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孟秋别离 ...

  •   日子继续过着,只要有物的存在,那么这时空必定不会停滞不前。野史上的那段睚眦之话就像是呼啸而过的喧嚣,存在与否都只是自我的臆想,我们所能预见的那些回忆的都少得可怜,倘若最短暂的记忆是这一刻,那么人类对历史的知晓也不会比这一刻多多少。历史也是一网巨大的谎言。胜者与强者的谎言。
      总之这算是安定下来了。身体亦好,心亦好。虽说多数的学者对这时的杜甫所持的评价是“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尽是指责其乐不思蜀。也是,悲剧才有令人唏嘘的资本,死在温柔乡里抑或是一生美好得不像话,那么成功便显得理所应当。
      如果杜小受年少是豪情的美好,那么这时候的美好便是那恬淡。严武若是一天下来没什么事,便带着酒和下酒菜来找杜小受,杜小受这段时期,既不是左拾遗,也没有当幕僚,每天就在自己的草堂收拾些花花草草,和老农民们拉些家常话。因为有严武在,便也不必受那些高官武人的气。有时候严武来了,两人便在竹林里野餐,骑着马儿到处逛逛,看渔舟唱晚到星辰启明,穿过涌动的人潮,在阁楼上喝酒,酒酣之余,耳鬓厮磨(?)……
      我提心吊胆地看着他们在春天的气息里漫步,然后夏天来到。当时安史之乱还未结束。
      若是早就知道结局,那么这幸福该是自我欺骗式享受,还是让不安扰乱风雨前的潜伏。次日醒来天各一方。
      孟秋来得急,连空气里夏季的焦灼之热还未散去,玄宗和肃宗二人四月时纷纷死去(李总攻早几年前就被攻下了……),代宗即位,严武被召入朝,前往绵州。这离别就在眼前。七月总是凄凄哀哀,即使跨越了上千年的现代亦如此,望着那串数字思念无果。
      一夜无眠,这饯别宴上,高官贵族,假辞言令。直到人去楼空,床里帐边,有情人细细说来,月下把酒杯盏,竹影阑珊,纱窗朦胧,天已破晓。
      从江楼酒酣到奉济驿站边,杜甫预想这将来会是寂寞无依的日子,连离愁悲凉之感都显得力不从心,心若浮木,时沉时浮。说不上几句话,想来还是念叨了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不知严武作何反应,反正我是眼泪都要出来了。杜小受心心念念的是国家,为人民绝对效忠于皇族,严武的宠溺包容终敌不过国家危难。绝对爱国,绝对忧民,也绝对无法动容于那份温情。若是这话是杜人妻为严小攻的事业勉励,那也算是美好的暌别。
      严武的态度一直很明朗,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我养你。可是说到杜甫这边,有妻室、儿孙成群不说,心里记挂着是李白高适郑虔,为弟弟下落不明担忧,全天下人民过得好不好也挂在心尖,对于严武,多不过感激之情知遇之恩。如果再多一点,那便是他仅仅是奉济驿别离就写了三首诗谨赠严武,怕是杜甫早就习惯了依赖严武,恍惚意识到这一别“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这种依赖,只是依赖么?一种暂避风雪的屋檐的依赖?
      虽说如此,但严武在历史上的洗白,多是杜甫的功劳。他在成都和严武在一起时,记了许多事,其中在《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记述一老农“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说是老农感恩爱戴于严武为他儿子开脱了飞骑籍,放回耕田,并誓死效忠严武,说他仁慈重孝悌。甚至后来严武死后,为缅怀他,杜甫写他“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这是极高的推崇,也是肯定。正史给严武的评价不好,但我以为,若是一个人能够尊重维护他的母亲,从孝上来说,至少不算是太差的一个人。
      在成都草堂失去了严武的庇护的杜甫,好容易逃出安史之乱的漩涡,严武这一走,再次沦陷,举家流亡。
      这梦,不过半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孟秋别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