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进镇 ...

  •   娘,我觉得吧,学琴这事儿真急不得,”沈玉不敢回头看自家娘的脸色,“您看,刚才您弹太久了,到我这我还没用力它自己就断了,弦都断了,要我说这琴就不要学了吧……”

      沈玉明显底气不足,声音越来越小。

      “刚才是哪个说要好好学琴来着?”

      “这不是琴弦断了么,欲速则不达,琴就先放放,先放放……”

      苏瑾一个爆栗敲在沈玉头上道:“你还知道欲速则不达,用那么大力气,以为是扯线头吗?去吃饭,吃完饭跟我去镇上。”

      沈玉前一刻捂着脑袋喊疼,下一刻便两眼放光:去镇上呢!

      徐王庄地处偏远,除周围几个村子以外,几乎可说是与世隔绝。村中人若家中需要什么物件大都自己制作或者上山采取,只是资源毕竟有限。这就需要村民们去几十里外的马头镇购得,一般早上带了山上砍的柴、采的山货或自家织的布、绣的活儿拿到镇上卖,卖的钱再买了需要的物品,如此来去两天时间,当天晚上只得在镇上落脚。

      沈玉只去过镇上两次。
      第一次是五岁那年冬天,那天,下了三天的大雪刚停,她发烧昏迷不醒。村里没有大夫,苏瑾一咬牙将她裹了个严实抱着就要去镇上,苏妈妈拦住叫醒了邻居借了马车载着母女两个连夜赶往镇上。

      大雪初停,月上中天。

      沈玉烧得迷糊,透过严实的毯子露出的缝隙看见如玉月光照着雪地里半尺深的车辙印,她想:山路本就难走,何况刚下了三天大雪?自己无妨,可不要连累了这两个这么关心自己的人。

      终于,天亮之前赶到了镇上,大夫说还好送的及时。

      看着苏醒过来的沈玉,苏瑾喜极而泣,抱着她大滴大滴的泪珠成串儿落在她围着她的毯子上,沈玉承认,就是那次,她第一次萌生了不再回去的想法。

      那几天,她们住在镇上,苏瑾寸步不离的照顾沈玉,极尽所能满足她的要求,直到她恢复如初。
      第二次,是在她八岁的时候,沈玉眼红母亲基本每月都要去镇上一趟,上次去发高烧什么也没见着,所以她便缠着苏瑾带她去一次,苏瑾答应了,只一个条件:走着去,不准喊累。沈玉满心欢喜的去,“奄奄一息”的回来——累的!苏瑾说到做到的确是走着去的,沈玉也不食言,不喊一声累。只是回来后她再也不缠着苏瑾要跟去镇上了。

      想到上次的惨烈状况,沈玉眼睛里的小火苗渐渐熄灭。饭桌上,她小心翼翼的问:“娘,还是走着去吗?”

      苏瑾笑笑:“不是,搭村长的马车过去,赶紧吃饭,别让人家等太久。”

      “好,”沈玉说罢埋头猛扒饭,两三口吃完放下碗抹了下嘴巴:“吃完了。”

      苏瑾莞尔:“傻丫头。”

      饭罢,苏瑾取了这一月来苏妈妈织的布背上,将绣好的帕子包好交给沈玉背着,收拾完毕就听到门外有人喊:“沈家的,该走了——”

      约莫一个时辰,已经远远地望见了码头镇外排了长长的队伍。

      原来不知为何平时大开的镇门竟然设了关卡,进出都要受到检查,马车行至队伍前面,一脸褶子的村长下车对苏瑾说道:“沈家的,你先坐着,我过去问问出了什么事。”说罢不等苏瑾回答放下马鞭冲着盘查的守卫走去。

      “玉儿,我们下车。”“哎”

      待村长询问了几句回来拉着马车就往队伍末端排队:“上头来人,说是走失了什么重要的人,可能会进镇上。”

      沈玉心想,甭管走失了啥人,这么明目张胆大张旗鼓的找,八成人早不在了。

      三人一车一马站到队伍末端,村长脸上的褶子更深了:“这下子,今天不用想着回去了,正好去成子开的那驿站歇脚,自打他搬到镇上我还真没咋见过他。沈家的,等会儿进了镇,我把你送到地儿就先去成子那,等你办完事就直接过去,啊?”

