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16章 ...

  •   自从那日发现仁孝皇后也是一位穿越者的事情以后,我一直想要再寻找一些这个秘密里的蛛丝马迹,于是对康熙和太子都很是上心。可惜的是,忙忙碌碌了好一阵子,却再无什么发现了。不过这也是难怪的,一个已经逝去了近三十载的人,即便是康熙对她再怎么怀念,可以在这紫禁城里留下的东西也还是少之又少的。

      决定听从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越是你急于寻找的,发掘的,就越喜欢处处避着你。反之,等你渐渐将其放下了,淡忘了,它却会悄悄的找上你。于是,我只得将仁孝皇后的事情搁在心里,期望等到遇上什么合适的契机时再去一探究竟。

      六月中旬。
      虽然已经算是入夏了,可我却觉得夏日里的北京城倒不似我原先想象的那般热。过去听人说,南京的夏天是闷热的,温度很高不说,由于空气的湿度大,出了汗只是粘在身上,蒸发的很慢,让人觉得透不过气来。而北京的夏天是干热,温度虽然不下南京,可由于气候较为干燥,出了汗,很快就被蒸发掉了,所以人会感觉舒服许多,我想这个解释定是有道理的。不过会不会还有后世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在其中呢?呵呵,怎么突然想到二氧化碳了呢,有多少日子没有想起现代专有的那些名词了?好像很久了,其实也不久罢,只是记不清了。

      从慈宁宫出来的时候,刚过了正午最最热的时辰。望着头顶的一片晴空万里,心情顿时很是开阔的。走在宫墙下宽阔的甬道上,感到风疏疏的吹在脸上,就好像那轻柔的丝绸一般凉凉的,细细的,好不惬意。想到刚刚才给太后送去的荔枝,心中不禁后悔,早知道就偷偷拿两个了,反正也没人知道,这会儿的意境若是再添上两粒沁甜的荔枝就更加完美了。

      皇上可真是个大孝子。听李谙达说,开春的时候,太后的身体突然不似从前那般好了,太医请了脉以后说,太后本身就是虚寒体质,这些日子调理的不好所以有些气血不畅,导致胃口也很不济。皇上闻言不仅着太医院会诊开方,还亲自查阅了《日用本草》和《医林纂要》等好几本医著。最后发现荔枝性温,生津益血,理气宁心,正对了太后的病症。于是,一道圣谕下至名曰荔枝之乡广州,令广州巡抚今年加贡荔枝三次。这不,今儿个早晨刚刚才到,不到午晌就差我送了过去。人家唐玄宗是为了杨贵妃,才有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那么咱们的万岁爷这样算不算是“一骑千里为母后,众人皆知荔枝来。”呢?忽然觉得自己很是好笑,作的这是什么狗屁不通的诗么,若是让早已归去的杜牧听到了,非得被我气得从棺材里坐起来不可。

      正自顾自的笑着,却见前方各自走着的宫女们都驻了足,接着便行至宫墙低下,面向墙壁跪了下来。我心下自知,这是宫中的老规矩了,但凡是碰上皇上,王爷或是众位阿哥经过的时候,行于道上的宫女一律要面朝宫墙跪好,不得东张西望,待到主子走远了才可以起身。看来是有位贵主要经过了。我这么想着却依旧立在原处,我是不需如普通宫女一般面墙而跪的。听李谙达说,为了显出秀女出身的御前女官与众不同的身份来,我们只需立着行万福礼就可以了。心中还在为膝盖终于不用受苦了而开心着,可待我看清了来人的时候就再也笑不出来了。远处那位带着一丝冷清,一丝孤傲正稳步走来的除了四阿哥还能有谁呢?条件反射般的也顾不得许多,赶快转了身,寻了个墙根就急急跪下了。

      不是我胆子小,只是回想起那次在太子的寿宴上,跟他开玩笑的事情,心中是十分的后怕。怀疑自己当时一定是因为大脑有些滑丝了,或者是因为大殿中的酒气太浓,熏得我也有些醉了,才会作出这般事后都令自己万分后悔的举动来。一直觉的那日的不了了之,是我的万幸,若是再碰上了他,单就那日之事,定是要我吃不了兜着走的,结果却真就怕什么来什么了。

      听着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好像已经快要将我置于身后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等等,怎么没声了?我有些奇怪,琢磨着要不要冒险回头看一看,却听见一个声音低低的飘了过来:“身为御前女官也要行如此大礼么?”

