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10. 国殇 ...

  •   10.国殇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楚辞.九歌.国殇》

      永安宫更深夜静,深冬细雨绵绵,一如此时的季汉,风雨飘摇.

      寝宫一片黑暗中,皇帝与他的禁卫军首领陈到躺在龙榻上.历来帝王多是高处不胜寒,若非自己在宽大的龙榻上独眠,就是搂着妃子睡觉.而刘备是个例外.少年时期开始的多年军旅生涯中,时常夜里担忧敌人前来夜袭,得时刻警醒.睡着时有兄弟在旁能安心许多.刘备也不例外.直到他逐渐显贵,乃至称王称帝,他都改不掉这个习惯.

      因此很多时候他身边睡的是自己的文臣武将:关羽,张飞,陈到,赵云,诸葛亮,马良,庞统…甚至不习惯跟别人同榻而眠的法正也曾被他硬拉着睡了几晚.几日后刘备在清晨看着法正的黑眼圈,大笑起来:“孤夜里又打呼了吗?”之后才不舍地放法正自己回帐独眠.

      刘备这大半辈子时常出征在外,而出征在外时最常与他同榻的,就是他的亲兵首领陈到.在伐吴之时就更是如此.而在火烧连营,仓皇败退,奔逃在山野之间时,陈到是无论何时都紧跟在他身边,夜里贴着皇帝的背睡觉.只要刘备一翻身,或只是略动一下,他就会立刻醒来.

      大火之后,十几日的仓皇逃窜与浴血奋战,是陈到至今的噩梦.他们最终仅仅保全了刘备与数百士卒.四万大军伤亡过半,余下的都降了吴.相随刘备十数年的白毦羽林亦死伤大半.剩下的也满脸憔悴,雪白战袍与盔缨不是染满鲜血,就是被火熏得焦黑.已经看不出原来的素羽如荼.

      吴军正在逼近,喊杀声只隔着一个山头.白毦羽林兄弟们已经全数醒来,相互惊扰.而他白日奋战,入夜后倦极不小心睡沉了,方才醒来---

      陛下!陛下呢!???

      “啊------!”

      他高声大吼,蓦然坐起拔剑.却发现身边没了佩剑.他惊惶欲狂,心脏几乎要炸裂胸膛蹦出--!

      下一刻他睁眼,见眼前一片黑暗,耳边雨声淅沥.

      永安宫中静悄悄地,皇帝就躺在他身边.哪里有什么吴军.

      还好…还好.

      他尤自坐着惊魂未定,旁边的刘备也已经醒来,缓缓坐起:“叔至,又做噩梦了?”

      ***

      噩梦?那是真实的噩梦.而最大的噩梦,莫过于数月前马鞍山的夜晚.

      火烧连营之后,汉军一片大乱.刘备大营亦起火焚烧殆尽.冯习张南为守大营,先后战死.待得刘备好不容易重整兵马,本该立即撤退.可他却不顾刘巴劝阻,做了一个让汉军彻底溃败的决定—升马鞍山,陈兵自绕,企图固守最后一处险要.理由是大军若立刻撤退回白帝,马良在武陵反应不及,必定孤军被困.那等于直接害死马良.

      其结果是,吴军四面合围,将马鞍山包围得铁桶一般.汉军水源断绝,死伤大半.

      而他刘备,一夜之间从汉高祖变成了四面楚歌的项羽.在不久之后败退白帝,还要从光武皇帝变成公孙述.

      这时不只是刘巴,连陈到都知道,只怕这马鞍山,系不住马良,却要将真龙天子给活活困死!

      刘巴跪泣于地,苦劝君王.那一刻他多希望自己是法正...若是法正死谏,刘备安有不听之理!

      "你这是要朕弃季常性命不顾!"刘备怒喝.他一身战甲闪耀金光,使他看来真有如发怒的,苍老的五爪金龙.而只身着单衣的刘巴看起来是如此苍白瘦弱.他忽然微微一笑,起身昂起头来直视刘备.

      "陛下若自身战死,身首异处,辱于敌国,又要置丞相与大汉万民于何地!!"

      古来龙有逆鳞.然而刘备的近臣,并不畏惧他的逆鳞.因为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明主.

      刘备拔剑怒指刘巴: “朕征战沙场一生,岂畏死乎!”

      "士可杀,不可辱!何况陛下九五至尊!今欲为季常一人,辱没自身,更置万军于死地.当真枉为圣君!丞相若在此,亦不会为一人舍弃天下万民!"

      "呵...子初休用激将法.说得季常的性命无足轻重似的."刘备冷笑道.

