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群臣争议公主告发 ...

  •   其实二皇子也并非是毫无动作的。

      宫外王府里,龙熙捉着椅子扶手,神色复杂道:“大哥真蠢,竟然在这种时候为沈妃求情。”

      今早才发生在御书房里的事情,怎么中午就已经传至龙熙耳中?这便要问坐在二皇子对面,一身朝服已经换做便服的门下侍郎秦素观了。

      几乎没有人知道,也几乎没有人会去猜想,秦素观这个看起来一身硬骨头的人,心里居然向着二皇子。

      有别于崔士隐的不得已,秦素观是心中记恨,立誓非要扳倒龙致不可。

      说起来,其实秦素观从前在乐安城中也算得上一位人物。七岁作诗,十一岁写赋,束发之年即薄有名声,后经科举入朝为官,因作风凌厉进取,得皇帝赏识,年方二十七便官拜四品,在极其讲究年资辈分的文官队伍之中,实属大不易。

      只可惜,也就在他二十七岁那年冬天,因倾尽所有为故去父母重修衣冠冢,致使家中燃炭不足,妻儿生寒病倒,一时广为人所议论。开头风闻还隐隐于他有益,多称其至纯至孝,可后来,事情传进宫中,其时年方十五,正当少年率直的大皇子龙致听闻后,说了一句话,“华而不实,不自量力,累及家室,邀名射利”。

      正正因为这十六个字,从此他便背上了“秦邀名”的绰号。明面上没有谁敢如此唤他,可是暗地里,他是多少人茶余饭后的笑料?陛下喜欢他的凌厉,所以他不得不继续凌厉,然而这种作风是不讨同僚喜欢的,他越是凌厉,“秦邀名”这个污名,便会一遍又一遍,永无休止地被那些厌恶他的大臣们一再提及……

      在朝为官,声誉何其重要,但这个浓重的污点,他怕是穷其一生也洗脱不了了!从二十七岁到如今三十三岁,六年间始终只平级调动,难道不正是因为“邀名射利”吗?

      就算我是真邀名,你又何至于用十六个字断送我一生大好前程!秦素观可不比皇帝心胸,他咽不下这口气,又正逢二皇子封皇离宫,便设法搭上,开始了隐秘而执着的复仇之路。

      龙熙却并不清楚个中因由,只信了秦素观的话,当他是为其不甘,慧眼识珠的拾遗贤士,一直以来都对他尊敬、感激有加。

      “太子犯蠢,殿下应该感到高兴才是。”秦素观冷笑,“他若总不犯过错,陛下又如何有心觉察,其实殿下亦毫不逊色?”

      龙熙苦笑,“秦先生过誉了,我的确是不如大哥。”

      秦素观在心底大骂:一边暗生野心,一边又顾念手足之情,你若如此敬重他,又还能怎样同他争斗?空有痴想,没出息!

      但面上他还是温言鼓励,让二皇子不要妄自菲薄,应该在这会子多进宫请安,抓紧机会好好表现。

      带着一点乘人之危的愧疚,以及更多的无法抑制的兴奋,龙熙颔首示意明白。

      然而却是打错了算盘。

      清心殿中,俞新不解问皇帝道:“陛下既然不相信谣言,为什么不一早平息事端,好还太子和沈妃清白呢?”

      皇帝顺了顺已经有几分灰白迹象的鬓角,平静说:“朕就是要趁机看看,也是趁机让太子分辨清楚,这朝堂上,到底谁向着他,谁又质疑他。”

      俞新了然,皇帝是在替太子把路铺平啊,犹豫一下,他又道:“但事情闹得太大也不好收拾,还请陛下打算,到什么时候该压下去了。”

      “朕自有分寸。”皇帝微微一笑,只有在事端高点大力出手,才能让那些大臣们深刻意识到,龙致,就是本朝绝无争议的太子!

      皇帝安然不动,却导致沈妃和太子的流言愈演愈烈。

      按理说太子一贯宽以待下,奴才们不应该背后议他才是,以往是这样不错,只可惜,一月前的那场清裁,让太多人心里头不痛快。离开的也就罢了,但留下这些,谁素日里没个交好的,这又裁又调的,一下子就把原本的小群体打散开来,院里院外,宫里宫外,办事再没个照应,油水捞少了,说不怨恨太子,肯定是假的。利益决定态度,态度影响行为。

      至于沈妃则更简单,虽说她从不生事,然而君王宠爱早已让她饱受红眼,各宫妃嫔记恨已久,眼下有机会,肯定不能错过,又听说陛下已经小半月没去沁芳宫,便纷纷睁只眼闭只眼,由得底下的人大嚼舌根。

      龙真终于还是去了沁芳宫。

      出乎意料,又仿佛是理所当然,沈妃淡静依旧,谣言似乎并没有为她带来困扰。

      龙真却忧心忡忡,“沈娘娘就不怕吗?”

      沈妃往池子里撒下一小撮鱼食,引得几尾珍奇白鲤纷纷争食,“怕什么?”

      她越不上心,龙真便越是焦急,“要是父皇信了……那该怎么办?”

