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三十八章 糖荔枝 ...
-
走上慈宁宫巍峨壮丽的台基,荳荳捧着糖荔枝的手微微颤了一下。说起来,这还是她入宫后第一次到慈宁宫来。
实际上,慈宁宫只是这组宫殿群的总称,太后和太妃们居住在这里。最前头的叫寿康宫,是太后所居;后头还有两座宫殿——寿宁宫、寿安宫,是先朝的太妃太嫔们所居。三座宫殿环抱着一座甚为幽静动人的花园,没有题名,宫中人却都习惯称为“慈宁宫花园”,以区别于坤宁宫后的御花园。
她在宫门外小站了一会儿,捧着食盒缓缓走过来。门前值守的是两个着绿衫的年轻内监,这午后的太阳正好,两个人正半眯着眼打着哈欠,见到她走过来。那瘦脸的眼尖,已溜着她全身上下打量了一番。见她穿着宫女素常穿着的藕丝衫子揉蓝裙,头上的双鬟系着流苏、插着像生花;可仔细一瞧,就能发现她的襟袖间比普通宫女多一道金线绣的花边,头上也多插戴些簪环。这一打量,那瘦脸的脸上已挤出些笑容,知道是位宫女押班,只是不知是哪个宫里的。这会儿见她走过来,忙道:“不知姐姐是哪个宫里的?倒是面生得紧。”
荳荳微微展颜,道:“我是乾清宫的宫女押班王荳蔻,奉万岁爷旨意给太后娘娘送荔枝。”说着解下腰间的腰牌递了过去。
那瘦脸的听说是御前的人,又收起几分嬉皮笑脸,伸手接过腰牌,见上面用朱笔写着:“王荳蔻,十五,扬州人氏,中等身材,肤白,乾清宫宫女押班。”不觉吐了一下舌头,暗道:“听大公公和姑姑们闲谝,说万岁爷新近极宠一位扬州宫女,不会就是眼前这位吧?”心里暗念着,眼光停在她脸上,不觉又咋舌,怕真是这位!瞧这长相、这身气度,东西六宫中的娘娘只怕一半都要比下去。脸上愈发堆起笑来,道:“姐姐把腰牌收好,快请进吧。老娘娘每次见了万岁爷派人送孝心来,没有不重重赏的。姐姐得了好处,也别忘了出门给奴才们点儿甜头。”
荳荳是第一次碰到有人索要门包,又是甜言蜜语的,倒有些头昏脑胀,也不及说什么,点点头就进去了。
因是午后,午觉的人多,偌大的庭院里竟连个人影都不见,正屋门首挂着细绿生凉的湘竹帘子,遮住了屋宇沉沉。她正东张西望间,犹豫着就这么闯进屋去,又怕扰了太后午觉,却瞥见从后头廊子绕过来一个胖大的绿衣宫女。一时如得了救星,忙上前道:“好姐姐,劳您通传一声——”话说到一半又止住,眼波在这宫女身上上下流动,只见这宫女四十岁年纪,圆滚滚的腰身束了一条湖绿宝相花寿字绫裙,圆脸宽颌、细眉长目;仔细一看,倒也并不陌生,却是以前选淑时见过的尚宫局女官、随侍太后身边的万姑姑。想到误把“姑姑”当做“姐姐”,脸上不由露出羞怯的表情,道了一声:“万姑姑——”
万姑姑好久不见荳荳,模样却记得真切,上下打量她一番,见她比往日出脱得更娴丽,脸上不自禁开出一朵大菊花,道:“这不是王淑女?好久不见,愈发水灵。听说你调到御前做事,姑姑还没去恭喜你。我说呀,姑姑眼光准不错,你是个有造化的人,自然不会白埋没了。”
听她叽叽呱呱扯起来,荳荳还有点不适应她的大嗓门,却只能堆起笑,轻声道:“多谢姑姑惦记着。”
万姑姑扫了一眼她手中捧着的紫檀食盒,道:“今早上就听说岭南的贡品到了,正想着太后的那份呢,没想到你就送来了。”
荳荳忙答是,道:“奴婢是奉命来送糖荔枝的。”
万姑姑又笑着说:“亏得你遇到我,我告诉你:太后老娘娘今儿没歇中觉,这会儿正和刘太妃娘娘、徐太嫔娘娘在花园里赏花呢。你这会儿去正好,准能得声好彩头。”
荳荳见万姑姑这么费心为自己,自然少不得称谢。万姑姑笑着前头引路,两个人迤迤逦逦向花园走去。
还没走近花园,先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
万姑姑拉着荳荳止步,摆摆手,自己先上前禀报。
荳荳捧着食盒站在月亮门外,难免有点紧张,猛然想起其实自己也见过太后,端午节那回在西苑,太后领着众妃嫔在临水殿观龙舟竞渡,自己远远站在石桥上望过太后一眼,珠冠耀眼,彩绣辉煌的,面孔只记得不是很老,其余的也都没看仔细。
这会儿记起来,愈发耐不住好奇心,微微探了头向花园深处望去。只见园中花木扶疏,正中是水磨五彩石子砌成的一块敞地,高高低低错落摆着百余盆各式的盆景。一个头勒紫红缎镶大珍珠抹额、身着大蓝遍地金寿字图案通袖纱袍常服的中年贵妇正拿着一把小金剪刀,弯着腰修建一盆榕树盆景,身前身后围着两个也是头勒抹额、身着素色纱袍的贵妇,一个年纪和太后差不多,一个年纪轻些约摸三十六七,都簪着头看那中年贵妇修建花枝。荳荳暗自点点头,想来那中年贵妇就是皇帝的母亲太后娘娘了,那两个应该就是万姑姑口中所说的“刘太妃”和“徐太嫔”了。
正想得出神,忽然看见万姑姑在前头向自己招手,忙定了下神,捧着食盒款款走过去,上前就先给太后行了礼。
太后刚听到万姑姑禀报说皇帝派人来送贡品,又见那送贡品的宫女走进来,直起身子,随手把剪刀交给身边站着的宫女,坐回中央摆着的大椅子上,又呷了一口万姑姑捧来的热茶,才转过脸仔细看那宫女。
太后道:“你叫什么名字?看着面生。”
万姑姑在旁那个插口道:“娘娘不记得了?她就是今年选淑时奴婢给您提过的王淑女王荳蔻。”
太后斜睨了她一眼,啐道:“多嘴!”
