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第七十四章 知了,知了 ...
-
今天温度好些高的,俞夏看看温度计,大早上就30度了,一大早起来到田间跑了一圈,整个人清爽了不少。这几天天气热,俞夏贪凉吃多了棒冰,身上湿气有点重,昨天起来就感觉整个人都没什么力气,手脚重的很,俞夏当晚就用艾草姜片泡脚,发了汗,今早起来好多了,早上又跑了一圈神清气爽。生命在于运动如果是至理名言啊!
拿起大提琴,拿着琴谱带了个坐垫俞夏就跑到老位置:大樟树的后面练琴。俞夏练琴大家是司空见惯,夏天早上除了几个年纪大的老爷爷老奶奶就是小孩了,其他人都忙着下地。见俞夏认真谁都不会去打扰,不过也有例外。俞夏练琴的时候是身无旁物,但不代表是木头人啊。梓晨前些日子吃了俞夏的凉粉后就爱黏上了这个小叔叔,俞夏给自己买棒冰的同时又会给小姑娘一块,结果小姑娘眼中跟着俞夏就等于有吃的,刚开始小姑娘还比较腼腆,可是时间久了小姑娘胆大了,就像今天早上看俞夏练琴时叫了几声见没有回声就开始翻动俞夏的琴谱。
“梓晨!叔叔在练琴,这个琴谱是不能乱翻的知道吗。”俞夏有些不高兴,板着脸严肃的告诉小姑娘。
平时俞夏都是好言好语,今天俞夏的严厉让小姑娘一时有些害怕,红眼睛了,地下头绞着手指。
为了给小姑娘一个教训,俞夏起身回家了,喝了杯温开水,又带了一块奶糖回到老位置,小姑娘站在哪里还在绞着手指,俞夏坐回去,看着小姑娘耐着心说道:“梓晨,叔叔在练琴的时期是要看琴谱的,你动了叔叔的琴谱,叔叔就看不见了。别人的东西是不能乱碰的,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这是错的,你知道了吗?”
小姑娘没啃声,反而红了眼。
“梓晨!知道了吗,这是不对的,下次不能这样了知道吗?”
“.........”
“梓晨!知道了吗?告诉叔叔!”
“.......知道了。”小姑娘蚊子声应道,
“大声点。”
“知道了。”就大声了一点点,但俞夏得到答复了,就把准备好的牛奶糖递给她。
“吃吧!坐在旁边不能乱动了吗!叔叔要练琴了。”
“嗯!”小姑娘看见牛奶糖摸了把小泪眼小心的接过牛奶糖看了眼俞夏,见他表情还好,就挪到朋友的位置坐好。
俞夏看小姑娘吃了糖,心情也就好多了,挑了首轻快的曲子练了起来。
俞华和俞夏一样,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虽然因为成绩被训了一两天,可等一过去,人立马就精神了,高高兴兴的和朋友去玩了,特别是俞爸爸出去忙着联系珍珠商人,没空管着他了,俞华更是玩疯了,整天都见不到人影。今天中午回来吃饭时居然抓了好几只知了,跑到灶台就准备用炭火煨知了吃。
夏天最热闹的是什么,当然是知了,知了!知了!一天到晚都在那叫,但是却不会让人烦躁。知了脱下的壳是很好中药,声哑喉肿,特别是治疗咳嗽效果很好,有些人会收藏些知了脱下来的壳,当然有些人嫌弃恶心不敢吃,去山上摘些野菊花泡茶喝。大家知道知了最多的还是它能吃,零食少啊,那就自己找吃的。
“吃一个,吃一个哇!真的还好吃的。”俞华把用炭火煨熟的知了往俞夏嘴里晒。
“给我,我自己吃。”俞夏一个劲的躲着,看着满是草灰的手指和知了,俞夏真的很难下嘴。
“呐!尝尝看。”
俞夏不是没吃过知了,只是这都是草灰的实在难以下嘴,接过俞华给的知了,俞夏把草木灰拍拍干净,这才把外壳剥掉,知了肉很小,红色的肉,像牛肉的颜色,味道很香很好,就是小了点。
“好吃吧!”俞华看着俞夏吃知了,有些迫不及待的问。
“嗯!”俞夏点点头,小时候也吃过,只是那都是俞妈妈给煨的,这次俞华自己煨,他感觉自己煨的味道特别好,有点迫不及待的想好兄弟分享。
俞华一听俞夏的表态,更加高兴,一下子让他的兴致更高了,“我们下午再去抓吧!叫上小胖和博明”
“下午太热了,不想出去,晚上抓吧!”太热了,晒的人犯晕俞夏不大想出门,俞夏忍不住想难道自己是年纪大了,不和群了?哎!好像今年他42岁了,如果他结婚生子,好像俞华都能当他儿子了,这样一想俞夏一阵鸡皮疙瘩,实在无法想想自己结婚生子的模样。
俞夏一阵胡思乱想摇摇头,去除乱七八糟的想法,和俞华确定了晚上去抓知了。
“找找看家里有没有长一点的细竹竿。”抓知了其实也是一门技术活,俞华都是爬树直接抓,或是在低矮的树种上抓的,抓不到几个,既然是解馋的当然几个是不过瘾的。
“干嘛啊!”
