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九 “赶考”那段路 ...
-
回到教室,他看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学习,也就把饭盒收好了放到一边,等午饭的铃声响起,他忙喊住了大家,把食盒打开,说明了自己村上的习俗,请同学们都来尝尝,一人吃一只油煎馄饨,借借吉祥的寓意,祝愿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顺顺当当地参加“到外校”的高考并取得好成绩,实现各自的理想。
7月5号晚上,润江中学高三教室里,灯火通明。前后四个吊扇都被开到最大档,扇叶“呼呼”地转着,旋转的风掀起书本和纸张,发出 “哗哗”声。白天,整栋教学楼没有任何遮挡,经过35度高温烘烤,到晚上了,还是闷热异常。走廊上值日的同学已经连续浇过三遍水了,水泥地还是滚烫的,这种燥热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班主任吕老师走进教室。换了一身衣服的吕老师,显然已经换洗过,只是他刚刚又爬了三楼,他的“运动”在白色的短袖衬衫上留下了痕迹,汗水顺着他尖削的脸颊直往下淌,衣领也已经被汗浸湿了。他站在讲台前,轻轻地咳了一下,提醒大家注意。
今天是高三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天了,这在润江中学早就已经被当成传统。作为一个镇级中学,每年通过“预考”能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很少的,而且学校想争取作为高考“考点”的级别也不够,所以他们学校的学生,参加高考是必须要到外校“赶考”的。今年,润江中学的学生被安排去50里外的县中学参加考试。6月初,学校接到准确通知,就立即把考点情况通知了学生,只是究竟是住到县中里面,还是住到县中所在镇上的旅馆?住宿问题一直在商定中。7月1号县中学终于敲定了:把自己高一的学生宿舍全部腾空,给“兄弟学校”的高考学子们使用,一则少了在校外住宿的不便,二则少了饮食安全上的隐患,把“高考无小事”落到实处,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高考考点工作。吕老师向大家传达了学校的通知以后,顿了顿,接着说:“明天我们10点中就坐车出发去县中,大家要把日常生活用品带好,还有学习用品,原则上我们进了县中,就不许出校门了,大家收拾的时候要互相关心着点!”
不等吕老师的“通知”结束,本来处在努力克制燥热情绪的同学们,像根刚刚熄灭又被复燃的火柴,骚动的情绪再也控制不住了,一看离下课也没有几分钟了,大家索性不再学习,开始纷纷议论: “咱们客场作战,人生地不熟的,睡眠、饮食都有可能不适应,想取得好成绩,我们得要努力克服困难,把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有的同学已经开始收拾书包,仔细查看文具盒,盘算着,明天早上要在学校的文具店里再给自己添置些什么。细心的女同学甚至在讨论,是不是要到校医务室去要点防“晕车”的药,不能还没上战场,自己人就先“挂了彩”,被灭了斗志,那时可就连哭的地儿都没有了。
张有胜把书包背上,出了教室,只是站在门口,并没有离开。杨晓云见了,便也背上书包出了门。在门口,张有胜自然地接过杨晓云的书包,两人没有讲话,只是一前一后下了楼梯,在默契中一起去了操场。操场上虽然没有风,但是空旷,空气比教室里清爽,偶尔传来两声蛙鸣,能于烦闷中听到田园的声音,心便也得到丝许的安宁。张有胜把书包都交到左手上,伸出右手拉住一言不发的女孩子。“要是考砸了怎么办?”杨晓云幽幽地说道。虽然自己功课的情况越来越好,但是毕竟是普通学校,升学率那么低是事实。每年连高中专都算上,也不过5、6个同学能考上,成绩在10名开外的杨晓云,不像总在前三的他那样自信。“想的不要太多,以前考取的那些同学很多都是10名左右的人,临战的心态最重要了!”张有胜握着女孩的手,轻轻地哄劝着。操场上陆陆续续地走近了几个同学,安静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也只当没有看见,满世界只有眼前这个需要他安抚的姑娘。一直到睡觉铃响起,他才牵着女孩的手把她送到女生宿舍门口,等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后,才转身回去。
7月6日,起床铃声响后,大家陆陆续续地起身,到水龙头那梳洗。张有胜冲了一个冷水澡,梳洗完毕,没有立刻去教室,而是把凉席卷好了用细麻绳绑好,把牙膏、牙刷、毛巾、脸盆用网兜装好了,计划到时间坐车的时候,一回寝室好拿了就走。他像往常那样,拿了饭盆到食堂去,准备吃早饭。因为学校现在只有高三的学生了,平时拥挤嘈杂的食堂这几天已经变得安静许多,但是在校最后一天的食堂跟前几天又大不相同。只见5张干干净净的桌子排在食堂中间,每张桌子上都用菜盆子装着:包子、馒头、油条、蛋糕、小菜,用脸盆装着稀饭、面条。他楞了一下,下意识地去看自己手上拿着的饭盆,皱了皱眉,跟“往常不一样”让他有了些“不太好”的预感。
