紧,没有这个身体之前的记忆她可不敢随便用钮祜禄家的人办事。再则她和钮祜禄家的关系太过明显,若是让人发觉了,很容易联想到是太后在查探些什么,一个深宫妇人查探朝延大员的家事,这可就是后宫干政的节奏了,甄嬛可不想让自己陷入这样的险境。
      忽然,甄嬛想到了一个人,表面上和自己关系并不亲近,如今人又不在京中,让他派几个手底下的生面孔去查是再好不过的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投鼠忌器为儿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