      “奴婢……”心知这定是四爷,看来真是装不下去也不能再装了。于是唯唯诺诺的站了起来,福身道:“奴婢见过四贝勒,贝勒爷万福!”屈身半晌后,方才听见他不冷不热地说了句:“起罢!”我这才敢直起了身。

      “这是去哪?”他问,我能感到此刻,他的目光正落在我低着的头上。
      “回贝勒爷,奴婢这是回乾清宫。”我恭恭敬敬的答道。

      “急么?”他惜字如金,加之那淡淡的语气和不用看就猜得到的没有温度的表情,让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回贝勒爷,谈不上急。”我实在是不敢在他那双似乎同他父亲一样的,可以洞察一切的目光下撒谎,只得实话实说。

      “那陪我走走罢。”他再度开口,可语气里却好像有了一丝的温度。
      “是。”我不想拒绝,因为知道拒绝不了。他见我答应,便不再言语,只径自提步,继续向前了。我快步跟上他,心中却突然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不是我和他攀交情,只是若以见面的次数论之,这紫禁城除了皇上本人,还有他身边的那一大群侍从,与我最熟的怕就是眼前的这位四阿哥了。不过,他也真是奇怪,说走走便真的只是走走,连句话都不说,就当我不存在一般。就在我以为他决计不会开口了的时候,蓦地听见他很轻很轻的吐出了一句:“你…好么?”
      我顿了一下,禁不住抬头望他,想要看看这么轻的声音下,他会是个什么表情。很可惜,还是没有变化。“恩,很好。”我回答的声音也很轻。

      “恩。”他听了我的回答只恩了一声,就好像问题不是他提来的一般淡漠。我突然有了一种胸口堵堵得感觉。
      “那天的错,莫再犯了。”他的语气不似刚刚那般轻了而是有些强硬的。我心下立刻明白,他是在指那天我盯着他看了许久的那个玩笑。可又有些不太明白他这话的意思,“为何?很严重么。”

      “你仅一个眼神,就会入了很多人的眼。”他隐射的解释,我当即明白,是啊,那些想害我的人,想利用我的人,他们都可以捕捉我自以为玩笑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再在上面做些文章。
      “这里是皇城。”他似乎怕我不明白,又补了一句。
      “恩。”不知道为什么,与他在一起本因该是越谦恭越好的,可我竟下意识的不想用“奴婢”这个词与他回话。于是就只是应了一声。

      “你…为何那般?”他这话似是斟酌了很久,说的时候竟停了步子,转身看我,眼中有分期待,好像昙花一般,却被我识得了。
      怎么回答,告诉他我盯着他不放仅仅是个玩笑么,虽是事实,但他定是不信的:“您以为呢?”我只有以问代答,将问题又抛了回去,可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好像有点暧昧了,就像是我在说他明知故问。
      “我大概知道了。”他听后沉默了半晌道。你知道什么?本想反问他,可话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他定是答不对的,可我亦无法给出正确答案来,问,只会让我无言以对。

      “我以为,你会变。”他又道。我疑惑的望他,不知他所指为何。“进了这里,人都会变。”
      “四爷怎知我没变?”我特地用了“我”这个字,想看看他作何反应。

      “因为那日……”他没有在那个“我”上作停留,而是欲言又止回答了提问。我听了心下道:也是,哪一个皇城里的女子会那样注视一个男子呢,况且那不仅仅是一位男子更是一位皇子。

      “那么您呢?希望我变,还是不变?”很想问这个问题,于是就问了。
      “希望你变。”我为这答案一愣,却见他微微摇了摇头又道:“也不希望。”

      “为何希望?”需要听他解释。
      “为你。”他道。我听了心中一紧。有些暖暖的,不管这回答是真是假,但我喜欢。

      “那又为何不希望呢?”我又问道。
      “为我。”

      可以肯定,从没有什么文字像现在从他口中说出的这两个字一般,深深得震撼着我。他这是在向我表达他的所想么?为何是我,为何又要为我?于他来说,我难道不仅仅是一枚有用的棋子么。我的思维有些乱,突然不想再呆下去了,于是故作轻松的对他莞尔一笑道:“贝勒爷,时辰不早了,奴婢该回去当差了。”

      他听后一愣,大概没想到听了他的话的我会做出如此的反应来。
      “恩,去罢。”他默了一下,不便留我,只得放行。我如获大赦,略福了一下,转身迈步离去。可刚行了两步,但听见他问:“你会变么?”

