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四十 辛酉政变 成王败寇 ...
-
几天后,两宫太后妥协,不再提垂帘之事,才哄得顾命大臣胜利回归。
这时准兵部侍郎胜保到了避暑山庄,他立刻拜见了两宫皇太后,从他的眼神中,佳兰知道小甄子的信送到了。胜保来此之前,先见去北京见了恭亲王,并按他的意思,下军令:如今各地纷乱,不许各地统兵大臣赴承德祭奠,自己则率兵经河间、雄县一带兼程北上。
肃顺的镶蓝旗和端华的正白旗哪会听令,他们有顾命大臣的靠山,也加快了行程一路北上。秦楚天在附近观察到行军动向,于是向驻守附近的太平军放假消息,说两旗之所以连夜赶路是为了突袭太平军,天国立刻派叶云来等天王出战,两军在安庆附近交锋,使得两旗兵马无法脱身。
自己的军队被拖住了,胜保居然带兵北上投靠恭亲王,顾命大臣觉得事态严重,于是提议尽快扶灵回京。佳兰为了拖延时间等小甄子和秦楚天回行宫,特地请寺庙的大师查看黄历,决定于农历9月23起灵驾。
之前撒下的网,如今也到了收获的时候。双喜和烧饼店的三兄弟之前在承德的大街小巷,冒充太平天国的人张贴标语混乱视听,如今城内人心惶惶,以为天国的人要在承德开战。
圣母皇太后立刻抓住这个把柄,在早朝时大骂身为九门提督的郑亲王瑞华办事不利,一定要撤职查办。双喜这才知道佳兰的这借题发挥的妙计。
“其实郑亲王并非办事不利,而是身兼数职,分身乏术。不如就由醇郡王奕譞暂代任步军统领一职。”佳兰乘机建议。
“老臣完全可以应付!”要瑞华让出任步军统领,不等于抢了他手中的刀?
其他顾命大臣也坚决反对,又是一番争执不下。
佳兰想要是做得太明显,反而对自己不利力,于是和顾命大臣商议后决定:“奕譞暂代任步军统领一职,只负责城内查办太平军事宜。端华则暂署行在步军统领,仍统率热河行宫的禁军。”
看到兵权未落,顾命大臣们才得以罢休。但是奕譞也有了步军统领一职,对于来往热河一带的关卡有了管制权,恭亲王便可以安排人陆续混入承德暗中保护太后和皇上。
23日,大行皇帝梓宫由避暑山庄启驾。皇帝和两宫太后以及肃顺连同大行皇帝梓宫走大路,而其他七位顾命大臣和亲王等众人走小路。
肃顺本来已经安排好在小路暗杀两宫太后,可没想到圣母皇太后生性多疑,执意要随肃顺走大路,他倒是不知如何下手了。但是佳兰却提出,皇上年幼奉大行皇帝梓宫,行程缓慢路途辛苦,不如就让她们带着小皇帝也由小路先走,可以早点回京,而肃顺扶灵由大路回京。虽然杏儿百般不愿,但是无奈是母后皇太后的懿旨,她只有屈就。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肃顺暗自好笑。
其实他哪里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预先安排的杀手,早就被恭亲王奕訢派出的蒙古高手除掉了,并且一路护送两宫太后和小皇帝连夜马不停蹄赶回京城。比起先前在小路赶路的七位顾命大臣还要快了几个时辰。
至于奕訢为何知道肃顺安排了杀手,全靠他安排在顾命大臣中的眼线景寿!景寿是六格格雪儿的额驸,雪儿是奕訢同母的亲妹,所以两人就有点交情。再加上奕訢被贬去大漠之时,正是景寿任蒙古都统,两人把酒言欢交情更胜从前。虽然皇上不留情面将他下贬,但是奕訢还是担心皇上的处境,他怕肃顺诡计多端总有一天对皇上不利,就让雪儿出面说不习惯大漠风沙,希望调景寿回京。于是皇上将景寿召回京城,寻授领侍卫内大臣一职。景寿讨好肃顺进入军机处,就一直留在那里做奕訢的内应。他知道肃顺要暗杀两宫太后于是派人提前将时间地点提前通知了恭亲王,得到奕訢回复的部署后,就暗中也知会了母后皇太后,让她将计就计,一切自有六王爷安排。
等七位顾命大臣一踏入紫禁城,身为九门提督的醇郡王奕譞就将他们全部拿下,并当场宣读圣旨:以擅改先帝遗旨、力阻垂帘等罪,解载垣、瑞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退出军机。
此时,尚在大路护送文宗梓宫的肃顺还不知情。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譞连夜赶往行馆将其逮捕,当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似乎预示这天下大变……
宗人府大牢。
奕訢来到已是阶下囚的肃顺面前:“肃顺!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哼!成王败寇!”肃顺恨恨啐了一口,冷笑,“以你鬼子六的才华谋略,这么多年明珠暗投真是不值,要是你能早点下定决心抢下先帝的皇位,大清也不至于如此不堪!”
