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堂妹 ...

  •   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对,就是冲动。
      冲动是魔鬼,是一点都没有错。
      它不但恶意放大了沈璐对叔叔的误解,致使叔叔后来无论做多少努力想解释清楚都被她妄自定性为欺骗;它还令沈璐全面否定了两人之间的所有感情,甚至喊出了恨不得从未认识过叔叔这个伪君子这种伤人心的话。
      沈璐是完全被一时怒气冲昏头脑所释放出来的魔鬼给控制住了。
      她不愿再思考不愿再相信任何人说的任何话,还妄加臆测叔叔自结婚以来的所有行为和言语都是在骗她,并对叔叔恨得是咬牙切齿,恨不能即刻就跟叔叔离婚,再也不要见到他。
      其实以叔叔原本的意思,他以为沈璐若是珍惜婚姻看重这个家,是不会不听劝告坚持去海南的。他甚至还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沈璐真的去了海南,他大不了找陈锋好好谈谈,让沈璐过去几个月稍微赚些钱就马上回来,不至于要她真的在那边呆上几年。
      然而事情的发展往往会出现不受人控制的意外,特别是当沈璐在彻底误会了叔叔以后,再也不听进任何人的劝解,再加上以叔叔沉闷的性子,要他去耍尽手段对沈璐死缠烂打,他恐怕也根本做不到。
      那么叔叔他就真的想离婚吗?我想应该不是的。
      他只是无法控制事件的结局。
      而他当时说出离婚的目的也不过是想最终留住沈璐,但他的表达方式错了,用的策略也错了。他的挽留太武断,太生硬,太过简单。
      和沈璐一样,他太年轻,年轻就意味着很可能情急之下做事考虑不周,说话不那么婉转,手段不那么圆滑,极易冲动发怒。
      于是,两个同时生了气的男女在冲动之下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举动都不算太稀奇。
      年轻人的火气大了些可以理解,但若是大到了要烧掉房子的地步,岂不是得不偿失?
      等叔叔意识到不对的时候,沈璐已经误会得太深了,已经完全听不进任何解释了。我想叔叔在那时候可能已经后悔了。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全力挽留之后不得不尊重沈璐的选择。
      或者像南南后来说的,叔叔之所以放沈璐离开,完全是尊重了沈璐内心的欲望而已。
      在沈父沈母几天几夜的苦劝无效,在郑妈妈漠然以对的态度里,在郑爸爸怒气冲天之下扇了叔叔一巴掌以后,沈璐和叔叔的婚姻最终走上了陌路。
      他们的婚姻恰合了那个西方人关于纸婚的说法,不管这纸是什么颜色的,红的、黄的、黑的、白的;也不管是什么形状的,圆的、方的、长的、短的;更不管是什么质地的,宣纸、砂纸、卫生纸还是牛皮纸;总归,它就是一张纸,是纸,就免不了一戳就破。
      也许他们的问题一早就存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离婚只不过是一张纸燃烧到最后的留下的粉末。
      难怪沈璐多年以后感叹,如果不是当初在婚礼上受到了郑妈妈的刺激,她就不会觉得钱重要,如果不是觉得钱重要,她就不会和叔叔发生矛盾走到离婚。
      要照她这么说,那这事儿简直就成了一个白眼引发的离婚案。
      何其可笑!
      照我说,沈璐认为自己在叔叔身上已无法找到爱情的希望,还不如去海南多赚些钱。
      还是亦舒的见解对,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不如要很多很多的钱。
      别人有没有钱我不知道,但小姨有很多钱。
      每张钱都是成万上亿的面额,叔叔说,你小姨在那边有了这么多钱,就不会再操心去怎么赚钱了。
      他说话的声音无奈而低沉,蕴含了一种过尽了千帆、饱饮了沧桑、尝遍了人生苦乐的滋味。
      这话他是在小姨的墓前说的,这天是小姨的忌日。
      我是第一次跟着叔叔来看小姨,不是我太想念她非要来,而是叔叔怕我把她忘了执意要带我来。
      事实上,叔叔还真是了解我,我可不是快把她忘了吗?
      墓碑被擦拭得很干净,就连墓前的鲜花都还没有完全枯萎,看得出来有人不久之前刚刚来过。
      是叔叔吗?那么他那时候为什么而来?是因为沈璐吗?
