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功成身不退 ...

  •   清晨,德胜门城楼。

      北平城墙的砖石在大地投下深深的暗影,城门楼矗立着,飘扬着国民政府的旗帜。朝阳初升,金光洒地,王伯当身穿美式军服,站在城楼上,双手撑着城垣。清晨的城砖有点凉。他俯瞰安详宁静的城市,再一次琢磨自己的部署。身后是稽查处的人马,崭新的军装在朝阳下闪着金光,整装待发。

      一声令下,北平九门落锁,在全城范围内搜捕可疑人员,听到河北马兰峪口音则重点盘查。王伯当知道,盗墓贼既然对东陵下了手,必然存在销赃的问题,而北中国古董文物的最大市场当然是旧都北平。如果他们销赃,就肯定会进北平城,就一定会在北平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有点痕迹,他们军统不是吃干饭的。

      经过河北军统调查,这次盗墓行为牵连甚广,甚至整村整村集体作案,军统已经和当地驻军联系,昨晚封锁了东陵所在的整片山地,今天正在挨村盘查。北平这边也得联合行动,封锁城门,严格盘查,力求将进京销赃的盗墓贼一网打尽。

      再一次感慨风水轮流转。当年日伪当局关闭城门满世界抓他,如今轮到他关起城门抓别人了。身为狩猎者,笔挺的美式军装,闪着微光的领章,配着他最喜欢的镜面匣子枪,衬得整个人精神焕发。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像十年前一样年轻而充满朝气。

      在翠竹馆的时候李密曾经悄悄许给他未来北平稽查处处长的位子,其实他并不十分在乎,干革命又不是为了求官。但总得对得起李先生的信任和嘱托。军统的势力划分随时可能重新洗牌,李先生想把辛苦经营多年的华北区牢牢地攥在手里,就要他王勇在稽查处好好表现,做出成绩来。

      说起来,最近李先生总是想帮他调查。他知道,李先生熟悉文物,也熟悉琉璃厂地区的古玩行业,在这方面的人脉相对多一些,这是好事,可这心里总有些莫名的忧虑。具体哪里欠妥倒是也没想起来,惟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不安来自李密,他熟悉又陌生的玄邃兄最近的一些表现令人很不放心。不过,既然跟他的先生站在了一边,就不能胡思乱想。重点是此时此刻很多珍贵的文物正散落在这座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他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把这些东西找回来,上交给国家。

      王伯当知道,热心“直接领导调查工作”的李主任,今天亲自带着一帮便衣在琉璃厂溜达。但他不知道,他的玄邃兄心里头正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琉璃厂。

      李密身穿西装,戴着礼帽,一手文明棍,一手公文包,像个风度翩翩的学者,踱进了一家古玩店。

      大堂里摆的东西全是假的,李密是老玩家了,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过了一会,出来一个伙计,看了名片,领他进了二堂。二堂摆的东西就真多了,李密随意地看了看墙上挂的字画,目光只在一副明代古画前多停留了一会。他的目标不是这些,但是如果能捎上几件,也算意外收获。

      这时古玩店掌柜迎了出来,两人寒暄几句,原来也是老熟人。抗战爆发前,李密一惯是琉璃厂的常客。当年他伪装成津门儒商在北平执行任务,任务之余在这家古玩店购进一张松风古琴,送给了老相好萧美娘。如今政府还都,古玩店掌柜只道“李先生”是跟着工厂机关回迁北平的普通绅士,却不曾猜到此人乃是华北地区头一号大特务。

      喝了口茶,聊了几句,李密用文明棍对着墙上的一幅画虚点一下,问那店家:“您这幅画是《关羽擒将图》,画工跟城南法源寺那张壁画相类,作者嘛,应当是明宣德年间的商喜,擅长工笔,这画八成是从紫禁城流出来的……才裱糊过的吧?手艺不错!掌柜的收来这样的画,打算多少钱出手啊?”

      古玩店掌柜见他看上了《关羽擒将图》,犹豫了一下,脸上赔笑道:“好眼力!就说李先生学问大,果然好眼力。不错,这画是本店今年才收来的真迹,不过这幅画小店暂时不能出手。”

      李密有点不高兴,问:“不出手?那您为何挂出来?”

      掌柜的赔礼道:“是这样,因为这画已经有客人付了定金。这不,刚刚裱糊的,还没有干,所以暂时挂在这里。不是有意吊这您胃口,实在是小店的失误,还请您多多见谅。”

      “哦,那可真遗憾。不过鄙人此次前来并不是为了买您家的字画。”

      “那您想看点什么?”

