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4、军心涣散大敌至 王子迷途盼转机 ...
-
闻知李俶失踪,加之张良娣从旁渲染,李亨更是怒不可竭,即使李泌多次想求见李亨,皆未得到许可。于是,李亨一面使李輔国为监军,一面下密诏令李輔国率人秘密搜查李俶行踪。而军队不可一日无帅,李亨便先令李系为代元帅,即刻启程前往河北郡,不得迟延。李系接到命令,与王妃殷婉卿作短暂话别,匆匆连夜赶往河北郡。
且说郭子仪早由李泌处得知李俶处境,为防动摇军心,一直严密封锁信息。然眼下正是对敌关键之时,军中将士们几日未见李俶踪影,早有流言声起。郭子仪严查发布流言者,一经发现,当以动摇军心,论军法处置,这才渐渐平息流言。李系这位代元帅一来,才平息的流言顿时更盛,纷纷传言李亨动怒,李俶被拘;或是李俶犯上作乱,已为李亨拿下,即将凌迟,云云。亏得郭子仪出面整顿,才算是表面压了下来。然,李俶对众军赏罚分明,又待之不薄,加之征战途中于流亡百姓皆很照顾,军中将士皆于李俶十分敬重。听闻流言,纷纷替李俶鸣不平,意欲有所行动,皆为郭子仪压住。李系生为皇子,若非安史兵变,他仍作享奢华,歌舞升平。这一路逃难,已令他疲累不堪,更莫论征战沙场了。于行军打仗,他是全无经验所言。郭子仪见去了主帅,倒反来了两个麻烦,心中不快,又无法表露出来。李系心知肚明,明知自己不是行军打仗的料,索性将大事小事皆由郭子仪与李輔国主持,他做个挂名而已。李輔国绝对是个麻烦,初来军营,便指手画脚。郭子仪因他系李亨身旁红人,只得压制自己,却免不了与他争执几句。这李輔国见安庆绪军如秋风扫落叶,他急于求胜回返京都报功,便下令速战速决,全不考虑军心涣散到何地步。加之暗中侵吞军资物需,致使将士们冬衣紧缺、口粮日渐不足。郭子仪出面申辩,李輔国不理不睬。郭子仪气急,斩袍出营。又思众将士们性命攸关,只得忍耐下去。于是,郭子仪去寻李系。李系因李輔国日益得宠,亦不敢得罪李輔国,只言称李輔国既为监军,应该所言不假,加之安庆绪军早已溃败不堪,若能及早得胜回朝,亦是喜事一件,云云。如此这般说了诸多推脱之辞。郭子仪无奈,只得欲暗中寻人去往京都长安向李泌报讯。李泌早有所料,见李亨避不见面,心想此番留在长安亦起不上什么作用,便先与萧儿做了计议,随后速速返回河北郡。故而,郭子仪尚未派出人去,便见李泌回返,心中大喜。
李泌从郭子仪处得知事件原委,当即速去见李輔国。李輔国已知李泌回返,称其病而避不见面。李泌怒,闯营而入,郭子仪紧随其后。李輔国心中畏惧李泌,表面却故作傲慢,拒不接受李泌意见。李泌无法,拂袖而出。
众将士皆不满李輔国与李系,凡事皆由李輔国把控,李系一切皆听李輔国,落得轻松自在,军中怨气愈发深重。
李輔国一面催促出战,一面上书李亨,参了李泌与郭子仪一本。李亨接到李輔国奏章后,并未有所回应。
唐军之中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军中无统一指挥,军心涣散。安庆绪得知情报,当即决定来个出其不意,分两路兵马围剿唐军。唐军尚未来得及反应,溃败惨重。李泌与郭子仪望着满地唐军尸身,心痛不已,乃吩咐厚葬之,并抚慰其家属。那些幸存下来的唐军,此时更是怨气冲天,一时间难以控制。而李輔国见众怒难犯,早已躲了起来。苦了李系,独自面对众军的责难,愁眉不展。
李泌再次上奏章,李亨闻知军情惨败,心中郁郁。加之西域与回迄因唐内部不合,亦向李亨发难。李亨只得调回李輔国与李系二人,暂由郭子仪代任元帅一职,李泌仍为行军长史,同时还有稳定西域与回迄情绪。诸多不顺,李亨不由思念起李俶来。
且说李俶与那两位混混行至荒山野岭之中,李俶发觉这二人功夫寻常,本想先制住这二人,然后细细拷问。正想着,那二人突然转进一座破庙,李俶迅速跟入,见是一座狱神庙,李俶随即上前制住那二人穴道,那二人大惊,却为之晚矣。
李俶问道:“你二人究竟受何人差遣,从实招来,否则定让你们生不如死!”
