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人无横财不富11 ...
-
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在这不短不长的时间内总会发生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上辈子,赵雨壮曾经对小时候一件发生在过年的事情耿耿于怀,二十几年时间里,他问过自己的父母,问过自己的姐姐,问过自己的外公外婆,问过自己的姨妈,他们要么完全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么闭口不谈。
这件事情就成为赵雨壮心头的一个谜团,直到二零一二年过年期间,当事人之一的赵雨壮的大舅陈海宝在陈喜梅的陪同下来南京参观赵雨壮的新居并游玩数日,在晚饭之后的闲聊中,赵雨壮递给陈海宝一杯新泡的绿茶顺便打听起当年的事情:“大舅,八八年过年的三十晚上,你们跟公公婆婆吵什么的?最后气得一家子连夜骑车赶回丹徒,到底是为什么事?”
赵远山和陈喜梅重新回到船队跑船,陈守仁和刘兰英搬到木船社与赵家四姐弟做邻居之后,每年老赵家都是和陈守仁夫妇以及陈喜梅的三兄弟一并过年,总计十多人,要多热闹有多热闹。
一九八八年的三十晚上,屋外狂风暴雪,屋内欢声笑语,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欢欢喜喜的过大年。可惜这副欢乐喜庆的景象仅仅维持了数个小时,赵远山和陈喜梅吃过年夜饭回老赵家的两间瓦房铺设被褥准备过夜用,陈守仁夫妇、陈海宝夫妇和陈海福夫妇去西厢房说话。
没过一个小时,留在堂屋磕瓜子的赵雨壮就看到大舅陈海宝和大舅妈段应桦怒气冲冲的从西厢房跑出来,拉着他们的独生女陈晓静,提起墙边的两辆自行车就往外冲,他们身后跟着气急败坏的陈守仁和泪水涟涟的刘兰英,两个老人站在风雪里将陈海宝一家子拦在堂屋门口不让走。鬼灵精的赵雨壮察觉出事情大条,立刻丢下手中的瓜子,一路狂奔回家喊父母。等到陈喜梅、赵远山和赵雨壮返回陈守仁家时,却发现陈海宝一家子早已骑着自行车没了影子。
陈海宝接过赵雨壮递来的玻璃杯,将之放在茶几上,哼笑一声的说道:“还能为什么事?就为了你二舅的那间房子的事情?”
赵雨壮更加迷糊,不解的继续问道:“为了二舅的那间房子?就是后来卖给老姑爹爹的那间房子?”赵雨壮嘴里的老姑爹爹就是陈守仁的妹婿——朱轩。
一九八四年底,十里芦苇荡包括木船河的长江大堤加固,依着长江大堤而建的木船社住家全部搬到木船河东面荒地,陈守仁和刘兰英老两口的一间堂屋一间厢房和一间小厨房是陈海宝和陈海福共同出资建的,因为陈海宝出的钱多,所以堂屋和厨房归陈海宝所有,西面的小厢房归陈海福所有。当初为了划分清楚,堂屋和厢房虽然墙靠墙,但中间并没有开门,而是各在南面开了一扇门。
陈海宝为人忠厚本分,说话的声音带着点憨钝的感觉,此刻赵雨壮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大舅声音中带着些许的不满:“就是为了卖房子的事情!你二舅要把房子卖给你老姑爹爹,我好话说尽让他卖给我,他就是不同意,你公公婆婆向着你二舅,帮着你二舅说话。”
赵雨壮恍然大悟,感觉憋在心底几十年的谜团一朝得解,谜底竟然是这样的简单,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于是大声感叹道:“原来为了这事啊,我还以为什么大事的,大舅你们一家子冒着大风大雪的连夜赶回家,这也太不值了吧?”
