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预留的那些时光 ...

  •   在严武那儿安定之前,杜小受就一直过着漂泊暂居又流亡的生活,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没有强大的经济依靠,在北方11月的秋末里,就已经到了“手指冻僵,连衣带断了都不能结上”(衣带断了……读到这儿我流连了好久)。年轻时,为获得权势搏出位,奴颜媚骨,连“不折手段”这个词都不为过,那时候的杜甫还带着点傲娇受的小样儿。

      除了郑虔和李白,杜甫和高适关系也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依赖。我在写杜甫和严武之前并没有意识到高适这个大BOSS带来的威胁,现在想来,对于杜甫对高适的依赖甚至是让我有些吃味。
      我一直将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时光当作严杜的二人世界,但是高适的存在让我不得不正视这三个人的关系。
      高适的出现要比严武早,早在漫游的时候,杜甫就遇到了高适。他们畅饮,游玩,度过“浪漫而放荡的秋天”,“呼鹰逐兔”,戏做“游猎的生活”。“有时在城里的酒楼畅谈痛饮;有时登上吹台,南望芒砀山上的浮云;有时在黄昏时走上单父的琴台,北望没有边际的寒芜,好像能一直望到渤海的海滨”,算得上风华正茂的年纪,算得上无忧无虑散漫慵懒的生活,他们又怎么会想到在十年之后的那场劫难。年少的杜甫,全都送给了高适和李白。如此一来,我只能将严武对杜甫的爱是更加纯粹不介意他所经历的风风芸芸聊作慰藉。以至于后来杜甫求职不成,困守长安的时候,若说他在别人面前还维护着自己薄薄的面子不肯低头不肯寻求帮助,那高适可以称得上是自己(的)人,用诗作向他表达自己的窘境一点也不觉得别扭,自然而然地撒娇,接受帮助都显得理所当然。
      在成都草堂重聚后,高适也对杜甫颇好,陪他喝喝小酒,聊聊小天,种种小花,剪剪小草,当着严武的面调调小情。甚至于高适同年与严武死去的时候,杜甫为他写的哀悼诗中的恳切叹惋之情丝毫不亚于严武。
      严小攻的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除却上疏拯救的房琯,能够算得上炮灰们的威胁的也就如此,当然严武之父严挺之后文再提。

      在遇见严武并真正过日子的前几年,可谓是杜甫最困苦的日子。
      当上天赠予你所无法忍耐的困难,那必定意味着过后是你所想要的幸福。前提是你必须活下来。我有的时候真的觉得,之前再困苦又如何,杜甫最终还是迎来了严武不是吗。人生没有多少人能让自己感到安心并全部托付,因为我们只有用苦难来积分才能换到一点点奢侈的幸福。幸福太贵。
      那几年,杜甫见到了在战火中挣扎的人们凄苦动荡的生活,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见过了人情冷暖人间惨剧,也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中挣扎,“每天在山谷里拾橡栗充饥,把一柄挖掘黄精的长镜托以为命”,那年,他完成了三吏三别,说起来人也真是可笑,我们鉴赏的往往是别人的痛苦。我总觉得这鉴赏中必有些成分是作为同情。
      冯至写杜甫“不管唱得多么凄凉,他也不放弃希望”,“他的胸襟并不因为这种锲而不舍的执着态度变得忧郁狭窄,而永远是阔大开朗的”,但我以为杜甫他已经躲进了自己的世界,他在构建一个虚无的又渴求的世界,所以不论外界是如何打击他的肉身,他的魂魄早就脱离了这苦难而存在才会显得如此无所谓。笑。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预留的那些时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