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章 染青衣(二) ...


  •   ◆◇

      这一觉叶莘睡得甚好,一早被采玉摇醒时,已到了杭州。

      出了舱,入眼又是一片薄薄烟雨。付了银子谢过船家,主仆二人匆匆上岸。

      这时她换了一把绘着白梅的油纸伞,抬眼满是大片盛放的雪白。视线稍往前投一些,青瓦白墙的土房,红顶棕木的楼阁,摇曳生姿的杨柳,暗在雨雾里,隐隐约约看得不真实。街边叫卖的小摊贩和行色匆匆的路人。所有的所有,宛若画卷在她心中徐徐展开。

      杭州,杭州。她看见了杭州。被无数文人骚客渲染成人间仙境的杭州。它是温雅娴静的少女,肌肤胜雪黑发如云,挽一把淡色油纸伞,素手轻提裙边,明眸皓齿,浅笑嫣然。她走来时候,玉簪边的流苏随莲步漾起一圈明媚春/色。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叠翠,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儿时读柳永的江南,真是一点儿没夸大。她立在原地,看着曾经无比向往的地方。

      采玉背着包袱一路欢快地小跑,待头发被细雨毛茸茸地湿了一层,才反应过来那白梅伞早已离开自己的头顶,她家的主子却还站在原处。于是开始埋怨主子光顾着欣赏风景而不记得给她这苦力挡挡雨怨念地小跑回来。

      叶莘本就离她不远,白衣黑发,手持的油纸伞面墨色细细勾勒出一朵朵清丽梅花。雨下得淅淅沥沥,打在身上竟有些温暖。叶莘静静望着眼前如画的景致,有一瞬恍然。

      “少爷,先找地方住下吧,这样的景色以后有的是时间看。”采玉穿着粗布衣,扮个小厮有模有样。

      叶莘望着雨幕发呆,文不对题地回道:“你说,是这杭州好,还是南阳好?”

      采玉微微思量,思量不出个所以然,答得模模糊糊:“杭州好,南阳也好。”

      叶莘心中比较一番,觉得采玉答得很艺术。南阳确然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土特产性价比很高,著名特产譬如诸葛孔明张仲景张平子,个个都是尖端技术流,果真不负五圣之乡卧龙之地的好口碑。两地各有风韵,实在说来,她自己也比不出个长短。

      随后她想明白了,不是同一类的事物无法比较,就如不能将碧螺春和南阳烧饼一起供人挑选是相同的道理。再掂量掂量又觉得这结论不妥,对于自己来说,南阳烧饼的诱惑力显然是比碧螺春大得多的。

      唔,南阳烧饼。几日不碰,竟觉有些想念。

      采玉的声音响得很适时:“哎少爷,那船家曾给我一个纸包,说是他夫人的手艺,烧饼,我闻了闻真是香得很。纯正南阳味,一直留着。心想少爷你这会儿许是饿了。”摸索了一会儿,果真摸出一个油乎乎的纸包,“唔,就是冷了点。”她把纸包抓在手心里摩挲后,递向叶莘。

      叶莘问:“留了有几日?”

      “四日。”采玉如实答。

      她淡然道:“馊了。”

      采玉打开纸包凑上去嗅了嗅,一张小脸儿蔫巴下来。

      叶莘心想人家的意思许是让你拿到东西就赶紧找人解决了罢,哪料到你留上这么久,只怕当时这烧饼就已经在临界点上了。又觉得采玉是好意,于心不忍,不过她若是吃了一堑便能长上一智,此番杭州之行定能长许多智慧,委实是件大好事。

      采玉垂着蔫巴的脑袋:“现下到了杭州,少爷不如先去锦华府投宿罢?”

      叶莘摆摆手:“住客栈。”

      接着又摇头晃脑地向不解的采玉解释道:“在锦华府不大方便,先在客栈小住一段过几天快活日子游一游杭州的春景再去不迟。”

      采玉兴奋地嚷嚷起来,眼睛亮亮:“去不去西湖?”