“住口!先帝对百姓一直仁爱有加,对大清呕心沥血地付出。大清不堪都是因为你——”奕訢指向肃顺怒斥,“你为一己之私,让先帝蒙受耻辱,郁郁而终,你简直罪该万死!我奕訢今天一定要为四哥讨回公道!”
“老夫死不足惜,只是提醒你,要想天下太平,叶赫那拉杏贞这个女人绝不可放过!”
“不用你说,本王会将对大清不利的人一一铲除!第一个就是你!”
很快,两宫发布上谕:否认肃顺先前宣读的咸丰遗诏,下令将肃顺斩首;让载垣、端华自尽;另外顾命大臣则被革职或充军。其中只有景寿改任蒙古都统。之后又宣读先帝真正的遗诏:封恭亲王奕欣为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领班。奕譞、文祥、胜保等功臣也得以加官晋爵。对小甄子、秦楚天和双喜也有厚赏。并废除了祺祥的年号,由第二年起改为同治。
肃顺在狱中留下绝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他是埋怨先帝将大权交与两位太后,以至将来误国误民,还是怨恨鬼子六协助太后夺权,铸成之后大错呢?究竟何意,即便到了后世也一直在被人揣测中……
终于再次回到钟粹宫。
佳兰经历这场腥风血雨,身心俱疲。她现在想做得就只是尽情哭泣……皇上已经不再了,虽然他是出家,但是要想再见也难如登天,以后就这么孤零零残度余生吗?
杏儿果然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她如今正兴奋地赶往菜市口监斩肃顺,就连最后对他的辱骂都不放过。而佳兰却只有伤心,为什么一定要斗个你死我活才开心呢?而我如何才能摆脱这无情的命运折磨做回原来的我?……奕詝你现在又再哪里?过这怎么样的人生呢?
青海法幢寺。
□□活佛和奕詝终于来到了这里,面见了法喜大师。
这一路上,奕詝一直是心事沉重,他亲眼看着洋人如何张扬跋扈欺负百姓,看着京城附近被摧毁为一片废墟,百姓流离失所,这些都是自己身为皇帝却对国家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他痛苦难堪,甚至认为自己死不足惜。□□一路劝导他:死有多难,但是一死之后只是更多痛苦,只有真正寻求救度才能解脱。
在他们行脚的一路,他也听说了承德的大权居然落入顾命大臣之手,他担心佳兰该如何应付,几次又想返回承德。□□又说: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你已不是故事中的人,就学贫僧一样笑看风云吧。
虽然他点头赞同,但是内心深处还是对佳兰的处境忐忑不安。之后顾命大臣被推翻,由皇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辅佐,这才让他真正放下。生死由命,一切都是天意。看来佳兰的坚强和能干已经出乎他的想象。
奕詝见到法喜师父,就象见到了亲人,那种温暖那种亲切,他从未感受过,前世的回忆居然一一苏醒,他跪在法喜大师面前哭泣:“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身,一切我今皆忏悔。求大师救珠杰出离苦海,求大师教我如何才能赎我的罪孽。”
法喜大师微笑了,用手触摸奕詝的头顶给予加持:“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奕詝顿时感到一股温暖由头流入中脉,身心立刻平静安稳。
“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关门弟子,法号:明镜!”法喜就在当天替奕詝正式剃度出家。
皇帝出家,引来法幢寺其他小喇嘛的好奇,偷偷躲在一旁观看。
法喜将寺中所有喇嘛都叫过来对奕詝说:“明镜,这些都是你的师兄,你要一一礼拜。”
奕詝身为皇上,除了皇阿玛和大师他没有跪过其他人,如今让他跪拜这群小喇嘛,不是要他难堪吗?要是以往的奕詝一定会这么想,但是如今的奕詝已经改头换面,他恭恭敬敬一一下跪行礼。因为他知道师父是要消除他的长久以来的傲慢之心。
他一边拜着一边领悟到:人就是不断想拥有,得不到就去抢,抢不到就痛苦,所以永远生活在不满足的空虚中……而出世之道却是放下,放下一切……只有放下身心才能得见乾坤。就如同现在他放下了个人的自视甚高,却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
孺子可教。法喜满意地点头。
北京,紫禁城。
养心殿上,两宫正式垂帘听政。
前些日子为了麻痹顾名大臣的警惕心,佳兰违心地颁下了不少她认为不合理的懿旨,现在既然朝政已经恢复太平,她觉得有必要立刻改正。于是她提议先从减免农业税开始。但是这项提议遭到圣母皇太后强烈反对,她的理由是先帝的定陵要加快建设,正是需要用银子之时,如果这时减税,国库大大减少收入,岂不是定陵永无完工之日?
