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 ...
-
三、
舟文位于中国南方,依借滨临海边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舟文人世代传承对于商机的敏锐嗅觉,在未曾觉察的情况下经济以令人跌破眼镜之势迅猛崛起,遥遥跻身全国之列。然而决定城市走向的人的腰包渐渐鼓涨了,远见却并非水涨船高,反而一度停滞不前。毫无规划的摩天大楼施工文书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签字盖章,上面也沾染了豪华饭店咄咄逼人的富贵气息;一座座新建的工厂日夜往河道排污吐垢,精明的负责人早就马不停蹄地用眼前可见的、可触摸的利益诱惑遮掩了有所不满的声音。最终平民和车辆无可避免地沦为受害者,在拥挤的车道和一落千丈的环境中徒然地阵阵叹息。
初来此地的人们难免在公共汽车上咋舌公路的颠簸和堵塞,耐心被夏日的炎热毫不留情化为乌有之后,往往出言抱怨。
经过将近一个小时的难熬车程,站在雄伟校门附近的我终于有机会证实此前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千山万水跋涉的校宣传手册里每处风格迥异建筑的真实性。随后我发现学校毗邻舟文边界,三面环山,坐入天然绿色屏障之中,昭示着即便舟文市区恶浊的空气尾随我而来,也将被层层草木过滤掉最难以忍受的成分。
迎面校门以大理石构筑,高约6丈,呈翼状,凌然一股搏击长空的慑人之势呼之欲出。“舟文大学”4个大字在夕晖中金光闪闪,笔锋遒劲,仿佛并非以人力开凿,而是天外之物肆意洒墨留下真迹。
进得门内,一条水泥甬道笔直向前,两侧浓荫蔽日。每到秋风四起,银杏落叶纷纷,铺就一个金黄的世界。甬道尽头,矗立着几座高大的校创始人石雕,面容慈祥,永恒地俯视着这片耗费他们几乎全部心血的土地。绕过石雕,稍作步行,校园中央宛若明珠般镶嵌着一个美丽的湖泊,点缀着点点浮动的黑色,是在此安家的黑天鹅。
校园占地约2000亩,因学生众多,不得不在校区之外另辟宿舍区。宿舍区共有6处,分别标示以A、B、C、D、E、F。每区共有12幢宿舍楼,男女所占楼数比例不一。除去A区,其余皆在校外。我恰恰在A区,12号楼,213宿舍。
我不费周折地找到12号楼,拖着行李在2楼仔细勘对门牌。昏暗的楼道里,你总能从擦肩而过的学生身上发现前所未有的兴奋。这样的兴奋是如此的强烈,不仅肆无忌惮地从炯炯有神的双目间,也从高亢的语调、张扬的身姿间流露出来,给人以毫无根据的莫名鼓舞。同时又是如此的独一无二,你仅仅凭这一点便能轻易地判断谁是新生谁是老生。
确定再三后,我犹犹豫豫推开一扇包裹铁皮的木门。在扬起的漫天灰尘和呛人的陈腐味中,一动不动端坐着一位比我早到的室友。在他抬起头通过厚厚的眼镜片打量我之前,我一度认定他是木偶,并对这样的事实确信不疑——没有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处之泰然的啊。他恰当地证明了我的无知,紧接着向我伸出一只手,居然开口打招呼(会动的木偶并不可怕,说话的木偶却给人惊吓):“你好,我叫三禾,你是最晚到的。”
“你好,我叫安生,很高兴认识你。”我浅尝辄止地和他握了一下手。敷衍性的礼节一结束,他迅速恢复了一动不动的常态——原来正在看书。并且,一旦我发现这个事实之后,立马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不论太过单薄的身材啦,赤裸的上身啦,皮肤颜色过暗啦,统统都陈年旧事一般遥远,鸡毛蒜皮的小事一样微不足道——仿佛我和他相交良久,了解在过去的日子里他总浸淫在暗无天日的书堆里,因而本身被赋予了一种斯文的气质。这种气质让人自惭形秽,进而不自觉引起模仿的冲动。
正在这时,门被重重推开,两人鱼贯而入,脸上还带有大笑之后肌肉惯性的震颤,告诉别人不久之前旁人不知内容的笑话塑造了这显眼的效果。领头的是一位胖子,小眼睛咕噜咕噜永不停歇地转个不停,宽鼻梁,皮肤出奇的白,正穿着一条运动裤,却把裤腿高高卷到膝盖处,随意地趿着一双拖鞋。
“啊,你来啦?欢迎欢迎!”他先是一愣,又转而热情,表情极富戏剧性。说完一头扎进木门旁边的盥洗室,接着哗哗的水声、毛巾的拧干声和五音不全的歌声一起飘了出来。
石头,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确实人如其名。他冷冷地觑了我一眼,勉强抬动一下下巴。这伤了我的自尊心,我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尴尬得呆若木鸡。随后,他把我当成了空气,视而不见。事实上,不仅仅对我,对所有的陌生人,他都一贯保有了视而不见的兀傲态度。因而我边整理行李,边忿忿地思考以后是否得和他保持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