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73 ...

  •   开封府汴梁城首富汪千一家惨遭不幸,只有二人逃过劫难,一个是汪千年仅五岁的儿子汪才,一个是汪千的相好、汪才的奶妈郭翠翠。二人致所以躲过杀身之祸,保全性命,全靠奶妈郭翠翠平日里和汪千有一腿,那汪千对她另眼看待,便将家中有一秘室之事暗自告知郭翠翠,便于应急之时藏身。那汪千自知平日里作恶多端,仇家甚多,说不定啥时候仇人便会寻上门来。
      话说这日夜晚,一伙武功极高的的人窜进汪府,见人就杀,在一片混乱之中,郭翠翠趁人不备,悄悄地启动秘室暗门,抱起汪才闪将进去,才算保住了性命。
      郭翠翠二人在秘室里躲了大半夜,见秘室里藏有不少金银珠宝,其中有一个锦盒更显得珍贵。直到天将黎明,外面杀声早退,郭翠翠随便拿了些金银珠宝合并那个锦盒一起打了个包裹背在身上,抱起汪才出了秘室,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匆匆逃离汪府。此时的汪府早已是一片狼籍,但见到处尸体纵横,血流成河,血腥气熏得人头晕目眩。郭翠翠哪里顾得许多,一路小跑,也不管脚下高低,一口气跑出七八里地方才顿足歇息。看看天近午时,早出了汴梁城地界,这主仆二人倍感饥饿腹鸣,哪里还能走得动,于是,便在路边一家酒肆歇息打尖。待二人饱餐一顿,郭翠翠想来没啥好去处,准备带着汪才回老家河南遂平,只是路途遥远,行走不便,于是,郭翠翠索性租了辆马车一路朝西南方向而来。
      原来,郭翠翠祖籍河南遂平,她从小就跟随一个江湖卖艺的戏班子学艺,到了十七八岁,就成了戏班子的台柱子,戏班子的老板拿她当成眼珠子一样看待。那曾想在开封府汴梁城的一次演出时,被汪千看上,便以重金把郭翠翠买了下来。话说那车把式名叫李二,是个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家中无有妻室,父母早已去世。郭翠翠随李二一路走来,见李二忠诚老实,况且李二正至年轻,便有心将终身大事托付于他,二人一拍即合,并商定到郭翠翠老家河南遂平定居。那李二可说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今白捡了个老婆不说,还捎带个儿子,喜得他屁颠屁颠的,合不拢嘴。
      三个人三个姓搓合在一起,那郭翠翠早已把小汪才当成己出,并给他改名李才,随了李二的姓。这一家三口锦衣还乡,外眼人哪里看得出来。
      话说小李才天质聪明,智慧超人,他三岁就能倒背三字经、百家姓,四岁能背诵上百首唐诗,五岁能熟读史记。为了不耽误小李才的前程,郭翠翠便请来名师高僧,有心想把小李才培养成文武双全的人物。一晃四五年光景,小李才已成了远近有名的神童。
      一日,教书先生在课堂上教他一些各地名字的来源,那曾想小李才不但能举一反三,而且对老师的谬误并能大胆的站出来指正,一时间弄得教书先生十分尴尬,于是便不好意思的收拾行囊走人。郭翠翠原以为小李才淘气,后来听教书先生言讲小李才天生聪慧,不是他这等人能教得了的,还是另请高明,以免误人子弟。
      茶余饭后,郭翠翠对李才道:“吾儿不要锋芒显露,凡事须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万万不可恃才傲物,不学无术。俗话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以后千万慎记。”
      “母亲教训的是。” 李才道。
      郭翠翠又问道:“但不知那教书先生平日里都教吾儿些啥?”
      李才道:“无非是三字经、百家姓,和一些地方名称来历之类的东西。”
      郭翠翠道:“孩儿对我们家乡名称的来历是否知晓?”
