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男儿何不带吴钩 ...

  •   “余誓以至诚,奉行三民主义,服从领袖命令,保卫安全,绝对遵守团体纪律,尽忠职守,并以终身贡献团体,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有泄露秘密及违反纪律之处,愿受最严厉制裁。”

      浙江警察特别训练班是国民党特务系统控制下的一个特务培训基地,直接领导人是大名鼎鼎的戴笠戴雨农。民国二十四年的时候,还没有“军统”的称谓,戴笠只是力行社特务处的主任,而特务处也只是力行社三个处之一,尚未发展成庞大而令人毛骨悚然的秘密警察团体。“力行社”三个字在民国风云变幻的历史上并不十分出名,但它后来发展出了一个叫“复兴社”的分支,这个组织有一支别动队,行动时统一身着蓝短褐,因此得了个别名叫“蓝衣社”。而后来的“军统”、 “保密局”就是在蓝衣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战期间,日伪方面把在沦陷区活动的各种抗日特工人员统称“蓝衣社分子”,使得“蓝衣社”这个别名比力行社、复兴社本名还响亮。

      蓝衣社纪律第一条:生的进来,死的出去。也就是说,一朝当了特务,终身不能脱离组织,风萧水寒,无法回头。

      “特务”两个字,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变得越来越不好听,但在至少在民国二十四年,它还是个中性词。在秘密警察的名声被他们自己糟蹋了之前,总有很多热血青年心甘情愿地宣誓效死。

      王伯当进的特务学校位于浙江省的一个县城郊区。单位挂牌就叫“浙警特别培训班”,简称“特训班”,内有校舍、操场,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外设高墙铁丝网,严格限制人员出入。

      江南青山绿水的温柔怀抱里,一帮年轻的学员正埋头学习那些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专业知识,预备将来投身于一个注定隐藏在阴影里的行业。他们中相当数量的人可能终身见不得光,一些人则会悄无声息地死在暗影中。

      这是乱世的逻辑。

      正式上课是在民国二十五年的春天,这届学员的受训期是一年。一年中要学会所有技能着实不易,因此训练强度非常大。平时伙食是四菜一汤,定量不管饱。教官和学员吃的是一样的菜,可谓是同甘共苦。除此之外,每人按月发放十二块大洋补助,每月除去伙食费,学员手头还有不少结余。生活太封闭,他们也没处花钱。

      特训班总教官姓翟名让,是戴笠钦点的特工宿将,生得高大强壮,脸上有几个淡淡圆形疤痕,据说是早年搞爆破被炸药炸伤的,人送绰号“金钱豹”。根据消息灵通人士的八卦,翟教官乃是正宗黄埔六期出身,毕业后一直不得志,直到被同期同学戴笠介绍进特务处,一身过硬的军事素质有了用武之地,教授学员们枪械、格斗和爆破。有一位徐教官,教授情报分析和易容伪装。还有一位李教官,就是王伯当在火车上遇到的那个长衫绅士,主要教授特工概论。此外还有驾驶、电讯、摄影、某些专业理论、党派分析等课程设有专门的教官授课。

      真别说,穿上中山装往三尺讲台上这么一站,李先生还真有点学者味。但这个课堂教的不是孔孟程朱,也不是数理化外,而是盯梢、跟踪、绑票、暗杀的理论。李先生板书非常漂亮,讲课也不枯燥,能把那些毛骨悚然的“学问”讲得引人入胜。后来学员们私下议论,说这个李教官是整个特务处学历最高的人之一,几年前被戴笠从西北军那边挖过来,当了特务学校的教官。其实这里每个教官都各有复杂的背景,随便拉出一段都是传奇。

      同学的成分可更杂了,虽然招生简章上要求初中学历,但在那个文盲率高的吓人的年代,实际招生标准降低到了高小水平。于是招上来的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班上四十多个人,跟王伯当关系好的,谢映登是一个,还有齐国远和李如辉。

      国民党特务体系一贯是分派系的,众所周知,后来分成了军统、中统两支。军统就是特务处发展起来,中统则是“CC系”陈立夫陈果夫的党羽。陈氏兄弟一贯喜欢学院派人才,戴笠正好相反,爱用江湖中人。但是江湖中人多了,拉低整体文化水平,又影响组织纪律。后来戴笠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加强了对高学历人才的笼络。

      王伯当和谢映登是班上的高材生。

      谢映登,名科,映登是字。小谢以前是浙大英语系的学生,自从学了英文,他的名字就天天被同学拿来打趣,后来就坚决以字行了。谢映登是个生活做派都很洋气的青年。问起为什么报名特训班,他说,今年闹学、潮的时候,一激动就退了学,出来寻找人生的意义。谢映登模样又端正又不显眼,谈吐大方,举止得体,平时不声不响,看不出半点学生习气。对于特务这一行来说,这样的工作条件非常有利。

      不过,同学中的大多数,是齐国远和李如辉这样的。凭良心的说,平均水平还是比他俩强点儿。齐李二人在技术活方面还是有一手的,开个锁、做个□□什么的一学就会。二位的本行是扎染铺的伙计,过去专门糊纸人纸马,特别擅长精细活,可其他专业素质着实堪忧。特务处本着唯才是举的原则,把这二位招进来了。受训的一年间,他俩当仁不让地成了禁闭室的常住人口。

      若干年后,王伯当在大后方重逢齐国远李如辉,大家把酒话家常时,齐国远感慨的说:“说起当年关禁闭的事,我们兄弟住那小黑屋跟住宿舍似的,常出常入。但是论质量,谁超得过伯当你啊!你那一趟禁闭,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蹲的……”

      受训期间几乎称得上模范学员的王伯当也跟禁闭室打过交道。

      特务学校性质特殊,管理十分严格,实行军事化管理,平时学员们统一身穿国民政府的灰色军装上课和训练,没事也不准随便出门,连家信都要被拆开审查之后才能寄出。至于假期,那更是没影的事。按翟让的话说,“老子当先生的都没喊累,你们当学生的好意思歇息么!闲是吧?操场练体能去!”

      于是,在翟教官的严格管理下,全体学员大小假期一律取消,没课也不准出门乱晃。要是一直这样,倒也没事,可凡事总有例外。这一年的秋天,上峰突然调走翟让,说是临时有任务。翟让的暂离使得二把手李密临时主持学校工作。在批假条问题上,李密好说话的多,居然还放了大伙一天假。可是,就是这一天假,让王伯当惹上了人生中第一场官司。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