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第二十四章 ...
-
陈默越来越忙,经常要上海香港两头跑。他对自己的来去匆匆感到万分抱歉,沈絮却总是大方的说,没什么,工作要紧。她不是说客气话,而是他的在与不在,于她,确实并不那么要紧。虽然现在他不在身边,她也会想他,但那只是“想起”,而不是“想念”。
Dylan走了以后,公司里还是一切如常,他的房间暂时没有人用,门一直关着。有时候沈絮加班加的晚了,等所有人都走光以后,会忍不住到他的房里转转,站在他站过的窗前,看海对面灯光迷眼。
自从那天在四季门口见到他,她总是摆脱不掉内心的酸涩。有一次路过报摊,正好看到Dylan和那位短发女子的照片,就忍不住买了一本回来看。那篇报道的标题是“新晋贵公子恋上纺织品大王独生女”,里面除了酒店门口的几张照片,和寥寥几句背景介绍,并没有其他猛料。从那段报道里,沈絮知道了,那女子名叫董彦文,和Dylan相识已久,至于他们的关系,杂志并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一切的热恋云云,其实也是猜测。
不过她是亲眼看到他的耐心细致的,那天他们相视而笑的场景,几乎成了她心头的刺,一想起来,就有满肚子的委屈。不过再一想,她算什么,说她沈絮是Dylan的EX,都抬举了她。哪怕他现在和姓董的立时结婚,又与她何干?就算她有勇气去婚礼上抢人,可是她的立场在哪里?人家一句,小姐贵姓?就能把她打回原形,在围观群众的耻笑声中,被生生的轰出礼堂去。
从此陌路,各安天命吧。
不过,从那时开始,沈絮养成了买杂志的习惯,因为那已经是她可以得知他消息的唯一途径。每次买完杂志,如果里面有和Dylan有关的报道,她就会把它保留下来,妥善收好;如果没有,就拿回办公室,更新Alice小道消息的资料库。
5月底的香港已经热的不像话,中午落街吃个饭,光看着人流拥挤就觉得汗流浃背,什么胃口也无。不过夏天也有夏天的好,比如说可以玩一些水上运动。
香港临海,除了可以饱海鲜的口福之外,与之相关的体育活动是大海的另一项恩赐。香港唯一的奥运会金牌的历史,就是由李丽珊的滑浪风帆创造的。虽然事隔经年,但依然为人津津乐道。在石澳、西贡的海边,也常有年轻人学习潜水、滑浪、帆板的身影。
很多大公司到了夏天都会组织员工坐游艇扬帆出海,香港人把这叫做“游船河”。沈絮她们办公室有不少人也一直在撺掇李总搞类似的活动,沈絮看这几位精英们在这类事情上的口才,远比对着客户作presentation时要伶牙俐齿的多。果然,给多说了几次,李总终于点头了,大手一挥就定在了这个礼拜六。
此次活动集合的地点在中环码头,沈絮到的早了,码头上还没什么人。她站在海边,鼻端飘过海水咸咸的气息,浪花打过来,激起千堆雪。隔壁是叫做“天星小轮”的公共摆渡船,看上去陈旧稳重,一趟一趟折返着送人来人往,笃悠悠的看时光蹉跎。
她现在站立的地方是新填海建出来的,也是港人为之骄傲的另一项工程。香港的自然资源极差,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发展的道路。虽然少了天时地利,但其人之和,已足够令她卓越。香港人坚韧,勤奋,团结,是整个民族的缩影。
半个小时以后,陆陆续续有同事过来,三三两两的开始闲聊。沈絮听到有人问,今天的游艇是从哪里借的,耗资多少。旁边人答,这是许家的船,李总打了人情牌问Dylan借的,只象征性的收了友情价。问的人说,难怪,我想怎么这么快就借到了……
沈絮听到这场对话,再看那白色的船,已经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今天的风不大,船行驶起来很稳。上船以后,靓仔靓女们都迫不及待的换上了清凉的装束,桃红柳绿的很衬阳光的气息。前台Lisa身材劲爆,胸口三寸长的事业线夺人眼球,胸口风光几乎要从比基尼里脱颖而出,引来一大群登徒子流着口水围在身边打转。
虽然那场面太过香艳,不过也算诱人的风景。不像某些人,大把年纪皮厚肉松的,也来秀身材,比如说李总。
