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14章 ...
-
回到乾清宫,我和婧凡继续伺候皇上批折子,这期间,我的视线曾经和婧凡的对上了好几次,可竟未发现她对我流露出一丝的不满来。看来她和代月一样都早已练就了喜怒不形于色的本事了,什么叫做耳濡目染,今儿我算是彻底见识到了,我在心中感慨着。
还有大约一盏茶的时间就要到戌时的时候,李德全将放着皇上的那些后宫佳丽们的绿头牌子的楠木盘子,递到了康熙面前。待他退出暖阁时,我偷偷瞥了一眼,今儿翻的是宜妃的牌子。
说实话,康熙在这方面还真是秉承了广施恩泽,雨露均沾的祖训。近一个月来,从未见他连翻某位后妃的牌子超过两次的,而德妃,宜妃,还有慧妃这几位位次较高的主子被他宣昭的次数更是不分伯仲。
可是,当我与婧凡刚刚将康熙批好的折子在他的吩咐下收拾停当时,代月却匆匆的赶了回来。望着她的神色,我心想,莫不是太子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捅出了什么娄子了?可是经康熙一问才知道,捅娄子的是十阿哥。说是十阿哥也不知道怎么了,宴还未散就喝了个酩酊大醉。刚刚正伏在保和殿外的汉白玉石栏边吐个不停呢。
“老十现在在什么地方?胤礽他们难道就这么放着他在那里给朕丢人么!”此时的康熙虽未显出大怒的神色来,可口气却明显有些愠怒了。
“回皇上,太子殿下已经派人将十阿哥送到偏殿处暂歇去了,另外,九哥也已经跟过去了。”代月一听康熙生了气连忙为他们开释道。
“让李德全把胤誐给朕送回他的贝子府,让他回去喝个够,吐个够!”康熙似是越发怒了,厉声吩咐道。
“是。”代月见状,也不敢劝皇上,只得应声出殿。可还未待她转过身,却听见康熙突然用缓和了下来的语气叹道:“哎...还是算了罢。”
“如斯,你先去膳房吩咐他们给老十做碗醒酒的汤,然后再给他送过去吧。”
“是。”我正惊讶于他态度上的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却又不改迟疑,连忙应声而退。可当我的一只脚刚刚迈出暖阁的高槛时,却清晰的听到康熙又深叹了一口气道:“这孩子的额娘去得早,还真是不让朕省心啊!”
十阿哥胤誐,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月。他的母亲是温僖贵妃钮钴禄氏。家世算是后妃之中较为显赫的了,只可惜又是一个红颜薄命,她在十阿哥两岁那年便早早的香消玉殒了。现在看来,除了太子是生来就成了孤儿,十阿哥的身世在余下的阿哥中甚至比同样早年丧母的十三更为可悲。他这样的“没心没脑”,“神经大条”会不会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我保护呢?亦或是对自己内心孤独的一种掩饰?我心中怅然。
端着刚刚从御膳房取来的醒酒汤,怕药凉得太快,便再不敢耽搁,疾步向保和殿走去。
步入偏殿,又向里去。但见那十阿哥正迷迷糊糊的半倚在榻上,一个宫女正举着一个痰盂跪在她面前,让他吐尽口中的秽物。其实,十阿哥胃里的东西怕是早就叫他给吐空了,这会儿子只是连连干呕着。不过望见他那十分痛苦的样子,我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再看那立在榻旁的九阿哥此刻正在吩咐另一个宫女去给十阿哥倒水漱口。
“奴婢见过九阿哥,十阿哥,两位主子万福!”我手中端着药,不便行大礼,只得象征性的福了福道。九阿哥听声,立刻转过头来。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手中的药便立刻明白了过来。
“这不是如斯姑娘么,怎么来这了,是皇阿玛派你过来的么?”