那二人一味地哆嗦,却兀自沉默不语,也不知是吓的,还是另有隐情。
李俶见二人沉默,便顺手从满地的柴枝中抄过一条,向其中那五短身材之人划去,便听见对方鬼哭狼嚎,原来李俶又点了对方的哭穴。李俶厉声道:“若再不交代,就当这般哭死吧!”
那瘦高汉子见此情状,脸上一阵抽搐,忍不住叹道:“壮士杀了我们吧!我们此行,亦知凶多吉少,反正说也是死,不说也是一死,都无所谓了。”
李俶听此言觉得蹊跷,便解了五短身材汉子穴道,那汉子依旧在那里乱哭乱嚎,气虚微弱,喘息不已。
李俶先寻了些绳索将那二人绑缚于柱子之上,见天色已晚,便决定在此过夜,便打扫了一处尚算干净的地方,铺上些藤条柴枝,勉强凑合。
待一切准备完毕,李俶又问道:“你们既然不说,可告诉我这里究竟是何地?”
那两汉子由于背靠背绑缚着,谁也看不到对方神情,只听那瘦高汉子说道:“此处是云龙山,正在长安东北之处,距长安大约几百里地。”
李俶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才刚在茶舍时,那是个距离长安不远的官道,怎么这一会儿竟然走了这么多里地,竟还全不知就里?真真透着古怪。
“你们怎么知道是我?”
“……”
“指使你们的人究竟是谁?”
“……”
李俶见他二人一味只是摇头,满脸惊骇不已,浑身兀自颤抖,而且抖得愈发厉害。
李俶见问不出什么,只得一旁靠上,怔怔地望着暗夜的一轮明月,冷清清、暗黑黑。
不知不觉,李俶睡熟了过去。天大亮后,李俶渐渐苏醒,见他二人依然被绑缚于柱子上,一动不动,头部下垂。便上前推了一把,依然毫无动静。李俶心中奇怪,又连续推了几次,依然没半点反应。李俶暗叫“不妙”!急忙探之,竟发觉二人已经死去多时!
李俶这一发现,可非同小可,一来自己竟毫无知觉地熟睡,于周遭发生竟无半点反应,思起来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若敌人想要取他性命,那真是一如反掌了;二来他知道那二人并非仅仅只把他带到这座狱神庙,而如今,却是半点线索也无法寻出了,又重新回到了起点。李俶不由长叹一声,他如今是有家难归,一罪未清,现下又加上逃匿,他是百口莫辩!此时独坐狱神庙,有些黯然心伤。他倒不是为了这点坎坷曲折,而是每每思及李亨之绝情,忍不住心痛。而每思及此刻,李倓那鲜活的面容便又呈现在他眼前,他愈发思念起李倓来。
李俶心理清楚得很,对手实力非常强劲,能在他毫无知觉地情况下,突破宫中守卫,将他劫出;又能在他眼皮底下毫无知觉地杀人。对方究竟是友、是敌?是友,那何以未曾现身?是敌,那何以未将他直接除去?对方此番做法,究竟所为何来呢?李俶每思及此处,不免又是一身冷汗。
突然,一道亮光在李俶脑中一闪,李俶蓦然心惊!这几天来李俶一直处于迷惑状态,未加仔细思索,如今细细想来,竟发现一个令他吃惊与疑惑的细节……他怎地如此糊涂,竟忘却了……
正是:外患未除内乱生,王子迷途不得归。宫廷羁绊从来有,哪管百姓命贱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