“抓知了啊!靠手能抓几个啊!”
“对啊!”俞华说都没说完就开始找竹竿,家里竹竿有是有但不长,长的又太粗太重了,俞华只得偷偷摸摸准备把房间里挂蚊帐的竹竿拿来用“这个怎么样。可以吧!”俞华为他的小聪明得意着呢!
“你等着被妈妈骂吧!”俞夏瞥了眼俞华,实在是对他的主要无语了。“等着,我来找找看。
俞夏找了半天,突然想到年前家里大扫除时用的尘担,其实就是把捆扎好的小毛竹扫帚,棕毛扫帚,或是芦苇扫帚捆绑在一根长长的轻毛竹杆上,这是打扫墙上,楼板上的蜘蛛丝和灰尘。俞夏记得俞妈妈把尘担放楼上了,果然让他在楼上找到了。
“华华!给我拿一把剪刀上来。”俞爸爸用尼龙绳扎的很牢固,俞夏解了半天没解下来,只得在楼梯口向楼下的俞华喊,叫他给找剪刀。
“哦!你找了?”
“嗯!快点。”
“哦”
俞华跑到厨房拿了把大剪刀飞快的跑上来,看着俞夏手里的尘担,顿悟:“我怎么没想到呢!”
毛竹到手了就要准备细铁丝和网,细铁丝家里好找的很,就是网的难解决,家里的网都是捕鱼的,又粗又稀,有细的但孔太大,后来找了半天就是养珍珠蚌的网袋比较符合,但是新的是缩成长条的,撑开又缩回去,用过的又脏又臭,俞华和俞夏家里翻了半天,看中了家里的纱窗。
“妈妈!家里还有没有多余的纱窗布啊?”俞夏只得求助俞妈妈了,谁让她是家里的大管家呢。
“你们要纱窗布干嘛啊?”俞妈妈忙着给人家做衣服,俞夏和俞华问了两三遍俞妈妈才搭理俩兄弟。
“抓知了啊!”“嗯!我们抓知了。”
俞妈妈看着兄弟俩,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伙计,其实给俩兄弟找纱窗布,“这个?”
