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三十一 浪很大 用全力再挽 ...
-
人最痛苦的就是想要控制对方,却控制不了。现在这份痛苦让自命不凡的肃顺饱受着不甘的折磨。
如今皇上变得越来越专制,虽然因自己有功而不断受皇上加封,但是这些都是文职,除了增加些奉银,没有什么其他好处。而他手上握有兵权的曾国藩等亲信却一直被压制,皇上近日反而重用起了原是鬼子六旗下的胡林翼和僧格林沁将军,这变相是削弱他的兵权。
下了朝,肃顺漫步在御花园,思索着下一步棋该怎么走。远处是皇后和大阿哥在草地上戏耍。
人长大了,就算父母也无法控制,何况他还是君,自己只是臣。但是小孩子不同,他们别说是君臣有别,就算字恐怕还不认识。肃顺远远望着载淳,心里顿生一计。
载淳如今已经二岁了,活泼可爱,他聪明伶俐深得皇上和皇后的喜爱。奕詝非常疼爱自己的皇儿,但是他的子嗣不多,去年丽妃为皇上诞下了一位小格格,而几个月前玫贵人虽也诞下了二阿哥,但是才几天就夭折了。一心想母平子贵的玫贵人哭得死去活来,皇上可怜她就封她为妃。玫妃是肃顺一手提拔的,现在看来,失去了孩子,她只是个没用的棋子。皇后无法生育已经不争的事实,现在大阿哥是太子唯一的人选,他要想办法让皇上尽快册封大阿哥,这样就算皇上有了什么意外,皇位也不会后继无人,而自己就责无旁贷成了顾命大臣。
钟粹宫。
“肃中堂想让皇上封大阿哥为太子?”听奕詝这么一说,佳兰觉得里面一定有文章,但一时间她又联想不到什么利害关系。
“朕虽然也喜欢大阿哥,但是他还年幼,将来的事谁又能知道!”奕詝多么希望佳兰能为他生一个皇子,这才是他心目中太子的最佳人选。他考虑到大阿哥做了太子,万一自己先离开,太子即位,他的生母懿贵妃将来也会是皇太后,她心计重,一定处处算计皇后,没有自己做佳兰靠山,她的处境一定会很危险。除非……他的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先杀母后立储!
“是啊~~~”佳兰也不赞成立太子。她在想肃顺正和皇上势如水火,他建议立太子难道想对皇上不利?如果皇上突然驾崩,大阿哥继位,以他现在的地位,当仁不让会是顾命大臣,全权掌控大清。后宫一向是希望百花齐放不能一枝独秀。朝廷也是一样,要人才济济不可马首是瞻,所以要立太子必须先铲除肃顺这个威胁。
杀懿贵妃!铲除肃顺?!
肃顺一手扶助奕詝登位,况且他在朝廷三十多年,功劳显赫,如果冒然动手,只会令老臣子们寒心。杏儿虽然喜欢玩手段,毕竟是大阿哥亲额娘,也暂时没有犯下滔天大罪,杀她也于理不合。奕詝和佳兰都是性情中人,他们都是宁可牺牲自己不愿伤害别人的,要下决心做这两件大事,对他们而言是很棘手的。所以能够帮他们完成任务的,他们想到了一个可靠的人——恭亲王奕訢!但是他离开京城一晃已经两年了,而且毫无音讯。
“六弟如今在大漠与世无争,不知道是否愿意回来帮朕!”奕詝想到自己当年因为他对皇后有情就一气之下将他贬去大漠,不顾及兄弟之情,完全抹杀他对自己和朝廷的一片忠心,心中也有所愧疚。
“六爷识大体,他会分轻重,知道皇上有求于他,自然会回来的!”佳兰对奕訢有信心。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佳兰想象地那么简单,皇上写去大漠的多封书信都是一去不回。是没有找到六爷还是途众中被人拦截,这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被人拦截,那么就一定是肃顺!如果真是他,那么他现在就已经知道了,皇上没有册封太子却急召六爷回京,摆明了就是要对付他!
知道皇上要对付自己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懿贵妃!原来奕詝和佳兰在钟粹宫的对话,无意间被前来宫中请安的玫妃偷听到了。她立刻跑去给懿贵妃报信,她没有想过个中原因,只是认为皇后不但要抢夺懿贵妃的孩子,还要杀了她,实在太过份了。她本身刚失去孩子,悲伤万分,知道一个母亲和亲儿分离有多痛苦,所以很同情懿贵妃。
当晚,肃中堂的府内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小安子!
“如今懿贵妃和大人在同一条船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人都是求生而不是求死的!”小安子猫着腰,“大人,娘娘说,只要大人助大阿哥登基,她对您的大恩一定终生不忘!”
