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小尼姑和香烛还有禅修的三位小姐 ...

  •   李毓笔和微生在回归人茶舍的路上,天已暗下,暮色模糊了起来,堆满晚霞的天空,也渐渐平淡下来,没了色彩。

      一盏一盏的红灯笼亮起,在夜色中迷蒙而又温暖。李毓笔想着阿酒定是坐在茶舍里绞尽脑汁地琢磨着或是急得团团转,茶娘子在一旁忙着开导她。

      结果未进其门先闻其声,阿酒的笑声一阵一阵传来。

      李毓笔和微生有点意外,难道是有了什么重大线索?!推门一看,两人在试刚入手的胭脂,阿酒手舞足蹈比划着,大概在讲今天遇到的事。不过在看到进门的两人,瞬间就迎上去问消息:“桂花~还有微生!”

      李毓笔的心情瞬间被破坏,脸上腾腾的起了一片阴云,微生听到阿酒叫李毓笔的绰号,先是不解不过最后还是化为眼底的一抹笑意,李毓笔无奈得耸耸肩。

      阿酒狗腿地倒上茶给两人,瞪着炯炯有神的双眼,竖起双耳等着听,茶娘子揪着帕子围到了一起。

      在准备开口之时,突然传来拍门声,原来是李毓笔让去查找刘夫人和刘老爷并其他几个死者的信息的张捕快和王捕快。

      于是,被围绕的中心变成了两个捕快,张捕快有些为难地看着茶娘子,李毓笔笑笑:“无妨。”

      张捕快一五一十将查到的信息告知:“这次案件中的刘家只是集市上小户与邻里关系不错,刘家不是富贵显赫也没怎么得罪人,实在是不知为何招来杀身之祸。刘家二老也是平和之辈,心地善良。两个老人常常去月娘廟拜仙子或者去流寂庵拜佛,一心向善修缘,家里供着仙子和佛像,每日上香,念经书。那日早晨,家人也是想着二老去廟里或庵里溜达去了。没想逢此大祸。不过后来查证确实是去了流寂庵后出事的。”

      李毓笔打断他:“流寂庵的事,已经得知了。”

      张捕快点点头:“既如此,我讲讲其他几个死者的事。前年死的那对外地而来的贩卖丝绸的夫妇,死在那条道上,死状和这次几乎相近。因为是外乡人,一直毫无进展,最后是不了了之,两人的丝绸生意由城里绸缎汪家接手。去年的两个女死者,年初的那个名唤张明珠,后面的那个叫陈香,两人的尸体都是在那条道上发现的,手法一样。据张家和陈家的说法,两人都是去过流寂庵,不过庵里的人并城西的几户人家查了又查,没有作案可能。又无仇人的,还是一样的手法。这案子啊,没法折腾。”

      李毓笔叹气:“不知动机的连环杀手。”

      微生接道:“那几个死者之间的关系?”

      王捕快皱眉说:“没有任何联系,素不相识。”

      阿酒和茶娘子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凶手是怎么挑上这几人的?难道是随心所欲,心情来了就抽刀子了?!”

      张捕快说:“公子吩咐我们去刘家了解刘夫人的事也有情况了。刘家儿媳说刘夫人一直礼佛念经,不沾染这些胭脂水粉的。认尸的那晚是惊吓过度忘了这一茬了!”

      阿酒反应过来:“那给刘夫人上妆的就是凶手了!”

      李毓笔摸着下巴:“极其有可能。不过既然,几个死者都可能去过流寂庵,自然也是要过去看看的!”阿酒双手拍掌表示赞同,微生颔首。

      之后,两位捕快告辞离开,李毓笔将他和微生了解的情况仔细告诉了阿酒,茶娘子在一旁听得不住皱眉:“倒不知什么人竟有这般的胆子做这种恶事”不久,各自去休息,归人茶舍熄了灯烛,四周一片安静。

      ***

      第二日。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不过,凶案仍然是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阿酒的心上,无暇欣赏沿途的风光,一路长吁短叹。

      阿酒三人并上张捕快一大早就往流寂庵赶去,有张捕快带路,一行人没绕路,到庵里的时候离晌午还有好一段的时间。阿酒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往石阶下望去,层层数不清。城西路又远,还要爬到半山,真是累煞人也。

      流寂庵掩映在绿树丛中,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檐脊,衬着水洗过的青砖地面,静谧非常,连着那苍绿色的古木,沐浴在轻轻淡淡的晨光微曦中,透着一股世外之人的清淡超然之感。

      张捕快上前轻叩门,只听见“吱呀”一声的,一张肉呼呼的脸先是探出,看见来人急忙忙地把大门打开,抚平身上缁衣,摸了摸光头,双手合十:“几位施主来得真早,上香心诚!贫尼领几位进去。”

      张捕快微弯身作揖,和颜悦色道:“有劳小师傅了。”
      小尼姑原本还眯着的眼在看到张捕快身上的官服时,双眼立马溜圆,也忘了礼节,拔腿就跑,口中大喊:“师傅,师傅啊,官府又来人了啊!”

