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转折(上) ...


  •   “娘,我跟你说,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石蓝对着钱氏手里的红纸头好奇道。

      “哎呀,你咋走路没个声儿的!”钱氏手一抖,忙将纸收进怀里埋怨道。

      石蓝不明就里,哭丧着脸一五一十地说开了。原来她磨蹭着跑来找钱氏,为了就是甩掉脚上包着的紧箍咒。上回石青充当了一回狗头军师,结果就是姐姐石蓝思来想去,到底没那个胆子到朱氏面前挑事,只好可怜兮兮地求钱氏。

      听到是这档子事,钱氏连忙送了一口气。原来她手中拿的不是别个,正是石蓝和丁家二郎的八字。幸亏石蓝睁眼瞎,大字不识一个,才被轻易混过去了。

      “娘,不是我不知好歹,只是这罪受得冤枉,就算将来多做几辈子的活我也认了!”就算哀求,石蓝说话依旧是这么个调调。

      “呸呸呸,”钱氏急道,“这种话也是能乱说的,天上地下多少神仙听着呢。”在钱氏心中,从紫姑大仙到灶王爷,无论哪个都是顶顶要紧的,而这些神仙就如后世的摄像头一般无处不在。因此为人处事说话需要特别谨慎,免得哪句话叫神仙听去了,将来应验到自己身上,这大概也属于职业病的一种。

      鉴于自身的莫名来历,石青现在对神佛也有些敬畏,探头出声道:“姐,你以后也忌讳着点,咱自家人好说,到了婆家也指望别人不跟你计较么。”这厮不知什么时候躲在门口听了一耳朵。

      “呸,”钱氏唾弃道,“你也好意思讲,小小年纪一口一个婆家,别人听到了还以为你上赶着出嫁呢。”

      石蓝总觉得这些话是对自己说的,不由面红耳赤道:“娘——”

      石青脸皮忒厚,浑然不当做事地自顾说道:“娘,你也该让姐歇一歇了。不是说明天丘大娘要过来么,难道还让姐拐着腿走路不成。”钱氏是个好面子的,听到这里已然动摇,石青却继续道,“再说将来万一那什么,真让我姐提着一双伤脚过去,可不得被人笑话死,那才叫东施效颦呢。”

      石蓝瞪着眼睛疑惑道:“啥事啥贫?”

      钱氏皱着眉头,她也没听懂最后那句,不过不妨碍她结合上下文理解,斟酌再三,方松口道:“好吧,蓝丫你把鞋子换下来,让你奶改一改,正好给青丫穿。”石青顿时耷拉下脑袋一脸哀怨,钱氏又补充了一句,“过两天给你做新的,单你姐一个。”

      于是,石青的怨念再度升级,仿佛下一秒就能破开物理规则限制,接触到现实世界,成为显圣级别的高手。高手此时正拄着扫帚发呆。泥煤的,自从到了这旮旯地儿,从没穿过一件新衣裳,连鞋子都是姐姐穿剩下改的。真羡慕幼娘,她家只有两个哥哥,什么重活累活都不用她干,衣服还鲜亮,吃的用的都尽着她来。等两个嫂子生出的孩子长大,她已经出嫁了,真是什么好事都让她赶上了。

      姐妹两个照旧去做活,钱氏的注意点却朝着另一个方向越走越远。话说石蓝和丁家二郎的八字合出来了,丁家请了一位道长卜算,钱氏自己也找门路算过。两厢验证,都说是大吉,一点相冲的问题都没有。这可把钱氏喜得直拍大腿,要不刚才还拿出纸头自个儿乐呵了一阵。

      眼见明个儿丘家寡妇带着儿子住进来,她还没把这桩婚事跟家里人透露呢。钱氏又高兴又愁得慌,她要敢提起话头,朱氏那边的反应她闭着眼睛用脚趾想,都猜得出来。上回卖书吃了瘪,朱氏肯定是要大大反弹一次的。至于石老爹,钱氏揉着眉心有些犹豫,都说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对丈夫反倒有些把不准了。石老爹看着面,骨子里其实很有几分像朱氏的。钱氏不怕他没主意,就怕他主意太大,耽搁闺女的好事。

      不过,事情的确不好再拖了。一来,若是让丁家知道了只当家里没诚意,恐怕心里不爽快。二来,早说早完,万一今天闹腾起来,总比明天丘家寡妇搬进来免费看大戏要强得多。

      午饭时,按着石家一贯的传统,随着众人落肚的除了米饭,还有一肚子惊讶。钱氏为了方便开口,早把石青和石蓝两个借故打发走了。未成年人没人权啊,石青忿忿不平。

      “丁家,哪个丁家?”朱氏一边搜肠刮肚地开始回忆,一边拿话刺钱氏道,“敢情咱们几口都住错了院子,这地方不姓石,改姓钱了!”

