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回 ...
-
第二回
高廷赞夫妻广行善事
任婆子母子绝境逢生
郑昆一瘸一拐,气喘吁吁地来到高廷赞夫妻面前,说道:“老爷、夫人,有两个人冻倒在雪地里了,旁边有个独轮车,车上像用破被蒙着一个人。”高廷赞道:“赶紧差人把他们救起,抬到房内,给他们吃些暖汤、热饭,等暖和过后,让他们到草堂见我。”郑昆道:“老爷,车上若是病人或是死人怎么办?。”高廷赞道:“问明情由,将病人抬到闲房内将养调治,死尸待雪停之后安葬。”郑昆应声而去。
在茫茫雪地上,贫妇和男童两人紧抱在一起,面色青紫,奄奄一息。他们身旁有一辆独轮车,车上用破被蒙着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具僵尸。车倾倒在雪中,尸体几乎滑下。
家丁张和、王平、李清、赵泰搀起贫妇和男童,拍打他们身上的雪。李清、赵泰一人背起一个,张和、王平掀起被子看看,确认是死人,扶好车后,护送着他们往回走。
高廷赞与杨夫人回到草堂,喝茶取暖,等候消息。张和之妻王氏进来禀报道:“老爷、夫人,那贫妇吃了汤饭,饱暖了,要来叩见老爷和夫人。”高廷赞道:“唤她进来。”
王氏把中年的贫妇和十来岁的男童引进房来。二人向高廷赞夫妻跪下叩头,任婆道:“多谢老爷、夫人救命之恩!贫妇是哪儿的造化!冻倒在雪里,两腿抽筋,不能动弹,自认必死。幸遇佛心地老爷和夫人,搭救我们的命,又赐给香汤、暖饭。真是重生的父母,再造的爹娘。这大恩大德,料我们这穷花子,今生今世也不能报答,只好来生变牛、变马,再报答大恩了!”说罢连连叩头。
杨夫人道:“你且起来,我们有话问你。”
任婆拉着任守志站起身来。
高廷赞问道:“你们是何方人氏,姓甚名谁,因何到此?慢慢讲。”
任婆道:“贫妇姓朱,家住山东曲阜县平安村。丈夫名叫任德理。这是我儿子任守志,前几年患病,成了哑巴。家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靠着我丈夫看相、算命;我给人家说媒、接喜度日。偏遇连年旱涝,柴米贵如油……无奈,一家三口背井离乡,逃荒在外。打听得此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奔向这里。不料,我丈夫犯了心口疼病,昨夜死在店中。店家把我们赶出来。我母子举目无亲,回家又没有盘缠……”泪流满面又道:“听说镇国府高老爷乐善好施,想到那里求他老人家帮助,把我丈夫埋葬了。偏遇老天降下大雪,饥寒交迫,倒在雪中待死……多亏老爷和夫人把我们救活。不然,我们死都没有葬身的地方了……”失声痛哭。
任守志也哭泣着。
杨夫人同情地擦着眼泪。
王氏指着高廷赞夫妇,说道:“这就是镇国府的老爷和夫人。”
任婆望着高廷赞和杨夫人,惊喜道:“真是老天有眼,让我们幸运地遇到慈善地老爷和夫人了。原以为镇国府的老爷和夫人,是上了年纪的人。不料,老爷、夫人竟这样年轻……愿老爷、夫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官运亨通,子孙满堂,孝子贤孙,世世代代都做大官!”又叩起头来。
她这几句祝福话,说的很快,声情并茂,加上口音的不同,丫鬟与王氏都禁不住乐,掩嘴而笑。
高廷赞对杨夫人道:“夫人,你看他母子二人,这么困难,实在是可怜。”杨夫人眼睛闪着泪花说道:“是啊,孤儿寡母的,真是可怜。”
高廷赞向任婆问道:“你们如今是想回家,还是投往别处?”任婆道:“回家也无处栖身,是走投无路了……”泪流不止。
高廷赞道:“既然如此,我家坟墙外有几间草房,尽可居住。那里有看守坟茔的张德老夫妻居住,如今他二人年事已高,你母子二人就与他们为邻,权且帮我看守坟茔。”杨夫人道:“附近村庄密集,闲时仍可重操旧业。”高廷赞道:“等雪停了打发人去买一口棺材,成殓你丈夫。葬埋你丈夫之后,再给你一些柴、米、棉衣、被褥等生活用品。过了寒冬,附近的一片田地,你们可以耕种,足够你母子二人糊口。”
杨夫人道:“若不愿意,也可在府内帮佣。”
高廷赞道:“等有了点积蓄,再回故土如何?”
任婆母子喜出望外,急忙磕头谢恩。任婆道:“老爷和夫人这样大恩大德收留我们,哪能挑挑拣拣!我们情愿尽心竭力,看一辈子坟,还提什么回家呀!”擦着眼泪,嘴角露出了笑容。
杨夫人又道:“以后你们遇到什么难事,只管到府上去诉说,尽量帮助你们……都起来吧。”
任婆连连道谢,母子再拜起身站立。
高廷赞对王氏说道:“等雪停了,领他二人去打扫一下房间,安顿他们居住……你把郑昆唤来。”
王氏应声对任婆道:“走吧。”任婆母子二人再拜,随王氏离去。
高廷赞吩咐郑昆道:“你去买一口棺材,把死者成殓起来。取五个月的柴米、铜钱十贯。然后再给他们买棉衣、铺盖等生活用品,一块儿给任婆送过去。”
郑昆道:“是。我这就去办。”高廷赞看着他的腿,说道:“你行走不方便,这些事就吩咐张和去办吧!”他的关怀使郑昆很受感动,用手指尖儿把欲滴的泪珠摁住,离房而去。
大雪过后高廷赞夫妇等人都回到府内。高廷赞正在书房看书,郑昆进房回禀道:“老爷,任婆母子已安顿好,老爷吩咐之事俱都办理妥当。任婆非常满意,不住地谢恩,让我转达他母子的感激之情。”
高廷赞道:“知道了。从明年立冬开始,在紫竹庵施舍粥饭、棉衣,到来年立春为止。对于贫不能娶,死不能葬者,要酌情资助,以后年年如此。千万仔细,查问明白,别被奸人所骗,成为笑柄,贻笑大方。”郑昆道:“是。老爷还有什么吩咐?”
高廷赞道:“还有,佃户的租金,从明年开始,丰收之年收全租;八成年景,收租六分;半成之年,只收三分;若逢大灾,难收之年,一概免收。盖庙、修桥、补路,随时布施……把帐目记清。过了年,我和夫人就要回到京城面见皇上,此处由你夫妻料理,帐目每月结算,年终绝算一次,进京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