      "是.比起陛下之命,比起大汉江山,季常的性命无足轻重."刘巴淡淡一笑,唇角沁出血丝,轻声道:"就像臣一样."

      他再是撑持不住,倒了下来.刘备上前一把扶住他,看着怀中昏迷的尚书令:"说得好啊,子初.死有泰山之重,有鸿毛之轻.然若没有朕,便没有你们的泰山之重,鸿毛之轻.若非朕三顾草庐,何来卧龙翱翔九天.若非季常一曲凤求凰得朕知音,何来他马良鸣震荆楚!"

      他咬牙一字一句:"尔等的生死,由朕决定!由不得你们!"

      ***

      马鞍山一役,汉军再度被陆逊击败,彻底溃散殆尽.刘备突围而出,被吴军日夜追赶,仅得以保全性命.四万大军,车马器械丧失殆尽,塞江而下.然而入了白帝城后,刘备做的第一件事竟不是休息,而是重整白帝城与周围郡县聚集前来护驾的数千兵马,要杀回武陵!

      白帝城外,上万吴军喊杀震天.幸而白帝城固若金汤,更有诸葛亮留下的上方阵法六十四垒.吴军攻不上来.而刘备竟失去理智,要自己打开城门杀出去.

      这无异于送死.不但自己赴死,更是对敌军敞开季汉最后一道国门.

      刘巴抱病仗剑,死守城门.

      “陛下若要出城,就让战马从臣身上踏过去!”他眼中充满血丝,怒喝.

      的卢直立起来,嘶声长鸣.似乎也在劝阻他的主人.文武诸将齐齐跪地劝阻.

      “陛下难道不知道,以这数千兵马,杀退此刻城下吴军也不可能,怎能去武陵!?”

      其实刘备也知道,但他受不了什么都不做.就如荆州失去,关羽亡故时,他也隐隐知道东征不妥,且群臣多谏阻.然而他为了已死的关羽尚且要复仇,何况叫他眼睁睁地看着马良被困至死!?

      “当初是你让他陷入险境,是你跟朕保证他会没事,如今你怎么说!”刘备怒喝.

      刘巴彷佛没听见似地,只高声下令三军: “谁要是让陛下出去,就是灭我大汉!”

      说罢,他便呕血昏迷过去.守城将领也不肯给皇帝开门,亦没有人敢跟着他出去.三军不发可奈何.刘备登上城楼,望着东面,捶胸顿足,气愤填膺.而远在荆州之臣,壮士断腕,视死如归.

      刘巴这一次昏迷后便没有醒来.他在七日后的夜里,吴军撤围之后,咽下最后一口气,溃然长逝.时值章武二年夏末.刘备见此,悲痛愧恚交煎,当下吐血一病不起.

      自此二月之中,武陵被吴军重重围困得铁桶也似.马良杳无音讯.在这期间更传来消息: 冯习,张南,程畿,傅彤等人战死之后,身首异处.首级被孙权送到北方献给曹丕.这只使得刘备之愤恨愧疚,无以复加.病情迅速恶化.

      陈到深深忧心,若马良下场也是如此,这消息将会彻底击倒这位重情的大汉天子.

      刘备把与天下英雄相交之情,看得比什么都重.重过妻小骨肉,重过江山社稷.

      刘巴于白帝城死谏亡故之后,刘备万念俱灰之际,虽打消了回兵去救马良的念头,但仍手书数封圣旨,命令马良降吴.是知马良孤军被围,武陵四面都是吴军,又不能像黄权那样往北降魏.要保全他性命,只能出此下策.

      可就连陈到也知道,以马良的性子,宁死也不会降吴.

      在这漫长的两个月之中,白帝城上下度日如年.只盼望马良能有半点生机,或得突出重围,逃归白帝.

      ***

      “叔至,又做噩梦了?”

      陈到在黑暗中没有回答,也没点头或者摇头,只是缓缓地,愧疚地把头埋在膝上.自败退回白帝城,这已数不清是第几次了.他控制不住,总是半夜惊醒皇帝.为此他曾经请求刘备让自己回营中去睡.而刘备没答应.

      “你没有惊醒我.”刘备这样说:“你做噩梦醒来的时候,朕也多半没睡着.”

      这使得陈到拧起了眉,更加忧虑不已.他追问刘备是否夜夜无眠,而得来的总是皇帝的一口否定:“朕只会在丑时醒来.你也是.剩下的时间朕都睡着.”

      --明目张胆的撒谎.

      陈到会为此又气又无奈.年老的皇帝如此几近孩子气的执拗,又不脸红的撒谎让性情耿直的他不知道如何揭穿.不过揭穿了又如何?他又不能阻止无尽的悲痛愧疚吞噬这条真龙天子的健康--日夜不停.他为此也日夜忧烦,恨极了没用的自己.

