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杏花雨 ...

  •   当王修龄的小娘子长到十二岁的时候,她贤惠毓秀的好名声传遍了整个建康。士族子弟们打听到了,她虽然不会对着如盐末般漫天飞舞的雪花矫情地吟诵“未若柳絮因风起”,但却能够绣出全建康最细致最精美的一副龙凤齐天图;她虽然没有沾到半点王羲之王右军的书仙之气写得一手好字,但却能够跳出全建康最优美最标致的一曲白纻舞。人们拿她和当时正待嫁闺中的谢家大小姐相比,尽管她的姿色比不上谢家的谢令姜,但比起脸蛋,人们却更钟爱于王家王惠庄的贤德聪颖。
      当然,士族子弟们更不会忘记,她的背后,是永不衰朽的琅琊王氏。
      求亲的人们踏破了王羲之家的门槛。
      在这些求亲的人当中,人们能够见到不少当世名流,例如太原王氏的王恺,南阳刘氏的刘畅,颍川庾氏的庾蕴……等等等等。我们当然也不会忘了到如今还为此事耿耿于怀的范少连父子的身影。那年范汪还没有和这个逆子彻底反目,他拖着已然老朽的身躯步履蹒跚地跨进乌衣巷,以为凭借顺阳范氏的名声和自己如今所居的安北将军和徐州刺史之位,必能够讨得佳妇归家,却不料他与其他人一样,被同样老朽同样步履蹒跚的王羲之干枯的老手一挥生生地挡在了门前。
      直到这时候,多年前谢安、王修龄和王羲之所秘密缔结的合约才逐渐浮出了水面。时年建康城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位娘子的归宿就此尘埃落定,一只飞入了王家,一只飞入了谢家,为全城所瞩目的风流事,最终成了王谢两家的家内事,似乎意料之外,实则也是在情理之中。
      这是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联姻,而名花最终还是落在了病弱的谢朗身上。
      从定下婚事到出嫁,总共五个月的时间里,王藉一直都是温顺而平静的。当谢道韫在东山上掀破了谢安的屋顶的时候,她正安静地躲在闺房中和王羲之的夫人亲手赶制自己的嫁衣。她还不到及笄的年纪,本不该这样早就嫁过去的,然而谢家却执意坚持如此。王徽之有一种隐约的令人不快的感觉,似乎谢朗的身体并不能让人乐观地认定他还能够等到王藉长到真正适婚年龄的时候。然而他把这个念头深埋在了心理。子敬也是如此,尽管他在气愤中还是难以自持地把这一想法倾吐给了王徽之,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选择不去揭破这一事实是更为恰当的。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一切都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就到了亲迎那一日了。亲迎前的一个晚上,家中女眷都聚集在王藉房中和她说着最后的贴心话,直到深夜才逐渐散去。王徽之在房中看书,忽然王献之阴沉着脸进门来,拉着他说:
      走,咱们去看阿庄最后一面吧。
      两人一路拉扯着来到了王藉屋外。屋里还亮着,窗上倒映出她坐在屋中的影子,低着头一动不动地,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王献之停住了脚,对着窗上的剪影发起了怔。这时天下起了小雨,淅沥沥的,片刻间就润湿了兄弟两人的脸。王献之在雨中站了会,忽然伸手抹去了脸上的水珠,咬咬牙说,罢了罢了,不去了,省得看了更添烦心。
      说着就撇下了王徽之,独自一人先行逃开了。王徽之苦笑着摇摇头,犹豫了一会,刚想要随他一起离去,眼前的门却嘎吱一声开了。
      她就这样出来了。
      许多年后当王徽之回忆起那一夜的情形时,都会觉得当时的他,一定是他这一生中最为狼狈的时候。他站在愈来愈大的雨中,杏花瓣随着雨点纷纷落下,一会就沾满了他的衣裳。
      他拿不准是不是该就此一言不发地逃开。落花,细雨,微冷的春风,站在门前的少女,院中呆站着为花瓣所覆盖了的少年,这情景实在太奇异,让他一时感到无所适从。他茫然地站在雨中看着她,隔着缤纷的落英,连她的表情都看不清。他试着开口和她说话,却发现只要一张开嘴,他的喉咙就好像哑了一样地发不出任何声音。
      少女忽然冲进了雨中,没有任何征兆地飞奔到了他的怀里。他张开双臂迎接她的到来,就势紧紧地将她搂在了怀中。
      五哥……
      阿庄抬起头,微启朱唇痴痴地看着他。
      五哥……
      为什么我不能嫁给你呢?
      我一直以为……
      我一直以为,我是会嫁给您的呀。
      您怎么能不要我呢。