      “也许会,也许不会罢。”我壮着胆子没有回头,只是微微提高了声音,背对着他道。言罢便再不管他,大步朝着乾清宫去了。可是,心底涌出一种淡淡的欣喜。

      其实,以后数日,四爷的话并未引得我过多的揣摩,不是不想,只是下意识里不愿去深思。这是一种逃避,我心里很清楚。

      自从代月被指给太子以后,她当差值夜的次数就越发少了起来。自然,我的辛苦便是要多了一些的。此外,不得不承认,康熙确实是很勤政的,虽然天气已经入了末伏,也就是人们口中最热的三伏。他还是常常批折子到很晚。于是,我也不得不跟着熬到很晚。今夜,又是我当差。

      西暖阁的房顶挑的很高,所以置身其中是算不上热的,不自觉地,我的眼皮有些沉沉了。不能睡,我对自己说,于是赶紧自顾自的摇了摇头,想借此寻得几分清醒。

      “丫头,困了么。”忽然,耳边飘过皇上的声音。赶紧提了神,扬了扬头道:“回皇上,奴婢不困。”
      “呵呵,是么,那就过来研磨吧。”他对我的谎言不置可否,可听了这话,我一抬头,才发现他正望着桌边砚台里快要干了的朱墨,眼神里隐隐露出一分笑来。觉得这样被揭穿好生的尴尬,可又不容我再作停顿,赶紧步上前去,取了墨条,缓缓地研了起来。

      皇上埋头,又开始批他的折子了,我心道:“好在,没有真的怪罪于我,不然便是要下不来台了。”
      “这墨研的不如婧凡,不匀。”突然,他又开口了,我一听惊觉到这又是批评,膝盖一弯,便下意识的“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一边叩头一边请罪道:“奴婢该死,请皇上赎罪!”

      “快起来,瞧把你吓得,朕可没有怪罪于你。”他见到我这么紧张的样子,连忙半离了椅子,单手虚扶了我一下,示意我起来。
      “奴婢谢皇上不罪之恩。”我不该越僭,又一次叩了头,才壮着胆子起了身。

      “朕记得你说过,你是不怕朕的,怎么就慌成这个样子了?”他见我还是耷着脑袋不敢看他,语气里透出些和蔼来,问道。
      “回皇上……奴婢说过,奴婢不怕皇上仅是在奴婢没有犯错的时候,这会儿子奴婢犯了错,心里自然就没了底,便甚是害怕了。”我想了想,细细答道。

      “呵呵,这倒是不错的。不过朕是不会因为这么点小事就怪罪于你的,你觉得朕有那么小气么?”他又问。
      “奴婢不敢,皇上自是宽厚仁义的一代明君。”恭维几句定是没错的,我心想。

      “哦?一代明君么,若是人人都这么想就好了,只可惜,朕已经很是尽力了,可还是有些人暗地里对朕恶语中伤啊!”不知是不是我的话触到了他的一些痛处,亦或是刚刚所批的折子中,又呈上了一些地方上百姓们的怨言,他竟带着几分不甘,几分落寞的感慨着。

      “皇上切勿如是想,奴婢觉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皇上心里明白,自己已是尽了全力的,即便是有些人力所不能及之处,也毋须有所遗憾了。”望着他仅仅在国事繁重的时候才会露出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之色,我禁不住安慰着,其实这句话是真应我心中所想的,绝没参进哪怕是一星点逢迎。

      “尽力了,就无憾了么?朕记得当年,在平三番的时候,她也是这么跟朕说得。”皇上听罢,蓦的自叹了一句。我心下一紧道,这定又是那位仁孝皇后的话了。于是,便再不敢应声,只是低了头又研起墨来,只期望真的不要再被他发现什么了,毕竟,和他所爱的女子太过相像,与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你可知为何你的墨不如婧凡的么?”他见我对他的感叹并无反应,许是认为我并不知他所指之人,便又将问题引回了原处。
      “回皇上,奴婢不知。”我仍不敢轻言些什么,只道。

      “你没有用心。”他轻轻说道,并无责备的语气。估计是怕再吓到了我罢。
      “奴婢知错。”
      “恩,凡事皆要用心,不可浮躁。”他听了,又淡淡的提点了我一句,便不再多言了。

      翌日,皇上已经上朝去了,代月和婧凡来替了我的班,我便回了院子打算按照习惯补个晨觉。可是等躺在床上了却辗转反侧着,“浮躁”康熙的话竟一下点破了我,我究竟了为什么,近些日子都是有些静不下来的。心中总觉得有事,想了许久,觉得这根源许还是来自那个镯子的,便更认定了有些事真的不便再拖下去了,得赶紧找到八爷,还了这个“祸害”才对。

      殊不知,自己浮躁的原因远不止于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