      在沈璐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叔叔的情绪一直很消沉,沉默、发呆、走神的次数是越来越多,甚至还染上了吸烟的坏毛病。
      如果不是我学着郑爸爸的样子,严厉地批评教育了他,想必他还会继续吸下去。
      我不知道他那时候是否真的爱过沈璐,也许他只是不善表达,也可能他对沈璐的感情没有像对小姨那么深刻,但一起生活了那么长时间的一个人,要说没有一丁点儿感情,恐怕谁都不信。
      就像常常用惯了的笔,新笔固然好,却远不如旧笔用得顺意,即使这笔突然有一天坏掉不能用了,也会忍不住心痛半天,更何况习惯了的是一个人?
      可有时候,你以为很重要的人,你以为会过一辈子的人,实际上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罢了,不是他故意不能陪你走到人生的终点,而是他可能根本不是能和你走完一辈子的人。
      不管是黄娟还是沈璐,她们对叔叔来说,就是那种只能搭伴走一段路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谁会是最后陪伴自己走完一生的人呢?
      很多人都会过于固执地去选择由缘分来决定。
      我却认为,这个选择完全是胡扯。
      你想和谁过一辈子那还不容易吗?只要你想,就一定能做到。
      不管用什么方法,无论是顺境或是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将终生厮守永不分离,直至地老天荒。
      别怪我用了婚礼誓词,人家说的完是大实话,除非你不想,那么就完全可以做到。
      那些以各种理由不能在一起的,结了仇的,有外遇的,抛妻弃子的,不过是不想和对方在一起了而已。
      叔叔在小姨的墓碑前絮絮叨叨,念诵了很久,几乎把周围小姨认识的人全交代了一遍,我从来不知道叔叔这时候的话会这么多,难道只有在小姨面前,他才会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
      在吃了连续两个月的订餐饭之后,我和叔叔终于迎来了一个真正能做饭的人。
      她就是叔叔老家的堂妹——郑志玲。
      郑志玲年方十八岁,细长大眼,眼皮内双,国字脸,浓眉毛,深色皮肤,是典型郑家人的长相。
      虽说叔叔的长相偏郑妈妈稍多一些,但现在看来,比起他的姐姐郑志宏和弟弟郑志杰,他和郑志玲的眼睛和眉毛反而更像,这还真是遗传的力量大无穷啊!
      郑志玲叫叔叔七哥,叔叔称她十一妹。
      这种称呼很新奇是不是?
      大家族的排名,到了现在可能很多地方都不多见了。
      这就说到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宗族制度。在古代,族是家庭的联合体,一个宗族通常表现为一个姓氏,由同一祖先的几个乃至许多个家庭组成,有的宗族家庭多、人口多,就会形成所谓的豪门大户,他们通常有自己的祠堂、家谱、世系。家族成员的名字通常用字辈来取,以一族成员来排名大小。
      事实是,郑爷爷有兄弟姐妹九人,他排行老四,而郑志玲则是郑爷爷八弟家的二孙女。在郑爷爷家族的孙辈里,叔叔排行孙男的老七,郑志玲排行孙女的十一,所以,他们会这样称呼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郑志玲能来家里完全是个巧合。
      叔叔原本想找个保姆来家里照顾我,恰巧我们中秋节回郑家的时候,听郑妈妈说起郑志玲,她今年高考落榜无心复读,一心想要在市里找个工作。为此,郑志玲的父亲还专门带着郑志玲上门拜访了一次。
      郑志宏听了,在一旁戏言道:“我看她不是来找工作的,她是想找个城里人嫁了,以后留在这里。”
      郑志玲才不怕别人这么说她,她的口头禅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珊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说你叔多傻呀!要是我,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发财简直太可惜了!”郑志玲这么叹息的时候,叔叔一般都不在,她还指望着叔叔的爸爸能给她安排个好工作呢!