      五哥。
      王献之的呼唤让他骤然又回到了现实中。他听到王献之闷声闷气地说,五哥,阿庄那时候喜欢的,是五哥你吧。
      我一看就知道了。
      虽然她从来都不说,可是她看五哥的神情,就是跟看我的不一样。
      她以为她能瞒得了谁呢。
      王徽之的头有些昏昏沉沉的。他试着开口打断他。
      子敬……
      王献之瞥了他一眼。不只是我,父亲也是知道的。
      子敬……
      王徽之觉得自己的嗓子开始发干。王献之却继续说:
      母亲也是知道的。
      这府里,有谁是看不出来这事的呢。
      子敬……
      不过,这时候说这些,也都没用了吧。王献之忽然站起来,顿了顿,然后懊丧地说:
      不管阿庄从前喜欢过谁,这时候她的心里,也只有阿胡一个人了吧。
      那时候,怎么就那么轻易就让他把她掳走了呢。

      升平三年的那场亲迎大礼,是建康城从未见到过的巨大的排场。建康的各个小老百姓们很早地就等候在了乌衣巷外,远远地观望着这场由江南最具盛名的两个家族所倾力打造的华丽盛宴。
      昨晚一夜风雨,到今早却忽然放了晴,温暖的阳光照射在乌衣巷口,花香浮动,春色明媚,十分绮丽动人。人们看到新妇头上蒙着红纱盖头,身穿用金银丝线绣制而成的华美嫁衣,在二十个侍婢的陪伴下缓缓自王羲之的院中走出。新郎还没有出现,姑娘们的目光就一直在新妇身上流连着,从她头上盖着的纱巾,到她披在身后用蓖麻油仿佛梳理过的乌亮的长发,到她手腕上晶莹剔透的翡翠玉镯,到她繁复精美的大红嫁衣,最后到她脚下的云锦鞋,没有一处不叫她们赞叹的。
      京师重地,天子脚下,即使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也都是些见过世面的,然而此刻他们依旧为这奢靡的景象所深深地迷醉了。人们看到新妇的叔伯兄弟们跟随在后面一同出现,这其中的每一位,都是风流潇洒,丰神俊秀的出色男儿,人们沉溺在这旖旎的风光里,不禁抚掌感叹:原来这就是琅琊王氏的男儿,一眼望去,真正是琳琅满目呀。
      那么,作为夫家的陈郡谢氏的公子们,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情呢?
      人们等呀等呀,直等到望穿了秋水,才终于盼来了新郎官的露面。
      这是久居于会稽东山鸟林间的谢朗,第一次真正走入到建康人的视线中。
      王徽之走在王献之的前面,王茂之和王凝之的身后。当一群王氏子弟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切的欢呼,王徽之心中蓦地一沉,心想,他终于是来了。
      他就要像这样轻易地、堂堂正正地,把为我们所钟爱的妹妹给夺去了。
      他抬起头看新郎官,像在怒视一个无耻的偷儿一样,眼神如刀尖一样地锋利。他奋力地想挤到更前的地方,越过凝之,越过茂之,将这个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阿庄掳走的人的脸看清楚。
      那是多么翕弱的一个少年啊。
      就像是在风中摇曳着的小黄花,美则美矣,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王徽之的心抽痛了一下,继而又涌起了满腔的愤怒。
      父亲他,难道就是这样草率地、轻易地就把他所珍爱的阿庄的一生,交到这样一个苍白的、毫无生气的少年手上吗?
      他看上去,就像只吃奶的兔子。
      也许他会是春天里飘拂在秦淮河两岸的柳条中最美丽的一束,但从他身上透出的那一丝微弱的□□,让王徽之感到十分地不安。
      在谢朗的身上,他始终看不到阿庄的未来。
      他的目光落在王羲之身上,悄然无声地对他进行着最为无情的谴责。王羲之用苍老而坚定的眼神回视着他。做儿子的仿佛听见父亲微微张着口,说道:
      我所做的,都是为了王家啊。
      和谢家联姻,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用我最钟爱的侄女,换来了我以为对我们琅琊王氏而言最有价值的盟友。
      这难道不是我应该做的吗?
      马上的红衣男子纵身跃下,微笑着向年幼的新妇伸出了手。新妇从容地将胳膊搭在他的手上,袅袅婷婷地随在他身后向谢家的大门行去。王徽之几乎可以肯定,就在她把胳膊放到谢朗手里的时候,她似乎回头向这边看了一下。他不知道她看的是哪儿,是王家的屋檐,是已经垂垂老矣的父亲王羲之,是她血脉相连的最为亲近的大哥王茂之,是她青梅竹马最是投契的七哥王献之,还是他……
      那个默默藏在心间倾慕了十数年的五哥王徽之,他自己呢?
      不管是她望的是谁,王徽之都清楚,这一望,就是永恒的告别了。她在向孕育了她抚育了她十数年的王家告别,向她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光告别,向她也许曾经怀有过朦胧爱恋的情人告别。
      在飘飞的杏花雨里,王徽之吻了她。
      她往后一缩,皱着眉头柔声说道:您怎么能这样做呢。
      我就要是谢家的人啦。
      您怎么对得起我的夫君呢。
      您这会该走啦。
      王徽之眼前一黑,沉沉地往凝之怀里倒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杏花雨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