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正在远离的人们 ...

  •   “另一个”就是现下在我们身上已经死去的东西,皴裂的肌肤、干枯的嘴唇和自以为是的施舍。但我想谈谈那些尚未死去的东西,比如:孩子。

      顾城是孩子气的,但他却以成人的面目死去,并且像个女人一样柔软地挣扎过。纪德提起的孩子,就如花朵的有色的花瓣下掩盖的性.器——稚嫩,带着近乎裸.露的天真。黑塞的孩子验证了悉达多的因果——追寻自我的道路正如轮回之路,有着不停的回落和颤栗。对照这些孩子,我将描述我的孩子,不是在“众人眼睑之下”的孩子,而是长在泥里的没有任何隐喻的孩子。

      “阿坝”对于四川人,意味着穷乡僻壤。九寨沟、黄龙溪、汶川灾后重建基地,铺天盖地的旅游宣传,这些向外伸出的走向富有的枝桠,遮盖不了我的惶惑。这种恐惧绝不是对生的眷念,而是与苦难呼吸交缠的瞬间,所能感受到的生命的卑微。

      我在阿坝的小学做志愿者,教孩子们学说普通话。有一次我改编了京剧《挡马》的选段,当普通话练习的篇目。那也是第一次我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里走出校内,我赶着孩子们去吃饭,大孩子们都央求我留下来,让我证明他们已在规定时间内吃过饭菜。我要求他们告诉我不吃晚饭的理由,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抱怨着,食堂的饭菜是剩菜,没有多余的油水,饭菜不干净,又冷又硬。我就这样揭露了一个让我无法承受的秘密,为了推诿我为这个秘密忧心的可能,我问他们:妈妈爸爸知道食堂的饭菜是这样的吗?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知道。

      在我几乎要认为这是一群冷漠的父母的同时,我也了解了其他的不可抗力。父母外出打工、只能让孩子寄居学校,孩子家境贫穷、只能吃国家补助的伙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无法苛责任何一个人,在这样一个人人都能饱餐的学校,我凭什么认为贫穷是一种罪过,凭什么代替孩子们经历这种苦难,又凭什么埋怨孩子们辛勤的父母?我只是在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找借口,我已预料到我的远离。所以我没有给孩子们任何承诺,让他们活得更好的承诺。

      可是我知道我被需要着,被贫困需要着。也许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在教导我们如何脱离贫穷,如何争当人上人,等待着终有一日被淹没在令人窒息的欲望中,而是教导我们如何理解贫穷、如何接近身处此间的人们,给所有的苦难一个令人宽慰的答案。

      我无法拯救任何人,但比起那些正在远离乡村、远离贫穷的人们,我今日的感慨已经算得上奢求。我只希望能离孩子们近一点、再近一点,告诉他们有很多比吃饱穿暖更重要的追求,再让他们告诉那些饱食终日的人们:吃饱穿暖并不意味着你已远离了困苦,生活的困苦不在于贫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