      "陛下,一直没睡?"陈到问.

      "什么叫一直没睡."刘备道:"不久前才醒来的."

      "陛下,对臣说实话."陈到沉声.

      "朕已经对你说实话."

      "臣要听陛下真正的实话."

      "你到底要朕说什么."

      他们在重复以往无数个夜里的对话.最后的结果不是两人吵一架,就是各自生着闷气背对背躺下继续睡.没有结果.下一个夜晚再重来一遍一模一样的事情.

      "陛下让一下."陈到掀开了被子,作出要下床的动作.刘备睡在外侧,他不能直接跨过刘备下床.

      "干什么去."刘备问.

      "去茅厕."陈到毫不犹豫地撒谎.他如果说自己去找太医令来施针刘备一定会发怒.前几次他下床去让樊阿熬药,刘备三次打翻了药碗坚决不喝这什么安神宁心的汤药.然后陈到干脆让樊阿亲自来施针.其结果自然也是刘备拒绝配合,还对着陈到发怒.樊阿年已过百.敬重老者的刘备不会对他生气,只会礼遇有加.于是皇帝把所有的怒气都发在陈到身上.须发皆白的樊阿站在一旁看他俩吵架,静得彷佛一尊雕像.直到两人吵完,又默默告退,眼神无奈苍凉.

      “朕不允许.”刘备冷然道.

      “臣真的想小解.”陈到边说边爬起来:“陛下不允,臣就要跳了…”

      “……”刘备按住了他的手,默然片刻:“叔至,朕今日对你说实话吧.”

      “……!?”这倒是让陈到一讶.他点点头,安心坐下,看着刘备.尽管黑暗中只能隐约看见皇帝的侧影.

      只听刘备道:“不许再去惊动樊太医.不让年过百岁的人好好睡觉,什么道理.”

      “……”

      “叔至,我也做噩梦了.”刘备道: “朕梦见季常了.”

      “……!”

      刘备自来有过人的预感,这种预知能力也往往准确得骇人.

      只听他缓缓道: “朕梦见未央宫夜宴…你可记得那一晚,群臣皆聚,朕酒酣之余,命季常起舞.他还不肯,非要朕给他击筑,丞相为他抚琴.于是我等君臣唱和,季常身着暗红锦袍,翩然起舞…哈…就是朕在襄阳楚馆初见他时,他穿的那一套.”

      “……”他怎么能不记得.那大概是关羽亡故后,东征之前他们最后一次欢愉的相聚.那个时候,他们还可以说死者已矣,生人当自勉.今夜群臣大会,必奖率三军,夺回荆州,灭吴后再行北伐,以复汉室.

      季汉文武大宴,不似曹操那儿,于席间赋诗.但喜爱音乐的刘备倒是会在酒酣耳热之际高歌一曲,诸葛亮兴之所至,抚琴为伴.群臣相和,其乐融融.若张飞在日,还会把这幅升平景象画下来.可惜那一日蜀宫夜宴,张飞已亡.没有能画下皇帝击筑,丞相抚琴,侍中起舞的美景.刘备亲自解下腰间佩剑,诸葛亮亦笑解佩剑,二人将剑交在马良手中.其时只有少数几人知晓,刘备佩剑名止戈.诸葛亮之佩剑名乐竟.合起来即是章武双剑.

      “…季常持剑一舞,宫中舞伎童子,无有过之者.可他舞了一半,朕的筑便在敲击之下裂为两半.丞相之琴随之断弦,割伤了他的手指.朕上前查看之时,只见孔明指着季常.朕再回头一望,便见季常倒在地上,已化成一滩血水…”

      ***

      章武二年秋,荆南三郡风声鹤唳,残阳如血,四面楚歌.刘备败退回白帝城之后,陆逊派东吴诸将逐亡败北,迅速平定长江两岸,收复失地.然武陵的大屠戮才方要开始.

      刘备一撤,马良于荆州所统诸军随即失去外援.吴军派兵围剿,零陵,桂阳二郡汉军与蛮兵寡不敌众,犹坚守十数日方才城破.然蛮兵在马良统率下,逃入山野与吴军打起游击战,反抗起此彼落,令陆逊,步骘,诸葛瑾等人甚是头大.又收拾了月余,方将残兵皆赶至武陵.马良率最后残余军队退入城中固守,势与城同存亡.吴军四面合围,层层如铁网也似.

      刘备所派传诏使者一路躲避战乱,辗转寻觅马良,最终来到武陵,进不去城中.反让吴军逮了个正着.吴人打开刘备诏书一看,竟是要马良降吴,晒笑一声,便放了使者驰马入城.