葛根具有滋身健体,抗衰老,降压,降糖,降脂,增加皮肤弹性等功效,因此,葛根成为陈喜梅和陈喜娣姐妹两人最爱的保健品之一,常年饮用。赵雨壮的话刚刚说完,陈喜梅从厨房端着一大杯葛根茶坐到赵雨壮对面的单人沙发上,之前陈海宝和赵雨壮的对话,她听到个大概,此刻插进话来:“当年大嫂子还怪我跟远山,说我们就住在边上,有事情都不告诉你们,我跟远山常年在外跑船,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
赵雨壮转头看向陈喜梅,道:“妈,你知道原因啊,我问你几次你都不肯说!”
陈喜梅将玻璃杯用力的放在茶几上,拔高声音的强调道:“我知道什么原因啊,今个如果不是你亲自问你大舅,我也不知道的!”
赵雨壮瞟了一眼自己的母亲,不做任何评论,然后扭头问着陈海宝:“大舅,公公婆婆喜欢二舅我是知道的,但二舅为什么非要卖房子啊?”
“我哪晓得?!”陈海宝的声音突然变得有些低沉:“我当年好劝歹劝,让你二舅别卖房子,他死活都不肯。当时就两间小房子,小壮你应该比谁都清楚,就一间堂屋一间厢房,一到过年过节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他把房子卖了,到时候几家人蜷在哪里睡觉啊?就算把堂屋隔开来,后面开个房间,把顶上搭个阁楼,小壮你说,能睡几个?”
“这倒也是。”赵雨壮小声应了一句。
陈海宝并没有停顿的继续说道:“我跟你大舅母眼看劝不了他卖房子的心思,只好改劝他卖给我,倒时候大家还有个落脚睡觉的地方,但他还是不肯,一心要卖给老姑和老姑爹。你公公婆婆袒护他,你公公说房子是他的,他卖还是不卖,想卖给谁,别人都做不了他的主,你婆婆就坐在旁边不说话。我跟你大舅母气不过,就连夜带着晓静赶回丹徒去了。”
“二舅为什么不肯卖给你啊,大舅?”对于陈海福坚持不肯把房子卖给陈海宝,赵雨壮万分的不解,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哪有宁肯卖给外人也不肯卖给亲哥哥的,这还算哪门子的亲兄弟?
“还能为什么?!”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子,赵雨壮的问话触动了陈海宝的旧痛,只见陈海宝恨恨的道:“他不就是怕我给不起钱,所以不肯卖给我!”
赵雨壮笑道:“一间破房子,能值几个钱啊?”
“能值几个钱?!”陈海宝冲着赵雨壮反笑道:“三千块!”
赵雨壮和陈喜梅都惊诧了,陈喜梅叫道:“八八年的三千块,陈海福真是卖出个好价钱啊!”
经过一九八五和一九八八年连续两次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工人工资普遍翻了几番的基础上,三千块虽然没有一九八四年那么值钱,但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赵雨壮的思维比较跳跃,感叹道:“老姑爹爹可真是有钱烧的慌,花三千块买一间小厢房呀!”
对于朱轩和陈带喜买了陈海福的小厢房的事情,是老两口搬来后,赵雨壮陆陆续续从多方便了解到的。改革开放后,华人华侨回国投资探亲的越来越多,解放前朱轩的小姐姐朱辀随着自己的丈夫一起逃往加拿大。一九八七年,朱辀夫妇一起回大陆探亲,朱辀发现兄弟姐妹八人就剩下朱轩和自己,朱辀看到朱轩的生活清苦——在华人华侨眼中,一九八七年的中国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当即就把身上带的大部分钱财全部留给这个最小弟弟。探亲结束,朱辀夫妇回归加拿大后,每月依旧不断的汇钱过来,朱轩和陈带喜在红宝子、财宝子和刘小桃眼中立刻成为摇钱树,三兄妹争着要养。朱轩和陈带喜生怕三个子女为了钱反目成仇,于是果断的买下陈海福的房子,跟陈守仁夫妇成了邻居,之后又在小厢房的后面加盖了两间带院子带厨房的大瓦房。
陈海宝听到赵雨壮的话,轻笑道:“你老姑爹爹可不傻,他在木船社没根基,买了你二舅的房子,后面的地皮可就是他的了,他有钱,要盖房子可不容易。”阐述完毕,陈海宝将走偏的话题调转回头:“就是因为三千块不少,你二舅怕我给不起,所以不肯卖给我,我都跟他说可以写个字据,分三年或者五年还清,就这样他都不肯,你公公婆婆都不帮我说话,你说我能不生气么?”