先张有胜进去的同学已经开动了,大家各自挑选了稀饭或者面条,一边议论“铁公鸡”居然也终于肯拔毛了,一边不停地将食物往嘴里塞。女生的饭量小,男生的饭量大,杨晓云和3个女生吃饱了,就把自己桌上多余的蛋糕用饭盒装了带走,把油条馒头送到张有胜桌上给他们男生吃。正在长身体,又长时间缺少营养的男孩子,对张有胜挤眉弄眼了好一会儿,见他只笑不语,也就不再客气了,免费的好东西当然不能不吃,这样的心态下就有点饮食失控了。值班老师在一边再三提醒着“不要吃的太饱,吃撑了会不舒服,坐车会晕车的,路上找厕所也不好找!”,但是听话的不多。几个调皮的男生,自己吃饱了,临走还抓了两个馒头在手上,一边走一边用馒头当武器互相“砸人”玩。食堂里升起的喧闹声,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欢快地张有胜也感染了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他听了老师的话,怕吃的太过油腻会导致肠胃不适,喝了稀的会老想上厕所,就只吃了两个馒头,一根油条,半碗面,觉得自己不饿了,就小心翼翼地避开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食物“尸体”,轻笑着离开食堂去教室,学习。
9点半,吕老师到教室来通知大家:抓紧时间回去拿行李,校车已经在门口等了。在教室里看书的同学,大家都很安静地开始收拾书包,一个个鱼贯而出,回寝室去拿“高考三天”的生活用品。张有胜回到寝室拿了早就装好的网兜,嘱咐还在收拾的室友:“学习用品要特别仔细些检查一下,别的拉掉大家可以挪用的。”他第一个上了车,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拿出“数学公式”手册,准备在旅途上看看,防止自己坐了车以后昏昏欲睡,怕那样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
9点50分,参加考试的学生和送考的五位老师都上了车。吕老师逐一点了名,见人都到齐了,就发了话:“人齐了!”车子开始缓缓启动,在人流和车都处在高峰期的街上,校车慢慢挪动着,眼看着自己呆了3年的校园慢慢地被甩在车后,张有胜跟大家一样有点感概:“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次自己是真的上“战场”了。等上了312国道,公路渐渐变得宽广,车子开始飞驰。随着窗外的景色越来越陌生,学生们刚上车时涌上的那种愁绪渐渐地被“好奇”所取代。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马路两边的稻田里,刚刚挣脱泥土“爬”起来的秧苗,有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精神气,让见者都为之一震。还有成片成片的棉花田,在窗外飞驰而过,棉花那青色的杆子直直的,圆滚滚的果子在茂密的枝叶间挺立着,给农田主人“必然丰收”的自信。在同学们惊惊乍乍此起彼伏的声浪里,张有胜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他摇摇头,不再跟自己的意志力作战,最终把视线从书上收回来,也往窗外看去。
公路正在一个不知名的山脚下盘旋着,左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另一边却是重重叠叠的山脉。汽车在平缓地行驶,山腰上茂盛的灌木丛中开着粉色的蔷薇,不是一束,是一片,简直应该算是“花海”,大家又沸腾了。他看见跟自己同排,仅一个过道之隔的杨晓云做了一个深呼吸,彷如那纯鲜的香味已经喷进车厢里似的,她睁大着平时灵动的眼,长长的睫毛颤颤的,那惊喜的表情让人不由地想探究;“是什么让她如此满足呢?”,张有胜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是那“花海”吧?不由地,清浅的笑容也爬上他的眉梢:女生不管是什么时候,都克制不住对花的喜爱呢!
“老师,那个里面长茎条的黄花是什么?玉兰花吗?”有个他叫不出名字的女生失声地喊道,送考的语文老师回答说:“跟蔷薇在一起长的黄色的是金银花,粉色的那一团里,还有莹白色的金银花呢,你闻闻,空气里有很浓的香味,就是它发出来的。”听了老师的话,大家不由地都嗅了嗅鼻子,真的,车厢里弥漫着一种香味,沁人心脾,“真好闻啊!”杨晓云不由地赞叹出声,“多闻一会儿吧,是一种很有名的安神补脑的中药呢!”这个“花香”的小插曲,让大家多少减轻了“面临大战”的紧张,大家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车外的“异域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