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下午两点,董浩跟张阿姨分手后,自己走回刑警队,进了办公室,老郭正在抽烟,看到董浩,问道:“你去哪里了,怎么也没在队里吃午饭,吃饭了吗?我给你打了饭在饭盒里了。”
“哦,师傅,我吃过了,来了个同学,忘了跟你说了,我们一起在外面吃了。”董浩含糊答道。
“这小子,也不跟我说一声。得,我晚上拿回家吃吧。”老郭把饭盒放进了背包里。
董浩心想:这您倒是有先见之明,晚上您得自己在家吃饭了。
下午五点多,小妤走出校门就看见董浩穿着警服,双手扶着山地车在门口站着,惊喜的走上前说道:“董浩,你怎么来接我了?我晚上得回家了,要不爸妈该担心了。”
“我请你吃晚饭,然后送你回家,赏光不?”董浩开着玩笑,一边把自行车掉转车头,跨上去就骑了起来,小妤紧跑两步,坐上后座,手搂着董浩的腰:“遵命,警察先生。”
正骑着,旁边两辆自行车超了上来,车上的两个男生看着董浩对着小妤喊道:“呦,咱们的郭小妤同学谈男朋友了?还是警察呢!够酷的啊!”
小妤在车子后座上,冲他们挤弄着鬼脸,做着凶恶的表情,右手搂着董浩的腰,左手的食指指着自己的嘴巴,并没有出声,两个男生分明看见小妤的嘴型是一个字:“滚!”
两个男生嘻嘻哈哈笑着骑跑了。
董浩脸有些发烧,问小妤道:“你们同学啊,这可不好啊,以后我不来接你了,今天特殊情况。”
小妤紧了紧搂着董浩的手,说道:“你理他们呢,该来就得来。什么特殊情况?”
董浩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对了,今天你和肖湘有没交流下想法啊,她怎么说?”董浩询问起来。
“说了,我说妈妈跟她爸爸肯定不是那种关系,她也不能确定,她还不想问她爸爸,让我问问妈妈,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妤轻轻叹了口气。
“是吧?他们就是偶尔遇到了,一起坐了电梯而已,没什么特别的。他们以前就认识的吧?”董浩说,用力的蹬着车,车子在下班的车流中穿梭着前进。
“认识倒是认识,是以前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认识的,可为什么就他们两个人一起呢?他们应该不熟啊,怎么可能一起吃饭呢?没和别人一起吗?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小妤嘟囔着。
“这个你问问妈妈吧。对了,你昨晚看到她们有什么异常吗?电梯里。”董浩问。
“异常?什么异常?站的挺近的。”小妤说。
“哦,那也没什么,正常吧。”董浩放心了,小妤她们没看见张阿姨和肖湘爸爸牵手。
董浩锁好自行车,跟小妤走进火锅店,他们来得比较早,里面人还不是很多。
刚刚坐下,董浩手机响了:“喂,啊,是,我们到了,您过来吧。”
“谁啊?还有谁?”小妤好奇的睁着大眼睛问。
“还有谁啊,你妈妈呗,张阿姨。我和你妈妈中午一起吃了饭,她怕你还在生气,让我先跟你解释下。”董浩看着门的方向,随即站起身来说:“我去迎迎。”
小妤坐在椅子上,双手插在兜里,嘴角撇着,轻轻的哼了一声:“叛徒。”
在火锅店门口,张阿姨从出租车上下来,董浩迎上去,轻声说:“小妤在里面,她们没看见你们牵手,您放心吧。”
张阿姨感激的看着董浩,说:“谢谢你啊,董浩。”
张阿姨跟着董浩来到桌子前坐下,看着小妤,小妤低着头不看妈妈,脚在桌子下面一下下的踢着桌子腿,然后抬起头来,瞥了一眼妈妈,又低了头。
张阿姨笑着说:“小妤,妈妈请客,感谢董浩昨天照顾你,你们点了菜吗?”随即扬手叫下单小妹来。
张阿姨点了鸳鸯火锅,点了羊肉片,牛肉片,酸菜,粉条,豆腐,青菜,又点了小妤最爱吃的牛蛙,把菜单递给董浩,董浩加了个金针菇,把单子还给了小妹,小妹给每人斟了杯茶,匆匆下单去了。
“好闺女,以后可不能不回家过夜了啊,还骗妈妈说在肖湘家。”张阿姨坐在小妤身边,亲热的搂着小妤的肩膀说。