“回九阿哥,正是。皇上听闻十阿哥喝多了些,便差奴婢过来给十阿哥送碗醒酒的汤药。”我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这真是有劳你了。”九阿哥一边说着一边淡淡的笑者接过了我手中的药,接着又顺手转给早已近上前来的一位公公,挥了挥手,示意他去给十阿哥味药了。
“请问九爷,十阿哥这会儿如何了?”想到回去以后,皇上定是要询问十阿哥的情况便开口问道。
“虽是喝的多了些,不过十弟年纪轻,身板又向来很好。所以不过是吐上一阵子,只要好好歇上一宿,第二日便定会恢复的。”他自是知道我此问的目的,便给了我个最佳答案。
我听了,正要开口附和,却听见那头的十阿哥突然猛咳了起来,而且越咳越严重竟有些喘了。
“一群废物,伺候人都不会伺候了么!”九阿哥吼道。
我望向十阿哥,估计他刚刚吐空了胃就被喂药,定是引起了一些不适,再加上迷迷糊糊间喝药的时候可能太急了点,这下八成是被呛到了。而那些正在伺候着的宫女太监们一听见九阿哥发了火,被吓得竟都将十阿哥撂在一旁不管,只知道在地上连连的磕头求饶起来。
我一见,再也看不下去了。也管不得许多的快步走上前去,先取了身侧的帕子为十阿哥擦净了嘴,又轻轻扶他离了靠垫,一手支他坐起一手缓缓地拍着他的背给他顺气。见他咳的不似刚刚那般厉害了,又放他靠回原处,端起被搁在一旁矮桌上的一杯水小心翼翼的给他喂了几口。而在这期间他竟都未睁眼,看来真是醉得不轻,估计真要是咳死了都不会醒。
站起身,再回头去望九阿哥,却见他竟也似喝醉了一般有些痴痴的望着我。我心下一惊,觉得真不便再多呆了,于是躬身道:“九阿哥,汤药送到了,十阿哥现在也已经喝下了,奴婢的差办完了,得回去向万岁爷复命了。”言罢也不等他应声便抬步欲去。
“我送你吧!”他不仅突然出了声,而且还不容我推辞的跟了上来。
我一见自是不愿道:“这可使不得,九爷还是留下陪十爷吧。这里离乾清宫很近,奴婢自己回去即可。”
“只送你到殿外。”他见我面露难色,便做了个不容再退的让步。
“那就有劳九爷了。”我知道这是他的底线,也不欲再争的应了下来。
跟在他身后刚迈出殿门没几步,就见他停下步子回了头,借着廊檐上方的宫灯微弱的光看着我道:“皇阿玛可是为了十弟醉酒的事生气了?”
听了他的问题,我悬着的心微微放了下来,正色着回望他道:“回九爷的话,皇上起初是有些生气的,不过后来又缓和了下来。十阿哥毕竟是皇上的儿子,皇上对他自然是心疼多过责备的,不然也不会遣奴婢来给十爷送汤药了。”事先声明,我这可不是加入党派,透露圣意啊!我这是纯粹的代一个父亲关心一下自己的儿子的行为,心下道。
“如此甚好,十弟从小就有些冒失,今儿的事就更是无心之失了。只要皇阿玛不要真的怪罪于他就好。”他很是宽慰的笑了笑道。而我却明白,这话断不是单说与我听的而是说与皇上听的。
“九爷若是没什么吩咐,奴婢就告退了。”他一言罢,我便福了福道,转身离去。
快步走了一会儿,才渐渐放慢了脚步。回想着九阿哥刚刚的那一望自言自语道:“难道是我多心了?想不到我也有如此自恋的时候。”呵呵,干笑了两声还摇了摇头,向前走去。
回到乾清宫,本还预备着要向康熙汇报一下工作,却见他早已移驾去了德妃的永和宫。顿觉得很是讪然。只得随着今夜不用值夜的婧凡一起回了院子,早早的休息了。果真是累的紧了,头刚刚沾到枕头上便什么都不知道了,一夜好眠。
早朝刚刚结束,皇上这会儿正和诸位阿哥在殿里议事。而我便正好忙里偷闲的站在乾清宫外高高的汉白玉阶上,将御花园里浓浓的春意尽收眼底。转眼五月将至,各色的花草都长得正盛,较之冬日里的萧肃,此刻的紫禁城反而给了我一种暖暖的生机感来。
听李谙达说,下个月初三是太子爷的二十八岁生辰,皇上已经着礼部和户部加紧准备了。二十八岁也算不得什么大生日么,果然是对太子颇为看重,这样的生日也要亲自命人操办,父爱伟大啊。我在心中感叹,只可惜这般的关怀他仅给与太子一人了。
