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十四、漕帮底细 ...

  •   国军驻守上海滩近来颇为平静,也须得回到它本应风起云涌的宿命。
      近来,上海滩又有了股新势力——漕帮。
      这个在黄浦江占得一席码头的帮会,做的主要是运货、走私舶来品之类的买卖。最近不知怎么得了势,在法租界之外开起了自家名号的赌场,门徒也逐渐增加。
      提起这漕帮老大,原名王大贵,早年在菜市卖菜,被人戏称“菜市王”。他好争强斗勇,为人算是讲些义气,渐渐在菜市这条街上,混出了点名堂,后来又请人给改了个文雅点的名字——“王行健”。据说,他早年受过杜月笙手下的气,宁死不愿入青帮。
      王行健和他身后的漕帮引起了赵天祈的兴趣。漕帮如此毫不避讳地做大声势,却也没见着他一个后台。若说他王行健本事,短短时间内独自打拼出头,为何又没见着他讨乖卖巧地来对自己和三大亨献媚?赵天祈思前想后,倒开始有些担心,早就吩咐了陈同去探查他的背景。
      春日的太阳,在正午也有些晃眼。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人面,怪痒痒的。电车驶过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朵碧绿的火花。
      赵天祈的办公室聚集着三个人,各个神情专注,像是在开什么会议。
      陈同对赵天祈汇报着自己查探的消息:“大哥,我本来最近在查探漕帮的底细,却发现王行建一伙人与赫奇特先生暗中有来往。你说,这德国人的生意会不会被他们抢了去?”
      “赫奇特这只老狐狸,提着脑袋做军火生意,自然是想要个满意的价钱。你先不急,一件件地给我说,先说说关于漕帮你查到了多少。”
      原来,陈同经过些打探,已经探察到王行健背后的势力——孙志明。
      国内的大军阀算是已经清了,但那几个早前与国军签订和平协议的人,依旧掌控着自己的小范围势力,孙志明就是其中一个。他父亲是大军阀孙全,早年在河北、河南一带,后来几经征战,地盘和兵力磨得越来越少。他老子死后,他顺其自然地继承了一切,早早地就与孙中山签订了协议,作了个挂名的小督军。在上海滩不问前线战事,手下养着兵马,还能作威作福,也乐得逍遥。
      现在,这帮有兵权的督军,哪个不是和权贵勾结着,在上海滩竭力地榨油水?孙志明可能也是想多捞些钱,想在上海滩多扶持些自己的势力;又顾及有□□撑腰的青帮,不能明目张胆地自己出面做营运生意,才选择了扶持王行健。
      “有了这样一个靠山,姓王的能这么顺利做大自己的势力,也就不足为奇了。”赵天祈感慨到。“这孙志明前几年,和军阀卢永祥的大儿子卢筱嘉谋事,在那桩风流韵事上,算是得罪过黄老头子。即便他今时今日拉下脸面来巴结黄金荣,黄金荣也未必会卖他一个面子。”
      赵天祈所说的那桩风流韵事,自然是指卢筱嘉和黄金荣为了名戏子露兰春大打出手的事情。
      大约八年前,黄金荣包了个水嫩的坤伶,名唤“露兰春”。为了捧她,黄老头子特意建了一个舞台,取名“共舞台”。每日排遣手下的一批流氓打手,分踞四座,只要老头子鼓掌,他们就拼命叫好。忽然有一天,一青年男子在包厢里大喝了一个倒采,言语奚落小兰春。黄老头子一时气上来,对他大打出手。可老头子没想到,这被打的公子哥不是别人,正是浙江都督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卢筱嘉可不是就此作罢的主,第二天就带着一大批便衣军警来到剧场,把老头子从包厢里拖出去打了一顿,把戏院也砸了。此事在上海滩闹得沸沸扬扬,更是传出二人为戏子争风吃醋等多个版本。
      最后,总归是握手言和、息事宁人了。旁人以为是卢永祥督军卖着杜月笙和张啸林的面子,带着儿子来和黄老头喝了桌和事酒。其实,还不是杜大哥和黄老头带着卢家父子做生意,舍了钱财,才消灾祸。老头子人前显贵,头一回跌了这么大的脸。
      陈同明白这二人的怨结,继续解释:“所以,漕帮根本没有去笼络三大亨,也没有想与我们打交道。他受孙志明的意,也打着自己称霸上海滩的主意,妄图看自己一人之力打拼出来。他这人头脑简单,以为漕帮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殊不知,他现在在上海滩拥有的一切,都是借孙志明的力。”
      一旁的四叔按捺不住,说到:“孙志明手上除了钱,还是有支未被国军收编的队伍,要想捧一个人出来,不难。只是他扶持一个外人,就不怕姓王的翅膀硬了,不听他的?”