      “最近咱琉璃厂的生意不错啊,听说你们店前几天收了一顶凤冠,能不能让我开开眼?”

      古玩商人原本带着一脸生意人的标准微笑,听到“凤冠”二字,连忙说:“先生好耳报!是有这么回事,这不正要请先生掌眼嘛!请先生跟我进里屋说话。”掌柜的引他进了里屋,取出一个锦盒,里面放着一顶纯金的凤冠,上面镶嵌着一溜大东珠,美丽非凡。

      李密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眼前的宝物上,从兜里掏出放大镜,仔细把玩半响,抬头问道:“掌柜的打算多少钱出手?”

      “不瞒您说,进价五千现洋,头一天上午进的货,晚上就有人要收,出价这个数,一时凑不齐钱,所以还在我们柜上存着。您看您……”掌柜伸手比了个数。眼前这位老主顾是个识货的,不过八年未见,不知现在的购买力如何。这顶凤冠可是传世之宝,他想抬抬价。

      凤冠静静地躺在锦盒里。

      李密笑了,像什么野兽接近猎物似的,“五千现洋买了东太后的凤冠,您这买卖值啊!光这一溜东珠就是稀世珍宝,您开的价虽然高,倒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这东陵的宝贝,就这么流落出去,怕是有悖国法吧!”

      掌柜脸色变了。

      没等对方回答,李密又说:“开个玩笑而已,掌柜的不要往心里去。对了,李某有个小问题想请教您。您可知道,凤冠的卖主是什么来历?”

      掌柜的听着话茬不对,越来越摸不准这位李先生到底什么来头,于是脸上带着挤出来的标准笑,答道:“瞧您问的,我们又不在侦缉队当差,这哪知道啊!不过,听口音,应该就是本地客商。旁的什么我们做买卖的也不好打听不是?

      “哦,既然您不知道……鄙人还有一件事,还得麻烦您。虽然不合规矩,还是想请您帮个忙,能否安排在下见一见这位卖主?您要是感到为难,或者确实不方便……我还有两个解决方案。”李密脸上带笑,眼睛里却泛起了寒意。

      学者模样的绅士转眼间变了一张脸,他微笑着从公文包里拿出军统局的工作证,好像嫌分量不够,又掏出一把手枪,轻轻地拍在桌子上。不等回答,就继续说,“第一,在此以军统局的名义征用您的店。第二,您自愿跟我们合作,一切按我说的办。您看哪条合适?选吧!”

      做生意的最清楚什么人不能得罪。古玩店掌柜见了他这阵势,连忙道:“李爷您是军统局的人?您怎么不早说啊!咱先把‘喷子’收起来吧!小店当然自愿合作,自愿合作!”

      这年头有枪的是大爷,何况是特务机关的,惹不起啊!一个不高兴他真能把你的店充公了,都没地方说理去。不自愿也得自愿啊!

      “这就对了,咱们是抗战前就认识的老相识,多年的交情啦,我怎么会存心害您呢?只是公务在身。实话对您说吧,我们要缉捕盗匪,不得不打扰贵店,到时候万一动起手来,希望不要伤着这些文物。哦,特别那副《关羽擒将图》,好东西啊,别弄坏了。”李密慢慢地收起了证件和手枪,脸上依然带着斯文的微笑,可这笑容让人害怕。他抬起文明棍,指了指墙上的古画,“怎么样,掌柜的,这件事也好好考虑?考虑的好,军统就不会追究贵店前年腊月把赵孟钫婕B舾毡竟碜拥氖拢簿兔挥懈侥娴南右闪恕

      追查东陵珍宝是公事,收古画是私事,公私相济,两不耽误。他喜欢那幅明朝的《关羽擒将图》,画家商喜是个当官的,而且当过锦衣卫指挥使。锦衣卫指挥使是干什么的?特务头子,同行啊,这让他倍感亲切。所以呢,就算这画有了主,他照样要弄到手,想来如今的北平城也没人敢跟军统局李主任抢。他对古玩店掌柜的表情十分满意,临走时不忘递上名片,“这是鄙人家宅和单位的地址,希望您早点考虑清楚,保持联系,随时交流。李某公务在身,告辞。”

      第二天,王伯当来到李密的办公室汇报工作。他注意到玄邃兄办公室的墙上多了一幅装裱精美的古画,画的是关公。他的李先生永远温文尔雅地地坐在办公桌前。中堂四个大字是民国元老于右任先生的墨宝:

      礼义廉耻。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9章 功成身不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