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林如海死前道天下,甄应嘉车里论江南 ...

  •   无论林瑜林黛玉都盼望着林如海病能好起来,林如海的病也是慢慢严重,渐渐地都起不了床。太医也是素手无策,只是开些方子让林如海减轻痛苦,终日昏睡着。

      林瑜知道林如海时日无多,已经把府上事物交给管家,公务也已经交接清楚,和黛玉一起在林如海身边陪着。

      终于有一日,林如海清醒了过来,要单与兄妹二人说话。林瑜和黛玉都知这是回光返照了,忍住悲伤,凝神听父亲的交待。

      林如海先和黛玉说道:“你兄长是个可靠的,你以后和他生活我是放心的。只是一点,你的性子随了你母亲,心思太过重些。这样对身体却不好。以后若遇到什么事情,多与你兄长商议,莫要一人憋在心里,他是哥哥,总要替你打算清楚的。为父只盼着你能快乐无忧、一生顺遂。”黛玉抽泣着点头。

      林如海对林瑜倒是无甚交待,他相信这个自己一手教养出来的儿子必不让他失望。因此,只是慢慢地跟他说起朝中人势布局。哪些人是忠敬亲王的死忠,哪些人可以信任、哪些人可以拉拢,都与林瑜一一道来。林瑜心里直骇,未曾想过林如海久居江南多年却对朝中势力往来一清二楚。林如海见儿子变了脸色,心下得意,嘱咐道:“莫要小看了文人的力量,你在朝中做的虽是不错,但多年边关打仗,怕是与原来的同学生疏了。要知道,以后你在要消息灵通、办事牢靠,最终依傍的还是你少年时候的同窗好友。”

      林如海接着讲起了如今朝堂之难,京城亲贵把持,朝堂无人可用、入不敷出。江南豪强势大、土地兼并;沿海倭寇横行、民匪一家;中原河患难消、银两被挪;北部平安州与朝堂江南皆有勾结,所图甚大,恐生兵变。倒是因着林瑜,百越战败,二十年内南疆边关无虑。

      林黛玉未曾听过这些,原是要避开,却被林如海拉住。他必须让女儿了解这天下大势,日后方能知道林瑜在外不易。否则闺阁女子见识有限,无法互相体谅,对兄妹二人感情不利。

      最后,林如海又细细地说起了他多年来积累下的人脉,各人的出身性情等,让兄妹俩千万不可荒废了这些关系。

      林如海说完这些,已是力尽,又昏沉了过去。却是再未醒来。

      兄妹二人痛哭了几场,林黛玉更是整日跪在父亲灵前,哀哀低泣。林瑜虽是伤心,却也知道父亲后事不能让人笑话,便亲自操持起来,并打发了清歌到黛玉身边,提点黛玉待客接物,恐黛玉失礼于人前。好在黛玉虽是伤心之极,于客人面前却未失礼。

      林如海半生宦海,同僚好友无数,因此凭吊者络绎不绝。那不知林瑜身份的,看到林瑜如此,倒是感慨林如海死前认了个好儿子,纷纷留下名帖,让兄妹二人日后若有困难,只管来找。

      那些知道林瑜身份的,如扬州知府詹泊之,在祭拜林如海之后,更是殷殷嘱咐,倒不说林瑜身份,只论和林如海的交情。林如海与他交情不深,但也说过此人心向朝堂无甚私心。因此林瑜也真心实意地与他道了谢。詹泊之系詹维嫡长子,长的粗眉阔唇、虎背熊腰,全不像个文人,行事也粗糙的很。这几年之所以能在江南官场上屹立不倒,更多是大家看在户部尚书的面子上罢了。不过此人虽看着粗犷,却是正经科举出身。何况能在江南官场上混的,就算大家看着是其父的面子,但也知道此人绝非所见一般心无算计。因此,林瑜也不敢怠慢。

      詹泊之之所以如此也不全是家中老父交待,他虽与林如海交情不深,但也知道江南盐政被林如海经营的如铁桶般,任谁也无法咬上一口,只让那些江南世家恨得牙痒痒却毫无办法。他敬林如海为人行事,才愿意和林瑜往来。

      让林瑜有些惊讶的,倒是甄家家主甄应嘉亲自前来凭吊。要知道,林如海身居盐政可谓是与江南世家虎口夺食。这些年下来,与这些世家不过面子情罢了。像洪、黄两家,都只遣了旁支和仆人前来凭吊。

      甄应嘉身为钦差大使,曾为太上皇监察百官,奉旨办事。他掌控江南多年,是江南世家和京城亲贵的纽带。只是如今新皇登基,甄应嘉难免要小心行事,因此,才亲自过来,想看看这位新皇身边的宠臣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林瑜见甄应嘉一身素服,脸上悲痛之色,心中膈应,却也如常应对,但也只论家事,政事半点不接话头。甄应嘉却是不急,到林如海灵前上香祭拜。

