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身边乱石杂草纵横,我脚程不快,眼看着日头落了才寻着人家。
      “皇城啊……约莫着,该是北边儿吧。”背着一捆柴的老头儿对我说。
      我说我有紧要事儿,可万分耽误不得,问老伯伯有没有个明确的。
      老头儿进了院子放下柴火,对着我叹了口气:“咱这儿都是些穷苦人家,大字儿不识一个,一辈子靠着这山沟沟,皇城知道,可在哪儿,却是说不上来。你这娃儿年岁这般小,往那远处做什么?”
      我只好支支吾吾地说家里哥哥在那儿讨生活,是要寻哥哥去的。其他的我不懂,那是婆婆可是千般万般地叮嘱若是到了人间,万不可泄露地府之事的。
      老头儿被我缠得紧了,挥手道:“罢了罢了,我们这儿也有个周游的教书先生,此时该是在村西头刘家住着,我见前些日子还在,这会儿应该还没走,我领你去问问,先生走的地方多,多半知道一点的。”
      我松了口气,连声说了谢谢,就随他走。
      到了村西头的木栅栏外,听见身边的老头冲里面喊:“张先生可在?”
      里面便应道:“老先生请进来说话罢。”话音刚落就迎出一人来。
      却是个少年人,那人墨发青衫,面上带着笑,端的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好相貌,年纪看起来不大,周身气度却不似少年,更有种说不上来的神韵。
      老头儿拱了拱手,道:“是有一事找先生帮忙。”拉了我出来,指着道:“这娃儿要上京去找兄长,咱这种地的不认得路,就来求先生帮着指指,小娃儿人小路远的,总不是个办法。”
      张先生笑道:“这也算是个事儿?我近日正要启程往那边去,左右是一个人,这孩子若信得过我,我也正好有个同行的伴儿。”
      老头儿又道谢:“先生好心肠,那就劳烦先生了。先生人忙,老汉也不虚留,只是家里日常备了点吃食,路上劳顿,先生走时可要带着。”
      张先生仍旧笑了笑道:“那就有劳了。”
      说着话就将老头儿送了出去,临走时老头儿推了推我,嘱咐道:“娃儿,你这几天就好生跟着先生罢,乖乖地寻了哥哥去!”
      我道了谢,心里也着实感激,我们素不相识,只喊一声老伯,他却肯如此相待。
      道了别就进屋,屋里实在简陋,只一床薄被一盏油灯几本旧书,张先生搬了凳子来让我坐下,又端了热茶给我。我实在冷的扛不住,喝了一口就捂在手心里取暖,眼角余光打量着屋子,之前灯光暗没注意,这时再看,却发现角落里放着把木琵琶,凤颈处光滑可鉴,显然是常用之物,便随口问道:“先生擅乐?”
      张先生摇了摇头,苦笑道:“不过是日常里打发时间罢了,先师才是擅乐之人,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音无一不精,我天性愚笨,只学得这琵琶,尚不及先师之万一。”我记得婆婆曾教过我,说各种乐器的制作,分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八类,金者,则编钟、方响之类;石者,是玉石一类,如磬、玉磬等;土者,是陶土一类,如埙;革者,是皮革制器,如鼓;丝者,专指丝弦乐器,古琴、瑟、筝皆属此类;木者,有木兄、木鱼之类;瓠者,譬如笙、竽;竹者,则是笛、萧等,一概以竹所制。此八音涵盖天下乐器,只因天下间乐器无不是此八者所制,若真是八音皆擅,那可当真厉害!
      “你师父真厉害!”我赞道,又问:“那你出师了岂不是也很厉害?”
      他笑笑:“哪里就出师了,只是师父已故,我这琵琶,也早已荒废许久了……”他长叹了一声,我细细看去,见他眼角竟有了几分湿意。
      便不敢再问,只低头顾着喝茶。
      他又笑笑,道:“旧事不提了,你叫什么名字?家人都不在身旁么?”
      我低头支吾道:“婆婆唤我做囡囡,没旁的家人了。”
      他叹道:“也是可怜娃儿,有个哥哥还是好的,我自师父故去后,也再没旁的亲人了。”又道:“囡囡算不得名儿的,你的大名儿是什么?”
      我想了想,道:“婆婆姓孟,我随她也是姓孟的罢……只是婆婆一直唤我囡囡,我大约叫做孟囡囡的。”
      他点点头没再说什么,看了看天色晚了,就铺开了床,道:“只这一床被子了,主人家不在,你随我一起睡吧,左右你还小,我也算是江湖人,没什么避忌。”
      我早冷了,踢了鞋子就钻了进去,天色愈深,我渐渐撑不住合了眼。
      朦胧中听到哪里的琵琶声,叮叮咚咚像冬夜里的雨,听得人心里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