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15章 ...
-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的飞快,而这几日我都将八阿哥送我的镯子揣在怀里,默默地寻找着时机打算还给他。可是,一连几日,我都没有机会靠近他。而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怀里揣着那镯子一日,就总觉得自己像在做贼一般,终日惴惴不安的,颇为难熬。
本来打算干脆就遣那日的那个赵福儿直接将镯子交到八阿哥手上。可转念一想,又觉着此举不妥。大哥这会儿毕竟还是在他手下为他办事的。我若这么做,就太不给八爷面子了,如此一来就对大哥不利了。于是决定还是暂且将那只镯子收在柜子里,等找个合适的机会,约了八阿哥,再交还与他,顺面也好跟他说说清楚。
五月初三那天。
太子的生辰终于到了,而礼部和户部除了给太子备下了许许多多价值不菲的寿礼外,还在保和殿为太子设了寿宴。
这寿宴虽然算是皇室的家宴,级别却是要高于那日宴请西藏的拉萨汗的。所以按照李谙达的吩咐我们三位御前女官全部都要随行侍宴。上次仅一个代月就弄得我无所事事了,这会儿再加上个婧凡,我便更加无事可做了。
席间,在兄弟姐妹和朝臣们的道贺声中,太子看上去一身的喜色。只是那眼眸之后果然还是透出了不可掩饰的悲伤来,一定是在想他的额娘了,我如是觉得。
“太子哥哥,今儿是您的生辰,胤禵先敬您一杯!”没想到第一个站起来给太子敬酒的是十四阿哥。只见他两手端着酒杯,行至太子桌前道。他才十三岁,甚至比我还要小一岁,可此时的他却和一个成年的皇子没什么差别了,真是少年老成呵!
“多谢十四弟了。”太子见到弟弟来敬酒便连忙起身谢道,接着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十四阿哥的头一开完,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等众位阿哥也纷纷起身上前给太子敬酒贺寿。望着此时此地其乐融融的他们,我忽然觉得,若是时间就定格于此了也未尝不好。没有了所谓的祸起萧墙,更没有了所谓的九子夺嫡。只有兄弟间的友爱,血浓于水,那该是怎样美好呢。转头去望康熙,见到他亦是有些陶醉于眼前自己儿子们的,时而饮酒时而笑着互相打趣互相调侃的场面中。暗想,至少,此时的他心中的感觉是幸福吧!
“皇阿玛,儿子与十四弟一起为太子哥哥追备了一份寿礼,只是这寿礼有些特别,必须现在送给他。望皇阿玛恩准!”当众位阿哥纷纷向太子送上寿礼之后,独独没有表示的十三和十四开口道。
“哦?是么,朕准了!你们到底准备了什么啊,说给皇阿玛听听可好啊?”看来康熙也是十分好奇的。
“儿子不能说,皇阿玛一会就知道了!”十四笑着答道,接着又转向太子道:“太子哥哥,您收礼了!”
话音刚刚落下,只听见一阵婉转的笛声悠悠的响了起来。循声望去,但见十三已经来到殿堂的正中央,双手持着笛子面向太子缓缓吹了起来。那模样可真是潇洒极了,不过他如今的这份潇洒与我初见他时是有所不同的。这次的较半年前的那次更加成熟了,也更加有神韵了,看来结了婚的人就是不一样的。正想着,却突然听见十三那刚刚还灵动悠扬的笛声竟然直转急下的变成了一阵急促的长啭,虽然激烈但却不失节奏。而随着十三笛声的改变,刚刚还默默立于一旁的十四两步进上前去,武起一套拳法来。只见他的动作十分刚劲有力,每一下的着力点都正好卡在十三笛声每一短句的最后一个重音上,这样一来,便展现出一种以笛带武,以武衬笛的意境来。再加之他那长袍的四页下摆,随着他的翻腾,旋转而延展开去,那样子就甚是好看了。
一时间,大殿之中,分散而作的众位公主,福晋,诰命夫人甚至是那些宫女们一个个都目不转睛的痴痴的看着他俩。过去,我只听说过颠倒众生的女子,可这时却觉得这个词怕是正印于眼前这两位玉树临风的年轻皇子的身上了。他们就好似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般,瞬时间照亮了整个紫禁城。
“好!”待他们曲终武罢,康熙第一个发出了赞叹。接着,众多的叫好声,掌声纷纷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胤礽啊,看来这份寿礼你十三弟和十四弟真是下了好一番功夫的,你觉得如何?”康熙笑着转脸去问太子。
“回皇阿玛,十三弟和十四弟的这份礼物真是太贵重了,儿臣作为他们的哥哥既是骄傲,又是感动。”太子这话答得很有水平,康熙一听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呵呵,朕也觉得是!”
