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此生原是在汉邦 ...
-
自三朝那日之后,陆陆续续又有些父母的亲朋来府上道贺,父亲也是一次次地抱着我同大家见面,当然,现在和客人闲聊时少不得要将那相士刘良的话拿出来说一番,免不了引来来人的一番贺喜。话听得多了,难免有些厌烦,但人见得多却是我乐意的事情。
从三朝那日宾客们的闲聊和后面几日父亲与客人间的攀谈中,我逐渐了解了现如今自己所处的时代——东汉光和五年十二月。光和这个年号,是那个历史上很有些名气的汉灵帝刘宏用的第三个年号,只是这个东汉王朝倒数第二个皇帝的名气并不怎么好听,从他的谥号“灵”就很能看出些后人对他的评价。而我所穿越到的甄家是中山国无极县的世家大族,父亲甄逸现在是秩二千石的上蔡令。有时,来客们闲聊客套之时,也会提到这个家族最值得骄傲的人物,西汉平帝时的太保甄邯。只是父亲却没像他的先祖那样,成为京城中举足轻重的官员,而是在洛阳之外兢兢业业地做着地方官。逃离了中央,便也逃离了祸端,不用被他们口中常提到的党人所累,更遭不到那“党锢”之祸的牵扯,没来由地成了朝中又一次阵营斗争的牺牲品。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多少有些庆幸,庆幸自己对东汉末年的这段历史多少还是有些了解。这也亏得自己以前是个文科生,但凡文科专业,班上的男生里总是不乏那些课堂政治家、键盘大将军,喜欢谈论历史故事,尤其喜欢在有女孩子当听众的时候吹的天花乱坠。东汉末年的历史托之后三国之福,也是这些人讲得颇多的内容。有时,我听的有趣了,便也会找些书来看,知道的便也比听到的更多了些。更何况还有那个我一直努力去忘记的“他”,也是个对汉这个朝代青睐有加的人,闲来无事,或是有感而发时,就会给我这个他嘴里最称职的听众讲上好一段的历史故事、典故。
“陪”着父亲迎了几波道贺的亲朋,我渐渐发现,正如母亲所言好久没见父亲那么快乐一样,平日里常见父亲一人忧思,每次只要和来人谈到当朝政事,之前因为我而燃起的快乐也会很快直降到底,有时还会对着被他抱在怀中的我叹气,自言自语地问着:“我的好宓儿,不知道等你长大了,可还能呆在一个太平的年月里。”他的自问,在我而言却是有答案而不能说,只能看着他发愣,然后努力挤出一个笑脸,只愿让父亲的烦恼轻一些才好。
除了陪父亲,这几日,三哥甄尧,还有其他几个留在家中的姐姐也常会来母亲房里看我。大家显是都为我的出生高兴不已,尤其是甄尧,拼命地吹嘘着自己是第一个看到妹妹降生的,被父亲要求给我取名字的光荣“事迹”更是在姐姐们的面前说了又说。
我的母亲张夫人共为父亲生了八个孩子,三男五女。如今大姐已经出嫁,大哥甄豫、二哥甄俨在外求学,陪在身边的,便是三哥甄尧和我们四个女儿。也曾听到母亲很有些遗憾地觉得自己没能为甄家多生几个男丁,没能改变最近几代家族里人丁单薄的窘况。听的我直咂舌,三个儿子了还嫌少,要真是就生了我们姐妹五个,说不定就该像以前听的相声里讲的,给大姐起名招弟,二姐再招,三姐还招,直到我,说不定正好轮上叫绝招的。
但不管母亲怎么想,我只管享受着父亲给予的浓浓父爱。一千八百年后的我,在懂事之前就失去了父亲,记忆中从没留下父爱的一丝印象,如今,有了这个感受的机会,又怎会不好好抓住,而分心去想其他呢?
沉浸在父爱中的我,就这样迎来了光和六年的正月,这也将是我在古代度过的第一个新年。