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二十六章 ...

  •   太平回了宫,禀了母亲,皇后便兴致勃勃地问太平薛府的粥可有什么奇妙之处,竟惹得皇儿整整一个白天未归,言语间不乏慈爱地揶揄,心中料定太平与薛绍这事儿是板上钉钉了。

      太平起了卖关子的性子,道:“母后,您别说,薛府这粥啊,还真是与众不同。可惜了,母后没这口福喽。”对母亲的揶揄,公主也想着回她一招。

      武后难得有如此轻松的时刻,可以放开身份,像平常人家一样享受天伦之乐,唯有和太平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这片刻的温馨,因而对这个小丫头是疼爱有加。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因为太平是个公主,而不是皇子。

      “哦?快跟娘说说,薛家的粥如何好吃?我看那,你这是巴不得早早地日日去吃薛府的粥了吧?”武后一边掩着嘴笑,一边打趣太平。

      太平也不多隐瞒,此行的意外收获她迫不及待想分享给母亲。“母亲,您还别说,这粥可有好几种吃法,但我去薛府这一趟,就吃到了三种,要我说呀,这粥好不好吃,还得看做粥的人。”

      皇后这边细细回想起来,薛绍当初打得名义好像是丹云的亲妹子擅长做奇特的粥,难道太平此行正是看上了如意这个丫头?

      “母亲啊,您是不知道,我去薛府,吃的这第一道粥,是冰粥。为了这道冰粥,如意特地把整个薛府弄得好似夏天一般炎热,人通身热透了,再吃这冰甜爽口的冰粥,您说,谁会觉得不好吃。要我说,还是如意厉害,鬼机灵,什么办法她都想得出。”太平在母亲面前从来不觉得皇后是个如何威严的角色,所以撒娇卖乖的事情她是一件不落地展现给母亲看。

      武后听闻太平此言,更确定太平是看中如意这丫头了,她只道丹云心机是有的,也往往够狠戾,只是从未见丹云如此福至心灵,莫非如意这丫头果然有三头六臂,连太平时而乖戾时而嚣张的性子也能被如意收拾地服服帖帖的,如今回了宫还对她赞不绝口。

      “皇儿当真这么喜欢如意?一碗冰粥就服了软?”武后的语气稍稍收敛了些,但末了还是拖着玩弄的调子。

      “这还不算最厉害的,母后,您可知,如意这第二碗粥,可是让我吃下了莲子!您也知道,我是顶顶讨厌莲子的。”

      听了公主这话,皇后也不敢继续小觑如意了:“这丫头当真如此厉害?”一边说着,心里默默盘算着什么。

      “是呀,午宴很丰盛,主食不是米不是面,正是如意精心烹制的粥,儿臣反倒吃粥多过吃菜。虽然宫中也有很美味的粥,但做到那么精致美味,又用的是寻常食材,我觉得那才叫功夫!”太平一副小孩子耍宝的样子,对着皇后炫耀起来,仿佛擅长做粥的人是她一般。

      “你也说了是三道粥,前两道都这样厉害了,最后一道还有什么机关?”武后问。

      太平咯咯一笑:“要说这最后一道啊,怕是母后吃了,也得心有赞许喽。”

      太平只顾着卖关子,就不肯说这最后一道是什么,武后向来公务缠身,难得也跟着公主胡闹一下,心仿佛也回到了年轻时还在掖庭局的日子,一下晴朗起来。

      公主耐不过皇后呵痒,告了饶:“我认输我认输,说啦说啦。其实,最后一道很寻常又很非常,我在薛府吃的那顿晚餐,简简单单四道家常菜,配上这粥。粥的材料是平常的红豆、红枣、黑米、葡萄干、核桃。但是前后加起来要三个时辰,光熬制就用了一个半时辰。如意也说了,腊八的意图本就是祈祷来年丰收,体恤农民的辛苦,若非我是公主,如意连中餐也会选择节俭,您说,是不是合了您的心意?”

      武后崇尚节俭,自打“建言十二事”起人尽皆知,而真正做到的怕是不多,难得薛府迎接公主的时候也敢简简单单几道小菜打发了,竟然还让公主拍手叫绝,看来这如意果然有勇有谋,识大体知进退,倒是个不可小视的人才。这么想着,皇后有了招如意进宫的心思。自从上官婉儿后,她还是头一回有了这样强烈的感觉。

      “太平可是很喜爱这个如意?”