      因为早就有心理准备,钱氏似乎只是听了一句寻常话,没有任何过激反应。应该说,朱氏没有直接为了反对而反对已经很好了,毕竟对方还憋着气,她不指望别人能有多通情达理。

      钱氏配合着开口解释道:“就是巷子口,街角开铺子的那家。当初咱们家的米就是从他家赊的,人都还好。”

      谁知马屁拍在马腿上,钱氏不说还好,一听后面那句,朱氏的面色立刻沉了下来道:“你咋个办事的,欠了人家的米,就用自个儿女儿还钱。世上只有过去下去的人家才卖女儿,咱们家几辈子的老脸都叫你踩在地下了!”

      钱氏原是想卖个乖,说出来给家里人刷好感度的,谁知道竟然刷出了负分,连忙赔小心挽回道:“哪能呢,人家当初帮我们,也是看咱们街里街坊的,又是清白人家。米钱我早就还了,正好巧了,人家看咱家守信,知道是个家风好的,便起了心思提一提。我一听,谁知他家二郎正巧比咱家蓝丫大两岁,年纪正合适。”

      朱氏被捧得舒坦,有些犹疑地问道:“他家有什么产业,祖上是做什么的?”

      丁家就靠那一间铺子,而且住得还很挤。当然,实情钱氏心中有数,话却不能这么说,她笑着回答道:“丁家也是这一辈才搬进城里的,祖上和其他几个兄弟听说都在乡下种田,是个本分人家。”

      “这……”朱氏是有些看不起商户人家的,总觉得这些人有几个钱,却一点规矩风范都没有,那些“平妻”之类的歪俗风气都是被这起人家带出来的。她平生最注重家声,卖祖产是迫不得已,可亲家总是自家挑选的。

      钱氏猜度着她的心思,劝道:“小商户跟种地的一样,本分着呢。况且他家祖上也是种田的,清白人家,不耽误后人上进。”这里说的上进,指的就是科举。原来科举考试也有“政审”,除了核对籍贯之外,朝廷明文规定,报考者必须家世清白,非出身倡、优、隶、皂之家,商人倒不在禁止之列。

      “那丁家怎么个想法?”朱氏怕对方只提了一句,没别的意思,钱氏却上杆子贴过去,叫别人不好拒绝,故而有此一问。

      钱氏想了想,从怀里掏出红纸片道:“人家诚意足,我不好推却,就先报了八字去合一合,万一不成也就悄悄地隐了,所以没声张。”

      纵使钱氏长了再多的嘴来解释,朱氏看见纸片的一刹那,依旧拍着桌子提高嗓门嚷道:“婚丧嫁娶,这样大的事情,你就自个儿做主了?”她又拉着石老爹痛心道,“儿啊,这是没把你放在眼里啊!”

      谁知石老爹并没有如她的意跳坑,反而坑了朱氏道:“孩子她娘瞧人的眼光一直都挺不错,她既然相中了,合一合也好。都是咱们巷子里长大的孩子,坏也坏不到哪去,不然上哪儿找离得这么近的人家去。”

      “喀拉”,钱氏的胳膊一抖磕到碗沿,筷子被碰到地上。

      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贴心的话,竟然能从丈夫的嘴里听到。这可是石会文,打从她嫁进来起,就在书房一坐十多年的石会文啊!

      霎时间,她的鼻子酸了,湿气积在眼眶中,几乎要落泪。她忙揉着眼睛遮掩。多少年了,上回想要掉泪是在什么时候?跟朱氏吵,跟朱氏哭,这些都是手段,除了跟儿子有关的话题是她的禁忌之外,钱氏早就磨炼出一身铜皮铁骨。

      桌面上静静地,大家都不再说话。朱氏仍处于被儿子“背叛”的震惊当中,心情的激荡程度不下于钱氏。然而不管石老爹的性子多么面,既然有他支持,一锤定音地发了话,事情便仿佛少了许多再讨论的余地。

      而此时石家大姐,则依旧沉浸在不用穿小鞋受罪的喜悦中,尚不知饭桌上一场事关她终身的讨论已经结束。石青打量着,不知道这究竟算悲剧或是喜剧。但瞧石蓝将双脚泡进热水里,要多畅快有多畅快,浑似在享受天然温泉加按摩浴缸的销魂表情,石青决定还是闭上嘴巴。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真正畅快的时刻能有几多?旧时的女子更憋屈,不如让石蓝多享受一下无忧无虑的青春吧。要剧透,也不该从自己这个妹妹嘴里说出来。

      石青拄着扫帚棍儿,继续扮演着她的扫地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