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冷漠 ...

  •   A:小Y太虚伪了。
      B:我又在Kik上聊到一个天朝人,外国聊天软件是被天朝人包围了吗?
      C:明天就是彝族年了,好想吃坨坨肉。

      这只是生活一个真实的小片段,很多时候,我身在其中,但我时常会抽离出来,冷眼旁观“我”的角色的扮演。我反复地靠回忆剖析自己本就不富有的情感,渐渐发现冷漠不仅是无人肯救被碾压的小女孩这种确切的能痛诉的事实,而更多的被隐没在日常的生活里。这样微小的烦琐的冷漠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它能从内击垮一个敏感的人构想的全部幸福。

      我一直无法理解这种冷漠,无法理解这种人与人,甚至人与自身的冷漠。在这幕场景里,每个人都在倾诉,但没有人真正倾听对方,语言是他们的心灵的屏障,或者说是隔绝他人的倚仗。奇异的是没有人愿意继续自己的话题,他们都在吐露一个僵硬的隔阂,然后毁坏它、重建它,直到麻痹自己。他们并未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一场不见血的杀戮,但这就是生活的常态,有人摧毁它就是摧毁自身。

      当我与文学建立起一些隐秘的联系后,我发现了文学所具有的与上述如出一辙的冷漠,甚至更巨大更威严。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卡夫卡的《变形记》、纪德的《背德者》。这些文学作品大篇幅地描绘这个“冷漠的地狱”,也就是好的小说所袒露的肌理:不仅仅是冲突,也绝不以奇巧的结构取胜,而是病态的人的不自知,以及自知后所犯的更大的罪恶。可作者们剖析了苦难的根源,却不对受苦受难之人施以援手,他们转而以冷静的姿态描写这个绝望的世界。

      二十一世纪的人呢?决不再高呼:寻觅自我。因为我们大概了解自己的习性,害怕挖掘出来的“自我”将会犯下累累罪行,所以干脆冷漠地活着,埋葬本来就不曾存在的地底。

      月亮是一面镜子,折射太阳的冷光。我在它之下感受到一种无法抗拒的生命的倦怠。冷漠是人类对自身的忧惧,我们生存的根基立于物质的优劣,所以丧失了生命的力与热、丧失了我们选择生活的权利。

      我为什么要吐露这些对我的生活毫无助益的秘密?为什么要进行痛苦的反思,而不平静的接受我们生而有之的冷漠,成为一个旁观者?大抵是塞南柯尔的那句话吧——为何不在抵抗中走向灭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