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王孙出征风光现 君心昭昭踏路遥 ...
-
且说这武状元选拔之事,引得李林甫一肚子窝火,偏又无处发泄,只与私邸泄愤之。
过了两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报吐蕃大岭等军、青海道莽布支营、吐蕃渔海及游弈等军来势汹汹,分三路来进犯我大唐境内,战况紧急。
李俶闻知,便向玄宗自动请缨,毛遂自荐。玄宗一来因李俶尚年少,二来因李俶未有领军之经验,故而不予答应之。李林甫得其详情,心生一计,乃向玄宗推荐李俶为监军,极力称赞李俶若干,欲使玄宗应允李俶往边疆体察军情,而李俶之嫡皇孙身份,又可鼓舞边疆将士士气,令将士们士气高昂,定能首战告捷。玄宗始而犹豫,乃因上有太子、王子,何需嫡皇孙亲征?故而虽赞赏李俶之雄心抱负,亦闻李林甫之言颇为有理,但念及李俶安危,始终未能决断。
玄宗颁旨,欲使寿王瑁担任监军出征以鼓舞士气,一来因寿王瑁之文韬武略亦不在话下,使其担任监军,实可放心;二来因杨玉环之关系,眼见寿王瑁自杨玉环入宫,神情颇为索然,郁郁寡欢,故而将寿王瑁调离京城一段时日。
玄宗心意早已为李俶与李林甫得知,二人心中虽各表不同,目的却实属一致。李林甫不欲使寿王瑁出征,以寿王瑁感染风寒为由,使玄宗消去此念。玄宗听闻寿王瑁身体欠佳,乃应允寿王瑁往东都洛阳行宫调养。这寿王瑁本无甚野心,素日里只吟诗作画、弹曲弄词,乐得逍遥快活,只其母武慧妃野心昭然而已。他与杨玉环成婚以来,夫妻二人相儒以沫,感情甚好,怎奈一朝妻子伴在父皇身畔,心中郁郁,亦甘愿眼不见心不烦而避走干净,即赴东都洛阳行宫且作不提。
玄宗出题考较李俶,见李俶武艺不凡,心中不禁诧异。又见李俶对兵法知之甚深,颇有见解,心中欢畅,亦欲使其锻炼一二。故而答应李俶出征之建议,乃令千牛卫与羽林军随行李俶一道,又募集彍骑士兵千人,这行人责任不在战场,只为保护李俶周全。
且说崔碧瑢闻听李俶将出征,心生不悦,忙进宫觐见玄宗与杨玉环,玄宗君无戏言,此等大事,如何儿戏?任凭崔碧瑢求了半日,仍未有所得,只得扫兴而归。
返至广平府邸,正见沈珍珠与李俶于园中说话,才刚于玄宗处碰壁,现下见到沈珍珠巧笑倩兮,更增怅惘,欲径直返回景斓阁中,忽闻李俶所唤,虽心有暗喜,仍不动声色,只停住脚步,回转身来,朝李俶走去。
李俶观其形容惨淡,不由疑道:“瑢儿神色欠佳,可需请得太医调养调养?”崔碧瑢低声道:“妾身无碍,只思及殿下将出征远去,故而心里难受。”李俶笑道:“瑢儿不必如此,我很快便回来了。”忽又想起什么,又说道:“才刚珍珠正说着于我饯行一事,我们三人今日夜里可玩它个痛痛快快!”崔碧瑢心中虽有不愿,嘴上却说道:“一切但凭殿下做主。”李俶含笑,那笑意之下,直让崔碧瑢晕眩。
沈珍珠从旁观之,心中略有酸楚,竟隐有不舍之意。她前儿听得兄长言及父亲已向玄宗请辞,欲告老还乡,玄宗虽有挽留之语,怎及一旁杨家姐妹“好言”相劝,方应允下来。沈易直早有回乡之念,自己身为秘书监,而韩国夫人之夫、崔碧瑢之父崔询为秘书少监,少不得有些摩擦,他忌惮杨家之势,一直忍辱负重已久。又因李俶赏兰之日所见种种,更是心生退意,虽心疼女儿无依无靠,然念及沈家之后,故而下定决心回返吴兴,再不踏及仕途之路。而女儿既已嫁入侯门,所谓嫁出女儿,泼出去的水,虽有无奈,却亦认命。然,他深信女儿并非寻常哀怨柔弱女子,他是知晓女儿性情的。何况他侧面观李俶宇岸宏深、温恭大度,知其绝不似一般俗流人物,自己女儿嫁得如此嫡皇孙,亦心有安慰了。他临走之时,反复向女儿叨唠着,似有一辈子亦说不完之言语,欲一日诉之。沈珍珠虽心有不舍,然思及其父辞官,未尝不是好事一桩,她深知其父性情甘于淡泊,为官多年,实与官场难以交融,如此,辞官回乡,过着天伦之乐的日子,倒亦是美事一件。只自此她将独身一人留至京城,以后种种,皆要靠她自己把撑,她不由想及其母于她入宫前所言,难道一切真是命中所致?她低首望了望自己,脸庞不由现出一抹浅浅的笑容,那笑容如梦如幻,是命也好,非命也好,总之,她将来要与他共守一生了。
夜晚,广平府邸仍烛火通明,莺歌燕舞,崔碧瑢脸颊微现几分醉意,沈珍珠只浅斟几口,李俶更是饮得高兴,而崔碧瑢心中讶异:这出征缘何令他如此快意?思至此间,双眸不禁瞥向沈珍珠。
因军情紧急,李俶不得不于几日内准备妥当。这日,只见李俶携大军往城外浩浩荡荡而去,左右由千牛卫与羽林军护卫,身后跟随刚征集彍骑士兵,玄宗亲自携百官同往城门送别,见孙子身披银白铠甲更增英气勃勃,听及路边百姓皆赞广平云云,心中欢畅,笑容自他眼旁几缕皱纹散开。
崔碧瑢立于杨玉环身畔,盈盈向李俶望去,满目泪光。沈珍珠因身体有恙,未能送行,只遣韦济文送予李俶一锦盒,言及如遇关键之时,可作一用;又送上一红色锦缎小包,并言及可待路上再观之,到那时一切俱明。
且说李俶行至陇南,将沈珍珠所赠之锦缎小包打开,见内中一块锦帕,绣有一对鸳鸯,旁放有一封信笺,展开看时,竟是一首小诗。李俶读毕,面上更现喜色,傅千倬观而奇之,乃问究竟,李俶只笑而不言,只命人回转送信且作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