哼!懿贵妃有这个觉悟,也算是个识实务之人。皇上如此无情,那也别怪老夫无义!肃顺握紧拳头。如今皇上写去大漠的信已经全被他扣下了,他想先发制人跟本没有可能,大局还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钟粹宫。
六爷那里一点消息也没有,而肃顺很可能已经知道了皇上的计划,佳兰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她想到了双喜,她武功了得,眼下只有让她亲自去一趟大漠了。
为了掩人耳目,双喜故意在和大阿哥玩耍时,将他误伤,此事惊动了皇上。皇上大怒将双喜痛打了一顿板子逐出宫发配边疆,佳兰苦苦哀求也没能改变皇上的心意。
看到皇上为了大阿哥连皇后的情面都不给,懿贵妃和肃顺只是暗自好笑,没有多想,更不会料到双喜是个习武之人,一顿板子算得了什么。
因为大阿哥受伤,懿贵妃趁机哭喊着要亲自抚养大阿哥,佳兰不想在双喜没有回来之前节外生枝,所以就暂时先将大阿哥送回了储秀宫。
双喜一来一回估计要个把月,佳兰天天算着日子。有一天她突然想到,不对啊~~~如今已是咸丰八年末快进九年了,是历史上英法联军借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可为什么最近的折子上没有提过这两件?还是说自从她替皇上批阅奏折之后,肃顺就一手遮天,开始将部分重大事件隐瞒不报?
双喜走了,佳兰现在身边一个可靠的人都没有,她心急火燎。这时太医院的人突然带来了好消息,秦楚天醒了!
“什么?”佳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她一路奔往太医院,亲眼看见秦楚天正喝着茶,才确信了这是真的。
“楚大哥?!”佳兰扑进秦楚天的怀中,忍不住大哭起来,“你终于回来了!太好了~~~~”
“佳兰!不~~~是不是该叫你皇后娘娘?”秦楚天醒来已经几天了,只是他很虚弱,太医怕救不活,所以不敢禀报皇上,现在他情况好转,才敢禀报。
这几天秦楚天已经从太医们的口中知道了这几年宫中的所发生的事,最让他震惊地是佳兰居然没有回去,还居然做了皇后,而恭亲王被贬去了大漠。
佳兰知道,皇上要是知道秦大哥活过来,未必会开心,他很忌讳自己和秦大哥的婚约,可能会对他不利,所以她下令不许任何人将此事告知皇上,还要谎称秦楚天死了,她握着秦楚天的手:“本宫就借替你操办葬礼,乘机送你出宫!之后我们再想办法联络。”
“佳兰,你变了~~~”秦楚天望着佳兰,她是那么冷静那么小心翼翼,就算是久别重逢如此的喜悦,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清晰的思路。是什么改变了她?是这步步惊心的后宫?还是当前伴君如伴虎的形势?总之她的改变只会让他心疼,佳兰究竟吃了多少苦啊?他伸手拭去她脸上的泪,“那你有没有想过和我一起离开皇宫?”他接着从怀中取出那枚国徽。他知道佳兰在他没有回来之前是不会将国徽拿走的,不然他就回不来了。没有这枚国徽,佳兰就回不去,但是现在他回来了,他不再需要它,可以物归原主了。
“本宫会走,但不是现在!”佳兰接过国徽,小心收藏好,“如今皇上需要我……”
“皇上?你怎么可能喜欢他?你不是喜欢六爷吗?”秦楚天奇怪,心里也有点酸。
“总之一言难尽。”佳兰叹气。这错中复杂的命运,怎么会甘心受人驾驭,似乎一定要将人玩弄于鼓掌之间才高兴。
于是,佳兰将秦楚天离世的消息告知了皇上,并且希望以妹妹的身份亲自为他风光大葬。
本来留着秦楚天,就只是一个可以控制佳兰的棋子,现在他走了,奕詝也省了心,他将秦楚天追封为步军统领。佳兰就问皇上特地要了统领军印,说是陪葬,其实是以备不时之需。
秦楚天出宫后,佳兰令他立刻去广州探听战事,一有情况立刻告知。有了秦楚天这个可靠又可信的帮手,佳兰觉得事事都可事半功倍。
谁然秦楚天回来了,但是双喜的回归却给佳兰带来了不好的消息:恭亲王不愿回京。
奕訢远赴大漠已经三年了,这三年他不断经历着生死离别的痛苦。首先是锦凤为了生小格格而难产离世,当他将对锦凤所有愧疚和思念加注在小格格身上时,小格格没满三周岁居然也随她娘而去了,奕訢悲痛难忍,深感生命的脆弱,人世的不可测,心痛难捱加上大漠的恶劣环境,大病一场,如今还未痊愈。他已无心恋战朝廷,只想和妻儿平安相守一生。
“六爷!”佳兰听后,心如刀割,她似乎可以感受到奕訢当时所受的痛苦,她恨不得亲自跑去他的身边安慰他。
“现在该怎么办?”双喜担心,“没有六爷的力挽狂澜,皇上的处境会很危险。奴才在回京的时候还带回了一个人,她说有冤情要告御状,还说认识皇后。”
“啊?认识本宫?要告御状?”佳兰疑惑之极,“她现在在哪里?”
“奴才将她安排在侍女宿舍,娘娘要见她,奴才马上带她过来!”
钟粹宫。
很快,双喜带着一个妇人前来拜见皇后。佳兰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要告御状的居然是明月。早前皇上已经为明月找回了丁家宝,恩准他们双宿双飞,她这会又要搞什么?
