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鞭笞太子 ...
-
太子之前皇上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可惜因为生母地位低下,也就不招人待见,如今早已封王,搬出京城。
皇太子打小老实厚道,起初还是挺招皇上喜欢的,自从贾丽妃生了一个机灵聪敏的六皇子,皇上才渐渐心生罅隙,嫌弃起太子来。
也无怪,这孩子自己不长进,读书不上心,反倒喜欢做些木工活,什么小木偶,木马车,木房子什么的。
在当今大华国,木工等一些工匠被当时视为下等的职业,连普通贵族子弟都不屑于学习这个手艺。
你想这一国储君将来要统治天下,天天摆弄这拿不上台面的手艺活成何体统!
老太后年纪大了,自然溺爱些,不以为然,可是沐贵妃却是屡次规劝,却不见皇太子悔改,今年春上时候,老太后突然得了一场严重的伤寒病,愈后竟然变得神智不清,时好时坏,糊里糊涂的。
眼见老太后清醒一阵糊涂一会,到了风烛残年,如今有太后支撑着,皇上到不敢怎么样,君心难测,将来没了老太后的庇佑,皇太子再如此冥顽不化,怕是真的要大祸临头了,叫她当姨妈的岂能不忧心忡忡?
这次又被太傅责打,自然叫来训诫一番。
“花影,拿柳鞭子过来!素蝉,为本宫端一盆冷水过来!”沐贵妃银牙一咬,罢了,诚儿,我宁愿今日你死于姨妈的鞭子下,也不愿他日你被囚禁宗□□。
鞭笞(chi)又称打藤或笞刑,是后宫体罚的一种执行方式,也是一种古老的刑罚方式,正式开始于西汉文帝、景帝时期,本朝继续沿用。鞭答的部位是臀部。
两个宫女口里答应着,脚下却不肯挪动半步,她们知道沐贵妃一直视皇太子为亲生,长这么大,漫说鞭笞,即便比较重的话都未肯说过一两句。
“贵妃娘娘,暂且饶过殿下这一回吧……”两人一齐跪倒求情。
“皇上难得来上一回,太子又忤逆本宫,这宫中,本宫还能指望上谁……好吧,现在连你们俩也不听本宫使唤了……”说罢眼圈又红了。
“娘娘,不是奴婢忤逆您,着实怕您打了殿下后,会更心疼,忘了那次,您罚殿下跪了三个时辰,您自己却难过的大病一场……”两个宫女有些语凝。
“你们拿来就是,何必多嘴……”沐贵妃闭上双眸。
两宫女不敢再说别的,花影拿了柳鞭子过来,素蝉端了一盆清水搁在下首。沐贵妃颤抖着将鞭子打人的一头蘸了些水,她怕柳鞭破裂芒刺扎伤太子。
皇太子知道错了,一直乖乖跪在那儿,一副任人宰割的可怜样,沐贵妃臻首一扬,杏眼微闭,狠了狠心,“来人,把这不听话的逆子给我摁倒……”两个太监过来,抖抖瑟瑟将太子脸朝下屁股朝上摁在地上,身旁太监宫女一看要动真格的,纷纷跪下求情,沐贵妃喝道:“谁敢为这不成器的逆子说情,连他一起鞭笞!”
说罢举起手中的鞭子抽了过来,“啪,啪,啪,”边打边带着哭腔数落,“这一鞭子,是代替你那早逝的母后……这一鞭子,是为那疼你的太后……这一鞭子,是为本宫这片不被你理解的苦心……”
三五鞭子下去,太子忍不住嚎啕大哭,不住地哀告:“皇姨妈,痛啊,诚儿发誓,真的不玩木偶了,您别打诚儿了……”
沐贵妃这一用力,鬓上花钗滑落,发髻松散,再加上急火攻心,早已体力不支,瘫坐在身后的贵妃榻上,青丝和着恨铁不成钢的泪水,贴在脸颊上,一时间,桃夭宫内,哭声一片。
见皇姨妈瘫坐在榻子上,趴在地上的太子挣脱小太监的把持,匍匐着爬到沐贵妃脚边:“皇姨妈,您别生气了,您打吧,载诚不疼……”
沐贵妃斥退了众人,一把搂住这个没娘的皇太子,珠泪婆娑:“诚儿啊,今日皇姨妈要是不下狠手打你一顿,叫你留个教训,长个心眼,将来老太后腿一伸归了西,只怕是你我娘俩死无葬身之地啊!”说罢,娘儿俩抱头痛哭。
“太后驾到!”里面娘儿俩正在悲悲切切哭着,外头太监拖沓着长声喊道。
沐贵妃慌忙坐直了身子,外头的宫女们赶紧进去帮沐贵妃整了整头发。
门帘一挑,老太后进来,
“我的诚儿啊,放了学怎么不去皇奶奶宫里,料定去了你姨妈这里!难不成你也嫌弃哀家老糊涂了不成?”老太后进了门还未站稳,就说道。
“臣妾参见太后千岁!”“孙儿参见太后奶奶!”“奴婢/奴才参见太后娘娘!”