      使者一路持节逃窜,直与难民无异.到得武陵早已神形憔悴,当他看见亲自出来迎接他的马良与他同样憔悴不堪时,不禁泪下.二人互不熟识,可于此国难城破之际,竟是一见如故.

      马良跪听诏书已毕,却不接诏.他起身直视使者: “臣闻有亡国辱身者.而今大汉未亡,陛下尚在,而央臣降敌辱身,恕臣不解陛下之意.若投敌求生,则良虽生犹死.”他将诏书交还给使者,微微一笑: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望你回秉陛下,马良不能从命.”

      “侍中…”使者急得快哭出来:”突围吧!若是此时突围,或许还能冲出去,抄小路回西川…”

      “民困兵乏,再次突围,谈何容易.”马良平静道:”且君不见关将军前车之鉴.回西川之路早已有吴军半路埋伏拦截.”

      “……”

      “军事大要,能战则战.不能战,可降可走.不可降不可走者当死耳.”马良指着城上吶喊不休,负伤死战,誓守荆州的数千蛮兵:”你看.他们归顺我大汉,仰慕陛下,宣誓尽忠,若水之归海.他们宁死也不降吴,使父老妻子屈辱于孙权暴政之下,沦为奴隶.如今他们依靠我,盼我率领他们同吴军一决死战,哪怕玉石俱焚,也不愿受辱于贼!我若抛下他们不顾,失却民心,只会使陛下日后收复荆州更加困难.良一人生死事小,兴复汉室事大!”

      使者闻此,知马良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非逞匹夫之勇.而是考虑到了自己身故后长远的将来,大汉江山与刘备的未来.他声泪俱下:“侍中…!陛下因令君与诸位将军之死,已悲恸病倒,您安忍令他再闻噩耗!”

      马良摇头: “陛下当以国事为重.良即便在九泉之下,也会祈祷陛下还于旧都,一统四海.”

      使者急切道: “…您想想丞相!丞相与您情同手足,听见您的噩耗他会悲伤欲绝的!若是突围半道遇上吴兵,或许他们看在诸葛子瑜情面,会放您回西川…”

      “放我便是纵虎归山.诸葛子瑜如何向孙权交代?况若不杀我,为私弃公,便算孙权不计较,他也有辱诸葛氏烈烈家风,子瑜必不为此.我马氏家族,更没有苟且逃跑之辈!”马良断然一字一句: “人生天地之间,所为何来?一不负家,二不负国.”

      ***

      吴军日夜围攻之下,武陵城中粮食耗尽,刀枪摧折.马良最终开城,率三千残众出战.诸葛亮推演八阵,尚未完全.而马良只习得当中天覆,地载二阵.他自来不是出使东吴,就是跟随刘备与诸葛亮身边.自东征以来,他所习阵法方有用武之地.

      吴军三万之师,严阵以待.步骘居中统兵,见马良亲自出战,即刻派人传令通知统领左军的诸葛瑾.

      吴军一片安静,注视着这位只身入武陵,竟把荆南四郡搅得风起云涌的大汉侍中.没有想到他原来是一文士,何况长久领兵奔逃,早已身形瘦弱,不胜重甲.因而此刻只着轻铠出战.他手执令旗.所统领的汉军与蛮兵大多疲倦带伤,然而他们个个目不转睛,注视着他们的统帅.耳朵也都竖了起来,等待战鼓敲响.

      诸葛瑾于左军,闻得马良亲自率兵出战,心下大震.他纵马驰来时,正好遥遥望见马良挥动令旗,布阵已毕.暗叹步骘没有及时发动攻击,给了敌方休整的时间.他策马来到中军步骘所在,叹道: “子山进攻就是!何必再叫我?”

      步骘神色阴沉不安:“今观敌之形势,人人视死如归,求一死战.依吾之计,穷寇莫逐.”

      诸葛瑾冷然道: “子山这是在为我考虑吗?马季常已非吾弟.”

      “……”步骘沉默了一会儿.他与诸葛瑾少年共同游学,本是故交.此刻只恐诸葛瑾对马良心存不忍之心,故以言语试探.

      吴军忽然骚动起来.二人忙抬头往汉军方向望去,只见马良高举令旗,说了一些什么.战场相隔遥远,马良声音不大.他们无从闻之.只听得诸蛮兵高声呼应,愤慨激昂,声震云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即便我死了,你们也要奋战到底!"

      那是马良此生所说出的最后一句话.

      步骘与诸葛瑾虽不能听闻,但从汉军的反应,也可以想象马良说了什么.步骘转头望向诸葛瑾,沉声道: “请子瑜下令.”