      小尼姑的喊声“划拉”破坏了流寂庵这一片的安静。张捕快僵着刚才的动作,不知所措:“呵呵,呵,那个顾小姐和公子,在下也没料到这小尼姑反应这么大。”

      李毓笔闲着接过话来,斜眼看着张捕快:“看来,之前没少来。”说罢,话尾还拖着点音调。张捕快尴尬:“公子你也知道查案嘛,来来往往的,捕快大老爷们的,不拘小节的,额,多少打扰了禅修,别提了,庵里的人看到我们那就。。。”还未说完,就看到那俩个就默默地离了他好几步。张捕快感动地看着还站在他身边的微生,微生一眼未扫,迈着大长腿站到阿酒的旁边。然后三双眼睛带着不明意味的内容齐刷刷投向张捕快。张捕快满头黑线。

      阿酒想到刚才的那个肉呼呼的小尼姑,太不淡定了,不过似乎看来年龄比自己还小些。

      没过多久,就看见刚才的小尼姑搀着一个老尼姑出来了。老尼姑一脸的严肃,直接忽略来了阿酒三人,看向张捕快的眼神毫不客气:“贫尼是流寂庵的住持贤梦,不知此次官府想来流寂庵是何打算,若是上次的事”贤梦师太合十诵了句经“贫尼知道的都已经说过了,这庵里的人也都查证过了。”

      张捕快也是一脸歉意:“这,师太不要急,公子和小姐也是慕名来流寂庵,在下来引个路。”师太的脸色刚要缓和下来,张捕快又是说道:“要是三位有什么想要问”李毓笔笑着上前打断:“师太,慕名流寂庵已久,这位张兄弟替我们引路而已,并非诚心来此打搅。”

      师太脸色缓和下来,摆摆手,对那个小尼姑说道:“近光,领三位施主走走庵里。”说罢转身回庵。

      张捕快急得挠心挠肺的,李毓笔持着扇柄拍拍他的肩:“张兄先走好,这流寂庵,公子我是要好好游览一番的。”

      阿酒也是向他投去一个胸有成竹的眼神,微生二话不说先进门。

      那个叫近光的小尼姑意不满,满是敷衍的冲他们招手,一脸的不相信:“哼,我才不信呢,你们跟他肯定是一伙的!”指着从门口离开的张捕快的背影。

      李毓笔笑而不语,摇着他的那把扇子神秘莫测的,微生就更不可能做声了。阿酒看近光肉呼呼的脸更鼓了还有她胖乎乎的手指就想冲上去捏捏,肯定有手感,软绵绵的。近光见没人回应,也是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三人进了庵里。

      流寂庵不见得有多大,古朴小巧,在途中遇到不少的师傅,年纪大一般神色不变,冲一行四人双手合十点头致意,遇到年纪轻的小师傅,多了一丝活泼,拉着近光打招呼,看到近光身后的公子带着好奇,亏得两位公子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惹得小尼姑也是偷眼瞧瞧。

      到了庵里的大殿,时间还早,空荡没有香客,正中央的供奉的是佛祖,阿酒看到熟悉的金佛像,虔心默念:佛祖啊佛祖,保佑早些破了案子还有让我出了这画境。

      念叨完之后,环顾四周,啧啧啧,这里还没有月娘廟的大,挂着写满经文的桶型经幡,黄色的布,黑色的字,几乎和佛像一般高。供桌上供着花朵鲜果,还有一盏盏小巧玲珑的莲花灯,立着两根大红斗烛。身前是三个蒲团,两旁隔着几步就各是高大的蜡烛架子,点着几十只明烛,比起去过的庙要多一些。她转身看殿门,刚才忽视了进门左手边摆着一张小木桌和紧靠的两张靠背小椅子,还有粗重的石头签筒。另一旁是一个三层的木架,摆满了蜡烛和卧香,阿酒踮着脚尖扒拉着,蜡烛体上阳刻着流寂和如意字体,细细描绘了莲华。礼佛的卧香也是普普通通的样子,阿酒闻了闻,有一股说不出的香气。