本来宫中一到了庆祝某位主子的生辰时就会不自觉地显出许多的喜庆来,可是太子的寿辰却有别于此。要知道太子的出生之日就是他的额娘,也就是仁孝皇后的忌日。“生来克其母”这几个字恐怕是太子和皇上心中最最不愿被碰触的伤疤了。听代月说,每年的五月前后,皇上必会去一次巩华城(即停放着三位皇后棺寝的地方)祭奠仁孝皇后,几乎每一次都会在仁孝皇后的梓宫前一坐就是大半日,有时只是泣而不语,有时又会幽幽的说些什么。那时的他一点也不像个帝王,却像个小孩子。这是后来的两位皇后从未曾享受过的恩遇。
仁孝皇后是当年辅臣索尼的孙女,叫赫舍里*千夏。算起来我还得喊她一声姑姑。她不但十三岁便嫁给了皇上,母仪天下,执掌六宫,而且还与康熙算得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过,仅仅是因为她贤德,恬静就获得了世人眼中的,这天下间最禁不起时间的帝王之爱么?在我看来这恐怕有些牵强,但是从康熙对太子那宠溺眼神里,我又分明看到了他对这位儿子母亲的挚爱。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位皇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除了去问康熙,就真的无从而知了。
二十二岁呵,她去世的时候才刚刚二十二岁,一个女子在她最最美好的年华里,仅仅留给挚爱她的男人一个他们共同的儿子,便散手人寰了。那会是怎样的佳人,怎样的容颜,怎样的灵魂呢?每每在梦中与她相遇,醒来之时,那向来无比坚毅的男人会不会早已泪流满面了呢?
想必只有那首词可以形容这其中无尽的哀愁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华表已经指向了午时,远远看见李谙达正站在暖阁的门口挥手唤我过去。估计皇上那
的议事已经结束了。
还未来得及走近些,却看见太子,三阿哥,四阿哥,还有八阿哥刚刚从里面出来。
“婧凡,太子爷和四爷要去给皇太后请安,去送送!”
“如斯,送三爷和八爷出宫。”李谙达一见,连忙吩咐道。
一边应声跟上了三爷和八爷,一边却在心中抱怨道:“送,又送。这宫里的路他们明明比我熟悉的多,还差我送他们,真是太形式主义了。
一路随着两位阿哥出了乾清宫。望着前方几步开外的他们,正兴致勃勃地聊着什么。便更觉得自己的存在实在是多余。怎么越看越像他们给我带路了呢?正在自得其乐,却看见
三阿哥突然停了步子,略想了一下对八阿哥道:“八弟可否一人先行?我好一阵子没去想额娘请安了,想去看看她。”
“三哥但去无妨。”八阿哥露出他那“可溶万物”的笑容,一揖道。
“恩,那为兄就先行一步了。”三阿哥听了也是一揖,接着就转身向着东六宫的方向走去,身后还跟着一长串的侍从们。
我自动忽略掉那长长的跟班们,觉得在巍巍的宫墙下行走着的一个龙子也逃不过的显得特别的渺小了。
“如斯姑娘!”还在想着,却听见有人柔声唤我。侧了头望去,正是八阿哥。连忙急急的行至他跟前,行礼道:“贝勒爷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他淡淡应了一声,接着又继续前行了。我有些纳闷但也只得亦步亦趋的跟着,不敢怠慢。
“你进宫有些日子了,还习惯么?”走了一会儿,他突然问道。
“回贝勒爷,奴婢都很习惯,有劳贝勒爷费心了。”我恭敬道。
“与我说话不必如此拘束,若细算起来你我也算是就相识了。”他暂停了步子,回头看着我。
“奴婢不敢。”我低了头不看他,心里却想,这不过是客气话罢了,我一个小小的女官怎么敢真的顺竿爬呢!