      扫去手心碎屑,沈妃转身面向龙真,接住扑身晨光,微微一笑,仙气逼人。她看着龙真的眼睛,轻声道:“那我便以死明志。”

      龙真惊骇,不能言语。

      “太子,将来会是个好皇帝。”沈妃目光放远,淡淡道:“如果一死能保住太子清白,倒也算死得其所。”

      从沁芳宫出来,龙真走在路上,神思恍惚。她忘不了沈妃风轻云淡的姿容,忘不了她眼中翻涌的无畏而决绝的清光,再忆起曾经有过的一瞬质疑,顿时只觉得惭愧万分,无地自容。

      不能再眼睁睁看着事情闹大了,可是又能怎样呢?龙真没发觉,她脚下的方向已经给出了答案。

      公主不是要回雪华宫吗,怎么拐进青石路了?绿纱心中纳闷,但想了想,还是没说什么。

      此时此刻,赵明在雪华宫门口引颈盼着公主回来。

      他刚刚得到消息,今日大朝会上,又有臣子提起太子谣言,皇帝也不搭理,先是赠了一套极珍贵的古籍孤本给太子,又宣布晋沈妃为沈贵妃,一时间惹得言官们大呼不可,非议沈氏出身不详,没有世家背景,绝不能封为贵妃。结果陛下说了句话,“皇后出身也不高,照你们这么说,朕是不是应该把皇后先废了。”

      话已至此,无人再敢多言,同时百官们彻底意识到,大皇子,下一任国君,毋容置疑!

      公主知道了一定很高兴,赵明心想。他却不知道,龙真正走在往清心殿的路上。

      朝堂上的事情,长泽宫收风速度一贯最快,至少皇后如此以为。

      “陛下在生本宫的气呢。”皇后柳眉微凝,“陛下怪本宫没有打理好后宫,让奴才们胡言乱语,搬弄是非。可陛下却不知本宫委屈,那么多张嘴,难道都毒哑了不成?”

      侍女云裳在一旁扇风,“娘娘,既然谣言是从柳妃那边生起的,就赶紧禀报了皇上,也了了这起风波吧。”

      皇后面生怜悯之色,叹道:“只可惜了柳妃,堂堂柳国公的女儿,本就不得圣心,今后还要在冷宫中荒度残生,柳国公要是知道了,一定会很伤心吧。”

      柳国公,可是当年扶持太后上位的老人。

      皇后忽然柔柔一笑,她可没怎么指望陛下会疑心太子,只是这宫里能做主的人,除了陛下,另外还有一位呢,不知道太后能不能容得下一个出身不详,专宠不断,没有皇嗣,还被风传勾引太子的女人位及贵妃?

      “对了。”皇后想起另一桩事情,“宥儿有些日子没来陪本宫了,让小厨房做些他喜欢吃的,等下去承福宫请人过来。”

      云裳应声,到外头另喊人去办,同时心中有些纳闷,最近三皇子也不知怎么的,每次一请完安就走,也不多坐会儿陪陪皇后。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却始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今日没什么要紧事情,臣子们散得较早,御书房出来,皇帝心情不错,打算往沁芳宫去瞧瞧沈妃,之前委屈她了,也正好可以在那儿用午膳。可俞新却说刚刚有人来报,公主正在清心殿候着,于是皇帝便改往清心殿,去时心想,公主就快到及笄之年,是时候该物色一个好驸马了。

      艳阳如火,似乎怎么也粘不尽的夏蝉不知疲倦地聒噪,俞新在清心殿门廊处,边擦汗边想:公主跟陛下说些什么悄悄话呢,竟连他也要出来回避。

      到底想不明白,也没有人告诉他答案,俞新只知道,公主离开时面色很复杂,而陛下站在桌案后,一手紧紧握着椅背,明显心情很不好。

      中午,皇帝没留在清心殿,也没去沁芳宫,而是到了存禧宫和太后吃素。

      吃过饭,太后示意奴才们退下,只留了一个在身边跟了几十年的老姑姑,然后才问皇帝,“有什么话,可以说了。”

      一手缓缓转着瓷杯圆盖,皇帝沉声道:“皇后,是污蔑太子和沈贵妃的罪魁祸首。”

      太后自然听说沈妃晋升为贵妃,她本来已经作出打算,听皇帝这么一说,吃惊不小,严肃道:“皇帝可有证据,事关皇后,可不能不谨慎小心。”

      “是真儿来告诉朕的。”皇帝轻轻放下杯盖,盯着地毯上的花纹,“母后也许会疑心公主偏帮太子和贵妃,但真儿前脚刚走,长泽宫的云裳后脚就来了,说皇后查明,谣言的源头在惠仪宫,已经禁足了柳妃和奴才们,只等着朕的发落。”

      柳妃是谁?一位皇帝并不怎么上心的妃子,然而她的父亲,是柳国公,太后曾经的心腹,正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在,尽管不喜爱,但皇帝也没有过于冷落她,还封她为妃,让她住在最为华丽的宫室里。

      太后合上眼,半晌后,平静道:“她到底是皇后,这件事情,就交由哀家了结吧。”

      当晚,皇后红着眼睛跪在太后跟前,柳眉低蹙,说不尽的楚楚可怜,然而太后始终不为所动,“哀家是不喜欢沈贵妃,可更不喜欢被别人利用,皇后好孝心,竟连哀家也算计进去了。”

      “母后。”皇后听太后称沈氏为沈贵妃,心中已经凉了半截,强作哽咽,“臣妾只是气昏了头,一时糊涂!”

      太后冷笑,目光陡然凌厉,“你不仅错在想借哀家的手除去沈氏,更错在偏爱幼子!龙宥都被你宠成了什么样子,如何能及得上龙致?你不是一时糊涂,是真正的糊涂!”

      皇后两行清泪已然落下,“母后错怪臣妾了!”

      “对也好错也罢,哀家与你心知肚明。这回就算了,若再有下次,可别怪哀家不顾念着儿孙们!”太后唤来老姑姑,“宣哀家懿旨,晋柳妃为柳贵妃,不必请示皇帝了,他会同意的。”

      皇后垂首不语,心中却满是怨恨:当年立太子,你不是也隐约反对过龙致?龙熙你又不喜欢,那除了宥儿还能有谁,难不成是龙真吗!

      一想到公主,皇后更是怒火中烧,这样反骨的女儿,与敌人有何区别!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群臣争议公主告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