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16章 感性与理性之第二次现身 ...

  •   金妮在办公室打印资料时,教李绥之英语的王尚毅也正在那里复印讲义。尚毅问她:“金妮,那个李绥之上课怎么样啊?”
      金妮说:“还好啊,怎么了?”
      “他上课挺紧张的,也不怎么说话。我问他半天不回答,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懂了没有,也没法决定教学进度。他在你的课上怎么样?”
      王尚毅这么一说,金妮才感受到了:“是啊,他是比别的学生紧张,不过现在比他才来时好多了,在我的课上,他也敢回答问题了。你知道吧,他不回答,不是不会,主要是怕答错了。我鼓励他好长时间,现在才好点。”
      “是吗?你怎么鼓励他的?他在我的课上还是一个样,真急死人了。”
      “就是多夸他啊,答错了从来不批评他,答对了赶快表扬。这孩子表面上不吭声,其实性格倔着呢,千万别和他拧着来。”
      “啊,你怎么知道他倔?”
      金妮愣了一下说:“感觉到的呗。一般情况下,这种不爱说话的孩子,犯起倔来更让人头疼。”金妮其实是在和绥之爸爸沟通的过程中,听绥之爸爸说过绥之赌气离家的事,绥之正是因为那次离家出走,才来到知来一对一的。不过既然家长没有告诉尚毅,金妮也不好多说孩子的这种情况。
      “啊,那我可不能再批评他了,我也得多哄着他点,再看看怎么样。好了,谢谢你,我得走了,有什么事儿咱们再交流。”
      这种时候,李绥之表现还相当“听话”——或者说是“好”,虽然“听话”并不一定是个好词儿,但是对于老师和家长们来说,省心。
      金妮能够感受到,绥之对他的爸爸是又怕又敬,可心里总是不服气,会有小小的反抗。孩子哪怕是因为怕而“听话”,对于管理来说,也是轻松的事儿,可是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终归会有反抗的一天。到那时候,这种“怕”的关系,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
      绥之爸爸非常聪明,其实早就意识到了儿子对自己的抗拒,只是目前他还能够控制得住局面。他也想摆脱这种困境,可是他不清楚,如果自己放手,儿子会变成什么样子;而且一时间,他自己的形象也不可能由严父一下子转变成慈父,这种转变,恐怕他和儿子都接受不了的。
      他尝试把这种矛盾“转嫁”给辅导班:“我希望你们帮我儿子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金妮知道,主动学习,对这种年龄的孩子来说,是要他们自己内心有向上的原动力,有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这是能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只要还有反抗在,那种内在的原动力就还在。而学习兴趣,就需要逐步来培养了。金妮一直肯定鼓励李绥之,正是要他摆脱畏惧感,感受到学习本身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这次,金妮又在训练李绥之对文章感情的体会。为了能够让绥之对感情的感受更丰富和准确,她得先引导绥之明确他本人的情绪与感受。于是她从绥之与父母间的关系入手,想用亲情来帮助绥之。
      “你取得成绩的时候,你爸爸妈妈会是什么反应?”
      “没什么反应。我爸爸认为那是应该的,我妈妈一向都是一个样子。”
      金妮见过绥之的妈妈,那是一个温柔敦厚的家庭妇女,的确如绥之所言,似乎永远是一个表情。金妮于是换了个方式:“你小时候最快乐的是什么?或者说你印象很深的一件事,说说看?”
      绥之仰起脸回忆:“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爸出去吃饭时带着我,让我坐在他的腿上,别人笑话他他也不在乎。”绥之这是第一次在提到他爸爸时,脸上露出幸福的表情。
      “哦,你爸爸很爱你。”
      “爱?”绥之疑惑。
      “是啊,可能你自己意识不到,但是你的叙述里,我能感受到你爸爸很爱你。”
      “应该是吧……对了,我还想起来,小时候,我和妹妹最高兴的就是等爸爸回来。爸爸曾经说过,他在外面再苦再累,一想到我们,他就有了劲头继续工作了。”绥之追想着,沉醉着,脸泛光彩。
      金妮想到,要借助于绥之爸爸的力量,孩子心中,最在意的,永远是父母的认可。同样的表扬,从老师或同龄人那里得到,远不如父母的肯定更让孩子感受到力量。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在意他的社会形象,似乎不那么在意父母的意见,似乎更重视同伴关系,但是,其实父母的理解与肯定,对孩子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作用最大的。
      而绥之长期以来受着爸爸的严厉管教,所以,他会在辅导老师们面前紧张,害怕出错,害怕被责怪,而不敢回答问题。他会因为害怕而“听话”地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这其中也有无意识地讨好老师的意味儿。也因为这种畏惧,他压抑甚至忽略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导致做阅读题时总是想不起来要答出来作者的情感,而他自己被压抑的情绪,积少成多后,则表现为行为上的冲动或暴发。
      感性就是这样被压抑,理性相对蓬勃发展。而一个极度理性化的人,给人的感觉就会是缺少温情。这样的人生,自己缺少感性的柔软与幸福,也会令身边最亲近的人感受不到柔软与幸福。
      金妮给绥之爸爸发了封邮件,谈到在课堂交流时,绥之感受到父爱时的幸福表情。她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能给予孩子最大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绥之爸爸身为成功男人,情商相当高,大概他立即能由他自己对爱的感受,而明白了儿子需要的是什么。
      在以后的辅导中,金妮先是感受到,绥之爸爸对绥之说话时,口气严厉中多了柔和,眼神凌厉里多了慈祥;然后,绥之爸爸更多地对儿子露出笑容;再后来,绥之爸爸会搂住绥之的肩膀,说:“儿子,你上完课后,咱们去吃你最爱吃的皮萨。”
      而绥之课堂上的畏缩早已消失不见,即使老师批评他也不再害怕而是接受;他的阅读题里,情感情感有时候还不能体会得全面,但是他的作文里却逐渐温情洋溢,温馨感人;他对爸爸也由最初的一味垂首听训变成了有时会抗拒或不服气地反问。
      他变得难管了,因为他开始表现出自己的独立与个性。
      金妮有时候会嘲笑自己:这样去让绥之发生变化,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但是她清楚,这是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就算是仅仅为了提高绥之的语文成绩,她也得“唤醒”绥之“沉睡”的情感,而那势必伴随着绥之自主意识的觉醒。
      唉,这难道不也是语文的功用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