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昔日芙蓉尽断根(1) ...
诗曰: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且说那背运公子洛明书,只因偶生游兴,出门一走,便先后摊上连歆和小迟这两桩麻烦事儿来。他是初次离家在外,阅历浅薄,面对如此二人,竟是未有一丝招架之力,一来二去,便稀里糊涂的成了他们的脚力,背上背了连歆,身后跟着小迟,往客栈赶去,二人都心急火燎,只恨不能足底生风肋下长翅,一口气飞回客栈。
而那连歆趴在洛明书背上,朦胧之间听得有人叫道,“连歆,连歆”音韵凄切。定睛一看,却见自己趴在洛明书背上,后面跟着哭天抹泪的小池,一道烟儿远去了,才自知魂魄已经离体;登时后怕起来,举步欲追,却发现身体重如足金所铸的铜人一般,竟是纹丝不动。正自焦急,却见前方有一女子,云鬓高冠,广裾罗裙,舞袖回风,仙袂舞雪;莲步轻移,一水风荷皆含情;纤腰款摆,三千楚宫尽无声。影影绰绰地走着,端个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倾国倾城之绝色佳人也。
那女子渐渐走近,连歆观之,不胜讶异,心道:“这女子恍惚在哪儿见过一般,何来眼熟若此?”他素来清冷自持,见此情景,知是无路可脱,秀眉微蹙,心下自思道:“如此殊色,定是神仙中人了,只是我肉体凡胎,向来亦无甚行善积德之业,何由得见仙人呢?”茫然无绪。又见那女子近得身前,款款施礼,只能上前一步,含笑作揖道:“小人偶步至此,不知礼数,如有冲撞仙姑之处还望仙姑海涵:小人生于微末,不知父母,天生地养,至于今日,已有二十又六载。幼作倡优,千夫所指;长为乞丐,万人不齿。上无父母,可效斑衣戏彩;下无子嗣,可享绕膝之福。春秋虚度,老大无成;外无功勋可封妻荫子,内无德言可百世流芳。暗数流光,惟剩徒自唏嘘而已。何德何能踏此仙境,得见仙姑亲迎?其中缘故,还望明示。”说毕,长揖不起。
那仙姑闻言笑道:“十年不见,你果然学得乖滑伶俐、判若旁人,若是之前,你嘴里是断不肯说出这样一通冠冕堂皇之辞,妄自菲薄;犹记当年莲心公子,可是泣涕垂珠、咳唾落玉,名动京华,艳倾天下,何等金尊玉贵、紫府无双的人物!而如今却落到此等自轻自贱之地,可见一饮一啄因果业报,皆是丝毫不爽的——少时安乐,老大凄惶,人生至理,莫过于此。”
连歆道:“仙姑此言差矣。我自出娘胎,得意也好,失意也罢,乐也好,哀也罢,皆时时忧惧苦痛,未有丝毫轻松暂歇之时。若有半分惫懒放纵,当年宫闱之间,破国之时,我就已为泉下之鬼,何能含垢忍辱,至于今日。可见苦为生之滥觞,人生在世,苦多乐少,因果业报,皆为虚妄,悲辛无尽,方为正道。”
仙姑听说,抚掌笑道:“好!好!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听你所言果真是进益了!当世之人,贫者累累于衣食,富者汲汲于功名;为臣者时时心怀不轨,为君者念念得道登仙,就连那居于九重云霄之上,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辉,断情绝念的仙人神女,尚思不足,自毁修为、堕红尘,与凡人俗物为伍,作出那偷期苟且之事,惹出多少痴男怨女、风流官司!人道因果业报不爽,又何曾报得了哪一个?人生代代无穷已,前人仆倒后人继,人之为人,原本正是有些欲念嗔痴难以规避,方才有趣——我知你正是这样一个痴人,特特来此,造访于你,寒舍已备下薄酒,若君不弃,可随我一往。”那连歆如何敢不依?自是欣喜拜谢不提。
连歆随了仙姑,在柳林中七弯八拐,穿花度水,不出片刻,便到了倾城山脚下。此山不高,只有百丈左右,但山势巍峨,峭壁陡立,历朝历代皆将其作为都城之门户,在其上建立重重卫墙堡垒,固若金汤,人称“不破倾城不破国,一破倾城倾天下”倾城山、倾城关之名,皆由此而得。只见那仙姑把连歆带到山脚,既不腾云,也不遁地,只是略回头,笑道:“公子莫忧,略闭眼一会儿,往前走一百步便可。”连歆依言,闭目前行,只觉前面从头到脚俱是一凉,如迎面进入水障一般;活动四肢,大有轻浮飘荡之感,又略觉阻碍;耳边嗡嗡喁喁有些微细声响,凝神静听,又杳杳然不知所终;走到一百步,他便立住脚,睁开眼来,只觉:
劈开八片天灵骨,泼下一桶冰水来。