万姑姑闭上嘴,向后退了半步立定。众人也都收了笑脸,一时倒有些肃穆之气。
荳荳见万姑姑受了斥责,拾起十二分小心,恭敬回话道:“回禀太后娘娘,奴婢叫王荳蔻,今年三月选淑进的宫,现领着乾清宫宫女押班的职掌。奉万岁爷旨意,给太后娘娘孝敬岭南刚送来的贡品糖荔枝。”
太后握茶的手微微转了一下杯身,吹掉茶水表面浮起的白沫,心里道:难怪皇帝得了她跟得了宝似的。相貌不须提,光这份伶俐的口齿和从容的态度就叫人看着舒服。她不由记起上回万姑姑去翠寒堂回来向自己禀报的事来:皇帝为了这个小丫头请假未归竟然让满宫人去找,又召了专为皇帝看病的太医院使黄思正给她看病,连服侍皇帝多年的武清惠也因为多嘴劝了一句就被撵走。看来这丫头还真不能小视。想到这里,她又瞟了一眼荳荳,见她半垂着头,双眸亦随之低视,加上雪白透红的脸蛋、微微翘起的唇角,心里不觉问道:“看上去这么端庄可喜的人儿,难道也是装出来的狐媚子?”想到“狐媚子”这个词,她心里怪不舒服,脑海里不知怎么就想起前不久被皇帝追封为“谦愍皇贵妃”的谦妃金媛。
刘太妃原站在一旁看一盆岁寒三友的冻石盆景,对着送贡品的宫女还不是很在意,这会儿见太后盯着这宫女低眸审视,心中恍然大悟:听说最近皇帝那边迷上个绮年玉貌的小宫女,为了她连妃嫔们都冷落了。莫非就是眼前这位?想及此,她也捺不住好奇心,频频回眸看这宫女。看一回,赞一回,心中暗暗喝彩道:“好个美人胚子!现在看着年纪还稍嫌小,却已是艳光难掩;倘若再长大些,还不真成了众妃嫔的劲敌、六宫蛾眉共同的敌人。她原是守寡的人,也不过看一回,叹一回。再看太后今日态度有些不同寻常,不免抱着几分看好戏的心情。
太后也有些觉察自己失态,清咳了一声,打破岑寂,问道:“你来时,皇帝可有嘱咐什么?”
荳荳心想自己来时并没见到皇帝,可这时见几道目光都落在自己脸上,只好答道:“万岁爷让问太后娘娘安,说本来要亲自过来,只是今儿正忙着议事。”
“他今早已过来请过安,还是政事要紧,也不必天天过来。”正闲闲说着,太后忽然眼光一紧,问道:“皇帝这会儿忙着议什么事?”
荳荳正要答召了礼部大臣们议太后千秋的事,口还没张开,猛然醒悟,恭谨垂下头答道:“奴婢也不知道,万岁爷和大臣们议事时奴婢们都不敢近前。”
小心答完,用眼角扫了一眼太后,见太后微抿的唇角渐渐松弛下来,才暗暗松了口气,心想:太后难道给自己设了圈套,等着自己往里头跳?倘若自己实话实说,太后必以为自己是热衷干政的人。后宫人若是热衷朝政,必然会落下话柄。只是自己一个小小宫女,太后用得着这么提防?
太后听见她的回答,极轻地“哼”了一声,正要说话,却听叽叽呱呱的声音从月亮门外传来。
“七哥哥,下回你要是出城打猎,可千万别忘了叫我,不然,我可不依。”正是太后的亲侄女、文清伯府五小姐穆筱宁的声音。
“你一个姑娘家,打什么猎!我就是叫你,你父母也一定不放!”笑语朗朗的则是七殿下李凌的声音。
“你管叫就是!我爹娘最疼我,我要做什么没有不依的。打猎这等小事又算什么?全天下又不只是你一个人会骑马、会弯弓?”筱宁不满地道。
说话间,两人已从月亮门外转了出来,乍一瞥见花园中竟立了这么多人,筱宁的脸一下子飞红,叫道:“太后娘娘!太妃娘娘!你们都在这里呵!”