      李才道:“孩儿早已知晓。”
      郭翠翠道:“不妨说来听听。”
      李才干咳了两声,一副小大人摸样,然后娓娓道来:
      我们家乡遂平的来历早在舜称帝时,舜就封尧的儿子丹朱于此,称房地。春秋时楚国的势力扩张到这里,因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降楚有功,楚昭王把他封于房地,这里又称吴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吴房县,南北朝时改为灈阳县;北魏太武帝时,国势强大,南达三关(今信阳东南),为了避免人民反抗,取其“专利”,就把灈阳县改为遂(绥)宁县,隋建国后重设吴房县。
      唐初,县制废除,这里归维道管辖,到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再置吴房县,属蔡州(汝南)管辖,唐宪宗时,蔡州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割据蔡州,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唐州(今泌阳县)节度使李诉向蔡州进军,征讨吴元济,雪夜取蔡州,俘获吴元济,李诉回师过吴房时,吴房县令董昌令向李诉求降,因为未经战斗就平定该县,又改吴房县为遂平县。这就是我们家乡遂平的来历。
      郭翠翠听到此大为惊奇,想不到李才小小年纪竟能把家乡名称的来历说得如此详细,就凭这等记忆,连大人也望尘莫及。
      由此可见,小李才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教得了的。但在这巴掌大小的天地里,到哪里去找一个学术渊博的先生呢?你还别说,还真是有一个。此人常年居住在一座山里,此山叫嵖岈山,离遂平往西四十余里。传说此人是明朝末年的文武双状元,不但武功卓绝,而且满腹经纶,饱学天下名著,人称先知老人,若能请得此人下山教导李才,这孩子的前程一定辉煌。
      这日晚上,郭翠翠与李二商量,准备把多年压在箱子底的那个锦盒作为聘礼,前往嵖岈山请先知老人下山。
      说实话,郭翠翠自从得此锦盒,还真没有打开看过,也不知里面究竟装的是啥东西。如今要送人了,不妨顺便打开看看。谁知打开一瞧,惊得二人张口结舌。
      后来,李二将锦盒送给先知老人,先知老人打开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他连忙把锦盒封好,一边还给李二一边道:“此物乃杀身祸源,你速速拿回去藏好,千万别在人前显露,否则你一家老小性命不保,还回殃及乡邻。”
      那李二不明真相,问先知老人道:“这无非是一块雕刻的玉石,有啥希奇,怎会遭来祸端?
      先知老人道:“你有所不知,此玉乃九龙玉砚,是江湖武林拿命相争的至宝,相传谁能获得此玉就能称霸天下武林,早在五年前,江湖武林中黑白道上的英雄在开封夷山脚下,为了争夺这九龙玉砚,直杀得尸体纵横,血流成河。如果他们知晓九龙玉砚在你手中,你就是有十条命也很难保得住。”
      二人只顾这厢说话,不妨早被神偷圣手肖迹听去。先知老人道:“九龙玉砚再现江湖,不知又要死伤多少人,看来老夫必须随你一同下山,尽力替你摆脱那血腥的杀戮,这也是我佛的慈悲啊。”
      “老人家杞人忧天,乃我全家之幸,李二这厢有礼了。”说罢跪倒在地,磕头致谢。
      先知老人连忙把李二搀扶起来,道:“我等还是赶快下山为妙。椐我所知,你携带九龙玉砚之事早已不成秘密,看来江湖上永远也没有宁日,这恐怕就是天意吧。”
      话说九龙玉砚就摆在李二家客厅的条几上,没有任何掩饰。说句心里话,对于神偷圣手肖迹来说,锁在箱柜里和摆在明眼处一个样,根本就没有啥区别。先知老人就坐在条几前的八仙桌旁,二目紧闭,精心养神。天已是二更光景,四处一片谧宁,惟有房梁上的耗子发出叽叽的叫声。先知老人突然睁开眼睛,说了声:“肖老弟还是下来吧,我想你今个下半晌就藏匿在房梁上了,也真够辛苦你了。”
      “不愧是先知老人,佩服,佩服。”说话间从梁头上跳下一人,一边朝先知老人施礼一边坐在先知老人对面。灯光下,只见此人正是神偷圣手肖迹,但见他瘦小如猴,两眼精光四射。
      先知老人道:“三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想不到肖老弟的身手还是如此灵敏。”
      “过奖了,” 神偷圣手肖迹道:“前辈隐居深山,早已不闻不问江湖中的烦心事了,此次下山,我想绝不是为了九龙玉砚吧?”
      “不错,” 先知老人道:“老夫此次下山完全是为了寻觅奇才,来继承衣钵,并非是对江湖的事感兴趣。”停了片刻,又听先知老人道:“九龙玉砚就在你面前,你尽管拿去,但有个要求你必须做到。”
      “老前辈尽管吩咐,只要是晚生能做得到的,肝脑涂地,再所不辞。” 神偷圣手肖迹道。
      先知老人道:“不瞒你说,我收弟子须得万两黄金,如今李家把这九龙玉砚当作聘礼相赠,这九龙玉砚就是我的了,你要想拿去,就得拿出万两黄金,否则免谈。说句心里话,这九龙玉砚不止是这个数吧。再个说来,区区万两黄金在你神偷圣手肖迹手中不过是九牛一毛,我想肖老弟还是能拿得出的。”
      “好说,好说。” 神偷圣手肖迹道:“就以老前辈所说,三天后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不用。” 先知老人道:“货你先拿去,三天后你把钱送来就行,我还是信得过老弟的。”
      没有人敢在先知老人面前耍聪明,有关这方面神偷圣手肖迹心里有数。要知道三十年前那场轰动江湖的血案至今想起来还使人毛发倒竖。那神偷圣手肖迹是惟一的亲眼目睹者,他可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