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5、第八十五章 ...
-
天运三年,即文熙登基的第三年,监察院裴卿书游说邻国金安获得成效,金安同意派兵夹击蕤庭,此后文熙正式封裴卿书为丞相,居于司空凌之下,替补了陈子瑞的位子。朝中明眼人早就看出文熙在陈子瑞之后意属裴卿书,所以消息传出后并未觉得吃惊。
接下来便是文熙的亲哥哥,谨亲王文川突然要求削去自己的爵位,甘愿成为一介布衣,这个消息在京城中被议论纷纷,有人说谨亲王得罪了皇上,只好自己请辞,有人说曾看到有位女子陪同文川离开京城,谨亲王恐怕是甘为红颜。无论如何,文熙对谨亲王的请辞并未过多挽留,而且当翰林院大学士、谨亲王的老丈人韩子墨上书讨伐时,文熙虽然静静地听完,却并未给个说法,文川就这样离开王府做了隐士。同年中秋,文熙将晴慧公主嫁于监察御史司马然,在京城赏赐公主府,之后还命司马然为钦差,前往南方几省私访。
天运四年初,当年的皇长子文光在囚禁的王府中病逝,文熙令礼部以亲王之礼厚葬。同年四月,太后提出三年守丧已满,要求礼部为皇帝选后,但文熙执意拒绝,并将德妃封为皇后,自此朝中都知文熙独宠德妃,虽然有臣子提出充裕后宫,无奈文熙坚决不允,只得作罢。
天运四年年底,西北远征将军陈子瑞在邻国金安的帮助下大胜蕤庭,文熙大喜,欲召陈子瑞回京城受赏,但陈子瑞声称北方流寇较多,希望能再驻守边关二年,以便将流寇全部击退。朝中有人认为陈子瑞拥兵自重,不听皇上调遣,但遭到文熙呵斥,最后允许陈子瑞继续留守。
时间过得很快,大杰国政治一派清明,南方几省治河也颇有成效,文熙在百姓之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都说皇上仁慈宽厚,体恤民心,是一代圣主。但朝中很多官员都觉得,文熙似乎变了,变得郁郁寡欢,变得心事重重,之前文熙虽然寡言且淡泊,但人是有精神的,品诗赏曲,议政时专注,和身边的人还能开上几句玩笑,但现在文熙议政时也很认真,但却死板得像完成任务一样,加上近臣中裴卿书本来就古板严苛,司空凌的身体越发虚弱,很多事情只能去找文璟商量,这位皇上的爱弟越来越忙,成天苦着个脸。
这日文璟来到文华殿,见裴卿书坐在文熙下手整理奏章,他凑过去说:“皇上,夏天快到了,宫里也热起来了,皇上是否有兴趣去行宫避暑?”
文熙抬起头,想了想说:“去一趟太折腾,而且朕也不大喜欢狩猎,还是算了。”
一旁的裴卿书也说:“皇上出巡毕竟是件不小的事情,一路安排下来必然是劳民伤财,如果只为了避暑,还请皇上三思。”
文璟一听心里火起,这裴卿书算是把清官做到了家,无论什么事情在他眼里都等于“劳民伤财”。文璟在官场历练了这些年,自然有几分涵养,他冷笑一声,说道:“虽说避暑,皇上一路上肯定是要体察民情的,三年前出巡遇到变故,都没能完整的看看江南,皇上,现在可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不去南方看一看?”
文熙一听,也有几分动容,沉思片刻摇摇头:“朕确实想去南方走一走,不过最近腾不出时间,还是等明年再说罢。”
正巧这时司马然求见向文熙禀告事情,他一眼望见文璟似乎有几分不悦,便一旁插科打诨般地说道:“璟亲王,刚刚户部还有几个人要找您呢,原来您跑到皇上这里偷懒来了。”
文熙莞尔,文璟与司马然交好,跟着就抱怨说:“本王正打算劝皇上夏天去南方行宫避暑,但皇上可巧又没兴趣,我还不知道怎么圆场呢!”
司马然一楞,他心里也清楚不过,这两年来,文熙对什么都好像兴趣乏乏,无论设宴,狩猎,喜庆、祭祀,都是面无表情,走过场似的应付,有时上朝政事不顺心,烦躁得还会发脾气。司马然隐隐从自家晴慧公主那里听说皇后和皇上的关系好像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好,皇后经常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宫中,而且太后和皇上的关系也很紧张……司马然灵机一动,故意用调笑的语气说:“璟亲王您这真糊涂,皇上勤政爱民,若只为了去避暑,肯定是不愿意惊动百姓,您应该建议圣上去南方亲自查看治水,或者去北边慰劳大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