“皇后娘娘,求你救救家宝!”明月一见佳兰就象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跪在她面前不断磕头,佳兰怎么劝她都不肯起身。眼看她哭得要背过气去,还是双喜力气大,将她一把拉起来:“姑娘,既然见了娘娘了,天大的事娘娘会为你做主的,你现在何必摧残自己的身体?”
“到底发生了什么?丁家宝呢?他怎么没和你在一起?”
明月泣不成声地开始诉说遭遇。原来她和丁家宝成亲之后,她本想做些小买卖,可家宝一心想考取功名在朝为官,解救百姓疾苦。但是他考了多次都是名落孙山,本以为是自己才不如人也就认了。可是他又不甘心想看看状元的文采有多高,就花了些银子托人买了篇状元的文章来看,结果发现居然就是自己所写的那篇。原来不是自己不如人,而是官场黑暗,他怒不可遏,上衙门告状。但是官官相护,怎么会听他片面之词,他反而因污蔑状元一罪而被痛打,关押大牢,被折磨得只剩下半条命了。
“皇后娘娘宅心仁厚,求娘娘一定要救救我相公!”明月说完又是一阵痛哭流涕。
“真的会有这种事?”佳兰恨,“国家已经多灾多难,还不齐心合力,阴奉阳违!贪官误人误国实在可恨!放心本宫一定查明真相还丁家宝一个公道!双喜,传本宫懿旨,立刻释放丁家宝,并让他和今年新晋的状元一起去养心殿面圣。”
今年新晋的状元是罗鸿绎。
养心殿。
丁家宝和罗鸿绎来到殿上。丁家宝君子坦荡荡,不但面对奕詝亲自殿试回答得头头是道,还将自己的文章的所暗示的皇上放了明月让他们夫妻团聚的典故坦然揭示。看来文章的确是出自丁家宝,奕詝非常确信。而罗鸿绎心中自知有诈,见了皇帝早就吓得魂飞魄散,哪敢再做什么隐瞒,跪在地上没等奕詝发问,哭喊着皇上饶命,一五一十全招了。
原来,罗鸿绎准备应考顺天乡试,便托同乡李鹤龄向考官浦安进行疏通,并约定了试卷记号,于是浦安在阅卷时,将那张有记号的试卷推荐了上去。任顺天乡试正主考官的柏葰发现有误,本将这张卷子撤回,但后来却又听从了家人靳祥之言,用罗鸿绎的试卷替换掉了本已中试的丁家宝之卷,罗鸿绎遂中榜。“顺天乡试舞弊案”至此大白,奕詝大怒将柏葰被交由刑部监禁。
奕詝将丁家宝封为江南乡试正考官,命他全权查办考场存在的一些矛盾弊端,一经查实务必认真的整治。
养心殿。
奕詝为如何处置柏葰而焦躁不安。柏葰为官一向勤廉,深得先帝的器重,并为朝野所注目,现在又贵为一品大元,身兼科场主考、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数职,实在心有不忍严办他。但是肃顺等人三番五次地坚持,对贪官一定要杀一儆百,才能以儆效尤。
佳兰派双喜暗中查过,柏葰的确曾是清官,如今犯错罪不至死。肃顺等人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柏葰性情耿直,是六爷党的人,得罪过载垣、端华及肃顺等人,他们对柏葰早已“如鲠在喉,不除不快”。
不行,不能轻易中了肃顺的圈套。她力劝奕詝一定要三思。
但是偏偏肃顺一句“取士大典,关系至重”,迫使奕詝下决定不能姑息养奸,于是将柏葰浦安、罗鸿绎、李鹤龄等人全部判斩立决。自此以后也使得,“司文衡者懔懔畏法,科场清肃”。但是柏葰被冤斩之后,朝廷中和百姓们又有很多人为他抱不平,认为柏葰罪不当死,是皇上糊涂受了奸人唆使。
身处两难的奕詝又开始借酒浇愁,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究竟有没有能力再做这皇帝?为什么,做一个决定会让他如此痛苦!
“皇上!酒是断肠毒物……”佳兰抢过奕詝手中的酒瓶,“一切都是天意,你有何必耿耿于怀?我知道你于心不忍,但是形势所逼,自古忠义难两全。”
“佳兰!”奕詝痛苦地抱住她,“朕很辛苦,现在朕都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朕的一个决定就是好几条人命,朕真想放弃……如果可以平安喜悦的生活着该多好?我们干脆走吧,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
“皇上!”佳兰果断打断他的话,“别说傻话,如今国难当前,你是一国之君,为了天下苍生,别说几条人命,天子一怒,血流成河,也不为过!”
“……”奕詝吃惊,佳兰居然会这么说。
“皇上,你放心,臣妾永远支持你,你一定要坚强起来!”佳兰知道,今后还有更多苦难会等着奕詝承担,想到到时他的心情和处境,她的心都要碎了,她在心里默喊:六爷,你忍心独善其身?你快回来帮帮我,帮帮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