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2、叛贼中原搅乱生 荼毒生灵百姓难 ...

  •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甲子日,安禄山发动节度使之士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十五万士兵,号称二十万,在范阳起兵,打出“奉密诏讨杨国忠”,起兵“平祸乱”的幌子,揭开大乱的序幕。

      安禄山久于用兵,富有经验,大兵已经出发,他还不忘跟朝廷耍个花招。他派将军何千年、高邈率奚人出身的二十名骑兵先行,声称向朝廷献射生手,乘驿车至太原。太原是唐朝北都。唐朝有三都,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北京太原。太原副留守兼太原尹杨光翙听说安禄山派人光临,开门出迎,被何千年劫持而去。太原立刻有人飞骑奔骊山报告军情。

      此举乃安禄山“声西击东”之计。自幽州向长安,本来有两条路线可走,一条经太原向长安,此为西线,这是当年李渊起兵反隋进入关中的老路。另一条为东线,经博陵、常山至陈留,然后西向东都洛阳,过潼关向长安。安禄山的主力其实并未沿经太原的西线进逼长安,而且根本没有这个打算。可是安禄山却虚张声势擒太原守将,目的就是给朝廷造成兵过太原的假象,分散朝廷的注意力和防御力量。

      杨光翙被抓后,太原有人急忙骑马疾驰赶到骊山,向玄宗报告了这个十万火急的军情。隶属朔方军的东受降城守将也派人来到骊山,把安禄山反叛的消息上奏。玄宗起先不肯相信,他以为又是忌恨安禄山的人在诬陷。

      而此时,安禄山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势如破竹。

      海内承平日久,百姓多年未见战乱,突然听闻叛乱爆发,远近震骇。叛军所过州县,无敢拒之者。甚至士卒登城,听到敌人的鼓角声,竟吓得纷纷坠落城下。玄宗急命封常清扩充军备,前往阻挡。安禄山叛军如秋风扫落叶,这时,玄宗不得不相信一件事实:安禄山的确反了!

      安禄山反,满朝皆震动,玄宗更是震怒交加。

      十一月二十一日,玄宗由骊山返回长安,第一件事情便是斩了禄山子庆宗,并赐荣义郡主自尽,荣义郡主真真却是枉死。

      二十二日朝会,玄宗令十三子颖王璬为剑南节度使,十六子永王璘为山南节度使。二王暂不出阁。原本任朔方节度使的安思顺,掌握着北方一支劲旅朔方军。玄宗考虑到安思顺与安禄山的特殊关系,先解除了他的兵权,调他入朝任户部尚书,其弟安元贞为太仆卿。因此前安思顺曾告诫过玄宗,言称安禄山有异志。故玄宗不治安思顺的罪,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接替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玄宗又以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又任命程千里为潞州长史,加强西线防御。又任命卫尉卿张介然担任河南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以加强东线防御。玄宗的部署照顾了东、西两线,其目的是拒安禄山于东都洛阳之北,并防止叛军西进。

      二十三日,玄宗任命荣王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东征。玄宗此是为了组织对叛军的反攻。

      十二月一日,荣王琬、高仙芝带领大军由长安出发。大军出潼关,至陕郡,玄宗又令宦官监门将军边令诚监军,往屯陕州。

      二日,安禄山率军自灵昌郡渡过黄河。此时,天寒地冻,叛军用绳子连接破船及草木,横断河流,一夜间结冰如浮桥,于是顺利过河,直逼重镇陈留郡。叛军烧杀抢掠,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张介然刚至陈留没几日,叛军就兵临城下。守军登城,望叛军声势,都胆战心惊,人无斗志,无法组织防守。五日,陈留郡太守郭纳献城投降。

      六日,安禄山入陈留北郭,安庆绪将玄宗斩杀安庆宗一事告知安禄山。安禄山闻知长子安庆宗被杀,遂放声痛哭,仍惺惺作态,自言:“吾替朝廷除害,何以杀吾子!”

      唐军内防松弛,叛军长驱直入。

      二十二日,汴州、荥阳失陷。

      二十三日,东都洛阳失陷,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自建燕国。玄宗闻知,捶案大骂安贼。洛阳守将封常清与荣王琬、高仙芝会合后退守潼关,叛军以崔乾佑为先锋,数攻潼关不下,两军成对持之势。东都失陷,安禄山叛军血洗洛阳,洛阳百姓惨遭蹂躏。而此时,举国上下百姓流离失所,好一派大唐兴旺景象,刹那间落得一片凄凉!

      二十八日,荣王琬于军中暴毙。李俶遂亲向玄宗请命。玄宗乃令李俶替荣王琬为元帅之职,并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一同出兵。同时令太子亨监国,自己欲亲征。杨国忠与杨氏姐妹闻知后,从中阻隔,眼见贵妃哭得伤心,言称担忧玄宗安危。玄宗见状,只得收回成命。

      三十日,玄宗误信宦官边令诚言,杀封常清、高仙芝二将,遂任命哥舒翰接替之,镇守潼关。守城将士知封、高二将被杀,心中悲愤,士气低落。

      广平府内。

      崔碧瑢携李偲、李憬为韩国夫人杨玉玫接往大明宫。府内只留沈珍珠与十一岁的李适、四岁的李娦。

      沈珍珠日日忧心,已数夜难以安眠。这日,李忱并柳潭匆匆而至,尚未入得琦云阁,便听见李忱的声音:“嫂嫂——嫂嫂——”沈珍珠当即奔出屋外,恰与李忱撞个满怀。只见李忱满面大汗,神情焦急非常,见到沈珍珠,一面喘息不已,一面大喊一声:“嫂嫂——”遂扑入沈珍珠怀中。

      这沈珍珠与李忱早就一见如故,十几年姑嫂相处,情同姐妹一般。加之李俶那三年驻扎边关,沈珍珠母子大难未死,全赖李忱及时发觉,速送沈珍珠往东宫而去。

      沈珍珠见状,心下一凛,忙拍住李忱,轻言道:“忱儿这是何故?……”

      李忱满眼泪花,当即说道:“我……我……”

      沈珍珠见李忱这副模样,心中骇然,心头如小鹿一阵乱撞,颤声问道:“怎样?……”

      李忱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我……我……听……听闻……皇……皇兄……出兵不利……遭……遭遇……敌手了!……”

      沈珍珠闻言,一口鲜血喷出,李忱慌忙扶住,却见沈珍珠双目紧闭,气息奄奄。

      正是:逆贼谋反天下乱,太平盛世变苦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