      甄应嘉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男子,面向柔和,气质沉稳。甄应嘉向林瑜介绍,“这是我本家子侄,名唤鸿飞,如今已有了举人功名,明年便要进京赶考。你们年轻人兴趣相投,还望世侄在京时可关照一二。”

      甄鸿飞极谦虚地向林瑜行了一礼,“当年京城所传世兄文章,鸿飞也是时常诵读,获益良多,早已久仰状元郎文采,今日一见果然不负世兄名声。”

      林瑜笑了笑,“不过侥幸得太上皇青眼罢了。可惜我兄妹二人要到姑苏老家为父守孝。明年怕无法再京城与鸿飞见面了。”

      “大伯为何定要我结交好?”甄鸿飞坐在车上,不解地看着甄应嘉。在甄鸿飞看来,甄家朝中有人,手中有权,家中有钱,就是新皇登基,也必不会动甄家引朝堂江南动乱。何况林瑜虽有侯爵,但太过年轻,根基尚浅,不足为虑。

      甄应嘉叹了口气,知道今日这个祭拜的举动家中长辈皆不以为意,甚至是让那些江南世家嘲笑。只是如今形势比人强,甄家一不小心,怕就是灭顶之灾。“你只道,江南势大,足以和朝廷抗衡。但是否想到,这也已经引起了今上忌惮。太上皇不动江南,是不想江南动乱,被后世史书记上一笔。可如今这个皇帝是怎么想的,谁又知道呢?”

      甄鸿飞不以为意,“今上登基近三年了,对亲贵都极为优待,更是日日侍奉太上皇于跟前。想来也是想搏个仁孝名声的。”

      甄应嘉恨铁不成钢地看了他一眼,“那是太上皇还在呢!今上位置不稳,只能沿用太上皇旧例,哪天等太上皇不在了,怕是今上会立刻翻脸整顿朝纲!如今朝堂入不敷出,为了筹集银两,江南必当成为皇上发难首选!只要把江南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这天下各地也就老实了。”

      甄鸿飞心中一颤,这是要斩江南立威给天下看!

      甄应嘉接着说道,“林瑜自上京城便和今上交好,当年甚至因为还是皇子的今上,不肯接受忠敬亲王招揽反而将亲王奚落了一顿,这才被贬至南疆。他与今上情分不比旁人。再看林瑜此人,他先是在京城依靠诗书文章扬名,后被太上皇点为状元,文采学识是尽有的,之后在南疆一战中立下战功,得封侯爵,谋略手段也属上上。这样的少年原是应该有些傲气,但他当年吃过亏,差点赔掉了前程,如今待人接物又稳妥了许多。且林瑜这人自幼在林如海教导下长大,端看林如海在江南的行事便可窥见林瑜此人一二。可惜了林如海,太上皇一直下不了决心整顿江南,致使他多年来不过是在维持着局面,纵然手段通天,等不到上面点头也是枉然。当然,这却是我甄家的运气了。林如海死了,我倒是可以松了一口气。现今家中正在运作,必要派一个知情识趣的巡盐御史过来。我们家吃亏在京城无人,但凡有什么事情的,总要依傍他人,因此你明年科考后,家里会为你在京城安排妥当。你在京中机灵些,尽量结交好朝中新贵,莫与人结仇。再不济,也能为我甄家留条退路。”

      甄鸿飞知道事关家族命运,不敢怠慢,慎重应是。

      不说甄家如何打算,林瑜和林黛玉倒是准备着扶灵返乡了。贾琏一路南下,见林瑜将林府打理的井井有条,一点事务也未能沾,更别提好处了。贾琏原就存了一肚子不满,如今见兄妹二人准备扶灵,于扬州产业却未有半点交待,赶忙过问,盘算着是否可以帮忙,并捞些好处。

      林瑜对贾家的这位表哥完全是不知该说些什么了。在扬州这些天吃喝玩乐逛勾栏也就罢了,现如今还打上了林家扬州产业的主意,要知道,林家根本不在扬州,这里的产业不过是林如海到了扬州后才渐渐置办的。可是连这点产业都不放过,这贾家到底穷成什么样了?难怪妹妹在贾家会受苛待。

      林瑜随意应付着,“如今铺子皆是租了出去,至于庄子都有家下人管理,倒也无妨的。”

      贾琏一愣,这才知道林家根本没打算收起扬州产业,更是丧气。只是林如海闭眼没多久,他也不好太过分了。扬州贾琏是不愿再呆下去了,便向林瑜告辞,待兄妹二人扶灵回乡便要启程返京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章 林如海死前道天下,甄应嘉车里论江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