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幽并侠少年 ...

  •   民国二十四年。

      这一年中国这片土地发生了很多事。往大了看,这一年国民政府正在折腾币制改革,共产党的中央红军到达了陕北,鬼子和汉奸忙着煽动“华北特殊化”,爱国群众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往小了看,这一年影星阮玲玉服毒自杀,《渔光曲》在国际电影节上获了奖,《义勇军进行曲》红遍全国,年轻的聂耳死于意外溺水……

      上苍的眼睛同样注视着乱世间如尘埃般飞扬聚散的个体。

      列车从北方奔向江南。王勇坐在火车上,目的地是南京。

      王勇,字伯当,标准的北方阳光青年,也是正经八百的燕京大学国文系高材生,不光品学兼优,而且出落的一表人才。如果沿着既定人生轨迹走下去,那么他将在大学读上四年,拿一个很好的成绩,毕业以后或是出国深造,或是留在高校工作,又或是成为一名体面的政府公职人员。然而,随着日军对华北的蚕食,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北平,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大学不是净土,书斋也不是世外桃源,青年学生成了各种力量都要争取的对象,一次次的大事件逼得每一人做出选择。不愿皓首穷经,也不愿空喊口号,王伯当选择走出书斋,南下投军。

      此番南下,王伯当本打算投靠南京的军校,做一名扛枪打仗的陆军军官,但事情的发展却偏离了他的预期。若干年后当他梳理自己人生的脉络时,他清楚的记得一切的开始。

      机车长叫一声,白色的蒸汽升腾而上,轴承、轮胎、铁轨发出巨大的噪音,地板缓缓的颤动。外面的景物开始后退。火车又开动了。

      王伯当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副典型的学生打扮。标准短发学生头,干净整洁的灰制服,灰色学生帽,座位下面放着学生们常用的藤条行李箱。离开了熟悉的校园,走向未知的世界,他心里并没有惶恐不安,反而揣着满满的喜悦。他盯着对面的空座位发呆,脑子里在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对面的座位刚空了一会,就又上来一个旅客。王伯当抬头一看,对面坐了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眉清目秀,文质彬彬,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穿了件青色绸缎长衫,长到脚背,外罩黑底团花的小褂,领子下头还别了一根金笔。

      目光相碰,两人不约而同的点头致意。对面那人脱帽点头的同时,朝王伯当笑了一下,挺好看。金丝眼镜反射着淡淡的阳光,隐隐透出些腹有诗书的风度。可金丝眼镜后面,一双眼睛却不笑。

      火车跑起来了。窗外的风景全被抛向后方。

      “学生,你这是到哪里去?”长衫绅士率先打破了沉默。熟悉的北方官话,大体是平津河北的口音,听不出具体是何方人士。那人温和地微笑,锐利的眼神很快被镜片的反光所掩盖。

      “去南京,考军校。”王伯当坦然地说。

      “近来听闻平津一带爆发了学、潮,你怎么没跟同学一起去运动?反而一个人南下?”那人饶有兴趣地望着他。

      “不瞒您说,我在平津一带长大,从小见了好几次学、潮,起初都是轰轰烈烈,可是然后呢?那一点有限的收效就真的是所谓群众的胜利?我想,与其喊着口号让本来就乱的时局再添一乱,还不如实实在在的做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所以就打算从军报国。”

      “看你的样子,大学生投笔从戎吧?果然是有志青年!但须知打仗不是件罗曼蒂克的事情,不管你学历几何,子弹不长眼。你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走这样一条危险的道路,就不觉得轻贱了自己的学问?”

      “没什么轻贱的。先生,不知您的家乡情况如何,我的家就在华北,现在日本人已经侵吞了东北,又染指平津,前一阵子殷汝耕搞的所谓华北五省自治,意图脱离中央,不就是日本人在背后搞鬼?日本人的胃口是无穷无尽的,今天签了《何梅协定》,明天他们还会要更多,最终迟早再次爆发全面战争。可是我们拿什么跟他们打?政府态度不够硬气,总归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本钱。这时候国家格外需要青年,仗总归要靠青年人来打。此时不为国效力,才真是对不住堂堂七尺之躯。”

      “说得好,有志气!小兄弟,敢问你是哪个学堂出来的?学的又是什么专业?”那人似乎很专注地听着王伯当说的每一句话,然后露出一丝赞许的神色。

      “燕京大学国文系。”王伯当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不怕您笑话,我还没毕业。”

      “不介意我问一下吧?小兄弟怎么称呼?”那人伸出手,竟然是要跟王伯当握手。

      “王勇,三横一竖王,勇敢的勇。”王伯当糊里糊涂地跟那人握上了手,“请问先生贵姓?是做官的?还是做学问的?”

      “免贵姓李,为国家工作。”说着,那人拿出一张名片,上面写着一串长长的头衔。

      浙江警察学校特别训练班副主任,李密。

      “李先生,幸会。”王伯当礼貌地回答,心里还琢磨名片上的头衔。这李先生算当官的还是算办学的?三十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天然的政治激进分子,本能地对一切当官的存着戒心,但眼前这位颇有点学院派气味,给刚从大学出来的王伯当留下了相当不错的第一印象。

      “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国家正是最需要青年人出力的时候。不瞒你说,我这次出来,就是主持一次特别的招生工作,为国挑才。青年人报效国家的途径很多,不一定非要去扛枪打仗。看你的条件很合适,愿不愿意来我这里做事?”说着,李先生又掏出一张油印材料,落款盖着南京政府的红头公章,抬头写着《浙江警察特别训练班第x期招生简章》。

      警察学校?王伯当接过招生简章,皱起了眉头。他本是去南京报考中央军校的,警察学校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李先生似乎看透了他的犹豫,环顾了四周,然后略微压低声音,道:“并不是你想的那种警察,而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军校的学生,将来要去看得见的战场打仗;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要去看不见的地方战斗。眼下国家多事,未来局势如何尚不可知,我们这一条战线,正需要像你这样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怎么样,再仔细考虑一下?”

      端详着招生简章的文字,王伯当沉思半响,然后从油印材料上抬起眼睛,双眉微蹙,注视着对面那个人,重重的点了点头。

      于是,王伯当没在南京下车,而是跟着李密去了浙江。当他在特训班学员登记表上签下自己名字时,对并不按既定剧本发展的人生充满了期待。年轻人都是爱冒险的,何况王勇骨子里就不那么安分。在人生的岔路口,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最不可逆料的一条。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幽并侠少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