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芙蓉散 ...

  •   老成都的人都爱到茶馆去喝杯盖碗茶,听一段评书,唠嗑一段家长里短。这是这个城市的风格,闲适散漫的。即使是黄包车师傅也会给自己腾出一个午后,上茶馆点一杯茶然后和茶馆的人侃些见闻。所以,如果有什么新闻的话,传播最快的途径就是这里的茶馆了。
      老成都人好吃,嘴挑,对吃讲究也对喝讲究。比如城北的小麻花没有城南的酥脆,城东的牛肉干没有城西的嚼劲。而说到茶,必然不可忽视芙蓉散在成都人心中的印象。芙蓉散是一个外乡人来了之后发扬开的。

      第一道沸水下去,茶叶沉浮除了热气没有茶香,所以第一道水被滤过之后,还要冲上第二道沸水。这一道水注入进去,茶叶飘零在水面上,然后一点一点沉降下去,叶片散开,几颗茶叶可以膨胀到半碗茶盅。可是这第二道水也是在茶叶沉降之后滤过的。因为香气过分浓郁,容易混淆味觉。第三道水掺进去,香气立即弥漫开来。端起茶碗品上一小口,茶水的清香散播在口内,初时凄苦,再尝时就是一股子的清甜,喝完后回味一番,又有一丝淡淡的苦涩,可是却能让人沉沦似的,竟再也忘不了那滋味。
      这道令人回味无穷的茶在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名字的。那茶老板是在30年代从北方过来的,名字于正从,个头高大,面容平凡,却有一双目光炯炯的双眼。成都人之前点茶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挑剔,只说普通茶水,高级茶水,而当有回头客口口相传于正从这里的茶十分巴适,才开始有了对这茶名字的讲究。说它是普通茶水,但是口感却比高级茶水还要高级;说它是高级茶水,它的价格又公道地和普通茶水一样。
      所以于正从贴出了告示,为这个茶水征名。茶客们都相当地赞同,有人提议叫“神仙茶”,理由是喝过之后如同大梦三年;也有人提议“了悟”,原因也是类似的。
      于正从觉得这些名字都是挺好的,但是就是无法从中选出一个恰如其分地表达这茶的名字。大概就是没有那么一拍即合的默契。于是茶名的确定又是耽误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天一个老人走了进来,他面容慈祥,带着书香气息,他开口点了一杯这个鼎鼎大名却无名的茶,也不和周围人交谈,只是一个人坐在那里,时而饮啜几口,然后多数时候闭着眼睛似是养神。直到夕阳西下,直到夜色渐深。已经接近打烊时间,可是于正从不忍心打扰老人的清修。便坐在一旁静默地等。
      半晌,老人开口说了今天到来之后的第二句话:“芙蓉散。”
      于正从有一瞬没有反应过来,好半天才明白老人说的是这茶名。他思忖片刻,问道:“何由?”老人轻轻摆了摆头,睁开眼看了一眼于正从,神色淡淡:“年轻人,这就是人生。”言罢即起身要离开了。
      于正从刹那动容,忙搀扶老人一把。“老先生,方便透露贵姓吗?”老人看他一脸诚恳,微微笑了,正色回答:“倚老卖老不敢当,敝姓杜。”于正从伏手作揖,表示了感谢尊敬之意,杜老先生没有任何回应,抬脚便离开了茶馆。

      从此,这道茶终于有了名字——芙蓉散。

      后来那些茶馆中的茶都一一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春笋”“万绿点红”“逍遥游”等,大抵都是因为这第一道有名字的茶而来。

      于正从后来回忆那个午后,是个难得的晴天。老者步态稳健地进来,脸上带着平原上阳光的清冷,音色纯正地道,开口第一句话:“上一壶好茶。”于正从惊异于自己能记得如此清楚,因为在后来漫长的岁月里,他再也没有见过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老者。
      姓杜,平原上能有这样气度的,似乎也找不出几户人家。奈何他初来乍到,也说不出个大概。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