兄弟俩看着剩下的纱窗布,长长的一条,要做成袋装的,好像有点难度,摸摸纱窗布,好像有些硬啊。
“要不用蚊帐?”俞华看着俞夏提点到,他感觉蚊帐不错。
俞妈妈看着还在犹豫思考的兄弟俩,笑着说道:“你们两个笨蛋。”说着就带着俩兄弟去厨房,打开碗架上的抽屉,俞妈妈拿出一个黄色的网袋:“给!这个多好啊!找什么纱窗布啊!你们两个小笨蛋快点自己去琢磨,不要来烦我,我了忙死。”俞妈妈搞定了俩小笨蛋自己忙去了但还是不忘嘱咐道:“出去玩小心点,樟生太阳下别晒太久。”
妈妈给的网袋不大,非常合适,俞夏和俞华拿着铁丝就开始忙活,抓知了网兜不用很大,口要小点,把网兜固定在竹竿上大功告成俞夏就去午睡了,就等着晚上抓知了了。俞华没午睡习惯跑出去找小胖他们玩了。
“樟生!我们天黑了我们去吧!”晚上吃了晚饭俞华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等下,带上手电筒。”俞夏从爸爸妈妈房间拿出手电筒,特地拿了三节电池的手电筒,铁外壳圆筒样式的,但很禁用。俞夏又拿上一个装珍珠蚌壳的新网袋,下午时俞夏用铁丝把网袋固定撑开了,网袋透气不会把知了闷死。
俞华和俞夏带上工具约小伙伴去,先去找博杨,他们家也刚吃了午饭,博杨虽然也是用竹竿但却不是用网兜而是用面筋,粘知了。从博杨家出来准备去张家村,结果刚出村口就碰上来找他们的小胖,还带了一个小尾巴,小胖的表弟。一看小胖的装备就齐全的很和俞夏他们一样用网兜。
抓知了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活扣,这个得有点技术的,在细竹竿顶端,系上一根鱼线,做成活扣。看到知了后,高高举起竹竿,把鱼线做的活扣照准知了猛地一套,知了越挣着飞套得就越紧。这可是有点技术和准头的,哥哥们年纪的老手爱用这个。
知了喜欢树汁分泌多的书,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那些树上知了多,那是相当是清楚,特别是河边的柳树,枫杨树,椴树上特别多,还有像枣树这类的果树。
“这个多,华华!”俞夏拿着手电筒照在村口的一颗椴树上,一眼望去树上起码有三四十只知了。“看到没?”
“嗯!”
俞夏分工照明,俞华负责抓知了。“小心点”
“嗯。”因为发现很多知了,大家不知不觉压低声音。
“你别在这里,都飞走了!”大家一哄而上,结果三个人在一颗树上抓,你碰我,我碰你,结果大家都没抓到。
俞夏拉着俞华还树,在不远处找到了一颗枫杨树,枫杨树上挂着一串串果实,他的果实很像飞蛾,也有人说像元宝像馄饨,但俞夏印象最深的还是枫杨树上很会长一种绿色的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小时候认为那一串串果实以后就会变成毛毛虫。
枫杨树很大,整个村就三颗,但都是非常粗大的,枝叶繁茂,夏天树上知了多的很,一眼望去都是,俞夏给俞华照着最明显的那几只知了。
俞华拿着网兜,锁定目标小心的靠近然后猛的扣上往下拉,一只知了就进网兜了,俞华立马把网兜扣在地上俞华麻利的抓起知了放网袋里。
成功了第一只,俞夏和俞华信心立马上来了,俞夏立马照着让俞华继续。小胖战果不错,已经三只了,博杨单打独斗别说粘知了也是非常可行的,靠近知了,一下就粘住它的翅膀。
晚上知了特别好抓,没有白天灵活,看准一个抓一个,几乎都不会跑,难道知了和人一样晚上也要休息,所以随便就能逮到一个?
“华华!那边!很多。”
“哎呀!你别乱晃啊!照着啊!别乱动啊!”对于俞夏的乱照,俞华不满了。
“那我来,你照着。”俞夏老早就想自己动手抓了。
“等下,等下抓完。”俞华虽然嘴上那么说,但实际上不大愿意,现在他抓知了抓的正起劲,比白天好抓多了,顺便扣都能抓到,不要太有成就感哦。
抓知了小队围着村子边的树围剿了一圈,大家收获丰硕,俞夏后面也自己动手抓了很多,就是一直举着竹竿有点小累。
一晚上没多长时间大家都抓了慢慢一袋,大家比了比,小胖抓的最多,其次就是俞夏和俞华兄弟俩,后世是博杨,但也不比他们少多少。俞夏看看手表也就才八点半,但由于收获丰硕,俞夏建议大家打道回府。
“回来了?”俞妈妈还在忙,奶奶刚看完电视剧回房了。
“嗯,妈妈!你看我们抓的。”俞华对于今晚的收获那是非常的激动的,迫不及待的的从俞夏手中拿过知了给俞妈妈看。
“厉害的!抓了这么多啊!”
