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人无横财不富10 ...
-
陈喜梅背不住何大关五人的说项,用包猪肉的荷叶垫在菜篮里面,盛了满满一篮子五人送的鱼虾蟹蚬,骑着自行车回到木船社。如此来回一折腾,根本就没有时间杀鸡宰鹅做熟食,好在陈喜梅本就没有这个打算,所以心里倒是坦然的很。
下午四点过后,太阳不再那么毒辣的时候,陈喜梅拎着油漆桶提着铁锹到菜田里翻地,其实,名义上是翻菜田,真正的目的是挖蚯蚓。
九月,虽然有“秋老虎”一说,但还有“早晚凉”一说,木船社的老少爷们已经没有人在长江码头上过夜,赵远山和陈喜梅待四个儿女入睡之后,拎着半桶的死蚯蚓乘着夜黑风高,打着手电到芦苇荡去抓螃蟹,期间还碰到木船社的老熟人,各自间隔开来各抓各的。
每年九、十月份,只要不是风雨交加夜,夫妻两人几乎每夜都会到十里芦苇荡里逮螃蟹,每次必是满载而归,当然,这得得益于长江环境尚未污染、渔民捕捞尚未过度。
以往,逮到的螃蟹都是次日洗刷后,直接上蒸笼,然后进入老赵家一家六口和陈守仁老两口的肚子,吃不完的被陈喜梅制作成干蟹粉,以备过年时做蟹粉狮子头。
当晚,赵远山和陈喜梅抓了两大网兜的螃蟹回家,将二两以上的大螃蟹挑选出,并注意着公母均匀的分别装入两个空网兜内,将口扎紧之后才匆匆洗漱睡觉。
陈喜梅半生不熟的只睡了两个小时,又急急忙忙的起床,煮了两根山芋,连吞带咽的吃完当早饭,便带着大螃蟹出门。
五点半不到,陈喜梅在高资镇邮局门口与周大牛碰头,周大牛自行车后座挂着一个竹篓子,篓子里盛着猪肉、猪肝、猪心、猪耳朵、猪尾巴诸如此类的物件,陈喜梅在灯光下瞄了一眼,笑道:“大牛兄弟,这几年贩猪肉卖猪肉,你也没少赚钱,怎么都没想着买辆摩托车骑骑?这样收猪方便,贩肉更是方便!”
周大牛笑着答道:“陈大姐的话可正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呀,正有这个打算,准备明年开春就买。”
两人说说笑笑,骑着自行车向镇江方向前进。一九八四年,312国道宁镇段【南京至镇江】尚未开工建设,沿江公路更是没有影子,从高资镇往镇|江|市区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县级公路,要绕道石马镇,一条是长江大堤,最是便捷。
七点半刚过,两人骑车来到宴春酒楼的后门,周大牛的大姐周丽蓉手里拿着纸笔正招呼着几个酒楼的员工称菜进货。
宴春酒楼在镇|江最是有名,生意向来兴隆,周丽蓉作为采购员根本不会去市场采购,而是由小贩亲自将各色食材送至酒楼门口,周丽蓉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监督过磅,然后给小贩开出单据,让其自行到会计那里结账。
周丽蓉看到自己的弟弟,微笑着招手道:“大牛,过来了呀?”
周大牛将自行车后座的竹篓子卸下交给一个过磅的员工,陈喜梅给周大牛使了一个眼色,将半网兜的大螃蟹递到周大牛的手上,周大牛一手提着螃蟹一手提着自己预备的五花肉心领神会的走到周丽蓉面前说道:“大姐,也没啥好东西孝敬你,这两样你拿着。”
周丽蓉老大不客气的接过,提到眼前看了看,笑道:“这螃蟹个头不小,算你小子有点良心!”
周大牛笑了笑,将嘴靠近周丽蓉的耳边小声的说道:“五花肉是我送的,螃蟹就不是我送的啦!是跟我一起过来的陈大姐送的,想找你说通说通。”
周丽蓉瞅了一眼站在远处的陈喜梅,转过脸不悦的冲周大牛说道:“说通什么?!你别给我没事找事!”