      “嗯,儿臣喜欢她,她心思巧妙,温和知礼,行为做事又低调,还能让我吃下不喜欢吃的莲子,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她吗?”太平反问。

      “那是喜欢如意多些,还是喜欢薛绍多些?”武后依然笑问。

      “母后又开我玩笑。”公主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好了好了,既然你这么看重这位如意姑娘,三天后把她带来给母后也瞧一瞧。可不许藏私啊。”武后多少还是对这如意有了几分重视。

      三天后,如意如约而至,其实,她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在于能见丹云一面,并设法说服武后放了她二姐妹回阆中,她想,过了这么久的时间,丹云总该冷静下来了,会和自己回去的。

      这是如意头一次见到武后,仔细地在自己脑海里搜索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武则天画像,一番对比下来,看来古画也不完全抽象。

      见如意也不怕人,敢直窥天颜,一点没有丹云的瑟缩和保守,武后对太平的言辞更是信了几分,道:“你倒是不怕本宫,可就不怕如此直视,本宫定了你的罪?”

      如意淡淡一笑:“朝天关望云埔一事果真不假,如今看来,袁天罡的话倒是有所保留了。”

      见如意单刀直入,虽然外人不知晓当年利州的事情,如今这两个当事人却是心知肚明的。

      “这么说来,你还为本宫相了回面,倒是本宫没法知你得罪了。”皇后一边说一边笑,觉得还是跟聪明人说话痛快。

      “说说看,你都看出了些什么。”

      为皇后相面这种事情,怕是很难得了,更何况,她都做了皇后,已是古代女子最高的位置,还要再看什么呢,此时若是不看,就是抗旨;若是看了,实说便是一派胡言蛊惑人心,大了还能定个挑拨天皇天后感情、威及皇后声誉的罪,若是不实说,又是知情不报,仍是逃不了一个处罚。看来此番,武后定是要试探自己一番了。

      如意的脑子转得飞快,却道:“若是民女说得好,我希望皇后娘娘赏民女一个恩典。”

      “让你替本宫相面,你却讨要恩典,你快说吧,你要什么恩典。”

      “我想让丹云随我出宫回阆中,我保证我们永远不再踏入中原半步。”如意不卑不亢。

      这个恩典虽然不是最好,但也没出离武后的容忍范围,既然她这么想学袁天罡,想要脱离中央政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若是你答得对,便许了你们离开长安,过你们的逍遥日子。”

      眼见皇后答应了自己,如意也不多拖延,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皇后娘娘正是那有。”

      一句话把一切归为命,武后心里更有些确信自己是真命天子的说法,如意说得意思明白,用语也还算隐晦,却没有巧妙到钻进武后的心里,心道怕是太平从来没吃过民间的特色,见了如意的粥倒是新鲜贪吃了些,如意还不是那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丹云留在宫中也没有更多的用处,放她们回阆中也并无不可,摆了摆手,由着她去了。

      如意并不知道,她与皇后在厅前说话,丹云正被皇后安置在内厅,一来一去的对话,丹云听了个一清二楚。这么几个月在宫中待下来,觉得自己并未受到重用,日日看到掖庭局中老去的宫娥,也为自己老死宫中的前途感到不值,想着跟如意出宫倒是个好出路。只是如意一句“命里无时莫强求”,搅得她心中怒火丛生,这明明就是如意暗示自己袁大哥是她的,瞬间断了跟如意出宫的念头。若要出,也要风风光光得了袁大哥以后!

      待武后放了两姐妹见面,没想到丹云死活不听自己的劝,如意心中焦急,道:“你难道没有看到宫中多少白头宫娥?难道你想像他们一样?”

      见丹云没有缓和的迹象,如意狠了狠心,放软了声,道:“我知道你喜欢袁承绍的,但,你有让他知道吗?你难道就这么不给自己一个表达的机会就放弃了想要的生活,把一辈子都搭进来吗?别傻了,好几个月了,你觉得自己有重要到让皇后娘娘也能替你的终身大事考虑的份上吗?听我一句劝,跟我走吧,有什么事咱们回家说,宫里不是你该待的地方。”

      丹云仔细一分析,也是这么个道理,女孩子家主动开口虽然很难办到,但多少好过在宫里一辈子,如今表面上的荣宠,丹云深知武后其实并没把自己当回事,便打算跟如意出了宫再议。

      姐妹俩别过皇后,双双出了宫。

      此间,袁承绍在宫外等得忐忑,虽然他没面过圣,但总担心如意在宫里受了委屈却没处诉,怕皇后看中如意便不让她出宫,更怕皇后看不中如意治了如意的罪。

      见到如意和丹云安然无恙地出现在自己面前,心中终于踏实了,这下他们可以一同回阆中了,长安,始终不是久留之地。

      宫中,待如意丹云离开,皇后也觉得事有蹊跷,总疑心如意有所保留,心里盘算着新年的国宴上,再试探如意一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