“先帝的定陵固然要建,但是更重要是天下百姓的生计。前些日子加收了农业税,百姓辛苦种田都用作交税,毫无盈余,以至他们都宁可卖田作生意也不愿意耕种。民以食为天,长此以往,天下可能无粮可卖。”佳兰坚持自己的想法,“再说定陵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做事分轻重缓急。”
“姐姐这是什么话!”杏儿不满地哼了一声,“想先帝在世之时,如此宠爱姐姐,现在尸骨未寒,就要将他万年之地如此淡漠的对待,真是让他寒心。可见什么感情深厚全是假的,现在为了听几句百姓的赞美,为了讨个好名声,就翻脸无情。本宫认为就算倾家荡产,先帝的定陵也马虎不得。各位王爷,你们都是先帝的亲兄弟,你们难道忍心这么对先帝?”
“圣母皇太后说的极是!”七王爷始终是站在杏儿这边的。他这么一说,朝中不少大臣也赞成起来。
“皇上是一国之君,定陵的好坏也是直接影响国运风水,马虎不得。”
佳兰生气不由脱口而出:“秦始王的陵墓有多豪华?还不只传了二代?”
她的话一出口,立刻引起朝下一片哗然,纷纷指责母后皇太后怎么将先帝和暴君相比。别看是些老臣子一脸懦弱,不象顾命大臣一样气焰嚣张,但是这你一言我一语的气势也不弱,更何况有圣母皇太后在那里煽风点火,佳兰被逼得不知所措顿时无言以对。
只有恭亲王和五王爷、文祥、桂良等人觉得母后皇太后的建议不错,虽然在众人一片反对声中坚持力挺佳兰。
意见无法统一,这次早朝就这么不欢而散。
种粹宫.
佳兰刚下朝回宫,奕訢也居然过来请安。双喜知趣地抱着载淳回避。
客套话奕訢也就免了,他这次来是想问佳兰为什么不马上除掉圣母皇太后?他气得握紧了拳:“那个女人阴险狡猾,在朝上对太后你更是咄咄逼人,她当初居然胆敢对皇上下毒手,难免日后不会对太后你动杀机……”
“六爷!”佳兰为难,打断他的话,“最近发生了太多的事,本宫真的不想再增加杀戮。如今杏儿还算规矩,本宫想再给她一个机会,毕竟她是载淳的亲额娘。”
“机会?你要给她机会?她推四哥下山的时候怎么不给四哥机会?”奕訢火大,“这样的人,太后也要姑息的话,臣弟真是无言了。”
“可是先帝之后不是被救了吗?他是因病驾崩的。”佳兰小声辩解。
“皇子犯法与庶名同罪,她虽然杀人未遂,但是对方是皇上,就算诛她九族也不为过!现在只杀她一个算是便宜她了。这次就算太后你求情,臣也一定要讨回这公道!”
见奕訢的态度如此强硬,佳兰不禁想把奕詝没有驾崩而是出家的事告诉他,但是她想六爷要是知道了真相会不顾一切去找奕詝回来吗?奕詝一定不想被人打扰,还是算了,她长叹一口气,“冤怨相报何时了。先帝已经离开了,一切恩怨也随之就烟消云散吧,六爷应该看开一点,放下心中的仇恨……因为对本宫而言,先皇没有驾崩,而是重生。离开虚妄的躯壳,融入无限的光明中……”她的话也许只有自己和奕詝本人才听得懂。
“放下仇恨?什么重生?没了就是没了。”奕訢简直不可置信,“她如此伤害四哥,你难道一点都没有感觉?你到底爱不爱四哥?换作有人要害臣弟的人,臣一定会毫不留情地铲除她。”他激动地一把握起佳兰的双手,“我要为四哥报仇没错,但是我更要为活着的你打算,她心狠手辣,想到你一个不慎,便会遭她毒手,我就寝食难安。”
“……”佳兰感激他的关心,但是……“六爷,当年康慈太后也是三番两次要加害本宫,而六爷宁可自己替她死也不愿看她受惩罚。将心比心,这难道不也是载淳的想法吗?他只是个孩子,失去阿玛又要失去额娘,太残忍了。”
“佳兰!”奕訢就知道她太善良,喜欢想太多。
“放心,况且本宫已经有了对付杏儿的计划。”佳兰望着奕訢焦急的眼神,“再过六个月,本宫的皇儿就会出世,到时本宫会联合六爷你的势力,废了大阿哥,立二阿哥为皇帝,同时也会降杏儿为皇太妃,她失去了显赫的地位,自然无法再与本宫抗衡。”
“二阿哥?你还真有自信,如果是小格格呢?” 奕訢还是不放心。
“本宫希望是二阿哥,因为本宫想给杏儿一条生路!”
