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鸭蛋记 ...
-
太爷情绪平定下来,往北走着。能看得出来,南门的主街旁住的都是富户,甚至镇子的牌坊也是在南门立着。越往北越萧索,直至北门,就立着个木桩子,上面写着什么字。太爷想是镇子的名字吧,就像五里镇一样的。五里镇也有一个桩子,但太爷认识五里俩字。这里的不认识。
太爷问了人往镇北的河边走。那河极浅,镇北这段是上游。顺着河能进到林子里。太爷早年也是挨过饿受过苦的,想着要在河边找些草根,也能挨两天。这时节菜还没长出来,等到能挖野菜还有半个月呢,就这半个月也不好熬。
太爷没敢走远,就远远的隐约还能看到镇北的人家就行。林子里雏鸟啾鸣,在刚冒出青的树丛间玩闹嬉戏,间或有松鼠上跳下窜。偶尔不知名的大鸟猛然蒲扇着翅膀飞起,又是引来一片热闹。
河边长满了干枯的草丛,太爷将盆放好,直起腰抬头看了看周边。这里有连着河的水塘池,低矮平缓,一片也有四块塘,塘里长满了枯黄的芦苇。突然有一声鸭叫,太爷浑身一顿,立马放轻了动作。试探性的等了等,果然不远处的草丛里又传来了鸭叫声。太爷匍匐着轻轻的用手扒开草丛,看到了蹲在草丛里的鸭子,好似在抱窝。
太爷心思一转,不动声色的退了回去,慢慢离得远了点。野鸭长的肥满,容不得太爷不动心。坐在草地上开始辫草绳,索性这里草多,野鸭必然也是多的。太爷耐的住性子,慢慢的把草绳辫的长长的。一根两根三根,五根,十根,等到终于编成了网,也才过去了一个小时。四四方方的一张网,太爷满意的掂了掂,除了有点沉,用全力的话还能撒的出去。于是便抱着网,轻轻的开始看刚刚的野鸭还在不在。
野鸭还在!
但是草丛太厚,刚刚好能将网撑起来,只能将网撒在防止它往水里逃的方向,趁它反应不及时,慌不择路时抓住它。在脑海里模拟了数种野鸭的逃跑路线,心里暗暗提示,一定要快准狠!
慢慢的把怀里的网把好,尽可能靠近,还有三米,两米,野鸭动了动!太爷大气不敢出,过了十来分钟继续往前。
野鸭将脖子插在翅膀里,身下孵着白白的鸭蛋,没有丝毫动静。
撒!
事实证明,突击是最好的捕猎手段!太爷为防止野鸭跑出去,在撒网的那一瞬间,整个身子都扑了上去,手紧紧地抓住了野鸭的腿!好险~
于是太爷收获肥野鸭一只,鸭蛋十一枚。野鸭子扑棱着乱叫,太爷拿网给他兜着,把口系紧丢在一边。时间刚好正午,继续挖草根。即便是脚下,随便揪出来一棵草,那根也能连着一大把草根。不一会儿,太爷就挖了一大堆。太爷拿到水里洗去了泥土,拿一根到嘴里嚼了嚼----还是那样的甜丝丝的。
太爷也不急着回去,到附近的水塘边的草丛又转了转,又找到了几窝鸭蛋,共计二十三枚。突然太爷有点犯愁,如果是一无所有时,他不介意回庙里避风,但是他辛辛苦苦逮了那么多东西,你让他和人分,谁会乐意呢。太爷最后决定,把野鸭和鸭蛋拿到街上去卖。
太爷把盆子垫上干草,把鸭蛋放上去,再用草根遮严。又吃了半个烧饼充饥,挽着捆绳,背着网兜朝镇里走去。
太爷身板小,背的有点累,一路歇歇停停六七回才坚持到“富人区”。太爷准备挨家挨户的敲门,就从第三家看起来有点富的门开始敲。大白天的门都是开着的,只需要拍两下门鼻,就有人过来讯问。
一个发声粗哑的老男人问道:“干什么敲门啊?”
太爷先打了个揖,道了声:“掌事的好。”那人脸色稍稷 ,看着他虽穿着破烂,但还算有礼貌。便耐下性子嗯了声。
“小子这里有今天刚抓来的野鸭,不知道掌事的需不需要?”
“院子里有养着的,不需要!去,其他家问问去吧。”掌事的驱赶道。
太爷也知道会是这种情况,便道:“家养的跟野味还是不一样的,掌事的再看看这鸭子可壮了,吃起来味道肯定比家养的鲜美。小子要不是为了给爹凑药钱,这鸭也就留着了,掌事的好心,也不在乎那么几个子,就看着给吧。”说罢,一脸心疼的表情。
掌事的无奈,看他穿着一身补丁的还有漏洞,堪比乞丐,最后给了太爷十个铜板。太爷千恩万谢的提着盆子走了。离得远些又去了另一家敲门。一个老妈子来问,太爷又卖了二十个鸭蛋,得钱十枚。盆里还剩下十四枚鸭蛋,就着这些应该能撑个一个月。
太爷终于把盆子弄回庙里以后,这时间天还早,庙里没人回来过。他把中午剩下的半块烧饼和鸭蛋藏好,遮在草下。又发现草都已经发霉了,便出了门,到前面去拔干草。连着早上喂他汤的老爷爷的,等弄好,铺整齐又过了不少时间。
放松下来时又感觉到口渴,便到庙的周边找水源。周围一百米,转了一圈,在西面很近的地方发现了条水沟,宽一步,深两步。回去拿了面盆来装水,顺便把碗也都洗了。然后面盆里舀到了虾!这是证明这水是不能生着喝的!把虾扣在两个碗中间,继续用盆舀虾,每盆总有六七个,不一会儿弄了一大碗,都养在盆子里。
回庙里准备好石头架子,架上盆,又捡了干柴木棍。这回捡的多,为着晚上能烧火取暖。水不多,一会儿就烧开了。找了两根树枝,把虾夹出来放到碗里。又把热水泼掉,重新打了一盆,放到架子上继续烧。这时把虾剥皮,也放到面盆里继续煮,这样等人都回来时还是能喝出点味儿来的。等水开时打了个鸭蛋,再把烧饼架在盆上蒸,这些一顿晚饭也将就着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