      叔叔离婚的事情传的广了,说什么的都有,郑志玲能这么说也不奇怪。
      关于她的工作,叔叔认为她想要进事业单位,学历还是太低了。叔叔建议她去上个夜大之类的,或者去党校报个大专也行,没文凭到什么单位都不好进。
      郑志玲选择去了党校,可她上课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处逛得时候最多,还有一次在家睡了一下午,竟然忘了去学校接我。
      我真的怀疑她那高中是怎么读下来的。
      来我们家仅两个月,她就飞速成就了《手机》里葛优的表侄女牛彩云的奇迹,由一个土里土气的村姑摇身一变化作妖娆妩媚的都市丽人。
      叔叔一次性支付了她半年的薪水,本是要她买书买资料考大专用的,却扛不住她心急变身的折腾,不到两个月,她就因为染头发、买化妆品、买时装把钱给花完了。
      不过,她还有一个较为瞩目的优点——厨艺。
      郑家曾经有位老奶奶祖上干过御厨,她留下了不少做菜的秘方都传给了郑志玲的爷爷。赶上这位郑八爷是饕餮一族,最爱研究菜谱,在他的培养下,自己的好几个孙子孙女都练成了一手做菜的好本事。
      这郑志玲别的不行,唯独厨艺很有天赋,基本上把郑八爷的菜谱给学得差不多了。
      连叔叔都开玩笑地称赞她:“你这手艺简直能跟大厨比了,以后有你在,我们可都享福了。”
      郑志玲做菜有个特点,不用味精以及一切添加了味精的调味品。所有的食材、配料都是自己调制,比如酱料,香料等等。
      她买了很多陶制的坛子用来盛放自己做的辣酱,腌菜,酱菜什么的,每天给坛子边换一次水。
      对了,她从不染指甲,喷香水,这一点我很欣赏。
      至于化妆什么的,下厨之前她通常都会洗掉,她认为香粉掉进菜里也会影响菜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算是个合格的厨师。
      但是她很懒,如果精神好了,一次做上五六个菜让我们饱饱口福,要是没精神了,就随便做一个菜对付。
      她做的菜大多口味清淡,用料讲究,一个素菜要用好几种荤汤调配。她说,素菜才是真正考验做菜人功底的。
      郑志玲最大的毛病就是吹牛,她声称自己做的果木烤鸭最拿手,叔叔就特意买了只鸭子回来给她做,哪知道等晚上我们都回来了,她却说,连炉子都没有怎么可能做?那鸭子理所当然被她做成了卤味。
      如果不是南南,我想我是不会上赶着找郑志玲拜师的。
      南南的爸爸自从来我们家尝了一次郑志玲做的菜,一时突发奇想要南南跟着郑志玲学做菜。
      有对比才有竞争,南南学厨艺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叔叔,他会时不时地在南南学得兴致高涨时出现在厨房里,看看她们是怎么做的,并顺便鼓励一下南南。
      这一幕深深刺激了我,我立志向郑志玲拜师,一定要在厨艺上超过南南。
      我们先学的是认识食材,以及怎么样挑选食材,还有各种调料,配菜和腌菜,酱菜,酱料的选择。
      为什么用,怎么用,都是什么味道,放多放少会产生什么效果等等。
      郑志玲做饭的时候,就让我们在一边看着,东西让我们给她拿,每道菜需要什么自己心里必须有数,要不然手忙脚乱找不到东西,就什么也做不好。
      至于最基本的刀功,她打算等我们什么时候把刀拿稳了才开始。
      郑志玲发现,比起南南,我的味觉和嗅觉更灵敏一些,这就是说,我比南南可能更适合学厨艺。
      这话鼓励了我,没什么比还能超过南南更让我兴奋的事情了。
      一个孩子一旦在某件事上有了点儿成就感就很容易坚持下去。
      我逐渐由和南南的意气之争变成了对学厨艺真正的喜欢。
      叔叔给我买了好几把儿童能用的小菜刀,不是很锋利但是轻便还带又保护套,还专门请人做了一个可以调整高度切菜用的厨台,并把原来的厨台改造以后,把这个厨台装了进去。
      为此,家里的冰箱和放碗筷的柜子都被挪了出来堆在客厅。
      郑妈妈来了一次嫌不雅观,叔叔只好又请人把客厅也改造了一下,做了两个镂空的隐形柜子,一个放冰箱,一个放碗筷。
      学厨艺的时间长了,我的学习成绩和做菜的水平开始逐渐成反比上升趋势,这让班主任张老师很头疼。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她郑重地找叔叔谈了一次,要叔叔重视我的学习成绩,找找下降的原因。
      但叔叔说:“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短时间内有波动很正常,不能给她过大的压力,她会有逆反心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堂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