再去看十三阿哥,只见他一听到哥哥和阿玛的夸奖,便开心的微笑了起来。而那十四阿哥刚刚一武,本就有些累,脸憋得有些红红的。这会儿子听到夸奖忙回了头去瞅他十三哥,见他微微颔首又予以自己一个肯定,顿时也绽开了笑脸,这个笑真诚的让人打心眼里说不出的喜欢。此时,我蓦然想到这个尚未脱离最后一丝幼稚的少年,在若干年后竟然成了叱咤一时的大将军王,只得感慨世事难料啊。
当然随着这个别出心裁的寿礼的出现,宴会的气氛也被推向了最高潮。
酒过三巡,我看见平时一向在喝酒上十分有节制的康熙竟也有些微醉了,目光不似平时那般有力的足以洞穿一切,而是透出一丝淡淡的温和来。看来是真喝得有些多了呢。
我悄悄的向前移了几步,靠近立在那里的婧凡低声问道:“姐姐,我看万岁爷似是有些醉了,要不要劝他先回乾清宫歇了?”
“再等等,过一会儿罢!”婧凡轻声在我耳边吩咐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的光。我一愣,想这是什么意思。按照常理只要见皇上喝得多了些,或是略显疲惫之时,她和李谙达总是有人要前去劝皇上回去休息的。可是,今儿连戌时的鞭子都已经响过好一会儿子了,他们竟还没有什么反应,真是有点反常。
“恩。”想不通归想不通,此刻我也只能应声回立到原处去了。
“胤礽,这些个兄弟们都给你送过寿礼了,现在朕也给你送一份可好啊?”又是一盏茶的功夫过去了,康熙突然放下手中的酒杯,开口道。
“儿臣谢皇阿玛!”太子一听,连忙站了起来,躬身道。
“你都不问问朕送你的是什么,就急慌慌的谢了恩?”康熙带着打趣儿的口气乐呵呵的问道。接着,便听见了下面的诸位皇子,公主,福晋,闷声暗笑的声音。
太子本就也有些喝多了,再经康熙这么一问,顿时有些不好意思,低头道:“儿臣是想,但凡是皇阿玛赐予儿臣的,那自然就是好的。”这句话厉害,既替自己解了围,又变相的恭维了皇上一番,可谓一箭双雕。看来他还是有些内容的,并不像我以前所想的那样,被废的太子定当是个十分不济的角色,我暗想。
“呵呵,这倒是句实话!”康熙望着太子微微点头道。接着他竟笑着将目光投向了代月!