那连歆眼前所见,并非是什么瑶池紫府、仙境蓬莱,而是一带青石厚壁横亘于前、蜿折于左,上有一株千年黄角树,根系盘结,枝叶繁茂,将光线遮蔽得严严实实,右边亦有一道障壁,条石为基,夯土所筑,外部包以青砖,中间有个似是炮火炸开的缺口,夯土条石方才暴露于外。那仙姑站在缺口处,浑然不觉有何不妥之处,兀自俯首低眉笑道:“公子请从此处入。”那连歆那里敢进?只见他颜色雪白,浑身战栗,嘴里似是含了个千斤重的橄榄一般辘轮不转,仙姑见他如此,伸手来拉,连歆抵死不从,尖声道:“小人自知罪愆深重,十年之间受尽苦痛,未曾敢生半分怨怼,但求仙姑看在小人忏悔之诚,饶了小人这遭!小人愿穷尽今生之苦,还此业报,若冤业未尽,死后永堕阿鼻地狱,以偿今生之罪!”说毕,早已是泣不成声,叩首不绝。
原来二人所至之地,正是位于江州城北一百余里的卫城鱼石矶,鱼石矶北面背靠皇陵山,乃青峰岭的一股南北向支脉,山势高大耸立,顶部平整略圆,远远观之,如同一串皇陵,逶迤嵯峨不绝,当地人观其山势而名之“皇陵”,或者干脆叫“帝王山”,又因这一带山头虽多,但主峰只有三个,从北向南由大而小,整齐排列俯视群山,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故这三座主峰又以“大皇陵”“中皇陵”“小皇陵”称之,亦有戏称为“皇爷爷”“皇老子”“皇儿子”的。
鱼石矶的主要城墙工事,就建筑在小皇陵山上,小皇陵山平视如陵,俯视则中鼓两尖,略成鱼形,故又名鱼石矶。卫城有四门,分别为鹤唳门、猿愁门、黑龙门和白虎门(光复门)。此四门得名亦自有一番缘故:鹤唳门居于城东,临波江,开门下坡,路途较为平缓,江水北下南流,在鱼石矶与鱼石江汇聚东去,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其两江汇流之处,尤其是鹤唳门之外的波江,水深流缓,鱼多肥美,吸引了无数灰鹤聚集于此,飞舞啼鸣,故名“鹤唳”门。猿愁门居于城西,鱼石江劈青峰岭大小余脉,一路跌宕,汇聚于此,水急滩险,难以行船,江中怪石林立,两岸壁立千仞,黄葛树、小叶榕、何首乌、葛藤、女萝、辟荔、杜梨、猕猴桃、并些野生桃杏、杂花野草等悉生于此,多有猿猴攀援行走其间,昼夜啼叫不绝,因猿声凄厉,又行船危险引人愁怨,故称“猿愁”门。黑龙门位于城南,鱼石江水由北而下,在此折转东流,流速渐缓,江中怪石也相对减少,唯江心有一块长九丈宽丈二的黑色巨石,水涨则隐,水枯则现,被称为“黑龙”之石,当地相传上古黄帝战蚩尤,黄帝化为黄龙,蚩尤化为黑龙,黑龙为黄龙所败,一路西遁至鱼石江口,力竭身死,化为巨石——此乃民间传言,不足为信,但黑龙门外江中多猪婆龙【注1】,常于水枯天阴之日栖息于黑龙石上,大者身长二丈有余。当地人视其为蚩尤亡魂所化,亦谓“黑龙”,时时敬奉,不敢毁伤。由此二项,南门故称“黑龙”。为蚩尤大帝显灵庇护之所,门外临江,下为一带峭壁,凌空建有黑龙洞庙供奉蚩尤,岸壁水没之处凿石窟,供猪婆龙居住。
鱼石矶三面临水,唯有城北一门靠山行陆路,故为鱼石矶的咽喉之处,十分险要。城北之门因其面向大山,山中多兽,而虎为百兽之王,取震慑之意故名“白虎”。南乾愍帝天凤五年,北方阿穆尔王朝旸帝古蔺律帖尔御驾亲征,破大散关、青峰岭、青峰寨、皇陵关,一路南下,占据大、中皇陵并以此二山为基,筑寨进攻鱼石矶(小皇陵)。阿穆尔与南乾军队在中、小皇陵之间的贵妃坪上面反复拉锯,战事持续了数月之久。七月癸亥,古蔺律帖尔在指挥军队再次越过贵妃坪抢占白虎门的时候,被南乾方面的石砲击中,当场毙命,阿达人群龙无首,遂即爆发内乱,南乾乘势反攻,不出半年,失地全部光复。南乾得胜,皆由白虎门一役而始,故而此役结束,愍帝御笔亲书“光复门”三字,刻于白虎门旁一块丈余高的青石碑上。
而那仙姑带着连歆所至的,正是白虎门外的瓮城之内,略转一步从缺口望去,那刻有“光复门”三字的石碑就出现在面前。石碑历经战火风雨洗劫,上部和落款小字已经缺失,剩下“几复门”三字,覆以苍苔藤蔓,倍显凄凉。
【注1】猪婆龙:古代对扬子鳄的称呼。在现代扬子鳄是堪比大熊猫的国宝级稀有动物,在古代是很多的。远古时代人们对“龙”的崇拜,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这种动物,史书上所谓的“青龙现于某地”之类的记载,其实很多都是鳄鱼之类的大型爬行动物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昔日芙蓉尽断根(1)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