      “这一点,他一定是早有考虑,所以漕帮的二把手就是孙志明的小舅子陈国安。由他一面打理着漕帮财务,一面监督王行健,算是有所掣肘。”陈同见四叔一副了然的表情,继续解释:“陈国安对漕帮来说毕竟是个外人,却又是孙志明的亲信。我原以为这样的安排,时间久了,漕帮上下会有矛盾,王行健羽翼成熟自会反了他。却不料,这陈国安甚是会收买人心,分账上待王行健不薄,也笼络了一帮兄弟。”
      四叔感叹到:“如此看来,孙志明还是有识人用人的本事啊。”
      “正是,依我看那王行建虽头脑简单、有些自大,却也很是服从孙志明。好像是自己落魄时,受过孙志明的一饭之恩,他也重情重义一直许诺要报恩。”
      “一饭之恩?”
      陈同见四叔一脸疑惑,解释到“王行建早年在菜市混的不错,却也有旁人眼红,一年冬天被打成了重伤,正在落魄时,受了孙志明一碗饭,才活得过来。后来,孙志明又找人为他疗伤。好像从那以后,王行建诸事顺利,漕帮也开始做得有声有色。”
      四叔听后笑了,“孙志明这种伪君子,哪里有那么好的心去救一个无关紧要的菜市地痞?必定是早就有计划扶持一个外人来掌控自己的势力,欺负那姓王的头脑简单,说不定当初将姓王的打成重伤的人就是受他指使!”
      “四叔说的甚好,我们慢慢来。”一旁的赵天祈终于是出声了。
      “大哥,我们可以慢慢来,只怕是漕帮这样稳稳发展,会越做越大了。”陈同的语气有些着急了。
      棕色的书桌上,堆放着文件,还有一叠杂乱的报纸,左手边的木雕只看的出繁复的花纹,却看不出雕的是什么东西。
      赵天祈靠在转椅上,点了只烟,说道:“暂时没有矛盾,不说明一直没有矛盾。表面没有矛盾,不代表不能制造矛盾。”
      四叔也是在江湖中混了多年的老狐狸,他的猜想未必没有道理,只是缺着些“证据”。要想瓦解漕帮,最简单的就是先瓦解他们的内部关系。王行建被利用是事实,可是他如今是心甘情愿地被利用,若是他了解了一些事实真相,还会不会继续帮孙志明做事呢?
      陈同略有所思地询问到:“大哥的意思是?”
      “四叔,你觉得呢?”赵天祈转过去问四叔的意见。
      “天祈,我的想法自然与你一样。眼下姓王的若是和德国佬谈好军火买卖,不仅是威胁了我们的生意,更是威胁了我们在上海滩的势力,我们不得不防。再说三大亨那边,他从未去笼络关系,又抢着做码头生意,说不定那边也看他不顺眼,想要收拾收拾他。”
      赵天祈当然明白杜月笙的心思和态度,于是从容地笑着说:“收拾他,现在急不来。既然方向明确了,就下去找个可靠的兄弟加入漕帮。记着,找个能干的,一定要生面孔。”
      陈同起身回到:“是!我原本就想到大哥想安插卧底去继续探查,已经选了几个兄弟,下午带来让大哥瞧瞧?”
      赵天祈会心一笑。这陈同与他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二人一起做小弟时,就结交了深厚的情谊,几年血雨腥风的一起走过来,是越来越默契了。“到不急着下午,人也不要多。你选的兄弟中,可有一两个能干的?”
      “倒是有个叫小七的,功夫底子不错,为人义气,很崇拜你,嚷着要给你做事。”
      四叔一听,赶忙起身问陈同:“该不是谁家的卧底吧?”
      陈同笑了,“四叔多虑了,这个兄弟我查过底细,算是知根知底。他年纪不大,人也老实,打小家里穷,也是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小弟兄。据说是冲着大哥的名号而来,上个月才加入我们,不会是卧底。”
      “小七?哈哈,难不成是小五的兄弟?”赵天祈说,“你明日安排一下,我倒想看看。”
      眼看这商讨的问题解决了,四叔也起身拍拍长袍,准备散会了。陈同突然想起一件事,赶忙向赵天祈汇报:“大哥,你要我去查的那位梁小姐,我实在是查不出她的底细,关于她的一切几乎都是从她接触我们报社开始。”
      赵天祈灭了手中的烟,“这些日子我派人去找她,都吃了她的闭门羹。”
      “大哥还是怀疑她的身份?”
      “也不尽然。最近杜月笙的人有没有去找她?”
      四叔问到:“你是说杜月笙的人也盯上了她?”
      赵天祈不语,陈同问到:“这个我没注意,要不要派人去盯着她?”
      赵天祈摇摇头,摆手示意要二人出去,自己则是对着眼前的一堆报纸,陷入了深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5章 十四、漕帮底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