“只怕你的好心她会当驴肝肺……”奕訢叹气。
“对了,六爷,你觉得本宫减免农业税的想法是否可行?”佳兰看无法说服他就干脆换了个话题。
“臣弟绝对赞同。”
“那明天你就以军机处的名义上折子吧!”
“可是……”奕訢不解,“圣母皇太后不是强烈反对吗?她不管有没有道理,只是摆明想和你唱反调,你如何可以一夜之间就让她就范?”
“赌一赌?”佳兰狡猾一笑,“如果本宫赢了,你就给本宫6个月时间,如果输了,杏儿就任你处置!”
“好。”奕訢一口答应。如果佳兰真有办法治那个女人,他也不在乎多等6个月。
第二天养心殿的早朝。
奕訢按照约定向两宫太后呈上减免农业税以及免费下发粮食种子的奏折。
小朱子将折子送到佳兰手中。
“六爷和本宫的想法不谋而合,能够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丰衣足食也是先帝一直以来的心愿。”佳兰称赞了几句就盖上印。
杏儿想小朱子如果将折子拿过来让她上印,她就将折子扔到恭亲王面前,挫挫两人连成一气的威风。但是佳兰却没有让小朱子将折子交给她。杏儿纳闷,实在忍不住就开口:“本宫昨天就说过,国库空虚,况且先帝的定陵建设也需要大量银子,除非议政王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银子,否则,本宫断不会答应减免任何税收。”
佳兰就知道杏儿会这么说,她笑了笑:“国库空虚的确要开源节流。所谓开源就是增加奢侈品的税率,比如针对洋人喜欢的茶叶、丝绸和古玩字画,我们要加添置税。而节流就是从这个月起,三品以上的官员奉禄减半,后宫妃嫔也是一样。两宫太后将以身作则,三年之内奉禄分文不取。”
“……”什么?!杏儿当然不乐意母后皇太后会这么自作主张,每月少二万两银子的收入,不是要她的命?她气得直瞪眼,“姐姐这说的什么话?就靠我们嘴皮子上能省下多少?何况各位大臣都要养家糊口,挡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啊!”
“就是,就是!”朝下也是一片不满地抗议。
奕訢倒是很坦然,只要是为了天下百姓,就算免去他所有奉禄他也无所谓,倒是你——他望着帘后的佳兰,你如何堵住这悠悠众口?
“现在不是投票表决,本宫说什么就是什么,谁敢再多言?!”没想到佳兰居然利声如此回复。杏儿惊讶地说不出话,朝下立刻也吓得鸦雀无声。
“皇上!”佳兰叫了声坐在两宫中间正在玩着九连环的小皇帝载淳,“你把属于你的同道堂印从你额娘身边拿过来。”
“哦!”载淳听话地将九连环放在龙椅上,小跑到圣母皇太后面前伸出手,“额娘,把印给我!”
“什么?!”杏儿没想到佳兰居然会想这招,顿时尴尬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呆在那里。
“妹妹,怎么皇上的圣旨你也敢违抗?”佳兰冷冷提醒,“先帝当年说明,同道堂印是给载淳的,不是给你的,怎么你舍不得交出了?那就不但是抗皇帝的旨还抗了先帝的旨。”
杏儿无话反驳,只有恨恨将印拿出,但是她没有给载淳,她想:慈安你有你的张良计,我也有我的过墙梯。载淳是本宫怀胎十月生的,难道还会听你的话违背本宫的意思?
“皇上!”她一脸堆笑,摸摸载淳的头,“你去对母后皇太后说,这个印是你心甘情愿让额娘替你保管的。”
没想到载淳居然理都不理杏儿,翘着嘴从她手中抢过御印就急兜兜跑回佳兰身边。气得杏儿差点吐血,“小安子,摆驾!本宫凤体欠安,先失陪了!”她狠狠一拍凤椅扶手,力道之大居然拍断了几根木头。
“皇上!”佳兰搂过载淳,“如果有很多小朋友都没有饭吃,你愿不意拿自己的东西给他们吃?如果愿意就在折子盖上这印,不愿就不要盖!”
载淳娇娇回答:“我愿意。”说着在小朱子的协助下盖下印。
“各位大人。”佳兰见状历声责问,“你们各各位高权重,是国之栋梁,难道连个六岁孩童都不如?”
朝下一片面面相觑地沉默。
臣弟输得心服口服。奕訢嘴角露着微笑,双眼满是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