      诸葛瑾望向马良,只见他节制诸军,不令诸蛮盲目冲杀,而是静待吴军发动进攻.虽然必败,已存求一死战决心,仍固守八阵以守为攻的原则.邀敌先发动进攻,以求施展阵法之最大实力.

      即便是赴死,也冷静无比,慷慨就义.这方是他的弟弟,也正是他无法留马良性命之原因--只要他在一刻,蛮兵将誓死不降.荆南诸郡,永无安宁之日.

      “发动进攻.”诸葛瑾接过步骘手中令旗,口中说着,挥动令旗.三万大军布阵齐整,层层旗浪翻涌如潮,战鼓隆隆敲响.诸葛瑾又一字一句下令: “弓弩手听令!待击溃敌方前军,见马季常,格杀勿论.”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倾刻之间,武陵城外的战场已成罗剎地狱.

      旌旗蔽日,汉军与蛮兵面对乌云一样压来的众多吴军,没有一人后退.矢石交坠,士卒争先.马良居中,严阵指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便是诸葛孔明八阵中天覆地载阵之精要.在他马季常看来,就是天翻地覆,他也将守住大汉疆土.直到阵破人亡,直到己身不复存在.

      诸葛瑾看见汉军极度疲惫之际,马良放下令旗,亲自登车击鼓,激励士气.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战场上数千蛮兵与汉军视死如归,早已杀得眼红.但他们都不忘记看着阵中央那宁静镇定地挥动令旗的身影,遵从他的指挥.马良也知自己将死于此战,但作为蛮兵与汉军唯一的依靠,他将陪着他们,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能杀多少吴军,便是多少!三千汉军与蛮兵,将如当年齐国田横与五百壮士,全数壮烈就义,奋战到最后一刻.生既勇武,死为鬼雄.埋骨青山,夜枕湘水.成为四面楚歌中最后一缕大汉英魂的绝唱.

      ***

      武陵大战过后,哀鸿遍野.汉军,蛮兵与吴人皆死伤甚众.诸葛瑾亲自率人搜索战场.

      “将军,”校尉过来回报,对诸葛瑾躬身: “战场杂乱,属下等遍寻不得马季常.”

      “无妨.回营歇息去吧.”诸葛瑾淡淡道.

      他缓缓步入武陵城中.在马良居室内发现了自己被偷走的七弦琴.他弯身抱起瑶琴之际,有亲随前来附耳密报,过不多时,抬入了一具以战袍严密附盖的尸身.

      瑶琴掉落,断为两半.诸葛瑾颤抖着双手揭起战袍,只见斯人早已长逝,身上犹自插着十数枝箭矢.

      他跪倒于担架旁,伸手将羽箭一枝一枝拔落.又亲自拭去马良脸上身上血污.最终将人放入预备好的棺木时,他终于抑制不住,悲泣不已.

      入夜之后,侍从怔然看着诸葛瑾扶棺痛哭,往城外而去,直行入山林之中.他甚至不肯上车,就那样一步步蹒跚跌撞地往前走.

      诸葛瑾秘密将马良安葬在武陵城外,无人之晓之处.人皆传言马良于武陵遇害,尸骨无存.他想象着诸葛亮接到噩耗时,会如何哀恸.可是身为一国丞相,为收拾败局,他的弟弟大概也没有太多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

      季常…那就让我为你再歌一曲!

      回营的路上,他边行边泣,一边扯开嗓子,沙哑地唱了起来:

      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
      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
      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魂魄啊!你为什么离开了驱体,漂泊在四方?为何舍弃了安乐的居处,而遭遇到那些不祥?魂兮归来!这东方不是你的归处!你的帝王已经撤兵,回到西方的白帝城…

      与王趋梦兮,课后先.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朱明承夜兮,时不可淹.

      季常,你曾告诉我,此生之愿,就是常伴陛下左右.
      在你的梦中,或曾见大汉一统,你与陛下欢笑驱驰在上林苑,以决先后.
      君王亲自射猎,惊动青色的犀牛.
      而今…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君自兰芳,而这泽畔兰花覆盖了径路,路已渐被淹没.
      滚滚不断的江水东流,上有凄美红枫,如战士之鲜血…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魂兮归来,哀江南!

      以楚之歌,祭楚地阵亡之魂.

      诸葛瑾但愿这还是在隆中草庐之时,小小的马良还依偎在他身侧,听他唱吴地小曲,或者以七弦琴为他伴奏.诸葛亮在一旁笑看着他们.

      可如今,他如何唱得撕心裂肺,那个人也不会醒来为他抚琴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