周大牛连忙辩解道:“大姐,你先别生气,我可没打过包票,我只是帮她带句话,成与不成|都没关系。”
“这就好,”周丽蓉脸色稍霁,语重心长道:“我也不管你想说通什么,到我这就是不行。帮你是自家人帮自家人,就这已经遭人闲言碎语,我这位置,不知多少小人的眼睛盯着呢,一点差迟都不能有,你可别给我添乱子。”
周大牛几乎点头哈腰的应道:“我知道,我知道,保准没有下次。”
周丽蓉将螃蟹交还给周大牛:“这螃蟹我不能收,你拿回去还给人家。”
陈喜梅很有分寸的没有跟着周大牛上前,此时看到周丽蓉重新将螃蟹递还给周大牛,就知道此事已经黄了,瞧到周大牛的眼神朝自己这里看过来,陈喜梅只得露出一个很无奈的笑容。
事情结束,周大牛和陈喜梅回到高资,陈喜梅爽快的将两网兜螃蟹一起硬塞给周大牛,然后折返回木船社。
××××××××××
陈喜梅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个性,虽然在周丽蓉那里栽了跟头,第二日天未亮,依旧提着两网兜的大螃蟹赶往镇|江|市区,不过两网兜的螃蟹是以公母加以区分开,便于售卖。
上世纪八十年代,镇|江尚未建立以水产为主的水产批发市场,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水产品种不丰富,鲜活水产在当时条件下难以远距离运输,整个国家人民消费水平低,等等这些因素。长江路大市场是镇|江市唯一的生鲜批发市场,主要批发水果、蔬菜、肉类、蛋类和水产,但以整个批发市场的规模来看,水产是市场中份额最小的,基本以海货为主。
陈喜梅拎着两网兜的大螃蟹,在大市场内转了一大圈,也没有将手中的螃蟹推销出去,气得在肚子里面直骂娘,但别人不要,她也没法可想,只得按原路返回,将这些大螃蟹全部上蒸笼。
中午放学回家,赵霙在小厨房看到蒸笼里的大螃蟹,惊奇的问道:“妈,你不是一大早出去卖螃蟹的么,没卖出去呀?”
陈喜梅本来气消了大半,此刻听赵霙旧事重提,一股子怨气立刻冒出来:“大人的事,小孩子烦什么神?”
赵霙被陈喜梅明显带着恶劣口气的训斥一堵,吓得吐吐舌头,赶紧躲在一旁,倒是赵雨壮不担心被陈喜梅训斥,继续着赵霙的疑问:“妈,是不好卖,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卖倒是好卖,直接卖给镇上的鱼贩子就行,但他们收的价格低,不高兴卖给他们。”陈喜梅对待赵雨壮明显不同于赵霙,耐心的解释给赵雨壮听:“今天去市里的大市场,没人肯要,等于白跑一趟。”
赵雨壮突然想到上辈子的小卞三为了脱离对龙英子金钱上的依赖,私下跟卞癞子支取出一大笔资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镇|江水产中心租赁下一个大门面,改装建设一新后,专门高价收购长江沿岸各镇渔业大队的江鲜,然后专供各大酒楼宾馆,不但不局限在镇|江范围,更是涉足到南|京和常|州两市,不过那时的条件远非现在可以比拟,远距离的运输鲜活水产早已不成问题。
赵雨壮半开玩笑的说道:“妈,如果你想改行卖鱼的话,倒是很简单的呀,等你积攒点钱,在大市场开个门面好了。”
赵雨壮的一句话倒是给陈喜梅指明了一个方向,只见她忽然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好点子!”
××××××××××
晨悲昏喜,早晨陈喜梅去大市场生了满肚子的气,傍晚陈喜梅带着四个儿女去木船社西面的禽舍给家禽放风喂食,发现鸡笼和鹅笼里面多了几只鸡蛋和鹅蛋,标志着母鸡和母鹅开始进入产蛋期,次后每日都能有所收获。
当然,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赵雨壮早已见识过“鸽子裹鸽子”的威力,打扫完毕,赵雨虹数鸽子的时候,发现今日鸽子竟然比昨日多了整整三只,所有鸽子的数目达到了四十六只,几乎是刚刚开始养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