陈喜梅听闻陈海宝的这一番话后唏嘘不已,盯着赵雨壮说道:“你公公婆婆最是老封建,你大舅可没想到你公公婆婆一点好处!”
赵雨壮真想翻一个白眼给陈喜梅,说到老封建,陈喜梅可不比她的母亲刘兰英差多少,说这母女两人半斤八两都不为过,不过赵雨壮可不敢当着陈海宝的面给自己的母亲下不了台,只得含含糊糊的应一句:“嗯,是,是。”
有了陈喜梅的一声“老封建”做背书,陈海宝似乎有了发泄的欲望,竟然有些激动的接着陈喜梅的话,说道:“你公公婆婆不就是嫌弃我生的是姑娘,你二舅生的是儿子嘛!你二舅要卖房子,他们老两口就偏着他,帮着他!”
赵雨壮想到陈家坚守了几十年的辛秘,突然笑道:“帮来帮去,最后帮了个。。。。。。”
赵雨壮的话尚未完全说出口,知子莫如母的陈喜梅立刻厉声骂道:“小炮子子,大过年你敢嚼一句蛆看看,别以为你大了,我就打不动你了啊!”
“妈,你别激动啊,高血压,高血压!”赵雨壮赶紧嘻皮笑脸的解释道:“我也就在你跟前说这一句两句,外人面前哪敢乱说,再说,大舅可不是外人。”赵雨壮忙拉着陈海宝做靠山:“大舅,陈晓骏的事情你肯定比我和我妈都清楚吧?”
谁知,赵雨壮的举措根本就没起到应有的效果,陈海宝和陈喜梅双双喝道:“你还不住嘴!”
赵雨壮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的转换话题,问着陈海宝:“大舅,一九八四年修大堤的时候,公公婆婆手里应该有钱的啊,怎么想起来让你跟二舅两个人凑钱盖房子?”
“你公公婆婆手里有个屁的钱啊!”陈喜梅立即接口道:“你自己跟我说的,你二舅没钱就去搅钱,后来你小舅结婚,在你大舅的房子旁边盖了一间房子,你小舅母又不上班,一家子吃吃喝喝还不都是你公公婆婆的啊,你公公死的时候,你三个舅舅翻箱倒柜都没翻出几十块钱出来!”
赵雨壮没有搭理陈喜梅的话,听着陈海宝解说当年的旧闻:“政府要扒房子,当时又不像现在还有拆迁补偿,私自把房子盖在大岸上已经是违法的行为,能提前通知都算不错的了。你公公婆婆接到政府通知的第二天就跑到丹徒的大院,直接坐到我家里说房子要被政府给扒了,他们没钱,就要睡大马路了。我做老大的,能怎么办,你小舅还没有结婚,只好把你二舅找过来商量,最后我出一大半的钱,他出一小半的钱,把老房子拆下来的砖头瓦片凑凑,就在你家旁边盖了两间房子和一间厨房给他们老两口呗。”
“一九八四年啊,我怎么记得二舅那时候好像还没怎么常到木船社来搅麻绳的,小舅又在扬中开汽渡,公公婆婆手里多的不敢说,大几百块钱应该有的吧?”赵雨壮转着脑子想了好一会,最后才跟陈海宝和陈喜梅结束这个卖房子话题:“算了,不说这个了,糟心呢,大过年的,说点高兴的事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