小妤稍微挣扎了下,随即就不动了,任由妈妈搂着,两行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哭什么啊,好闺女,妈妈真没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啊,别哭了,好女儿。”张阿姨声音也有点哽咽起来。董浩看着,不由得觉得有些尴尬,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
“那你们是怎么回事啊,湘湘爸爸要跟她妈妈离婚了,你们又在一起吃饭。”小妤用两臂把头支在桌子上,不看妈妈。
“昨天是妈妈单位加班,接待一个业务单位的人,后来吃完了的时候,在电梯门口遇到湘湘爸爸,就一起聊了几句,别人先坐电梯走了,我们下来的时候,没别人了,就我们俩。就这么回事。”张阿姨一边说,一边看了下董浩,董浩明白,这是张阿姨和肖湘爸爸商量好的说辞。
“那么巧?”小妤坐直了身子,用纸巾擦着脸上的泪痕。
“就是啊,谁知道还能遇到你们呢,真是巧,本来没什么事,闹出这一场误会。”火锅汤底端上来了,已经滚开的汤嘶嘶冒着白气,张阿姨一边往后靠身体躲着火锅飞溅出来的雾气,一边笑着说。
“小妹,来一碟陈醋,一碟辣椒酱,我就爱吃牛蛙,快点上菜啊,饿死了,我中午都没吃饭呢。”小妤一边说,一边拆着筷子的包装。
张阿姨和董浩同时放松的吁了口气。
吃完饭,董浩自己骑车回警队了,留下合好如初的娘两个慢慢走回家去。
第二天上班,老郭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带着董浩又来到了明光小区。原来租房给卞小英的房东,在警方解除现场封锁之后,准备打扫卫生,更换床具之后继续出租,却在原来的床垫下面发现一张银行卡,卡主是卞小英。老郭和董浩拿着卡来到开户的银行,亮明身份之后,银行方面告诉他们,银行卡里有四万元存款,最后一笔交易记录是卞小英死前一个星期,有人给这个卡存入了五百元。根据之前的了解,卞小英家里欠王亮家四万元,一直没有归还,没想到卞小英居然有四万元的存款。要知道,作为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她工作的贸易公司给她的工资,在省城里生活,除了房租水电,日常花费,一个月是剩不下多少钱的,再怎么省吃俭用,要积攒这四万元也是不太可能的。
经过银行工作人员内部帮忙,查询了过往的往来明细账,一个存款人的名字跳进董浩的眼睛,是卞小英公司的小李,从最早开卡时到目前,小李用自己的银行卡给这张卡汇过几次钱,每次几百元不等,他为什么会给卞小英卡里汇钱呢?看来应该是条有用的线索。忙活了一上午之后,老郭和董浩两个人回到了警队,老郭忙不迭的点上一根烟过瘾,董浩则拿起自己和师傅的饭盒去食堂打饭。
吃过午饭,董浩和老郭两个人整理案情记录,对这个案子进行综合分析。董浩先谈自己的看法:此案属于凶杀确定无疑,但是凶手的作案动机却不好分析,卞小英的钱包手机都完好无损,显然不是劫财。根据尸检报告,也排除了被性侵的可能。既不劫财又不劫色,陌生人作案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加上邻居的佐证,很可能是卞小英认识的人,为了某种原因杀害了她。说起这个,董浩自然想起了那间贸易公司的小李,那个网管员,看来有必要重点找他再谈谈了,但是就目前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也没什么证据能把小李和凶手联系起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极大流动,一方面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而另一方面,就是对治安的严重冲击,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作为个体的人越来越独立于社会群体,可提供参考的线索越来越少,非常不利于案件的侦破。老郭一边和董浩讨论案情,一边暗自赞赏起董浩来,几个月下来,董浩进步挺快,看来真是个做刑警的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