自从离婚以后,沈絮总觉得李总热情奔放了很多,连带穿衣风格也开始非主流起来。像今天,他居然穿了条黄黑相间的泳裤。如果单是颜色诡异也就算了,可是那要人命的裤子竟还是高腰的,橡皮筋直接扣在肋骨那里,把整个啤酒肚都包了进去,活脱脱就是一只小蜜蜂。
游艇从中环维多利亚港一路往北,沿路风光甚好。中间有时船会停下,给大家畅泳一番。沈絮水性一般,大部分时间躺在甲板上沙太阳,或和某某人聊天。有胆大轻狂的,站在船头比赛跳水,一个个浪花溅起来,人群里一阵阵欢呼。
沈絮在旁看着都觉得提心吊胆,那么高跳下去,万一失了准头,撞上船身,或是礁石的,那就大件事了。不过转头想想,他们那样的年纪,正是敢冒险寻刺激的大好时光,年轻时不做些疯狂的事,到老了哪里来的资本话当年。
船到长洲停了下来。长洲是离岛中的一个岛屿,没有南丫岛声名远播,确是小岛文化的发源地。他们来晚了几天,错过了长洲一年一度的“飘色巡游”和“抢包山”大赛。不过有店铺还有平安包卖,所谓平安包也就个子比普通的包子大一些,上面有个朱红色“长洲平安包”的印戳,讨个吉利而已。
公司一行人找了个海鲜酒家坐下吃饭,这里标榜海鲜即捉即卖,可内行一些的人都知道,香港的渔业也日趋式微,像这样的酒家出产的海鲜,分分钟由国内入口。
吃完饭,有时间自由活动,沈絮独自一人沿着古老的青砖地漫步。沿路有民居和店铺,看上去都是古老文物的样子。很难想象曾几何时,香港也不过是这样小小一个渔村,百年光阴把她打造成世界级的繁华都市。
回程的时候,收到陈默打来的电话,他说不知道是3号回来还是13号回来,她听得不真切,也懒得问,只嘱咐了他几句注意休息之类的话,就挂了电话。
回去的时候,正逢日落,夕阳衬着碧蓝的海水,美轮美奂。
陈默后来是3号回的香港,一落机就去了沈絮的公寓找她。她开门给他,甫一进门,他就给了她一个大力的拥抱。
沈絮在他的怀里靠了一会儿,轻轻推开他,笑着说,“刚下飞机,你不累么,去沙发上坐吧。”
陈默从随身的行李里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递给她,“喏,给你的礼物。”
他很爱给她买各种小玩意,当她还是十年前的喜好。沈絮没有告诉他,我已经28了,早不爱这些了。因为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一份心意。她自问虽然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真实的情感,可在这些小事上配合他一下,实在是举手之劳。所以,每次收到他送的小东西,她还是会作出欢愉的样子,并且越来越熟能生巧。
“是什么?”她笑咪咪的结果盒子,轻轻摇一摇,没有任何响动。
“打开看看吧。”陈默微笑着,帮她撕掉外面的包装纸。
沈絮打开盒盖,里面赫然一包包摆放整齐的酥点。
“你回过S城了?!”她欢喜的叫起来,那是他们共同成长的地方,上海北面一个小小的水乡。
“嗯。”陈默点点头,“你以前爱吃这些,所以给你带了点回来。喜欢么?”
看着他温柔的眼神,和盒子里久违的点心,沈絮心里漾起一阵感动的情怀。
她此刻面前站立的,是她第一个爱上的人。即便现在,她还没能完全收回自己的心,可毕竟,他们是彼此最美好年华的见证,单是回忆,也够用一辈子了吧。
沈絮环上陈默的腰,黔首在他胸前,“喜欢,很喜欢,谢谢你……”
他摸摸她的长发,附耳低语,“阿絮,我知道,你现在没有完全接受我,可是,给我一点时间,给我们一点时间,好不好?我保证,我一定比以前更爱你……”
沈絮在他怀中用力的点头,有什么是不能够的呢,爱上这样的男人,是多么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时间,是如此神奇的词汇,假以时日,什么都云淡风轻了,而眼前人依旧,不就是最大的幸福么。
那天晚上,沈絮把收藏起来的所有和Dylan有关的东西统统放进了一个白色的大纸盒里,紧紧的盖上。
适可而止吧,她对自己说,爱情的瘾,也该戒了。她把白盒子收到了床下,推进了最里面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