      阿酒看看这满柜的香和烛,问近光:“小师傅,庵里还给准备这么多啊?”想想香客一般来拜佛都是自己带着呢。

      近光奇怪地望着她:“难道施主不知道流寂庵的赠香送烛的事。庵里的香和烛都是师傅诵经加持过的,和外边买的是有大大的不同的。就说庵里七寸卧香,师傅都拿在佛前供过的,还念了好几遍经书。修法,念经,烟供,净化不良气场,睡梦不安的都可以回去点着,出远门的香客有时还特意来庵里求些。听师傅说人都要吃好穿好,敬佛供佛的用的也要是好香。香客带回家点着也能辟邪消厄。每回香客走前都会取对烛和几只卧香回去的。”

      “原来是这样啊,我回去也带些。”阿酒放下手中的香,旁观李毓笔和微生是拿着香和烛不知想些什么还彼此交换下眼神。

      微生捻下些香粉,又闻又尝,道:“冰片,肉果,赤白梅檀,藏红花,沉香,珍珠,映青,白珍珠干,仙人掌,苦参,海浮石,石菖蒲还有掺了些油。”说完冲李毓笔轻轻摇摇头。

      近光一脸的奇异:“施主真厉害,猜对了不少!卧香里还加了些小麦,豆子,燕麦,粳米,芝麻。五种智慧加持,消除饥饿天灾。”

       阿酒看到微生尝香就想到悲剧的掌柜,着急对近光说道:“小师傅能拿碗水来吗?”

      近光应下去取水来。

      阿酒看着微生刚放下卧香要松口气又看到他拿起蜡烛琢磨着,就怕他拿起来咬一口,伸手夺过来,微生看看空了的手愣住。李毓笔打扇闲闲看着,噗嗤的一声笑了。阿酒解释道:“动不动就放嘴里,这要是有古怪还不把你给赔进去!”

      李毓笔说道:“无妨,我也看过蜡烛无恙,微生兄不过是要再确认一遍。”

      阿酒腹谤,要尝也是李桂花你这个神神叨叨的人来。李毓笔似乎是知道她在想什么,看她一眼出言道:“近光小师傅只端一碗水来,怎好再劳烦她跑一趟。”

      近光气喘吁吁地端碗水来,跑得一踮一踮的,不住地擦汗。微生拿过漱口,一行四人又接着在庵里晃荡着。

      ***

      日头渐高,洒在青石板上的水渍已干,庵里的香客也多了些了。

      近光带着他们三接着又看了文殊阁,经堂,礼佛室,没想到庵里的小偏殿里还供着月娘,也是香火不断。阿酒和微生匆匆看过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就不太在意。只是李毓笔眉间笼着一层迷离,在离开小偏殿的时候回头望了几眼,自然前方的三个人丝毫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走走庵里,树木掩映,山竹清幽,精巧的廊亭,斗拱,雀替,墙门。流寂庵确实是个好地方,若不是有来来往往的香客,这里静谧,吹着细细的山风,能让人抛却烦恼。

      晌午时分,近光领着他们在斋堂吃饭,还是在香客中反响特好的素面。醇香厚重的汤底不知熬了多久,能尝出不少的滋补药材,唇齿留香,面条筋道,上面搁着香菇,笋片,黄豆芽,面筋,腐竹,木耳再撒上一勺的炸花生米,浇上些许的麻油。端上桌来,热气腾腾,香喷喷,简单又丰富,让人大快朵颐。旁边是悠悠竹林,也是神清气爽。近光已经快要见底,赶着去再打一碗。阿酒叹口气,难怪小尼姑那么胖了,不过拨拉着自己碗里的面,再看看微生和李毓笔碗里盖着满满的菜,哎,人长着好看一些就是占便宜。

      李毓笔没有动筷子,看着某一处。阿酒顺着他的视线,这家伙看姑娘呀。隔着不远的一桌围坐着三个姑娘,一个着淡灰色,手上缠着小串檀香佛珠显眼;另两个着牙白色,一个腰间系的丝带绣着胭脂色的缠花图案,另一个素素净净的。三人头上都是简单挽着发髻,没有任何的钗环。看着也不像是来上香的。

      阿酒看了李毓笔一眼,向近光问起那三个姑娘。近光滋溜吸了口面咽下:“施主说的是那三位,是带发修行的小姐,好几年了一直禅修着,在庵里的时间长着呢,住在这里的时间比家里多多了。听师傅说,这三位小姐可都不是普通小户人家的。”

      李毓笔“哦”的一声,更加有兴趣地打量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小尼姑和香烛还有禅修的三位小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