“你定要对我如此客气么?”他见我还是这般,神色有些黯然,语气中竟透出一丝失望来。
“这……”我心中不忍,一时有些语塞。
“十弟的事情九弟都告诉我了,谢谢你。”他见我为难适时的岔开了话题。
我一愣,心道:想不到八阿哥在我面前竟一点也不去掩饰自己与九阿哥,十阿哥来往甚密的事情,真是有些奇怪。
“ 这都是奴婢分内的事,怎么敢让主子言谢呢!”只能客气到底了。
可能是因为听到我的口气依旧不变,八阿哥便不再吱声了。
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走了许久,无意间抬头,正很近很近的看到他的侧影,正午的阳光有些曝烈的照在他的身上,可入了眼,竟变的和煦了起来。他的手背在身后,步子很轻快,不疾不徐的好似他给别人的感觉一般。他头发很黑,发梢的穗子微微晃动着,很稳,很慢,衬出他欣长的身材。那是一种风华,好似端立,欣秀的一棵树,又是一种翩翩,就如清水的悠然,飘飘生姿。
还在出神,却见他早已回头望了我许久。这才发现已经到宫门口了。觉得自己的脸好红,不知是太阳晒的还是被他发现了有些害羞。
“贝勒爷,奴婢告退了。”本欲采取逃跑政策,却不料他轻轻抓住了我的胳膊道:“你大哥让我照应于你,若遇上什么事大可差人告诉我,我自当尽力。”
“恩?”我一听到“大哥”两个字,连忙抬头望他,可他却不再多言,只是笑笑,便松了我,转身离去了。
留下我一人,独立。
傍晚的时候,我刚刚当完了差,正向着自居的院子去,行至一个拐弯处,却见一个小太监站在墙根处向我招了招手。怀疑的望着他走了过去,刚到了他面前就听他急急忙忙的说道:“奴才赵福儿见过姑娘,这是八爷吩咐奴才给姑娘送来的。”说罢便将一个楠木质地的小盒子塞进了我手里。“姑娘以后若有什么事吩咐,可以差小的前去。”
我正欲问些什么,他却生怕被人看见了一般,一溜烟的跑得无影无踪了。
不敢多待,赶紧回了处所,进了屋,关上门,坐在桌边细想了起来。
这个小太监也是在乾清宫当值的,但只是个普通的杂役,我是见过几次的。再掏出怀里的楠木盒子,轻轻打开,但见是一只温润的和田玉镯。拿起它,对着从窗外透进来的夕阳的余晖,仔细的瞧了瞧。正叹着真是块好玉,细细的玉质如凝脂一般,却忽然一个恍惚,好似看到了八阿哥的面若玉冠,和他那柔柔的笑容。猛地一惊,赶紧摇了摇头,我这是怎么了。该不会是喜欢上他了吧!不行,这可绝对不行。要是连我也栽了进去,谁来救我大哥?谁来救索家?赶紧杜绝了自己这种可怕的想法,匆匆的将镯子收了起来,心道:他这是向我摊牌么?先是提到我大哥,接着又送我一只镯子,是想让我成为另一个他安插在皇上身边的眼线么?
其实莫说是他,就算是四阿哥找我,我也是不打算去趟着趟浑水的。因为,即便可以肯定四阿哥是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其中的坎坷岂是三言两语可以算得清的。别人且不说了,连十三阿哥都算是搭上了半条命。在这滚滚的争斗中,连堂堂一个阿哥都尚难自保,更何况是我,一个除了知道结果,就再无什么运筹帷幄的本事了的小丫头。脑海中浮现出史书上皇八子胤禩的考评来,别的一些叙述我一时记不清了,但是“卒于雍正四年九月初十日,享年45岁。”这句话我可是记得再清楚不过了。“阿其那”这三个字我光是想到就不寒而栗了,还有他的福晋,只不过是在雍正封八阿哥为廉亲王的时候说了句“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之日为何?”就被雍正挫骨扬灰了,我若是真的帮了他,四阿哥还不得把我们一家都给诛了!暗下了决定,这镯子定要找个机会还给他的,我可不喜欢被人利用,更何况这还是一条不归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