“朕就把代月许给你如何?她可是朕身边现在最得力的女官呀!”康熙继续道。
原来代月就是皇上要送给太子的“礼物”!而这也是婧凡刚刚让我再等等的原因。看来除了康熙本人,李谙达,婧凡都是知道的。由此可见他有这个想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我不禁望向代月,却见她还是保持着平日里那副平静温婉的表情,就好像刚才皇上口中所说的不是她一般。忽然之间,我深深的感觉到这个女人有点可怕。
再去望太子,他似乎很是高兴,又似乎这已是他多年来的心愿了,连忙笑盈盈的跪下磕头谢恩。可这是时康熙的声音又一次的响了起来:“不过,朕还想再留她两年,等她满了二十再嫁过去可好?”这就是皇帝的原则,子瑄是满了二十岁才嫁给十二阿哥的,看来代月也是不能破例的。
“一切但凭皇阿玛做主!”看来太子真是挺喜欢代月的。还有两年才可以抱得美人归。这会儿子就乐成这个样子了。
突然间,我看见八阿哥的目光正想我这投来,惴惴不安的对上去,见他嘴角正带着有些神秘的笑。好像在对我说:“你也会有被指婚的一天的。”我的心里一个冷颤,他什么意思,示意我,我的未来还是要靠他来照应的么?不喜欢这种被人自以为把握住了的感觉。赶忙扭了头,不去看他了。可这一转头不要紧,却正好碰上了四阿哥的视线,他见我看向他了,就急急收住了目光,装作刚刚没有在看我的样子。
我看着他那掩饰得很好,万古不更得冷峻面庞,突然想要和他开一个小小的玩笑。于是,正了正方向,开始目不转睛的看着他,那眼神真是“含情脉脉”不算,还有些“痴痴念念”的,一时间连我自己都觉得腻的慌。心想,看你还装不装了。可哪料,在我看了半晌以为他意志实在是太过坚定了,决定放弃的时候,他忽然毫不客气地对上了我的眼睛,嘴角微微弯了弯,这下轮到我尴尬了。蓦地感到心跳快了些,一时竟不知是继续看他向他示威好呢,还是干脆认输好。
就在我进退维谷之际,突然看见他收了目光,低头喝起茶来。还未缓过神,就见李谙达向我皱了皱眉。糟糕,他一定认为我在走神,这下被逮个正着,回去怕是要挨骂了。于是赶紧蔫蔫的低下头,万不敢再东张西望了。可心下却还有点不甘心,我这算什么,偷鸡不成蚀把米么?真是丢死人了。怎么老是被这位除了皇上之外最最不能得罪的四阿哥撞见自己出糗呢。还是接着装鸵鸟好了。
宴会结束后,我便随皇上回了乾清宫。因为,今晚正好轮到我值夜。
李谙达并没有骂我,只是在路过我身边时轻声责备了一句:“御前女官最忌走神儿,谨记!”我一听,赶紧点头称是。看来,李德全真不愧是皇上身边的老臣,抛去他察言观色的本领不谈。想他在御前当了这么久的差,竟也没有落的一人说他的不是。那么不轻易责罚于人,怕也是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正如代月早上告诉我的,今晚皇上没有翻牌子,看来每年皇后忌日他都不翻牌子的说法是真的,哎,这恐怕是他祭奠自己爱人的一种谈不上方式的方式吧,我想。立于东暖阁内,指挥着手下的宫女们为皇上洗了脚,铺了床,又亲自绞了温水帕子,递给他擦了脸。接着就扶他上了暖塌。
“皇上,不早了,您就寝吧!”我开口道。
“等等,李德全呢,还没回来么?”他摇了摇头,问道。
“回皇上,李谙达还没回来。”我道。
刚刚一回了乾清宫,他便差李德全去取什么东西,我正在门口接了婧凡递来的刚给皇上沏的茶,便没听清是差李谙达去哪。只是心中纳闷,这么晚了,有什么东西这么重要,非得这会儿子拿?