众人纷纷跪倒。
花影递过来亲自端着了一个牡丹花式雕漆填金①‘麒麟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②,捧与太后,“太后娘娘,你慢用!”
太后坐到正面那把雕龙画凤乌椅上,接过花影上的茶,呷了一口,“不错,这秋天里喝上口菊花茶,端地是喉咙清爽啊!”
搁下杯盏,一把拉过站在身旁的太子,“好孙儿,过来说说,在和你皇姨妈说什么呢!”
被这一拉,刚被鞭子抽过的屁股火辣辣生疼,太子龇了一下嘴,低着头答道,“回太后奶奶,诚儿又惹皇姨妈生气了……”
“臀部怎么了?过来皇奶奶看看!”老太后一把撩起太子的袍子,屁股上鞭痕历历在目,透过白色中衣,渗出些许血丝。
“谁打的?谁敢打我的心肝宝贝儿?”老太后眼泪刷刷掉了下来。
“母后,您责罚臣妾吧……”沐贵妃哭着跪倒在太后脚下,伸手把方才的柳鞭子举过头顶。
“沐云晴,你好狠心!即便她不是你亲生的,也是你亲姐姐的骨肉,你也不该下此毒手啊!”老太后骂了起来。
沐贵妃呜咽着,“如今除了责罚太子,臣妾,就再也没办法帮他了……”
“你啊,这副花容月貌长在你身上,真可惜了,生生成了一副臭皮囊。……皇上的心你拢不住,将来太子还指望你什么!唉!说不定哪天哀家眼一闭去了,有谁会帮衬你娘儿俩……难不成哀家到了那边还要 为你们娘儿俩操心不成!”
她这么一责怪,沐贵妃哭的更厉害了,“都是臣妾无能……”
一听老太后骂自己的姨妈,太子忙上前抚慰:“皇奶奶,诚儿一点都不疼,皇姨妈打我都是为了我好,况且,根本就没用力打,……是诚儿错了,诚儿不该再玩木偶……”
“好孩子,你能这么理解你皇姨妈的苦心,就不枉费她一十三年对你的哺育之恩了!”此刻的太后,说话清明,一下也不糊涂了。
注解: ①借鉴于红楼梦,“雕漆填金”的茶盘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漆器在殷商时代已被运用,而且在制作工艺上已经达到很高水平。根据出土的殷商墓葬和商代遗址发现,当时的漆器如盘、盒等,己有饕餮纹、夔纹、龙纹、蕉叶纹、回纹等装饰,有的还镶嵌有绿松石或贴以金箔。周代的漆器工艺己应用到车辆和兵器上,并又有了用蚌泡作为镶嵌以及描金装饰、鑲银等,且纹样也更加丰富了。至汉、魏、六朝时期,漆器的胎料己有木、竹、夹紵等多种,漆色也己有了彩漆的雏形“斑漆”,而且出现了“雕漆”工艺的雏形(先雕镂漆胎后上漆)。漆器中真正的雕漆工艺始创于唐代,是在漆胎上涂漆数十层后进行雕镂,所镂刻的是漆层而非漆胎。
②“成窑五彩小盖钟,“成窑”指明代成化年间烧制瓷器的景德镇官窑。“成窑”瓷器的最大特点是“斗彩”技法的成功运用。这种技法,即在此前有名的“青花瓷”(“宣窑”)制作过程中,再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产生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上下斗合,构成全体,故名“斗彩”。明沈德符《敝帚斋剩语》说:“本朝窑瓷,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博物要览》载:“成窑上品,无过五彩。”清初《南窑笔记》一书记:“用青料t;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成窑”中的鸡纹酒杯,又称“鸡缸杯”,为“成窑”精品,十分名贵。由于“成窑”富于秀丽清雅的艺术特色,装饰性强,花纹多图案化,制作精致,故在历代陶瓷制品中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