      江南总是上演才子佳人惊艳邂逅非卿不娶痴男怨女至死不渝的传统爱情故事的好地方,自然而然成为了少女们的幻想。西湖断桥边又整出了个《白娘子传奇》,是以又蒙上一层缠绵悱恻的朦胧色彩。

      叶莘抬起头,嘴角牵一抹笑:“西湖,自然要去看一看。”

      ◆◇

      水光涟滟晴方好。太阳半隐云间,柔和光芒洋洋而泻。叶莘倚在断桥的栏边,眯着眼看粼粼波光的湖面。

      小荷才露尖尖角,安然躺在湖中似一叶叶碧色小舟,千舟万舟相拥相连,宛若用毛笔在宣纸上水灵灵地染开,碧色漫延不见边际。湖边杨柳腰枝轻摆,枝条微微拂过水面漾起盈盈的暖绿。

      叶莘身着一袭浅青色长袍,其上有银线绣的精致竹纹,银色衣边系银色腰带,精致也素雅。浅青发带将浓黑如墨的长发松松挽就,颊边还滑落几缕俏皮的零散发丝。

      身侧的采玉望望天,右手在眉骨处搭了个小棚,皱眉道:“午时太阳怕是要大起来了,这景少爷你也看了大半天,我们现下不妨先去解决温饱?”

      “也好。”她的视线隐没湖边,那厢层林苍翠处掺了些其它的颜色,一片片被高大树冠撑起的树叶随风飘摇着自是悠闲,其间数幢红瓦的木楼中依稀可见熙攘人声。

      她早听闻杭州西湖边上有个名唤“苏柳”的酒楼,据说那儿的酒菜有股清新的杨柳味道,各地游人慕名而来。这杨柳味的酒菜她当然不感兴趣,使人印象深刻的是这酒楼的名字。苏柳苏柳,明明是清雅之地,名字却像个久经风月的歌女一般的风韵,同那昔时钱塘名妓苏小小有些异曲同工。再后来,才得知苏柳楼原名君柳楼,是为折柳与君之意,因新换的掌柜姓苏,为了让名头更响亮些,便改作苏柳楼,延续至今。得知真意后叶莘多少有些唏嘘,以为不作“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的风月之解,堪堪缺了些风流韵致。

      噢不对,若真是如此作解,便不是酒楼,而是青楼了。

      ◆◇

      叶莘领着采玉踏上木梯,伴着一阵不太稳当的响声,她走上二楼。

      苏柳楼二层东侧并未封墙,单凭一排木栏,栏旁摆几张小桌,同友人喝酒吃肉听杨柳薰风,真真是惬意。是以,这几张小木桌成为苏柳楼中最清雅的位置。可因了内侧有舞娘跳舞助兴,这一边人总不会很多。

      好巧不巧,叶莘上楼的时候,栏边只剩一桌空的。

      好巧不巧,她在桌子一边坐下来,刚想招呼采玉同坐,却发觉对面已是一袭绯色锦衣。

      叶莘从下到上地往上打量。先是一双深紫色绒边布面鞋,底下薄牛皮打厚白布鞋底,鞋子针脚细密,端端透出一股贵气。再往上,绯色锦袍上绣精致桃花,阳光照耀下平滑缎面珠光流转,花瓣或待放或舒展,姿态不一栩栩如生可见绣工技艺之高。

      片刻便有了结论:此人非富即贵也。

      叶莘觉得自己打量得如此直接的目光似乎不大礼貌,须得道个歉,抬头同时又被惊悚一把。当然此处的惊悚是个褒义词。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白皙的脸,狭长凤目如春日桃花深潭,举手投足间姿态尽风流。

      男子长发束在脑后,柔顺黑发中宛若流动着紫气。修长手指轻叩桌面,微微偏头含笑看着她,眼中片片桃花瓣沉在水底又好似随时都会同水波翻涌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一章 染青衣(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