正在思索着,却见李德全双手托着一个匣子,步入暖阁。待他走近了,我才望清,那是一只带了锁的红木匣子,质地很好,所以泛着一种幽幽的光。
“放着罢。”还未等到李德全开口回话,皇上就指了指身旁床榻上的空处说道。
“是。”李德全应着声,小心翼翼的将匣子放在那处。接着,我就看见皇上半倾了身子,从床榻尽头的柜子里亲自取出一把小小的钥匙来,然后坐回原处,轻轻地开了那匣子上的铜锁。
揭了盖子,但见一只荷包躺在里面。那荷包不大,通体成正方形,深蓝的底缎上压金刺锦,上面绣着的是并蒂莲和一对鸳鸯。看得出来虽是经了些年月,但锦线依旧鲜艳,而那些绣物更是栩栩如生的。
想到今天的日子,心道:这莫不是仁孝皇后留下的?还未待我细想,却见他轻轻的打开那荷包,我从未见他如此珍视过一个物件,那动作好似深怕一个闪失就弄坏了一般。接着,从里面取出了一张箴纸,缓缓展开,上面似是有些字。
我一见,连忙探出身子想要看个究竟。可惜,我此时正就立于皇上对面,动作幅度不敢太大,再加上本身倒着看字就觉着吃力,所以就只看得见最后几行了。在心中默默地念着:“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突然觉得这句话好奇怪,可又说不出奇怪在何处,于是还想在探身看看。却听见皇上的声音有些悲痛的响了起来:“朕乏了,你们都退了罢!”
“是。”我只得打消了念头,随着李谙达转身退下。
各自把着半扇门打算倒退着关上,却在合到一半时,望见了皇上的手微微的颤抖着,目光已经离开了那张纸,平平的望着前方。他的视线仿佛飘的很远,远得让人望不到。随着两扇门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眼见就只剩一个缝了,已经再看不见他的我,清晰地听到那缓缓吐出的两个字:“夏儿……”
记起来!那纸上的最后一行: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这不是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诗《情愿》么,这一首还是我会背的呢。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这是仅仅巧合?还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转身快步走出了前殿,望见立在那里的李谙达,连忙福了福道:“李谙达,如斯有一事想要请教谙达。”
“什么事?你但说无妨。”他见我很是着急的样子,连忙答应道。
“那只荷包是?”先得确定荷包的出处,虽然我的判断几乎不可能出错。
“唉……那是仁孝皇后的遗物,是她闭眼之前交给皇上的。皇上每年此时都是要命我从坤宁宫取来的。”伤心的旧事被牵了出来,不免引的李德全也透出些许悲哀来。
“如斯斗胆,想问问李谙达,皇后去世时说了些什么吗?”我想知道这位皇后最后留下的只言片语,或许可以让我肯定……
“你……”李德全见我问得如此之细,立刻显出几分奇怪,还有几分的警惕来。
“李谙达莫要误会,算起来仁孝皇后也算得奴婢的姑姑,以前听长辈们提起过,今儿又见皇上这般悲恸,不觉有些好奇罢了。”我赶紧解释道。
“这样啊!”他似是松了一口气,接着又道:“不要随便打探皇上的事,这是犯忌讳的。”口气有些严厉。
“是,如斯不敢了。”我心下一惊,想,还是保命要紧,便立刻认错,打算回去继续值夜。谁知他却突然长叹了一口气道:“仁孝皇后咽气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我想了这么些年还是没悟透啊!”我一顿,连忙望向他听他接着说道:“她说:‘命运,不是枷锁,却是对人生无形的禁锢,不是我没有来过,只是无缘留下,你,忘了我罢!’”
就在李谙达缓缓念出这句话的同时,我确定了心中的想法:这位康熙深爱着的仁孝皇后一定也是一个穿越者!
那么,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解释了。
那个第一个说出“不怕他”的女人是她。
由于早早知道命运写下林徽因的诗是留给康熙作念想的也是她。
那个无法逃脱历史,香消玉殒时留下一句“不是我没有来过,只是无缘留下,你,忘了我罢!”的还是她!
她是怎么来到这的,和我一样么?现在又在哪里,真的死了么,还是穿回去了呢。问题好多,可惜统统都不会有答案,因为我看得出,皇上根本就不知道她的来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没有逃脱命运。那么我呢,恐怕比她还要无助些罢,因为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结局,而我却只知道别人的,不知道自己的……
风稀稀疏疏的侵入殿中,第一次的,我感到,紫禁城的夜风有些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