“嗯,我们要烤着吃。”俞华对于抓知了的初衷还是念念不忘啊。
“烤烤有什么好吃的,妈妈给你们用油炒。”俞妈妈放下手中的活,接过满满的一大袋知了。
“好吃吗?”俞夏吃过妈妈炒的知了,俞华小时候也吃过,只是他忘记了而已,屁颠屁颠的跟着俞妈妈进厨房了。
“妈妈,有没有热水。” 俞夏抓知了一身汗,黏黏的不舒服,洗完澡妈妈也差不多炒好知了了。井水太冰了,得用热水调一下。
“有的,你奶奶了老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俞夏在院中里洗澡,由于妈妈在所以俞夏怪不好意思的,随便冲冲就跑回房间换衣服了。
炒知了要先把知了的头翅膀和四肢尾巴都去掉,只用它胸甲的那一段,用水洗干净,俞妈妈把生姜大蒜辣椒切好准备着。然后把灶头点着放入稻草,“华华,看着灶孔。”俞妈妈把烧柴的活交给了俞华。
放入菜油,等菜油热了,然后放入刚才准备好的生姜大蒜辣椒,煸炒一下,冒出香味了,就把知了肉倒进锅里大火爆炒,放盐放料酒,放一点酱油,最后放点小葱就出口出锅了。
“你们在干吗啊!偷偷摸摸做什么好吃的!”俞爸爸外面巡视鱼塘回来,刚进门口就闻到香味了。
“炒知了。”俞夏和俞华已经迫不及待的拿着筷子等着了,刚出锅就见爸爸回来,真够巧的。
“那是好东西啊!看来今晚我要喝点小酒了,好多年没吃到了。”俞爸爸进来一看,勾起酒瘾了。
“好吃吗?”俞妈妈看着俩兄弟迫不及待下嘴,也不怕烫。
“好治!嗯嗯!”有些烫,兄弟俩说话都不对音了,但味道绝对杠杠的,“好好吃,好香。”
俞夏夹了一个,嘴里一个,跑进去准备问问奶奶要不要,结果奶奶屋里已经黑了,俞夏不好叫醒奶奶就回厨房继续消灭知了。
“阿爸!我们家的蚌找好珍珠商了吗?”俞爸爸大前天出门去诸暨的,今天下午才回来。
“嗯,找好了,讲好八月十号过来。也就十来天了,华华明天别出去野了啊,家里明天插秧,帮着干干活,别乱跑啊。”俞爸爸喝着小酒,看来是蛮满意这次的诸暨之行,看来珍珠收购价蛮高的。
“啊?”俞华有点不大愿意下田干活。
“别啊,就一两天,帮着给我们扔扔秧苗,能有多吃力啊!”
“阿爸,明天插秧啊,你撒药了没啊!很多蚂蝗啊。”俞夏立马岔开话题,以俞爸爸的爆脾气,俞华再顶一两句肯定要开骂了。
“撒了,昨天我就撒了。”俞妈妈接口到。
“吃不消的,以后我肯定不当农民了,插秧那么多蚂蝗,想想毛孔都竖起来。”俞夏是非常怕蚂蝗的。
“你了省省吧,你来种田地都要饿死的。”俞爸爸对于俞夏种田不看好,他那身板是少爷命,得供着。不过对于俞夏以后的发展道路俞爸爸还是非常看好的。
“谁说的啊!乱讲,以后种田用机器啊!还用人工插秧啊,以后都机械化了。”俞夏对于后世农业机械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嗯!你的想美,还机器,哪里有这么好的机器啊!”俞妈妈对俞夏的异想天开表示不相信。
“哎!你别说,这个机器有的,还有割稻机。前面割稻后面稻谷一粒粒不用筛就可以装袋了。”俞爸爸明显比俞妈妈见多识广。
一家人围着吃知了,听着俞爸爸吹牛侃大山,俞夏感觉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