太后脸上登时笑意浮现,招手道:“你俩倒真会赶巧,一来就有糖荔枝吃。”说着让万姑姑接了荳荳手中的食盒,亲手用小银签子插了一枚荔枝,递给筱宁。
筱宁忙伸手接了,又看看李凌,道:“太后娘娘不给七哥哥吃吗?”
太后、太妃都掩抑了半天,这会儿撑不住,笑了。刘太妃道:“瞧我们五小姐多关心七哥。”又转过头对李凌道,“七殿下,人家这么关心你,你也不要辜负了美意。把你应得的那份糖荔枝给五小姐也全送去吧。”
李凌见刘太妃打趣,只能陪笑了两声,道:“娘娘说的是。我年年吃这些东西都有些腻了,到时给宁妹妹送来吃吧。”
太后笑眯眯看着筱宁吃了,道:“别急。怎么跟猪八戒似的。哀家向来不喜欢吃这些甜腻腻的东西,这些都是你的,没人跟你抢。”
说得众人又是一阵哄笑。
荳荳在一旁听了半天李凌和这“筱宁”什么的对答,气得身子都微微颤抖起来,心想:这男人还真不可靠!今早上还信誓旦旦、甜言蜜语哄着自己说什么非卿不娶,哄得自己感动;这会儿又和个千金小姐在这里卿卿我我、郎情妾意。她心里觉得委屈窝火,但又不敢发作,索性低下头不看李凌。
却见太后笑了两声,转过身来对着荳荳道:“你也退下吧。回去告诉皇帝,说哀家领了他的孝心。他既是国事忙,就不要过来请安了。哀家浑也无事,不过闲暇时和大伙儿斗斗牌、看看花,不用他操心。”荳荳忙躬身一一应下。
李凌原没在意这站在下首的宫女,以为不过是太后宫里的寻常宫女,这会儿听着声音有些耳熟,转过头看她,不觉轻声“呵”了一声,却不敢做声。
荳荳见太后没有别的吩咐,正要躬身退下,却听月亮门外又是一声娇笑,有人道:“好热闹!我倒赶个巧。”
只见花影乱颤,一个身着粉红绣金线牡丹团花对襟单衫、头上盘着高髻插着千叶大红芍药的丽人就走进来,身后则亦步亦趋跟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
那丽人进来,也是满眼含笑,眼风扫过众人,却已趋前给太后福了福,道:“臣妾馨嫔杨德琳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原来来人正是储秀宫的主位馨嫔。拜完,又对着刘太妃、徐太嫔半福了福。
太后因馨嫔是两江总督杨昇的女儿,又喜她嘴最甜,素来另眼看待,这会儿亦抬手让她平身,含笑问道:“你怎么倒有空过来?”
馨嫔抽出袖中的绢帕掩唇轻笑,道:“瞧瞧,太后娘娘这么一说,倒弄得臣妾不好意思,好像臣妾少来给娘娘问安似的。”众人又都笑了。馨嫔又道:“臣妾来,是问问太后娘娘可喜欢这岭南的贡品,看看父亲这份孝心可是尽到了没?”
“杨大人怎么在岭南?”太后轻轻抚了一下手掌,又笑道:“瞧我这记性,皇帝两月前不是把你父亲调任两广总督了?说起来,我们倒是领了你家的情。”
馨嫔笑了笑,道:“太后娘娘说哪里话!这是父亲对太后娘娘和万岁爷的孝心。还有一件事要说给太后娘娘听,臣妾的母亲前日也回京城来了,过几天也要请旨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
太后微微诧异,道:“你母亲也回来了?哀家倒不知道。”
馨嫔道:“太后忘了,母亲此次回来是准备参加六月十八命妇们进宫贺太后娘娘千秋的盛典。”说着,招手叫那跟着自己的姑娘过来,笑着对太后道:“臣妾还有一事要求太后娘娘,伏望娘娘允准。”
太后看了一眼她领过来的姑娘,道:“这姑娘是谁?瞧着跟你倒有几分像。”
馨嫔把那姑娘往太后跟前送了送,那姑娘上前给太后行了礼,口中称道:“民女杨维琬参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
太后颌首,忽然笑道:“维琬?馨嫔,原来是你妹妹呵。”
馨嫔忙道:“是。臣妹一直在江南居住,这回也是随母亲进京来给太后贺千秋节。臣妾请求太后娘娘允准,让臣妹在宫里陪臣妾住上一段时日。”
荳荳见太后没有别的吩咐,她对馨嫔的妹妹也不感兴趣,就默默行礼退出。临走时,忽然觉得两道目光落在自己脸上,侧头一瞥,却见馨嫔的妹妹回过头对着自己笑了一下,不觉有些诧异,却也不敢说话,转身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