      “行,村长,谢谢您了。”

      “谢啥,我们二丫的绣活儿还得托你给邱掌柜送去呢。”说罢咧嘴一笑,满脸的褶子不知道把眼睛给挤到哪里去了,黝黑的面色衬着洁白的牙齿格外亮眼。

      三人随着队伍缓缓前进,日头偏西才轮到他们,守卫一看他们三个摆手让他们过去,一边招呼下一个一边对身旁的人说:“头,这么找,估计人早走了。”

      “少废话,仔细点,这次约莫是个大人物,听上头说连县太爷都特意过来了。”

      那守卫听了便不再多言,只是找人为什么连画像都没有?

      “大爷,您跟您身边这位得跟我们走一趟了。”沈玉正奇怪就听见身后有人如是说。她转过身来见那守卫正指着一个十三四岁白净少年对边上另两位守卫说:“带走吧。”

      人群一片哗然。

      莫非真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

      “玉儿,赶紧上车了。”沈玉听见苏瑾唤她甩甩脑袋跟上,关我什么事。

      码头镇不大,却因为处在三国交界,大多数行脚商人都会选择在这里落脚,街上人来人往,一派繁华。

      马车在邱记布庄门匾边上停下,村长帮着卸下布匹,塞给苏瑾一包东西说:“沈家的,这是二丫这月绣的活儿,还是往常的价儿,麻烦你跑一趟了。”

      苏瑾接过说道:“瞧您说的,反正我也顺道,还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不是见外了么?您就放心交给我办您的事儿去吧。”

      “老头子我放心,咱们就晚上成子那儿见。”说罢村长赶车走了。

      “沈家娘子!”听有人言,苏瑾转过身来。

      邱记布庄内堂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身着灰色锦衣,头束方巾,蓄着八字胡,双目含笑,一脸的惊喜,“沈娘子,你终于来了,这两天正念叨你呢,你来的可正正好。”说话间已经来到苏瑾面前,一低头看到身旁的沈玉:“这是玉哥儿吧,两年没见都长这么高。”

      沈玉抱着苏瑾递过来的包袱冲着这中年人甜甜一笑:“邱伯父好。”来人正是邱记布庄的掌柜
      “邱掌柜,可是有什么事?”苏瑾问道。

      邱掌柜伸手拍拍沈玉的脑袋笑道:“自然是有事,你上次送来的布被户人家的太太看上了,这次点名要您的布呢。我昨儿才跟人说了这个急不得这不今儿您就来了,哈哈哈,快随我进屋。你俩,快帮着把布搬进去。”最后这一句则是冲着布庄内堂的伙计喊的。

      “有劳邱掌柜了。”

      “客气客气。”

      最后结账的时候,苏瑾看着手里的多出来的一吊钱:“邱掌柜,这是……”

      “这多出来的一吊钱,可不是我出的,买家多给了我银子,我自然也要给您涨价,收着。”

      “如此,就多些邱掌柜了。”苏瑾不推辞收了钱,“我们还有事,就不耽搁了。”

      “既然您有事我也就不留您了,您慢走。”

      这邱掌柜倒是个会做生意的,不贪小利。沈玉不禁回头看了一眼布庄的招牌“邱记布庄”,据说这家布庄的年龄跟镇子差不多大。而听邱掌柜说那人之所以看上娘的布匹是因为这布的织法与南边的贵人们所青睐的玉锦很是有些相似,只是如今那玉国国破,玉锦的制法也跟着失传,娘跟那玉锦有联系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6章 进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